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平槿在新军中创立集体领导的体系,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结论。
春节期间,朱平槿委身书斋,潜行研究比较中国历史上各种军队的控制手法。结论是令人惊异的,集体领导下的军政双主官制度,是控制军队的最优越方案!
中国控制军队的办法,历朝历代各有不同。西汉中央军实行南北两军制度。南军在宫墙之内,兵少将弱,所以全用外地人。京人骚乱,影响不到南军。北军在宫墙之外,兵强马壮,所以全用本地人。外镇叛乱,强大的北军可一举平之。唐代中央实行十二卫,外镇实行府兵制。以内外相制的办法,创造了唐初的辉煌无比。
唐中叶出现藩镇割据后,中国在军制这个层面上进行了重大反思和调整,进一步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武将甚至武人,被君主视为对自己和国家的一种重大威胁,既要用,更要防。手无寸铁的文官凌驾于握有利器的武官之上,形成了以文御武的国家制度。此外在军制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内部的组织控制。这种策略,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宋太祖赵匡胤利用禁军高级将领的身份黄袍加身后,转而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温柔策略,将那些对皇权有威胁的将领送去养老,极大地消弱了军队造反的潜在可能。此后,他继续通过制度来强化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具体就落实在“内外相制”和“兵无专主”的统御制度中。
“内外相制”就是将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禁军为中央军,是精锐;厢军是地方军,是杂牌。通过强干弱枝的办法,防止地方造反。
“兵无专主”就是将军队的固定建制单位缩小到营,一营只有约五百人。军队战时出动时再根据枢密院的调令,临时指派将领,编组成军。如此一来,高级将领平时手中无兵,很难造反。但是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可能需要临时调集几十,甚至几百个营,造成了“将不知兵”的情况,极大削弱了部队战斗力。大宋国富而兵弱,靖康崖山两度亡国,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大明开国,便对军制进行了改变。一将宋代的募兵制改为了都司卫所的世兵制,利用世兵世将来屯戍边疆。二是直接用文臣领兵。大明朝军队的基本建制单位也是营,但是营的规模十倍于宋,至少纸面上有五千多人。正、奇、援、游四种营,分别由总兵、副将(副总兵)、参将、游击率领,但营制大同小异。到大明中后期,文臣地位已远高于武臣。武将完全丧失了部队主官的地位,成为了文臣的附庸,文臣视武将仿佛猪狗家奴。表面上总兵可以统辖各营,但实际上总兵并不能调配各营。“文臣领兵”更成为一种制度,兵部、督师、经略、总督、各省巡抚、兵备道、监军道等文官,经常一手持圣旨,一手握尚方宝剑,直接指挥军队作战。
文臣能够完全压倒武将,除依靠强大的皇权外,还有一个控制军队重要的手段,那就是粮饷。一旦皇权消弱,军队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粮饷来源,明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兵制,比起宋朝的募兵制,更容易形成“将门”这种军阀的初级形态。比如对著名的辽西将门,文臣的指挥便不灵了。一旦将门兴风作浪,文臣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此外,大明朝的将领家丁制,也让将领个人拥有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私人武装。一旦武将脱离了朝廷控制,这支私人武装可以立即发酵为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目前不仅辽军,而且楚军和秦军,已经有很明显的军阀化趋势。朝廷对某些大将,已经指挥不灵了。
兵者,凶器也!为了防止军队这把双刃利剑,历代王朝都在军队控制力这个要命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但是效果都很差,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这些控制措施,无一不是从外部对军队施加束缚力量。这种力量有限的外部束缚,不仅制约了军队战斗力,而且一旦弱化,军队脱离控制的力量就会立即反弹。
只有共产D领导的军队,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建立了各级军事单位的“D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军事政治二元领导机制,保证了D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思想教育,强化了军人的自我约束,保证军队的忠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当朱平槿被形势所逼创建军队时,为了强化他个人对军队的控制力,他所熟悉的集团领导制度立即成为了他的首选。
然而,除了改头换面的集团领导制度,朱平槿还为军队的忠诚准备了第二道保险:那就是士兵的个人效忠!
