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大汉箭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未必能行的。”
枚皋戏谑地眨眨眼睛。“董夫子,是这样吗?”
“呃,呃。”董仲舒连连点头。
“我却听说,这灵与不灵,其实还是要看求雨者诚与不诚。古代大巫祈雨,之所以百试不爽,是因为他们都怀有以身事神的决心,求雨时会将站在柴堆之上。天不下雨,他们就以身自焚……”
董仲舒脸色大变,脱口而出。“枚少孺,你究竟想干什么?”
“没想干什么啊,只是想知道你这祈雨的法术究竟是真是假。董夫子,这里也没有外人,你能不能说句真话,这祈雨的法术,究竟是灵,还是不灵?”
董仲舒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说灵,枚皋就要他去施法止雨,解山东水患。如果说不灵,他岂不是自打耳光?在江都的时候,祈雨的法术他可做得不少,而且写进了他打算传世的巨著之中,连抵赖都没机会。
“你……你,这是梁伯鸣的手段么?”
“是不是梁伯鸣的手段,并不重要,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枚皋紧紧的咬着董仲舒不放。“你能给句痛快话么,究竟是灵,还是不灵?”
董仲舒恼羞成怒,长身而起,准备不战而远。枚皋横行两步,拦住了他。董仲舒大怒:“枚少孺,你也是读书之人,欲对长者无礼么?”
枚皋笑了。“夫子言重了,我怎么会对你无礼呢,只是有些话还没说完,想请你留步。”
“还有什么话,过些日子再说不行么,非要今天说?”
枚皋也不理他,转身让人拿来一叠纸,双手送到董仲舒面前。“夫子,这是梁伯鸣让我转交给你的新纸,请你收好。”
“新纸?”董仲舒拈起一张纸,脸色微变。这纸的手感太好了,与常见的粗麻纸判若云泥,绝非寻常之物。梁啸送他新纸干什么?
“没错,这是淮南王府新制的纸,比竹木简更便于书写,价格却比帛书便宜很多,最适合写鸿篇大论。嘿嘿,他希望夫子早做准备,将你的依据写下来,以免准备不足,仓促应战。”
董仲舒瞪了枚皋一眼,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梁啸给他送礼,而且是这么好的纸,的确是一份心意。细说起来,梁啸除了在学术上不依不饶之外,对他并无失礼之处。上次去拜访他,还给他带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我收下了。”董仲舒叫过一个弟子,捧着新纸,落荒而逃。
枚皋站在门口,恭送董仲舒。窦婴连连摇头。“你这小子,和梁伯鸣走得太近,连说话都像他了。”
“窦君侯,董夫子走了,我们好好的聊一聊吧。”
“算了。”窦婴连连摆手。“我可没兴趣和你说那些巫术。”
“不说巫术,也不说阴谋,说阳谋。”
“阳谋?”窦婴眉头一挑,精神起来。
“没错,阳谋。”枚皋也收起了笑容,神情严肃。“窦君侯,你虽说也信奉儒家学术,可你与董夫子不同。我想请问你一句,在你看来,董夫子的天人三策是利是害?”
窦婴眉头微蹙,沉默良久。枚皋这一句话单刀直入,一下子击中了他的要害。如果说是几年前,他可能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儒家虽说看起来比黄老之道更适合朝廷的需要,但也只是适合朝廷的需要罢了。对朝廷以外的人,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事。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究竟讲了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董仲舒究竟想干什么,他同样一清二楚。董仲舒能干什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也大致看得清楚。
儒者想取得“代天言命”的权利,要看天子愿意不愿意。天子愿意听,你的理论就是理念,天子不愿意听,你的理论就是废话,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绝不是儒者想要的,也不是董仲舒想要的。
“不用儒家,还用黄老吗?”
“当然不能。”枚皋说道:“不过,也不能一弃了之。如果非彼即此,黄老未必就比儒家差。别的不说,至少淮南王府能造出楼船,能造出新纸,可是儒家能干什么?祈雨?”
窦婴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你们的意思是?”
枚皋没有直接回答窦婴的问题,反过来问了一句:“窦君侯,你知道太史令最近在忙什么?”
窦婴想了想。“听说在观星,天禄阁有一只大号的千里眼,他用那只千里眼观星,有些新发现。”
“不是有些新发现,而是有大发现。”枚皋歪了歪嘴。“一旦这个新发现公布于众,现在所有研究星象的学者都要失业。天下只有淮南王和太令史有资格解说天象,因为只有他们有这样的千里眼。”
窦婴眉毛耸起,惊讶不已。“这么严重?”
“没错。没有千里眼,我们看到的星象只是一郡一县,有了千里眼,我们能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汉,你想想看,一个从来没有出过郡县的人,有资格和游遍大汉的人讨论见闻吗?更别说大汉之外,还有更广阔的未知天地。”
窦婴倒叹一口冷气,不禁为董仲舒担心起来。天人感应的基础是对天地的了解,星象是重中之重。如果董仲舒连看到的天都只是一小片天,那他的天人感应岂不是坐井观天的臆语?
他看了枚皋一眼,忽然觉得后脑勺一阵寒意。眼前的枚皋和远在豫章的梁啸在布一个大局,这个局要对付的不仅是董仲舒,他们所谋甚大。他们要动摇的是天下人的信念。
好在是阳谋,不是阴谋。窦婴莫名的感到一阵庆幸。以他多年的为官经验,他就算猜不到梁啸、枚皋的真正用意,也知道他们究竟在与谁为敌。
窦婴权衡再三,心生怯意。“我老了,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这件事关系到大汉的国运,也关系到天下人的福祉。没有窦君侯这样的前辈坐镇指挥,很难有成功的希望。”枚皋长身而起,深施一礼。“请君侯三思。”
-
-(未完待续。)
,也未必能行的。”
枚皋戏谑地眨眨眼睛。“董夫子,是这样吗?”
