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党小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
韵清:
我回了一趟天津。又一次回到生养我们的城市。办妥该办的事,已是黎明破晓时分。天亮后我便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我在天津逗留的时间,只不过半天零一个整夜,脚步匆匆就像一位过客。我们双方的父母,自然没有机会去探望了。
我急着回到队伍上去,不光是放心不下那里的工作,更担心如果接到西撤命令,部队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我要和我的同志们在一起,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从踏上返程路途的那刻,我便感到了时间的急迫——这虽是自然,但没有人知道,这种急迫来自于你——我觉得是在追随着你的步调,若迟了半步,便会错失与你重逢的机会。
我在唐山下了火车。坐一辆马车赶到玉田,恰遇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林。苏林告诉他,抗联大部队已往北开拔。他们接到上级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如实在不能坚持,可退回平西。同时部队也接到有关方面传来的情报,说敌人已分成七路,对冀东开始了大范围围剿……他之所以留下来,是四纵队从每个大队临时抽调一个连队,组成三个支队,由他负责领导,以后将坚持战斗在冀东山地。他问我:你是留在我这儿,还是准备回到抗联部队去?我自然要回到原来的部队。那你这样走路,怎么会赶得上他们?他这样笑着问我。接下来又说,我送你匹马算了。再给你派两名战士,他们带你抄近路走。你们现在出发,天黑之前,或许能追得上他们。
韵清,那是我第一次骑马。初始虽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快感,却渐渐感到那鞍鞯犹如刀背,一下一下削着我的屁股。我被前后两名骑马的战士夹在中间,屁股疼得实在难受,也无法让坐骑停下来休息。当马匹载我进入山地,骑行速度虽有减缓,我却失去下马的能力,感觉身体被固定在马背上。夹紧马肚的两腿,以及紧攥马缰的两只手,都如镶了铁条,完全不能伸张。但庆幸的是,我们终于渡过了滦河,据迎面碰到的士兵说,抗联部队就在河的对岸……
暮色低垂之时,依稀能看到从河流浅滩处涉水过来的士兵。混沌河水泛着铁器淬烧后幽暗的冷光,将他们的身影镀成赭红,像一块块在河流中浮动的石头。马天目下得马来,瘫坐在河坡上。他不解地看着自河滩上弓腰爬上来的人们。从他们的衣着判断,这些人的身份虽和当地农民无异。但在这住户散落的山区地带,这样一大批人纠集在一起,有人手里攥着枪,显然是抗联士兵。他想开口问问,但那些人显然在躲避着他,看他一眼,便将目光仓皇避开。而另有一些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一边拧着湿衣服,一边光着屁股大摇大摆从身边走过。
直到一个身背大刀的少年经过,马天目这才见到一张熟识的面孔。少年也认出了他,站住了。不待马天目发话,那少年便开口问:马政委,真要跟我叔叔他们回家,还能杀得了鬼子吗?
马天目瞬间明白这些人的去路,不禁心有戚戚,毅然说道:不能!
那他们说,鬼子杀过来,我奶和我妹妹没人保护,我们去平西杀鬼子,又有什么用!
暮色沉降。少年焦虑而茫然的面孔变得模糊不清。只看得清系在刀环上的红绸,在他背后飒飒飘动。马天目*般说道:孩子,你不能回去。你离开部队,只能看着奶奶和妹妹被鬼子欺负,你非但杀不了他们,反而会被鬼子杀掉。说到这里,马天目挣着身子,站起来,冲走上河坡的人群高喊:老乡们,如果你们有保家的心愿,就不要离开部队。即便你们回去,呆在家人身边,以你们个人的力量,也保护不了他们的。只有我们大家在一起,才有力量消灭鬼子。我们去平西,是为了积蓄力量,等来年春天,我们还是会杀回冀东的。
有人站住了。有人停顿了一下脚步,仍旧朝河坡上走,身影很快消失在河坡后面。那背刀少年和马天目站在一起,每从他面前经过一个熟识的人,他便按辈分招呼他们,近乎哀求般让他们别走。从河坡下走上来的人越聚越多,渐渐在他们周围聚起一支队伍。
马天目问少年:刘司令的队伍现在哪里?
