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问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尔衮一听,有主意了。
他想,李来亨固守北京也就是为了西安的安定。现在,我们不打北京,让北京成为一座孤城,而我们的主力集中精力攻打陕西,使李自成不能在西安安心做皇帝,他必定就会要李来亨救驾不可。对对,这是好主意。
想到这,他对阿济格和多铎说,限你们两人半个月之内攻下西安。阿济格从山西进军,攻击李过部;多铎从河北进河南,攻取潼关……
多尔衮的脑子运转的很快,一会功夫,整个作战计划就形成了。他就这么一边想,一边说,基本就没必要进行大的修改。就连一贯自负的阿济格也不得不佩服这位弟弟。
最后的决定是,多尔衮继续在北京牵制李来亨,阿济格和多铎同时攻击陕西。
=======。
北京城内,李来亨、李岩和郝摇旗在一起。他们明白,这次大仗胜得很险,他们能够在一起,真是很幸运的事了。
李岩说:“我现在很担心。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都很艰难,一条,多尔衮撇开我们,往西攻击,我们在北京这座孤城里就只能无事可做了。进,没有后勤支援,退,无路可退。第二条路,多尔衮主力死缠着我们,我想,北京城也只能守半年。关键是皇上要及时组织力量东征,我们才有出路。”
李来亨也苦闷,他就是担心李自成不再考虑东征的事,这样,他们留守北京也就失去了意义。
====。
此时,李自成在干什么呢?
如果李来亨知道李自成现在在干嘛,他一定会气得吐血。
------。
西安,现在已经改为长安。由于李自成和他的大将们多为陕西人,所以,建都西安的想法很容易被人理解。
李自成这些天并没有按照李来亨的想法那样积极地筹备东征,也没有在河南、湖北安置官员,而是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他派出吴汝义、李友西征“大西帝国”,也就是西征张献忠。理由是一国不能二主,有大顺,就不能有大西。此议,大部分将领和文官是积极赞成的,只有田见秀和宋献策有不同想法,但他们不敢犯众怒,只是提了提西征的忧虑。当然,他们两人没有坚决反对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李自成之所以放出西征的话来,并派出李友和吴汝义率兵十万入巴蜀,主要原因一是政治的需要,他必须显示他大顺皇帝是正统,是代表天意的真龙天子。二是他担心张献忠和当年刘备一样六出祁山来讨伐他李自成,所以,他作出了积极的防御措施,以攻为守。这个策略对于李自成来说是十分致命的一招,他本就兵力不够,现在四面设防,就等于处处无防,哪还有精力对付满清政权?第二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在李自成家乡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继续完成他的宫殿建造。宫殿依山据险,前后两层九十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磅礴。
这两件事都与李自成本人的想法分不开。李自成自兵败三海关之后,雄心顿挫,他虽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深处却是想偏安一隅,占三秦之地,做个地方皇帝算了。而牛金星何尝又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从北京一路逃回西安,惊魂未定,他一再恳请李自成加紧防守,在潼关等地固以重兵,心里才稍稍安定下来。
确实,李自成现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防守上。李过,在黄河沿线布置重兵,防止清兵过河。马世耀数万人据守潼关,防止清兵从河南进入西安。吴汝义、李友在西面防止张献忠东进。只有南边,李自成还控制着襄阳,企图与左良玉联盟。
李自成派出两路特使与左良玉接洽,希望左良玉拥护大顺,李自成答应他封为藩王。可是,左良玉搪塞了,他既没有明确拒绝李自成的联合,也没有放弃对弘光皇帝的拥戴,他屯兵汉口,扼住通往南京和江南的咽喉,静观其变。
今天,李自成接到李来亨的战报,知道他们打败了多尔衮的几路进攻。他很高兴,说有李来亨在北京镇守,清兵就没法子西征和南下了。田见秀见李自成这么高兴,想提醒他李来亨面临的危机,更想提醒他,清兵很可能会撇开李来亨直接西征。但李自成现在尊为皇上,扫他的兴可能会有不测之祸,所以,他努力克制自己,暗暗嘱咐自己等李自成冷静以后再提醒他不迟,但是,这时,李自成突然说要派刘芳亮西进巴蜀,田见秀忍不住了。
他说:“皇上,虽说李来亨在北京打败了多尔衮,但只是一场局部战役,对整个战争态势没有根本的转变。臣以为,李来亨的这份战报不是报喜,而是报忧的。”
李自成一听,不以为然地问:“何为报忧?”
田见秀回答:“李来亨在战报中说道,‘敌酋虽败,但其势未衰,臣恐孤军难以持久,更恐多尔衮另辟蹊径,袭扰陕西。’臣以为,李来亨担心的问题是多尔衮置北京而不顾,径直袭击陕西、河南,甚至直下江南。那样,北京就成了孤城,或者死城。”
听见一个死字,李自成不高兴了,他说:“李来亨非普通战将,他在北京,多尔衮断然不敢贸然西进和南下的,他难道不怕李来亨断其后路?”