“呃,呃。”董仲舒连连点头。
“我却听说,这灵与不灵,其实还是要看求雨者诚与不诚。古代大巫祈雨,之所以百试不爽,是因为他们都怀有以身事神的决心,求雨时会将站在柴堆之上。天不下雨,他们就以身自焚……”
董仲舒脸色大变,脱口而出。“枚少孺,你究竟想干什么?”
“没想干什么啊,只是想知道你这祈雨的法术究竟是真是假。董夫子,这里也没有外人,你能不能说句真话,这祈雨的法术,究竟是灵,还是不灵?”
董仲舒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说灵,枚皋就要他去施法止雨,解山东水患。如果说不灵,他岂不是自打耳光?在江都的时候,祈雨的法术他可做得不少,而且写进了他打算传世的巨著之中,连抵赖都没机会。
“你……你,这是梁伯鸣的手段么?”
“是不是梁伯鸣的手段,并不重要,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枚皋紧紧的咬着董仲舒不放。“你能给句痛快话么,究竟是灵,还是不灵?”
董仲舒恼羞成怒,长身而起,准备不战而远。枚皋横行两步,拦住了他。董仲舒大怒:“枚少孺,你也是读书之人,欲对长者无礼么?”
枚皋笑了。“夫子言重了,我怎么会对你无礼呢,只是有些话还没说完,想请你留步。”
“还有什么话,过些日子再说不行么,非要今天说?”
枚皋也不理他,转身让人拿来一叠纸,双手送到董仲舒面前。“夫子,这是梁伯鸣让我转交给你的新纸,请你收好。”
“新纸?”董仲舒拈起一张纸,脸色微变。这纸的手感太好了,与常见的粗麻纸判若云泥,绝非寻常之物。梁啸送他新纸干什么?
“没错,这是淮南王府新制的纸,比竹木简更便于书写,价格却比帛书便宜很多,最适合写鸿篇大论。嘿嘿,他希望夫子早做准备,将你的依据写下来,以免准备不足,仓促应战。”
董仲舒瞪了枚皋一眼,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梁啸给他送礼,而且是这么好的纸,的确是一份心意。细说起来,梁啸除了在学术上不依不饶之外,对他并无失礼之处。上次去拜访他,还给他带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我收下了。”董仲舒叫过一个弟子,捧着新纸,落荒而逃。
枚皋站在门口,恭送董仲舒。窦婴连连摇头。“你这小子,和梁伯鸣走得太近,连说话都像他了。”
“窦君侯,董夫子走了,我们好好的聊一聊吧。”
“算了。”窦婴连连摆手。“我可没兴趣和你说那些巫术。”
“不说巫术,也不说阴谋,说阳谋。”
“阳谋?”窦婴眉头一挑,精神起来。
“没错,阳谋。”枚皋也收起了笑容,神情严肃。“窦君侯,你虽说也信奉儒家学术,可你与董夫子不同。我想请问你一句,在你看来,董夫子的天人三策是利是害?”
窦婴眉头微蹙,沉默良久。枚皋这一句话单刀直入,一下子击中了他的要害。如果说是几年前,他可能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儒家虽说看起来比黄老之道更适合朝廷的需要,但也只是适合朝廷的需要罢了。对朝廷以外的人,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事。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究竟讲了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董仲舒究竟想干什么,他同样一清二楚。董仲舒能干什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也大致看得清楚。
儒者想取得“代天言命”的权利,要看天子愿意不愿意。天子愿意听,你的理论就是理念,天子不愿意听,你的理论就是废话,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绝不是儒者想要的,也不是董仲舒想要的。
“不用儒家,还用黄老吗?”
“当然不能。”枚皋说道:“不过,也不能一弃了之。如果非彼即此,黄老未必就比儒家差。别的不说,至少淮南王府能造出楼船,能造出新纸,可是儒家能干什么?祈雨?”
窦婴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你们的意思是?”
枚皋没有直接回答窦婴的问题,反过来问了一句:“窦君侯,你知道太史令最近在忙什么?”
窦婴想了想。“听说在观星,天禄阁有一只大号的千里眼,他用那只千里眼观星,有些新发现。”
“不是有些新发现,而是有大发现。”枚皋歪了歪嘴。“一旦这个新发现公布于众,现在所有研究星象的学者都要失业。天下只有淮南王和太令史有资格解说天象,因为只有他们有这样的千里眼。”
窦婴眉毛耸起,惊讶不已。“这么严重?”
“没错。没有千里眼,我们看到的星象只是一郡一县,有了千里眼,我们能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汉,你想想看,一个从来没有出过郡县的人,有资格和游遍大汉的人讨论见闻吗?更别说大汉之外,还有更广阔的未知天地。”
窦婴倒叹一口冷气,不禁为董仲舒担心起来。天人感应的基础是对天地的了解,星象是重中之重。如果董仲舒连看到的天都只是一小片天,那他的天人感应岂不是坐井观天的臆语?
他看了枚皋一眼,忽然觉得后脑勺一阵寒意。眼前的枚皋和远在豫章的梁啸在布一个大局,这个局要对付的不仅是董仲舒,他们所谋甚大。他们要动摇的是天下人的信念。
好在是阳谋,不是阴谋。窦婴莫名的感到一阵庆幸。以他多年的为官经验,他就算猜不到梁啸、枚皋的真正用意,也知道他们究竟在与谁为敌。
窦婴权衡再三,心生怯意。“我老了,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这件事关系到大汉的国运,也关系到天下人的福祉。没有窦君侯这样的前辈坐镇指挥,很难有成功的希望。”枚皋长身而起,深施一礼。“请君侯三思。”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