少年指一指河的对岸,说,他们走不多远,天快黑了,他们会停下来宿营的。我们涉过河去,便能追上他们。
下半夜,夜露凝重,篝火像山区夜色里隐秘的花朵。正是这些篝火,引领了他们的道路。战士们横七竖八围篝火而睡,依稀能看清他们睡相狰狞的脸。等找到刘志远时,刘志远还坐在篝火边没有休息。他将一只水壶递给他。马天目饥渴难耐,仰脖喝了一口。不想却干咳一声,全都吐了出来。吐在旁边的篝火上,使那火苗忽地窜了几窜。马天目说,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喝酒!刘志远收住促狭的笑,说,那么好的东西,都被你糟蹋了……接着叹口气,说,夜里冷,心里烦,喝两口酒,解乏啊。
他们简单聊了聊队伍上的情况。说到战士们对撤往平西是否有意见时,刘志远说,意见肯定是有的,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盼着来年春天,再打回冀东呢!马天目朝夜色里张望,暗自叹了口气。他仍旧对部队西撤充满疑虑,但事已至此,也毫无办法。有四纵队的消息吗?他问。四纵队已渡过白河了。刘志远说,上午有人送信过来,说通往白河的这一路上,已出现小股敌人来骚扰我们。让我们务必小心,加快行军速度。马天目听了一惊,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会有大批的敌人出现,在路上拦截我们。从明天开始,我们应改在夜里行军,白天找地方隐蔽起来休息。刘志远说,今天很晚了,看明天的情况再定吧。
黎明时分起了淡淡的雾。从山上望下去,见队伍犹如排开的长龙,在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一只穿了杂色衣服的队伍,愣眼瞅去,给人一种奇怪感觉。他们不像打仗的士兵,倒像出来赶街的农民。三五成群,边走边聊。数量之众,实在令人惊讶。有人肩上扛着土枪,有人手里拎着大刀片和红缨枪,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穿着土灰色军装,腰里斜挎子弹袋,装备和姿态才像正规的战士。他们或许经历过战斗的残酷,所以不苟言笑,沉默前行。却像水滴一样,被淹没在这驳杂队伍的洪流中。
马天目站在一处石崖上,满目忧戚地朝这支队伍望着。他的行装看上去十分简单。身穿一件土灰色军装,腿扎绷带,腰里挎一把驳壳枪。当初去天津之前,留在队伍里的衣服毛毯都被大家分掉了,就连刘志远都以为他会赶不上队伍。除身上这套装备,他仅剩了一套衬衣衬裤,披在肩上的这件暗绿色雨衣,是刘志远送他的,是以前暴动时缴获的日本人的战利品。除此之外,再无长物。那匹别人赠送的栗色战马也算他的物品,但它那么瘦,应该是一匹老马了。牵马少年是应了刘志远的吩咐,做了他的警卫员。此刻,马牵在少年手中,静静站在他的身后。马天目跳下石崖,朝山下的队伍里汇集。他看一眼走在身边的少年,忽然对他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
你有枪了?他问。
少年欣喜地掂了掂手里的步枪,说,嗯。是刘司令员送我的,说要保护你的安全。
你打过枪?
没打过。但我很快会学会的。
那把大刀还留着啊?
舍不得丢。少年有些羞涩。其实这是我家里的一把铡刀,让铁匠改制的。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铁蛋,姓李,他们都叫我小李。
哦,小李……他*一声。走路的姿势有些奇怪。
马政委,你怎么不骑马呢?
