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备高烧不退,胡话连连,幸好一昼夜后便醒了。守着的族人闻讯,叹了几声五郎果然是个有福气的之类的话,便各自散了。刘备他娘望着活过来的儿子,喜极而泣。却不知道,她的儿子,躯壳还是那个躯壳,灵魂却不再是那个灵魂了。
刘备醒过来后,也不说话,只是沉默。他娘和亲人只当他是哀痛父丧。等他娘病体稍好之后,他便提出在他父亲墓旁搭个小棚为父居丧。大汉数百年来提倡以孝治国,若是一个人恪守孝道,那么便会得到无数人的夸赞,名气大了甚至会被察举为孝廉出仕做官。什么是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么。风气如此,他阿娘与叔父刘恭虽然舍不得,却也只能依了他。
既来之,则安之。抱着这样的心态,刘备离群索居了三年。这三年,苦读不辍,也使他彻底的融入了这个世界。
三年后,刘备孝满出关。回到家后,却悲催的发现,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经济情况非常非常的不好,若是此时的大汉帝国允许破产,刘备立马就要去郡县登记了。父亲刘弘卧病许久,家中那点积蓄花了个精光。他阿娘因为悲伤过度,身体也不好,不能劳作不说,反而时常要抓药滋补身体。这几年,要不是叔父刘恭和一些族亲一直在接济,只怕早就垮了。叔父习武之人,花费巨大不说,更是个不善理财的直爽汉子,绿林道上的党徒又多,钱财来得快,去得更快。之前父亲刘弘在世时,反而时常要周济刘恭。如今叔父能接济自家,只怕他自己的日子也是过得苦巴巴的。
刘备一回来,自然是要考虑养家糊口这个难题。他和叔父虽然是血脉至亲,却也已经各自一家,纵然婶娘和善,长期依赖叔父也不应该。再说了,只要有手有脚,还怕养不活自己?
当然,织席贩履这活他是肯定不想去干了。历史上的他还没被那些官二代、******们鄙视够吗?就因为这个,后来什么人见了他都会来上一句织席贩履之辈。嘴上不说的,心里的腹诽那是妥妥的。搞得前面十几年,没几个士人来投奔他,好不凄惨。
既然他来了,自然不想因为这个原因再被人诟病了。况且,他也不会这门手艺,那织席的便只能是他阿娘了。刘备觉得自己穿越一千多年来到这里,不幸中的万幸便是还有着这么一个无条件疼爱自己的娘亲。他又如何舍得让自己的娘亲再受苦受累?其实日子本不用这么苦的,只是自家阿娘性格外柔内刚个性要强,尤其不爱欠人情。不然也不至于咬牙苦撑到如今了。至于自己的舅家,数年前的一场匪乱之后,早就没人了。
刘备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什么造纸,开矿,炼钢,做火药,造玻璃,开家具厂等诸如之类的想法被他一一否决。有些他不会,有些他会的,却又没有这个本钱和时间,更没这个力量来掌控这一切。有些东西,等他根基已固时再拿出来,效果会更好。俗话说靠山吃山。楼桑刘家被群山围绕,刘家儿郎往日里除了种地,便是往山里钻。采药,打猎,这都是生活中的好来源。刘备无奈之下便把目光投向了大山。
索性他这三年也没闲着,除了整理资料、苦读不倦外,便是随着叔父刘恭习了一身好功夫,拳脚枪棒箭术,以刘恭的话说就是能拿得出手了。在刘备的再三纠缠下,刘恭终于把侄儿带上了山。这些年他一个人要养两家人,实在是吃力,有个懂事的侄儿来分担,他自然心慰。
山上的猎物,大家伙便往城里送,换钱。小的便留下来,母子两个补充营养。若有多余的,便用来送人。不得不说刘备的母亲,是一个很贤惠的母亲。她屡次训诫自己的儿子:“受过人的恩惠,便要铭记于心。现在你有些能力了,便要记得人家的好,你山中猎回来的,河里面捞起来的,不时的每家都送些过去。也算是尽你我母子的一点心意。”
对于这些良言,刘备向来欣然从命。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此时已是熹平四年,曹家哥哥,袁家兄弟都察举了孝廉,身上挂着“郎”这种闲职,正在洛阳快活。孙坚应该还在做他的县丞,小霸王孙策和美周郎周瑜就是今年出世的,也不知道几月生的。自己后来还娶了孙策的幼妹孙尚香,真是个不要脸的萝莉控啊……
这应该是大汉最后的一段宁静岁月了。想像着以后岁月里的波澜壮阔,刘备不禁有些痴了。
