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锦绣明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皇帝欢欢喜喜的过了六十大寿,觉得自己的身体很是康健,定然能再活个十来年,于是趁着高兴,决定改元天禧,所以翻了年,便正式进入了天禧元年。
然而这个年号改得不好,也不知是哪里犯了忌讳,天禧元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正月初五的时候,陈太后薨逝,谥号明德。明德太后是陈皇后本家的姑母,无论从情感还是利益上来讲,太后自然是支持立秦王为太子的。皇帝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思,这些年来只是拖着,不肯立储。现在太后一死,死前又留有遗言让皇帝尽快立储,皇帝便没了顾忌,二十七日守孝期满,就召见群臣讨论立储之事,至此拉开了夺嫡之战的序幕。
皇帝终于松口要立太子了!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这一天的秦王党和魏王党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好了,当下群情激动起来,一个二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全心投入夺嫡大战。这下子朝堂之上为了立储之事,两派人马争得面红耳赤的,平日里个个正人君子得很,现下是恨不得挽着袖子给对方一老拳抽趴下喽。而朝堂之下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栽赃陷害,拉人*,时不时的有官员落马,搞得燕京一派凄风苦雨。
本来皇位继承制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当今皇帝没有嫡子,长子也是个扶不上墙的(据说是被皇后娘娘养残的),而皇室下一代的品质实在是让人堪忧,诸皇子中除了秦王和魏王,还真没个可看的。
所以太子人选也只有从秦王、魏王中挑了。秦王养母是皇后,虽然没有改了玉牒,记在皇后名下,但他也算得是半个嫡子了,在这一点上就占了优势,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认可,可惜秦王不是老大,他排行第五,要不然也没什么可争的了;魏王则是有皇帝的宠爱,皇帝喜欢小儿子,想要小儿子当太子,但要顾及朝臣意见,正同群臣扯皮中,所以也有小部分人想要借此晋身,力挺魏王。这实际上是皇帝跟朝臣的一次较量,胜负难料,若皇帝被劝住,那就是立秦王,若朝臣服软,就是立魏王,这样的情形实在不好得掺和。
中立派代表如沈琳,早就拖家带口,跑到建康躲着了,万事不管,只等尘埃落定。反正老皇帝身体好得很,最大的靠山不倒,还没必要再找一个。
哪想到在个秋风乍起的时候,刚过了六十一岁生日的老皇帝他居然驾崩了。天禧元年九月初八,天子崩殂,谥为孝仁皇帝。
沈琳捏着京城的来信看了又看,实在不敢相信他一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皇帝表哥已经驾鹤往西天旅游去了,只留下遗言说传位给魏王。
真是太不负责了,好歹也给留张圣旨啊。这下好了,魏王登不了基,秦王一派就咬定了不见圣旨,不肯称臣,因为没准儿是魏王假传口谕呢。孝仁皇帝死得突然,死的时候身边只有曹妃(所以有传言说皇帝死于马上风)和个太监总管。太医大臣们赶到的时候,老皇帝早就嗝屁了。就这两人当人证,也难怪人家怀疑了。
争争吵吵过了十来天,还是没个结论。本以为还能吵下去呢,秦王就带兵逼宫了,捏着人证物证,说是曹妃魏王毒害了先皇,于九月二十的晚上,攻打皇宫(因为魏王住宫里)。
魏王在军中只有威武将军李家可以依靠(这还是老皇帝留给儿子的势力),本就人单势薄了,更有康宁候卫家临时加入了秦王阵营,双方兵力悬殊,魏王只能在一队李家军的护卫下,仓皇出逃,秦王则占了宝座,顺道儿把进京奔丧的藩王们全拿住了(沈琳严重怀疑,秦王之所以等了十来天才动手就是为了抓这些藩王们)。
天禧元年,十月初八,秦王大局在握,就此登基为皇,发下通缉令全力捉拿弑父潜逃的魏王。
天高路远,等到沈琳拿到消息,新皇早就登基,昭告天下了。而这时,魏王也已经在跑路途中了,一面宣传着秦王暗害君父,谋朝篡位,一面打着他才是正统的旗号,直往蜀中奔去。一路上倒也聚集了一堆人马。
这两兄弟追追逃逃,打得热闹,天下民众,一时也分不清谁是谁非。然秦王已经在金殿登基,占了先手,对大部分人来讲,自然是向秦王称臣为好。
沈琳跟谢玄之一说,他决定上表向新皇称贺。谢玄之鄙视之,真没见过你这样没节操的。
沈琳脸皮极厚,反驳道,“反正哪个当皇帝都是他老赵家子孙,肥水没流到外人田里去。”
“就算秦王真的是谋反上位,也没关系么?”谢玄之问道,他可没有沈琳那样无节操。要知道先皇在世时军中最信任的就是李厚,身边亲信就是总管太监,如今这两人都追随魏王跑路了,想来皇帝遗言不假,兴许还真是该魏王即位的。
“其实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分别呢,我只担心若是因此而天下大乱,那就不好了。”沈琳一脸忧国忧民。