李自成的话音才落,一片的赞扬声。这些附和的赞扬声不仅仅来自于投降的文臣们,也包括李自成原来的兄弟们。李自成自从当上皇帝之后,周围的声音也变了许多,特别是一些投降的文臣,他们习惯的官场一套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阿谀与迎奉很容易被传染的。有人讲,有人听,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人讲。
所以,李自成这样一分析,附和他的声音就很多。
“皇上英明,有李来亨部在北京牵制,清兵哪敢出击?”文臣们附和时向来就很坚定。
“对。东有李来亨等... -->>
多尔衮一听,有主意了。
他想,李来亨固守北京也就是为了西安的安定。现在,我们不打北京,让北京成为一座孤城,而我们的主力集中精力攻打陕西,使李自成不能在西安安心做皇帝,他必定就会要李来亨救驾不可。对对,这是好主意。
想到这,他对阿济格和多铎说,限你们两人半个月之内攻下西安。阿济格从山西进军,攻击李过部;多铎从河北进河南,攻取潼关……
多尔衮的脑子运转的很快,一会功夫,整个作战计划就形成了。他就这么一边想,一边说,基本就没必要进行大的修改。就连一贯自负的阿济格也不得不佩服这位弟弟。
最后的决定是,多尔衮继续在北京牵制李来亨,阿济格和多铎同时攻击陕西。
=======。
北京城内,李来亨、李岩和郝摇旗在一起。他们明白,这次大仗胜得很险,他们能够在一起,真是很幸运的事了。
李岩说:“我现在很担心。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都很艰难,一条,多尔衮撇开我们,往西攻击,我们在北京这座孤城里就只能无事可做了。进,没有后勤支援,退,无路可退。第二条路,多尔衮主力死缠着我们,我想,北京城也只能守半年。关键是皇上要及时组织力量东征,我们才有出路。”
李来亨也苦闷,他就是担心李自成不再考虑东征的事,这样,他们留守北京也就失去了意义。
====。
此时,李自成在干什么呢?
如果李来亨知道李自成现在在干嘛,他一定会气得吐血。
------。
西安,现在已经改为长安。由于李自成和他的大将们多为陕西人,所以,建都西安的想法很容易被人理解。
李自成这些天并没有按照李来亨的想法那样积极地筹备东征,也没有在河南、湖北安置官员,而是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他派出吴汝义、李友西征“大西帝国”,也就是西征张献忠。理由是一国不能二主,有大顺,就不能有大西。此议,大部分将领和文官是积极赞成的,只有田见秀和宋献策有不同想法,但他们不敢犯众怒,只是提了提西征的忧虑。当然,他们两人没有坚决反对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李自成之所以放出西征的话来,并派出李友和吴汝义率兵十万入巴蜀,主要原因一是政治的需要,他必须显示他大顺皇帝是正统,是代表天意的真龙天子。二是他担心张献忠和当年刘备一样六出祁山来讨伐他李自成,所以,他作出了积极的防御措施,以攻为守。这个策略对于李自成来说是十分致命的一招,他本就兵力不够,现在四面设防,就等于处处无防,哪还有精力对付满清政权?第二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在李自成家乡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继续完成他的宫殿建造。宫殿依山据险,前后两层九十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磅礴。
这两件事都与李自成本人的想法分不开。李自成自兵败三海关之后,雄心顿挫,他虽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深处却是想偏安一隅,占三秦之地,做个地方皇帝算了。而牛金星何尝又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从北京一路逃回西安,惊魂未定,他一再恳请李自成加紧防守,在潼关等地固以重兵,心里才稍稍安定下来。
确实,李自成现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防守上。李过,在黄河沿线布置重兵,防止清兵过河。马世耀数万人据守潼关,防止清兵从河南进入西安。吴汝义、李友在西面防止张献忠东进。只有南边,李自成还控制着襄阳,企图与左良玉联盟。
李自成派出两路特使与左良玉接洽,希望左良玉拥护大顺,李自成答应他封为藩王。可是,左良玉搪塞了,他既没有明确拒绝李自成的联合,也没有放弃对弘光皇帝的拥戴,他屯兵汉口,扼住通往南京和江南的咽喉,静观其变。
今天,李自成接到李来亨的战报,知道他们打败了多尔衮的几路进攻。他很高兴,说有李来亨在北京镇守,清兵就没法子西征和南下了。田见秀见李自成这么高兴,想提醒他李来亨面临的危机,更想提醒他,清兵很可能会撇开李来亨直接西征。但李自成现在尊为皇上,扫他的兴可能会有不测之祸,所以,他努力克制自己,暗暗嘱咐自己等李自成冷静以后再提醒他不迟,但是,这时,李自成突然说要派刘芳亮西进巴蜀,田见秀忍不住了。
他说:“皇上,虽说李来亨在北京打败了多尔衮,但只是一场局部战役,对整个战争态势没有根本的转变。臣以为,李来亨的这份战报不是报喜,而是报忧的。”
李自成一听,不以为然地问:“何为报忧?”
田见秀回答:“李来亨在战报中说道,‘敌酋虽败,但其势未衰,臣恐孤军难以持久,更恐多尔衮另辟蹊径,袭扰陕西。’臣以为,李来亨担心的问题是多尔衮置北京而不顾,径直袭击陕西、河南,甚至直下江南。那样,北京就成了孤城,或者死城。”
听见一个死字,李自成不高兴了,他说:“李来亨非普通战将,他在北京,多尔衮断然不敢贸然西进和南下的,他难道不怕李来亨断其后路?”
李自成的话音才落,一片的赞扬声。这些附和的赞扬声不仅仅来自于投降的文臣们,也包括李自成原来的兄弟们。李自成自从当上皇帝之后,周围的声音也变了许多,特别是一些投降的文臣,他们习惯的官场一套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阿谀与迎奉很容易被传染的。有人讲,有人听,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人讲。
所以,李自成这样一分析,附和他的声音就很多。
“皇上英明,有李来亨部在北京牵制,清兵哪敢出击?”文臣们附和时向来就很坚定。
“对。东有李来亨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