他发出一声苦笑。昨天半日的颠簸已散了他的骨架,他宁愿走,此刻也不愿骑马。他说,如果你累,就把枪和行李都放在马背上吧。
马是让你来骑的。况且我不累。你身上的那把驳壳枪如果嫌重,我可以帮你拿一下。
他摆手制止了他。全然不顾少年对“枪”的兴趣,晃悠悠在前面走。有人不时赶到他们前面。又有人不时停下来,和他打着招呼。
山区的气候有些莫测。时令虽已至十月,但走到中午时分,还是有些酷热难耐。部队在走出遵化山界时,遭到小股敌人袭击。枪声从身后响起,虽不密集,却在空寂山谷间发出异样回声。很多人蹲在一条溪边饮水,听到枪声,不禁慌乱起来。刘志远派人,赶到队伍后面去查问情况,回来时禀报说,敌人埋伏在一座山头,人数应该不多,要不要派人去消灭他们?马天目问道:被截在后面的部队人数还有多少?有人禀报说,应该不多。所幸伤亡也不算严重,只有几个人负伤。他阻止了刘志远的冲动,而是劝他下命令说,应该让队伍加快行军速度。那赶不过来的弟兄怎么办?刘志远这样问。他无从回答。却清楚地意识道:枪声会引来更多的敌人。这样一支在狭长地带缓慢行军的队伍,无异于一只笨重爬虫,从后面追上来的,以及在前面堵截躲在暗处的敌人,谁都会抽冷子咬上你一口,将这支庞大队伍撕咬得七零八落。那些被阻截下来的士兵,犹如爬虫的手臂和腿脚,手臂腿脚断了也要跑啊!如果顾忌太多,整支队伍只会面临被蚕食的危险。
一切都如马天目所预料的那样。随着行军的逐渐深入,沿路所受的袭击几乎令人无暇顾及。他不敢想象在潮河,以及平绥铁路这些重要的关隘,敌人若设下埋伏,这支笨重队伍将会面临怎样的灭顶之灾。
第二天的行程还算平静,只不过很多人脚底都打了血泡。翻越蓟县狗背岭长城时,零星枪声再度响起,陡峭山路几乎让平原上过来的士兵们难以应对,更何况还有这围追堵截的敌人。有人失... -->>
3
韵清:
我回了一趟天津。又一次回到生养我们的城市。办妥该办的事,已是黎明破晓时分。天亮后我便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我在天津逗留的时间,只不过半天零一个整夜,脚步匆匆就像一位过客。我们双方的父母,自然没有机会去探望了。
我急着回到队伍上去,不光是放心不下那里的工作,更担心如果接到西撤命令,部队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我要和我的同志们在一起,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从踏上返程路途的那刻,我便感到了时间的急迫——这虽是自然,但没有人知道,这种急迫来自于你——我觉得是在追随着你的步调,若迟了半步,便会错失与你重逢的机会。
我在唐山下了火车。坐一辆马车赶到玉田,恰遇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林。苏林告诉他,抗联大部队已往北开拔。他们接到上级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如实在不能坚持,可退回平西。同时部队也接到有关方面传来的情报,说敌人已分成七路,对冀东开始了大范围围剿……他之所以留下来,是四纵队从每个大队临时抽调一个连队,组成三个支队,由他负责领导,以后将坚持战斗在冀东山地。他问我:你是留在我这儿,还是准备回到抗联部队去?我自然要回到原来的部队。那你这样走路,怎么会赶得上他们?他这样笑着问我。接下来又说,我送你匹马算了。再给你派两名战士,他们带你抄近路走。你们现在出发,天黑之前,或许能追得上他们。
韵清,那是我第一次骑马。初始虽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快感,却渐渐感到那鞍鞯犹如刀背,一下一下削着我的屁股。我被前后两名骑马的战士夹在中间,屁股疼得实在难受,也无法让坐骑停下来休息。当马匹载我进入山地,骑行速度虽有减缓,我却失去下马的能力,感觉身体被固定在马背上。夹紧马肚的两腿,以及紧攥马缰的两只手,都如镶了铁条,完全不能伸张。但庆幸的是,我们终于渡过了滦河,据迎面碰到的士兵说,抗联部队就在河的对岸……
暮色低垂之时,依稀能看到从河流浅滩处涉水过来的士兵。混沌河水泛着铁器淬烧后幽暗的冷光,将他们的身影镀成赭红,像一块块在河流中浮动的石头。马天目下得马来,瘫坐在河坡上。他不解地看着自河滩上弓腰爬上来的人们。从他们的衣着判断,这些人的身份虽和当地农民无异。但在这住户散落的山区地带,这样一大批人纠集在一起,有人手里攥着枪,显然是抗联士兵。他想开口问问,但那些人显然在躲避着他,看他一眼,便将目光仓皇避开。而另有一些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一边拧着湿衣服,一边光着屁股大摇大摆从身边走过。
直到一个身背大刀的少年经过,马天目这才见到一张熟识的面孔。少年也认出了他,站住了。不待马天目发话,那少年便开口问:马政委,真要跟我叔叔他们回家,还能杀得了鬼子吗?
