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刘备、卢敏、周晖、黄奎四个外,场中一时未曾来得及跑脱的还有百余人,一并抓了下狱,然后刘备便只能在狱中坐等罪名从天上降。
狱中,刘备皱着眉头,郁闷不已。诣阙上书乃是大汉惯有的鸣冤上访制度,史上无数的人都曾这样干过。先帝时数千太学生为冀州剌史朱穆鸣冤,数百太学生为度辽将军皇甫规鸣冤,人家言辞激烈,跳脚大骂的都有,不都屁事没有嘛?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只是上了个书,就要秋后算账?早知道就不这么搞了,直接去公车令上书不就完了,唉,真是悔之莫及呀。
皇帝正在宫中悠闲自在,忽闻卫士来报说太学生聚众于宫门诣阙,为宋后鸣冤并请诛朝中奸邪。皇帝被打扰了心情,很不爽。又闻太学生为了一个废后聚众闹事,更加不痛快了。旁边的王甫察颜观色,就进言道:“太学生不专心学问,每日高谈阔论,非议时政。非国朝养士之本意。又太学生等自持身份,每次诣阙,朝中皆不曾怪罪,此风愈演愈烈,长此以往,非朝廷之福。太学生刘备等,把持舆论,要挟朝廷,今朝论废后,明日是不是便可论皇储了?伏惟陛下明察之。”
王甫此言真正是诛心之言。皇帝本来只是想让卫士把太学生轰散不去理会,被王甫这样一说,却正说中皇帝心事。他本来就是旁枝继承大统。要不是外戚窦氏见他年幼好掌握,皇位才轮不到他。当时先帝可是有平原王刘硕、渤海王刘悝两位壮年皇弟在世,论血脉远近,论爵位高低,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解渎亭侯。当时迎立他为帝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可是很多的,连卢植都以布衣身份上书窦武了。于是他为皇帝之后,对朝中大臣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或许也是他如此宠信宦官的一个原因吧。
王甫如今这一说,说中了皇帝的逆鳞,是啊,今天你们说废后宋氏冤枉,朕若坐视不理,将来你们就敢讨论太子的人选。平日惯着你们,让你们为臣僚鸣鸣冤也就罢了,皇后、太子之废立,乃国之大事,岂能让你等小儿辈妄议之?朕岂能让尔等非议之?此风不可长!
皇帝心思电转,便诏命宫廷骑士逮捕宫门外闹事的太学生。当然,他还没有失去理智,没让全部抓起来,只抓首脑。然后下狱让廷尉问罪。
消息传得飞快,不一会儿,百官群臣皆知道了太学生诣阙上书被抓了百余人,不禁愕然,诣阙被抓乃国朝数百年未有之事,今日竟然就发生了。众臣很多都是太学生出身,不禁顿生同仇敌忾之心,皇帝怎么能这样乱来?这样一来,天下谁还敢进言?于是一个个的上书指责皇帝此举不妥,开国朝未有之先河。恳求皇帝释放太学生。
皇帝这时候怒气散了,也觉得有点不妥。太学生议政不稀奇,不议政才是怪事呢。这次人家都没闹事,就喊了两句口号,然后投了奏书,一举一动都挺规矩的,抓了似乎不妥?可皇帝做都做了,哪里肯听。虽然他经常改弦易辙,出尔反尔,说过不算。可他这刚抓人呢,然后就放了,他这九五之尊的面子哪里搁?
卢植在东观,得闻儿子和未来女婿都被下狱,饶是他胆略过人,也差点晕了过去。再一细打听,原来儿子女婿不是犯了法,而是诣阙上书为宋后鸣冤被捕,又闻乃是中常侍王甫在侧进言天子捕之,顿时大怒。当即上书一封,言辞激切,直接炮轰王甫。言:“朝廷之事,上有三公之辅佐,下有九卿之用命。内有尚书,侍中之谏,外有州郡之牧。何时轮到阉寺之辈进言以惑上?若如此,要百官何用?王甫此人,贪婪成性,数害贤良,操弄国权,浊乱海内,先害陈窦,后陷渤海,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宜弃市以谢天下!”
