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重回民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义’的思想。针对这些议员身份特殊性,都是经历传统教育又比较接受西式思想的开明之士。孙晋在演讲中,首次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孙晋这一法却引起了这些开明之士的兴趣,特别是文化思想界共鸣,讨论声不断,演讲者与听众倒是其乐融融。
“各位前辈,议员先生们。我今天是面对着代表热河三百多万国民的民意代表,芳志今日荣幸地受邀,内心十分激动。如何履行好民意代表的职责,恳请各位议员先生们遵守《中华民国热河特别行政区临时参议院管理条例》,芳志在此就不耽误大家宝贵时间,晚辈就用什么样思想来指导我们这一命题作个抛砖引玉,班门弄斧之处还请各位斧正。芳志觉得用‘三民主义’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有些议员先生就会问了,‘三民主义’是南方国民党的党的理论思想,我们又不是党员,为啥是‘三民主义’昵?”
“对,我们都不是国民党的信徒,但是‘三民主义’不但属于是国民党的指导纲领,不是国民党的专用产品,是中华民国建国纲领、发展社会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各界智慧的结晶。”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的影响远及东亚诸国’是东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三民主义则代表了近代东西方文化结合的最有价值的尝试和实践结晶。所以,二者之统一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统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社会理想的统一;二、运用儒家‘仁’的精神的统一;三、运用儒家‘礼’的精神的统一。”
“哗”一声,下面听众一片哗然,这种新颖的阐述‘三民主义’意义还是首次,连国民党老练理论家都没有如此解释,议论纷纷不断。
孙晋抿了一口香茗,用手压了压手势,现场平静下来了。他冲着大家微微一笑:“各位先生们,下面先听芳志一一分述:”
“三民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何?孙逸仙先生提出‘天下为公下为公’系出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三民主义暨儒家文化所主张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从这上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统一的。”
“‘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它要求统治者在不损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一定的阶级让步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内的--被统治阶级造反的必要性。仁的精神实质,就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如何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呢?首先就是要解决涵盖社会各阶级的‘民生’问题,使社会各阶级的成员在不改变自身阶级地位的前提下就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而这也就是“民生主义”的主要精神,所以民生主义的指导精神与仁的精神是统一的。因此,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在运用‘仁’的指导精神上是统一的。”
“礼是什么呢?《左传》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析言之,儒家的礼,就是在行‘仁’的大前提下建立的维护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道德秩序。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赋予社会阶级秩序以道德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和消除被统治者造反的思想意识。所以,‘仁’就是要使民无造反之必要(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礼’就是要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亦即使造反作乱没有道德依据或没有意识形态基础)。‘民’既无造反之必要,又无造反之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这两者中,如果统治者不讲‘仁’而只讲‘礼’,那么,礼就不能为被统治者长期接受,因而也就不能保证统治者的长远利益。如果统治者不讲‘礼’而只讲‘仁’,仁的推行就会使被统治者轻慢其统治,因而在不受‘礼’的约束的情况下,便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相辅相成,仁礼一体,缺一不可,这就是儒家全部思想的精髓所在。那末,‘礼’在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里有何体现呢?”