马天目瞬间明白这些人的去路,不禁心有戚戚,毅然说道:不能!
那他们说,鬼子杀过来,我奶和我妹妹没人保护,我们去平西杀鬼子,又有什么用!
暮色沉降。少年焦虑而茫然的面孔变得模糊不清。只看得清系在刀环上的红绸,在他背后飒飒飘动。马天目*般说道:孩子,你不能回去。你离开部队,只能看着奶奶和妹妹被鬼子欺负,你非但杀不了他们,反而会被鬼子杀掉。说到这里,马天目挣着身子,站起来,冲走上河坡的人群高喊:老乡们,如果你们有保家的心愿,就不要离开部队。即便你们回去,呆在家人身边,以你们个人的力量,也保护不了他们的。只有我们大家在一起,才有力量消灭鬼子。我们去平西,是为了积蓄力量,等来年春天,我们还是会杀回冀东的。
有人站住了。有人停顿了一下脚步,仍旧朝河坡上走,身影很快消失在河坡后面。那背刀少年和马天目站在一起,每从他面前经过一个熟识的人,他便按辈分招呼他们,近乎哀求般让他们别走。从河坡下走上来的人越聚越多,渐渐在他们周围聚起一支队伍。
马天目问少年:刘司令的队伍现在哪里?
少年指一指河的对岸,说,他们走不多远,天快黑了,他们会停下来宿营的。我们涉过河去,便能追上他们。
下半夜,夜露凝重,篝火像山区夜色里隐秘的花朵。正是这些篝火,引领了他们的道路。战士们横七竖八围篝火而睡,依稀能看清他们睡相狰狞的脸。等找到刘志远时,刘志远还坐在篝火边没有休息。他将一只水壶递给他。马天目饥渴难耐,仰脖喝了一口。不想却干咳一声,全都吐了出来。吐在旁边的篝火上,使那火苗忽地窜了几窜。马天目说,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喝酒!刘志远收住促狭的笑,说,那么好的东西,都被你糟蹋了……接着叹口气,说,夜里冷,心里烦,喝两口酒,解乏啊。
他们简单聊了聊队伍上的情况。说到战士们对撤往平西是否有意见时,刘志远说,意见肯定是有的,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盼着来年春天,再打回冀东呢!马天目朝夜色里张望,暗自叹了口气。他仍旧对部队西撤充满疑虑,但事已至此,也毫无办法。有四纵队的消息吗?他问。四纵队已渡过白河了。刘志远说,上午有人送信过来,说通往白河的这一路上,已出现小股敌人来骚扰我们。让我们务必小心,加快行军速度。马天目听了一惊,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会有大批的敌人出现,在路上拦截我们。从明天开始,我们应改在夜里行军,白天找地方隐蔽起来休息。刘志远说,今天很晚了,看明天的情况再定吧。
黎明时分起了淡淡的雾。从山上望下去,见队伍犹如排开的长龙,在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一只穿了杂色衣服的队伍,愣眼瞅去,给人一种奇怪感觉。他们不像打仗的士兵,倒像出来赶街的农民。三五成群,边走边聊。数量之众,实在令人惊讶。有人肩上扛着土枪,有人手里拎着大刀片和红缨枪,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穿着土灰色军装,腰里斜挎子弹袋,装备和姿态才像正规的战士。他们或许经历过战斗的残酷,所以不苟言笑,沉默前行。却像水滴一样,被淹没在这驳杂队伍的洪流中。