刘备高烧不退,胡话连连,幸好一昼夜后便醒了。守着的族人闻讯,叹了几声五郎果然是个有福气的之类的话,便各自散了。刘备他娘望着活过来的儿子,喜极而泣。却不知道,她的儿子,躯壳还是那个躯壳,灵魂却不再是那个灵魂了。
刘备醒过来后,也不说话,只是沉默。他娘和亲人只当他是哀痛父丧。等他娘病体稍好之后,他便提出在他父亲墓旁搭个小棚为父居丧。大汉数百年来提倡以孝治国,若是一个人恪守孝道,那么便会得到无数人的夸赞,名气大了甚至会被察举为孝廉出仕做官。什么是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么。风气如此,他阿娘与叔父刘恭虽然舍不得,却也只能依了他。
既来之,则安之。抱着这样的心态,刘备离群索居了三年。这三年,苦读不辍,也使他彻底的融入了这个世界。
三年后,刘备孝满出关。回到家后,却悲催的发现,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经济情况非常非常的不好,若是此时的大汉帝国允许破产,刘备立马就要去郡县登记了。父亲刘弘卧病许久,家中那点积蓄花了个精光。他阿娘因为悲伤过度,身体也不好,不能劳作不说,反而时常要抓药滋补身体。这几年,要不是叔父刘恭和一些族亲一直在接济,只怕早就垮了。叔父习武之人,花费巨大不说,更是个不善理财的直爽汉子,绿林道上的党徒又多,钱财来得快,去得更快。之前父亲刘弘在世时,反而时常要周济刘恭。如今叔父能接济自家,只怕他自己的日子也是过得苦巴巴的。
刘备一回来,自然是要考虑养家糊口这个难题。他和叔父虽然是血脉至亲,却也已经各自一家,纵然婶娘和善,长期依赖叔父也不应该。再说了,只要有手有脚,还怕养不活自己?
当然,织席贩履这活他是肯定不想去干了。历史上的他还没被那些官二代、******们鄙视够吗?就因为这个,后来什么人见了他都会来上一句织席贩履之辈。嘴上不说的,心里的腹诽那是妥妥的。搞得前面十几年,没几个士人来投奔他,好不凄惨。
既然他来了,自然不想因为这个原因再被人诟病了。况且,他也不会这门手艺,那织席的便只能是他阿娘了。刘备觉得自己穿越一千多年来到这里,不幸中的万幸便是还有着这么一个无条件疼爱自己的娘亲。他又如何舍得让自己的娘亲再受苦受累?其实日子本不用这么苦的,只是自家阿娘性格外柔内刚个性要强,尤其不爱欠人情。不然也不至于咬牙苦撑到如今了。至于自己的舅家,数年前的一场匪乱之后,早就没人了。
刘备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什么造纸,开矿,炼钢,做火药,造玻璃,开家具厂等诸如之类的想法被他一一否决。有些他不会,有些他会的,却又没有这个本钱和时间,更没这个力量来掌控这一切。有些东西,等他根基已固时再拿出来,效果会更好。俗话说靠山吃山。楼桑刘家被群山围绕,刘家儿郎往日里除了种地,便是往山里钻。采药,打猎,这都是生活中的好来源。刘备无奈之下便把目光投向了大山。
索性他这三年也没闲着,除了整理资料、苦读不倦外,便是随着叔父刘恭习了一身好功夫,拳脚枪棒箭术,以刘恭的话说就是能拿得出手了。在刘备的再三纠缠下,刘恭终于把侄儿带上了山。这些年他一个人要养两家人,实在是吃力,有个懂事的侄儿来分担,他自然心慰。
山上的猎物,大家伙便往城里送,换钱。小的便留下来,母子两个补充营养。若有多余的,便用来送人。不得不说刘备的母亲,是一个很贤惠的母亲。她屡次训诫自己的儿子:“受过人的恩惠,便要铭记于心。现在你有些能力了,便要记得人家的好,你山中猎回来的,河里面捞起来的,不时的每家都送些过去。也算是尽你我母子的一点心意。”
对于这些良言,刘备向来欣然从命。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此时已是熹平四年,曹家哥哥,袁家兄弟都察举了孝廉,身上挂着“郎”这种闲职,正在洛阳快活。孙坚应该还在做他的县丞,小霸王孙策和美周郎周瑜就是今年出世的,也不知道几月生的。自己后来还娶了孙策的幼妹孙尚香,真是个不要脸的萝莉控啊……
这应该是大汉最后的一段宁静岁月了。想像着以后岁月里的波澜壮阔,刘备不禁有些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