“所以魏王还是早日被剿灭的好。”谢玄之感叹,先皇在这点上真是... -->>
老皇帝欢欢喜喜的过了六十大寿,觉得自己的身体很是康健,定然能再活个十来年,于是趁着高兴,决定改元天禧,所以翻了年,便正式进入了天禧元年。
然而这个年号改得不好,也不知是哪里犯了忌讳,天禧元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正月初五的时候,陈太后薨逝,谥号明德。明德太后是陈皇后本家的姑母,无论从情感还是利益上来讲,太后自然是支持立秦王为太子的。皇帝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思,这些年来只是拖着,不肯立储。现在太后一死,死前又留有遗言让皇帝尽快立储,皇帝便没了顾忌,二十七日守孝期满,就召见群臣讨论立储之事,至此拉开了夺嫡之战的序幕。
皇帝终于松口要立太子了!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这一天的秦王党和魏王党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好了,当下群情激动起来,一个二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全心投入夺嫡大战。这下子朝堂之上为了立储之事,两派人马争得面红耳赤的,平日里个个正人君子得很,现下是恨不得挽着袖子给对方一老拳抽趴下喽。而朝堂之下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栽赃陷害,拉人*,时不时的有官员落马,搞得燕京一派凄风苦雨。
本来皇位继承制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当今皇帝没有嫡子,长子也是个扶不上墙的(据说是被皇后娘娘养残的),而皇室下一代的品质实在是让人堪忧,诸皇子中除了秦王和魏王,还真没个可看的。
所以太子人选也只有从秦王、魏王中挑了。秦王养母是皇后,虽然没有改了玉牒,记在皇后名下,但他也算得是半个嫡子了,在这一点上就占了优势,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认可,可惜秦王不是老大,他排行第五,要不然也没什么可争的了;魏王则是有皇帝的宠爱,皇帝喜欢小儿子,想要小儿子当太子,但要顾及朝臣意见,正同群臣扯皮中,所以也有小部分人想要借此晋身,力挺魏王。这实际上是皇帝跟朝臣的一次较量,胜负难料,若皇帝被劝住,那就是立秦王,若朝臣服软,就是立魏王,这样的情形实在不好得掺和。
中立派代表如沈琳,早就拖家带口,跑到建康躲着了,万事不管,只等尘埃落定。反正老皇帝身体好得很,最大的靠山不倒,还没必要再找一个。
哪想到在个秋风乍起的时候,刚过了六十一岁生日的老皇帝他居然驾崩了。天禧元年九月初八,天子崩殂,谥为孝仁皇帝。
沈琳捏着京城的来信看了又看,实在不敢相信他一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皇帝表哥已经驾鹤往西天旅游去了,只留下遗言说传位给魏王。
真是太不负责了,好歹也给留张圣旨啊。这下好了,魏王登不了基,秦王一派就咬定了不见圣旨,不肯称臣,因为没准儿是魏王假传口谕呢。孝仁皇帝死得突然,死的时候身边只有曹妃(所以有传言说皇帝死于马上风)和个太监总管。太医大臣们赶到的时候,老皇帝早就嗝屁了。就这两人当人证,也难怪人家怀疑了。
争争吵吵过了十来天,还是没个结论。本以为还能吵下去呢,秦王就带兵逼宫了,捏着人证物证,说是曹妃魏王毒害了先皇,于九月二十的晚上,攻打皇宫(因为魏王住宫里)。
魏王在军中只有威武将军李家可以依靠(这还是老皇帝留给儿子的势力),本就人单势薄了,更有康宁候卫家临时加入了秦王阵营,双方兵力悬殊,魏王只能在一队李家军的护卫下,仓皇出逃,秦王则占了宝座,顺道儿把进京奔丧的藩王们全拿住了(沈琳严重怀疑,秦王之所以等了十来天才动手就是为了抓这些藩王们)。
天禧元年,十月初八,秦王大局在握,就此登基为皇,发下通缉令全力捉拿弑父潜逃的魏王。
天高路远,等到沈琳拿到消息,新皇早就登基,昭告天下了。而这时,魏王也已经在跑路途中了,一面宣传着秦王暗害君父,谋朝篡位,一面打着他才是正统的旗号,直往蜀中奔去。一路上倒也聚集了一堆人马。
这两兄弟追追逃逃,打得热闹,天下民众,一时也分不清谁是谁非。然秦王已经在金殿登基,占了先手,对大部分人来讲,自然是向秦王称臣为好。
沈琳跟谢玄之一说,他决定上表向新皇称贺。谢玄之鄙视之,真没见过你这样没节操的。
沈琳脸皮极厚,反驳道,“反正哪个当皇帝都是他老赵家子孙,肥水没流到外人田里去。”
“就算秦王真的是谋反上位,也没关系么?”谢玄之问道,他可没有沈琳那样无节操。要知道先皇在世时军中最信任的就是李厚,身边亲信就是总管太监,如今这两人都追随魏王跑路了,想来皇帝遗言不假,兴许还真是该魏王即位的。
“其实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分别呢,我只担心若是因此而天下大乱,那就不好了。”沈琳一脸忧国忧民。
“所以魏王还是早日被剿灭的好。”谢玄之感叹,先皇在这点上真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