马天目站在一处石崖上,满目忧戚地朝这支队伍望着。他的行装看上去十分简单。身穿一件土灰色军装,腿扎绷带,腰里挎一把驳壳枪。当初去天津之前,留在队伍里的衣服毛毯都被大家分掉了,就连刘志远都以为他会赶不上队伍。除身上这套装备,他仅剩了一套衬衣衬裤,披在肩上的这件暗绿色雨衣,是刘志远送他的,是以前暴动时缴获的日本人的战利品。除此之外,再无长物。那匹别人赠送的栗色战马也算他的物品,但它那么瘦,应该是一匹老马了。牵马少年是应了刘志远的吩咐,做了他的警卫员。此刻,马牵在少年手中,静静站在他的身后。马天目跳下石崖,朝山下的队伍里汇集。他看一眼走在身边的少年,忽然对他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
你有枪了?他问。
少年欣喜地掂了掂手里的步枪,说,嗯。是刘司令员送我的,说要保护你的安全。
你打过枪?
没打过。但我很快会学会的。
那把大刀还留着啊?
舍不得丢。少年有些羞涩。其实这是我家里的一把铡刀,让铁匠改制的。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铁蛋,姓李,他们都叫我小李。
哦,小李……他*一声。走路的姿势有些奇怪。
马政委,你怎么不骑马呢?
他发出一声苦笑。昨天半日的颠簸已散了他的骨架,他宁愿走,此刻也不愿骑马。他说,如果你累,就把枪和行李都放在马背上吧。
马是让你来骑的。况且我不累。你身上的那把驳壳枪如果嫌重,我可以帮你拿一下。
他摆手制止了他。全然不顾少年对“枪”的兴趣,晃悠悠在前面走。有人不时赶到他们前面。又有人不时停下来,和他打着招呼。
山区的气候有些莫测。时令虽已至十月,但走到中午时分,还是有些酷热难耐。部队在走出遵化山界时,遭到小股敌人袭击。枪声从身后响起,虽不密集,却在空寂山谷间发出异样回声。很多人蹲在一条溪边饮水,听到枪声,不禁慌乱起来。刘志远派人,赶到队伍后面去查问情况,回来时禀报说,敌人埋伏在一座山头,人数应该不多,要不要派人去消灭他们?马天目问道:被截在后面的部队人数还有多少?有人禀报说,应该不多。所幸伤亡也不算严重,只有几个人负伤。他阻止了刘志远的冲动,而是劝他下命令说,应该让队伍加快行军速度。那赶不过来的弟兄怎么办?刘志远这样问。他无从回答。却清楚地意识道:枪声会引来更多的敌人。这样一支在狭长地带缓慢行军的队伍,无异于一只笨重爬虫,从后面追上来的,以及在前面堵截躲在暗处的敌人,谁都会抽冷子咬上你一口,将这支庞大队伍撕咬得七零八落。那些被阻截下来的士兵,犹如爬虫的手臂和腿脚,手臂腿脚断了也要跑啊!如果顾忌太多,整支队伍只会面临被蚕食的危险。
一切都如马天目所预料的那样。随着行军的逐渐深入,沿路所受的袭击几乎令人无暇顾及。他不敢想象在潮河,以及平绥铁路这些重要的关隘,敌人若设下埋伏,这支笨重队伍将会面临怎样的灭顶之灾。
第二天的行程还算平静,只不过很多人脚底都打了血泡。翻越蓟县狗背岭长城时,零星枪声再度响起,陡峭山路几乎让平原上过来的士兵们难以应对,更何况还有这围追堵截的敌人。有人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