“民权主义是孙逸仙先生吸收近代西方民权与法制思想及中国传统行政、司法经验而提出的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
“‘民权主义’第三讲:‘民权’两个字,是我们革命党的第二个口号,同法国革命口号的平等是相对待的。什么是叫做平等呢?平等是从那里来的呢?欧美的革命学,都讲平等是天赋到人类的。但是……天地间所生的东西总没有相同的。既然都是不相同,自然不能够是平等。自然界既没有平等,人类又怎么有平等呢?天生人类本来也是不平等的,到了人类**发达以后,**帝王尤其变本加厉,弄到结果,比较天生的更是不平等了。这种由帝王造成的不平等,是人为的不平等。‘民权主义’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是充满道德精神的。在此前提下发端的,‘人民与政府分享政权和治权’的权能分立学,也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制精神之外注入了道德的内容。所以,民权主义的社会秩序不仅体现为一种法律秩序而且也体现为一种道德秩序。它运用了儒家‘礼’的精神,于普通所谓的法律秩序之中特别体现了‘礼’的原则。所以,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在运用‘礼’的精神上也是统一的”
“各位议员,‘大同’、‘仁’、‘礼’。这些熟悉的词字我们时候就在私塾和学校熟读,感到很亲切。所以‘三民主义’不是神秘的教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是传统文化思想与时代、历史发展趋势相结合的结晶。”
“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前进,所谓‘顺者昌逆者亡’;主权在民,治权在政府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各位议员,那么民代是如何做好国民给予‘治权’呢?若是以封建士大夫心态那就错了,民代应该是拥有为国民服务的心态。一一滴地关心国民的需求及困难,这才是实践‘三民主义’做好的见证。各位议员,芳志不才,愿以热河特区各位贤达共勉。”
严谨符合现实需要的演讲引起了热河精英层的关注,热河特区临时国民议会及时开展了“实践三民主义,下基层对对帮”的活动,议员可以承包一片区域,与其结成对对帮。政务厅也及时修改组织管理条例,以后热河特区所有的政务人员每年必须定期学习‘三民主义’并进行考核,没有及格者取消公职人员福利待遇。
民国十二年四月,孙晋收到秦立世关于议员下基层的状况,有哭笑不得:部分议员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及时解决百姓实际困难;有的就是一副官老爷样子,前呼后拥的感觉,弄的地方官员及老百姓惶恐不惊,鸡飞狗跳;不过还好,他们还知道不能扰民。孙晋现在明白自己还是着急,几千年的皇权**,官尊民卑思想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CPC掌权的时候,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孙晋没有别的办法,现在不是后世特殊时期年代,来一次‘特殊时期’,或者‘三反五反’等运动,只能逐渐地教育与引导。
义’的思想。针对这些议员身份特殊性,都是经历传统教育又比较接受西式思想的开明之士。孙晋在演讲中,首次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孙晋这一法却引起了这些开明之士的兴趣,特别是文化思想界共鸣,讨论声不断,演讲者与听众倒是其乐融融。
“各位前辈,议员先生们。我今天是面对着代表热河三百多万国民的民意代表,芳志今日荣幸地受邀,内心十分激动。如何履行好民意代表的职责,恳请各位议员先生们遵守《中华民国热河特别行政区临时参议院管理条例》,芳志在此就不耽误大家宝贵时间,晚辈就用什么样思想来指导我们这一命题作个抛砖引玉,班门弄斧之处还请各位斧正。芳志觉得用‘三民主义’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有些议员先生就会问了,‘三民主义’是南方国民党的党的理论思想,我们又不是党员,为啥是‘三民主义’昵?”
