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五代征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制不同,这个时期更多是“五五”进制,而且这个编制就是作战单位。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这个营是骑兵部队,指挥官通常被称作“军使”而不是指挥使。
一般来说,军队由若干“都”编成一个“厢”,再由左右两厢编成一个军。或者直接由若干都(营)编成一个军。“军”是最大作战单位,前面提到的“称号都”也是“军”的同一级单位,编制基本相同。
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作战单位(通常是军或者称号都一级的较大规模部队)下面分为两个部分,通常会冠以“左、右”,如“长剑都左厢”(通常简称左长剑都)。
如果某支部队下面正好是5个单位,通常会冠以“前、后、左、右、中”,如左长剑都前营、左龙骧军后营等。营(或者厢)下面的5个“队”,则通常会冠以“甲乙丙丁戊”等,如后厢丙队、前营甲队等。
如果某支部队下面有若干单位且低于五个,通常会冠以“第x”,假设左长剑都只有3个都,通常会称为左长剑都第一都、左长剑都第二都、左长剑都第三都。当然,也可能是:左长剑都前都、后都、左都。
如果下面有若干单位且多于五个,通常会冠以“左x、右x”,假设左长剑都下面有7个都,通常会称为左长剑都左一都、左长剑都右一都、左长剑都左二都、左长剑都右二都、左长剑都左三都、左长剑都右三都、左长剑都左四都等等。
“称号都”下面仍然可能有“都”一级编制,而如果“称号都”或“军”下一级编制是“左右厢”,再往下一般不会再有“厢”的编制。
举例来说,唐末宣武节度使朱温手下一名“长剑都”士兵,番号很可能是“大唐宣武军左长剑都前营丙队后伙左伍xx“,或是“大唐宣武军左长剑都第三都左营丙队后伙左伍xx“。
而不大可能是“大唐宣武军左长剑都第三都左营后厢丙队后伙左伍xx”。
如果一名普通的宣武镇兵,番号大概会是“宣武军xx军右三都左营右厢丙队后伙左伍xx”。或是宣武军xx军左都右营右厢丙队后伙左伍xx。
“军”和“称号都”再往上,就是“行营”这个战役规模的临时指挥机构了,由若干“军”和“称号都”编成。
这个编制只是大致,许多藩镇根据情况有自己的编制,情况繁杂,难以一一列举。
100人编制的“都”出现时间未仔细考证,目前看唐末似乎未明确出现这一编制,《五代会要?京城诸军》中说“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从这条史料看,100人的“都”直到五代才出现,这导致了“都”这个作战单位的兵力在唐末五代史料中更加的混乱。
唐末一个比较另类的藩镇——归义军倒是有类似编制,这个由张义潮开创的西域藩镇,远隔在中原之外,糅合了吐蕃军制,设置了“将头”一职,编制基本相同。
具体编制为一个十将(1000)下辖左右二厢
——每厢500人;一个厢下辖五个将头,每个将头100人,分别为左一将(头),左二将……左五将一直到右五将;
——每个将头下辖两个队,队以下相同。这种编制是其他藩镇所没有的,有可能是百人编制“都”的滥觞。
五代到了后周时期,随着统一的接近,军队编制逐渐固定下来,大致为:
厢(25000人)——军(2500人)——营(500人)——都(100人)——队(50人)——伙(10人)——伍(5人)
厢设“都指挥使”(也称厢主),下辖10军
——军设“都指挥使”或“都虞候”(也称军主),下辖5营,2500人
——营设指挥,下辖5都,500人
——都设都头,下辖2队,100人
——每队设队长,辖5火,50人
——每火设火长(伙长),下辖2伍,10人
——每伍设伍长,下辖5个普通士卒。
到宋代,百人编制的都,基本上取代了50人的队,作为基本作战单位。
制不同,这个时期更多是“五五”进制,而且这个编制就是作战单位。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这个营是骑兵部队,指挥官通常被称作“军使”而不是指挥使。
一般来说,军队由若干“都”编成一个“厢”,再由左右两厢编成一个军。或者直接由若干都(营)编成一个军。“军”是最大作战单位,前面提到的“称号都”也是“军”的同一级单位,编制基本相同。
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作战单位(通常是军或者称号都一级的较大规模部队)下面分为两个部分,通常会冠以“左、右”,如“长剑都左厢”(通常简称左长剑都)。
如果某支部队下面正好是5个单位,通常会冠以“前、后、左、右、中”,如左长剑都前营、左龙骧军后营等。营(或者厢)下面的5个“队”,则通常会冠以“甲乙丙丁戊”等,如后厢丙队、前营甲队等。
如果某支部队下面有若干单位且低于五个,通常会冠以“第x”,假设左长剑都只有3个都,通常会称为左长剑都第一都、左长剑都第二都、左长剑都第三都。当然,也可能是:左长剑都前都、后都、左都。
如果下面有若干单位且多于五个,通常会冠以“左x、右x”,假设左长剑都下面有7个都,通常会称为左长剑都左一都、左长剑都右一都、左长剑都左二都、左长剑都右二都、左长剑都左三都、左长剑都右三都、左长剑都左四都等等。
“称号都”下面仍然可能有“都”一级编制,而如果“称号都”或“军”下一级编制是“左右厢”,再往下一般不会再有“厢”的编制。
举例来说,唐末宣武节度使朱温手下一名“长剑都”士兵,番号很可能是“大唐宣武军左长剑都前营丙队后伙左伍xx“,或是“大唐宣武军左长剑都第三都左营丙队后伙左伍xx“。
而不大可能是“大唐宣武军左长剑都第三都左营后厢丙队后伙左伍xx”。
如果一名普通的宣武镇兵,番号大概会是“宣武军xx军右三都左营右厢丙队后伙左伍xx”。或是宣武军xx军左都右营右厢丙队后伙左伍xx。
“军”和“称号都”再往上,就是“行营”这个战役规模的临时指挥机构了,由若干“军”和“称号都”编成。
这个编制只是大致,许多藩镇根据情况有自己的编制,情况繁杂,难以一一列举。
100人编制的“都”出现时间未仔细考证,目前看唐末似乎未明确出现这一编制,《五代会要?京城诸军》中说“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从这条史料看,100人的“都”直到五代才出现,这导致了“都”这个作战单位的兵力在唐末五代史料中更加的混乱。
唐末一个比较另类的藩镇——归义军倒是有类似编制,这个由张义潮开创的西域藩镇,远隔在中原之外,糅合了吐蕃军制,设置了“将头”一职,编制基本相同。
具体编制为一个十将(1000)下辖左右二厢
——每厢500人;一个厢下辖五个将头,每个将头100人,分别为左一将(头),左二将……左五将一直到右五将;
——每个将头下辖两个队,队以下相同。这种编制是其他藩镇所没有的,有可能是百人编制“都”的滥觞。
五代到了后周时期,随着统一的接近,军队编制逐渐固定下来,大致为:
厢(25000人)——军(2500人)——营(500人)——都(100人)——队(50人)——伙(10人)——伍(5人)
厢设“都指挥使”(也称厢主),下辖10军
——军设“都指挥使”或“都虞候”(也称军主),下辖5营,2500人
——营设指挥,下辖5都,500人
——都设都头,下辖2队,100人
——每队设队长,辖5火,50人
——每火设火长(伙长),下辖2伍,10人
——每伍设伍长,下辖5个普通士卒。
到宋代,百人编制的都,基本上取代了50人的队,作为基本作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