卢植这是急红了眼,要与王甫不死不休了。卢植这一封奏书,如巨石投水,激起一片浪花。于是群臣纷纷附蚁上书请除王甫。王甫也怕了,他不过是天子家奴而已,天子再信任他,也不会为了他去得罪整个朝堂大臣。再说了,卢植身负海内人望,为官以来,政绩斐然,偏生又没一点错处,他就是想构陷,急切之下,也找不到漏洞。于是只好每日到皇帝跟前装可怜,见了皇帝便以泪洗面,巧言说他为了天子得罪了群臣,现在群臣欲诛他而后快。皇帝见他可怜兮兮的委屈得不行,便每以好言慰之。心中却是在想,中常侍数十人,群臣只针对你一个,看来你确实是干了好多连朕也不知道的事,弄得天怒人怨。烦不胜烦。哼,且看看,实在不行,就把你丢出去以慰群臣之心。
王甫又哪里想得到皇帝心事,帝王心术,最不可测。
谢谢江湖过客,,,,,兄的打赏。
了刘备、卢敏、周晖、黄奎四个外,场中一时未曾来得及跑脱的还有百余人,一并抓了下狱,然后刘备便只能在狱中坐等罪名从天上降。
狱中,刘备皱着眉头,郁闷不已。诣阙上书乃是大汉惯有的鸣冤上访制度,史上无数的人都曾这样干过。先帝时数千太学生为冀州剌史朱穆鸣冤,数百太学生为度辽将军皇甫规鸣冤,人家言辞激烈,跳脚大骂的都有,不都屁事没有嘛?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只是上了个书,就要秋后算账?早知道就不这么搞了,直接去公车令上书不就完了,唉,真是悔之莫及呀。
皇帝正在宫中悠闲自在,忽闻卫士来报说太学生聚众于宫门诣阙,为宋后鸣冤并请诛朝中奸邪。皇帝被打扰了心情,很不爽。又闻太学生为了一个废后聚众闹事,更加不痛快了。旁边的王甫察颜观色,就进言道:“太学生不专心学问,每日高谈阔论,非议时政。非国朝养士之本意。又太学生等自持身份,每次诣阙,朝中皆不曾怪罪,此风愈演愈烈,长此以往,非朝廷之福。太学生刘备等,把持舆论,要挟朝廷,今朝论废后,明日是不是便可论皇储了?伏惟陛下明察之。”
王甫此言真正是诛心之言。皇帝本来只是想让卫士把太学生轰散不去理会,被王甫这样一说,却正说中皇帝心事。他本来就是旁枝继承大统。要不是外戚窦氏见他年幼好掌握,皇位才轮不到他。当时先帝可是有平原王刘硕、渤海王刘悝两位壮年皇弟在世,论血脉远近,论爵位高低,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解渎亭侯。当时迎立他为帝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可是很多的,连卢植都以布衣身份上书窦武了。于是他为皇帝之后,对朝中大臣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或许也是他如此宠信宦官的一个原因吧。
王甫如今这一说,说中了皇帝的逆鳞,是啊,今天你们说废后宋氏冤枉,朕若坐视不理,将来你们就敢讨论太子的人选。平日惯着你们,让你们为臣僚鸣鸣冤也就罢了,皇后、太子之废立,乃国之大事,岂能让你等小儿辈妄议之?朕岂能让尔等非议之?此风不可长!
皇帝心思电转,便诏命宫廷骑士逮捕宫门外闹事的太学生。当然,他还没有失去理智,没让全部抓起来,只抓首脑。然后下狱让廷尉问罪。
消息传得飞快,不一会儿,百官群臣皆知道了太学生诣阙上书被抓了百余人,不禁愕然,诣阙被抓乃国朝数百年未有之事,今日竟然就发生了。众臣很多都是太学生出身,不禁顿生同仇敌忾之心,皇帝怎么能这样乱来?这样一来,天下谁还敢进言?于是一个个的上书指责皇帝此举不妥,开国朝未有之先河。恳求皇帝释放太学生。
皇帝这时候怒气散了,也觉得有点不妥。太学生议政不稀奇,不议政才是怪事呢。这次人家都没闹事,就喊了两句口号,然后投了奏书,一举一动都挺规矩的,抓了似乎不妥?可皇帝做都做了,哪里肯听。虽然他经常改弦易辙,出尔反尔,说过不算。可他这刚抓人呢,然后就放了,他这九五之尊的面子哪里搁?
卢植在东观,得闻儿子和未来女婿都被下狱,饶是他胆略过人,也差点晕了过去。再一细打听,原来儿子女婿不是犯了法,而是诣阙上书为宋后鸣冤被捕,又闻乃是中常侍王甫在侧进言天子捕之,顿时大怒。当即上书一封,言辞激切,直接炮轰王甫。言:“朝廷之事,上有三公之辅佐,下有九卿之用命。内有尚书,侍中之谏,外有州郡之牧。何时轮到阉寺之辈进言以惑上?若如此,要百官何用?王甫此人,贪婪成性,数害贤良,操弄国权,浊乱海内,先害陈窦,后陷渤海,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宜弃市以谢天下!”
卢植这是急红了眼,要与王甫不死不休了。卢植这一封奏书,如巨石投水,激起一片浪花。于是群臣纷纷附蚁上书请除王甫。王甫也怕了,他不过是天子家奴而已,天子再信任他,也不会为了他去得罪整个朝堂大臣。再说了,卢植身负海内人望,为官以来,政绩斐然,偏生又没一点错处,他就是想构陷,急切之下,也找不到漏洞。于是只好每日到皇帝跟前装可怜,见了皇帝便以泪洗面,巧言说他为了天子得罪了群臣,现在群臣欲诛他而后快。皇帝见他可怜兮兮的委屈得不行,便每以好言慰之。心中却是在想,中常侍数十人,群臣只针对你一个,看来你确实是干了好多连朕也不知道的事,弄得天怒人怨。烦不胜烦。哼,且看看,实在不行,就把你丢出去以慰群臣之心。
王甫又哪里想得到皇帝心事,帝王心术,最不可测。
谢谢江湖过客,,,,,兄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