“对,我们都不是国民党的信徒,但是‘三民主义’不但属于是国民党的指导纲领,不是国民党的专用产品,是中华民国建国纲领、发展社会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各界智慧的结晶。”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的影响远及东亚诸国’是东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三民主义则代表了近代东西方文化结合的最有价值的尝试和实践结晶。所以,二者之统一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统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社会理想的统一;二、运用儒家‘仁’的精神的统一;三、运用儒家‘礼’的精神的统一。”
“哗”一声,下面听众一片哗然,这种新颖的阐述‘三民主义’意义还是首次,连国民党老练理论家都没有如此解释,议论纷纷不断。
孙晋抿了一口香茗,用手压了压手势,现场平静下来了。他冲着大家微微一笑:“各位先生们,下面先听芳志一一分述:”
“三民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何?孙逸仙先生提出‘天下为公下为公’系出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三民主义暨儒家文化所主张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从这上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统一的。”
“‘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它要求统治者在不损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一定的阶级让步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内的--被统治阶级造反的必要性。仁的精神实质,就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如何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呢?首先就是要解决涵盖社会各阶级的‘民生’问题,使社会各阶级的成员在不改变自身阶级地位的前提下就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而这也就是“民生主义”的主要精神,所以民生主义的指导精神与仁的精神是统一的。因此,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在运用‘仁’的指导精神上是统一的。”
“礼是什么呢?《左传》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析言之,儒家的礼,就是在行‘仁’的大前提下建立的维护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道德秩序。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赋予社会阶级秩序以道德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和消除被统治者造反的思想意识。所以,‘仁’就是要使民无造反之必要(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礼’就是要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亦即使造反作乱没有道德依据或没有意识形态基础)。‘民’既无造反之必要,又无造反之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这两者中,如果统治者不讲‘仁’而只讲‘礼’,那么,礼就不能为被统治者长期接受,因而也就不能保证统治者的长远利益。如果统治者不讲‘礼’而只讲‘仁’,仁的推行就会使被统治者轻慢其统治,因而在不受‘礼’的约束的情况下,便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相辅相成,仁礼一体,缺一不可,这就是儒家全部思想的精髓所在。那末,‘礼’在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里有何体现呢?”
“民权主义是孙逸仙先生吸收近代西方民权与法制思想及中国传统行政、司法经验而提出的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
“‘民权主义’第三讲:‘民权’两个字,是我们革命党的第二个口号,同法国革命口号的平等是相对待的。什么是叫做平等呢?平等是从那里来的呢?欧美的革命学,都讲平等是天赋到人类的。但是……天地间所生的东西总没有相同的。既然都是不相同,自然不能够是平等。自然界既没有平等,人类又怎么有平等呢?天生人类本来也是不平等的,到了人类**发达以后,**帝王尤其变本加厉,弄到结果,比较天生的更是不平等了。这种由帝王造成的不平等,是人为的不平等。‘民权主义’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是充满道德精神的。在此前提下发端的,‘人民与政府分享政权和治权’的权能分立学,也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制精神之外注入了道德的内容。所以,民权主义的社会秩序不仅体现为一种法律秩序而且也体现为一种道德秩序。它运用了儒家‘礼’的精神,于普通所谓的法律秩序之中特别体现了‘礼’的原则。所以,三民主义与中国文化在运用‘礼’的精神上也是统一的”
“各位议员,‘大同’、‘仁’、‘礼’。这些熟悉的词字我们时候就在私塾和学校熟读,感到很亲切。所以‘三民主义’不是神秘的教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是传统文化思想与时代、历史发展趋势相结合的结晶。”
“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前进,所谓‘顺者昌逆者亡’;主权在民,治权在政府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各位议员,那么民代是如何做好国民给予‘治权’呢?若是以封建士大夫心态那就错了,民代应该是拥有为国民服务的心态。一一滴地关心国民的需求及困难,这才是实践‘三民主义’做好的见证。各位议员,芳志不才,愿以热河特区各位贤达共勉。”
严谨符合现实需要的演讲引起了热河精英层的关注,热河特区临时国民议会及时开展了“实践三民主义,下基层对对帮”的活动,议员可以承包一片区域,与其结成对对帮。政务厅也及时修改组织管理条例,以后热河特区所有的政务人员每年必须定期学习‘三民主义’并进行考核,没有及格者取消公职人员福利待遇。
民国十二年四月,孙晋收到秦立世关于议员下基层的状况,有哭笑不得:部分议员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及时解决百姓实际困难;有的就是一副官老爷样子,前呼后拥的感觉,弄的地方官员及老百姓惶恐不惊,鸡飞狗跳;不过还好,他们还知道不能扰民。孙晋现在明白自己还是着急,几千年的皇权**,官尊民卑思想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CPC掌权的时候,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孙晋没有别的办法,现在不是后世特殊时期年代,来一次‘特殊时期’,或者‘三反五反’等运动,只能逐渐地教育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