朝廷可能去拉拢诱惑某个将领... -->>
朱平槿在新军中创立集体领导的体系,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结论。
春节期间,朱平槿委身书斋,潜行研究比较中国历史上各种军队的控制手法。结论是令人惊异的,集体领导下的军政双主官制度,是控制军队的最优越方案!
中国控制军队的办法,历朝历代各有不同。西汉中央军实行南北两军制度。南军在宫墙之内,兵少将弱,所以全用外地人。京人骚乱,影响不到南军。北军在宫墙之外,兵强马壮,所以全用本地人。外镇叛乱,强大的北军可一举平之。唐代中央实行十二卫,外镇实行府兵制。以内外相制的办法,创造了唐初的辉煌无比。
唐中叶出现藩镇割据后,中国在军制这个层面上进行了重大反思和调整,进一步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武将甚至武人,被君主视为对自己和国家的一种重大威胁,既要用,更要防。手无寸铁的文官凌驾于握有利器的武官之上,形成了以文御武的国家制度。此外在军制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内部的组织控制。这种策略,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宋太祖赵匡胤利用禁军高级将领的身份黄袍加身后,转而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温柔策略,将那些对皇权有威胁的将领送去养老,极大地消弱了军队造反的潜在可能。此后,他继续通过制度来强化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具体就落实在“内外相制”和“兵无专主”的统御制度中。
“内外相制”就是将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禁军为中央军,是精锐;厢军是地方军,是杂牌。通过强干弱枝的办法,防止地方造反。
“兵无专主”就是将军队的固定建制单位缩小到营,一营只有约五百人。军队战时出动时再根据枢密院的调令,临时指派将领,编组成军。如此一来,高级将领平时手中无兵,很难造反。但是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可能需要临时调集几十,甚至几百个营,造成了“将不知兵”的情况,极大削弱了部队战斗力。大宋国富而兵弱,靖康崖山两度亡国,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大明开国,便对军制进行了改变。一将宋代的募兵制改为了都司卫所的世兵制,利用世兵世将来屯戍边疆。二是直接用文臣领兵。大明朝军队的基本建制单位也是营,但是营的规模十倍于宋,至少纸面上有五千多人。正、奇、援、游四种营,分别由总兵、副将(副总兵)、参将、游击率领,但营制大同小异。到大明中后期,文臣地位已远高于武臣。武将完全丧失了部队主官的地位,成为了文臣的附庸,文臣视武将仿佛猪狗家奴。表面上总兵可以统辖各营,但实际上总兵并不能调配各营。“文臣领兵”更成为一种制度,兵部、督师、经略、总督、各省巡抚、兵备道、监军道等文官,经常一手持圣旨,一手握尚方宝剑,直接指挥军队作战。
文臣能够完全压倒武将,除依靠强大的皇权外,还有一个控制军队重要的手段,那就是粮饷。一旦皇权消弱,军队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粮饷来源,明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兵制,比起宋朝的募兵制,更容易形成“将门”这种军阀的初级形态。比如对著名的辽西将门,文臣的指挥便不灵了。一旦将门兴风作浪,文臣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此外,大明朝的将领家丁制,也让将领个人拥有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私人武装。一旦武将脱离了朝廷控制,这支私人武装可以立即发酵为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目前不仅辽军,而且楚军和秦军,已经有很明显的军阀化趋势。朝廷对某些大将,已经指挥不灵了。
兵者,凶器也!为了防止军队这把双刃利剑,历代王朝都在军队控制力这个要命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但是效果都很差,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这些控制措施,无一不是从外部对军队施加束缚力量。这种力量有限的外部束缚,不仅制约了军队战斗力,而且一旦弱化,军队脱离控制的力量就会立即反弹。
只有共产D领导的军队,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建立了各级军事单位的“D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军事政治二元领导机制,保证了D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思想教育,强化了军人的自我约束,保证军队的忠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当朱平槿被形势所逼创建军队时,为了强化他个人对军队的控制力,他所熟悉的集团领导制度立即成为了他的首选。
然而,除了改头换面的集团领导制度,朱平槿还为军队的忠诚准备了第二道保险:那就是士兵的个人效忠!
朝廷可能去拉拢诱惑某个将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