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北洋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配件是采购于民用工厂,坦克厂只是负责总装和加工一些大型的难以加工的部件。而在德国,我们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这使得民用工厂很难加入到军工生产之中,而大的军工企业也一直想独占军工生产,这也是我们无法提高产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绍尔上校说道,“德国空有八十多万台机床,但只有十分之一能用于军工生产,而且我们的特殊钢的产能有限。”
古德里安点了点头,德国的坦克生产看来需要进行大的调整,这需要并不懂得军工生产的元首的全力支持。希特勒只有在1942年初完全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后才注意到了军工生产的不足,德国的坦克生产并不能满足前线的消耗。而且于俄国人装备了85毫米坦克炮的T34型坦克相比,德军只装备有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的四号坦克一直处于劣势。
还好,MAN公司与中国人合作研制的黑豹式坦克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在希特勒下令开始生产黑豹坦克之前,MAN公司的方案却一直得不到军工生产部的认可,直到中国人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了黑豹式坦克,希特勒才开始下令由MAN公司开始负责这型坦克的生产,而且也只有这一家公司。其它的坦克生产线却依然在大量制造着只能用于防御的种型突击炮,甚至挤占着四号坦克的生产线。
而在希特勒的干扰下,亨舍尔的坦克生产线正全力进行改造,以便能够生产出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但在1943年2月,这家公司只生产出了25辆虎式,保时捷公司的坦克厂则被要求全力生产一种“象式歼击车”,这种耗费工时的重型反坦克歼击车每月的产量只有可怜的15辆。
现在只有克虏伯和戴姆勒还在生产德军主力的四号坦克,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三号、四号突击炮的生产任务,也难怪德国的坦克产量一直无法提高。
古德里安觉得有必要与希特勒好好谈谈,给元首仔细地讲解一下装甲兵的基本理论,现在希特勒越来越醉心于一些不切实际的“重型坦克”,这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德国的坦克生产。其实共和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着重型坦克的研究,但由于无法达到陆军的机动性要求,重型坦克项目一直都停留于研制阶段,从没有计划大规模开始装备到陆军。
从坦克的设计和使用理念来说,德军和共和军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最早的德国坦克是重视机动性而轻视火力,在这方面共和军先是重视火力,其后反而开始注意起机动性方面的问题。
共和军方面的理论是由于发动机功率的限制,坦克的装甲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火炮的发展,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机动性较好的战车则拥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其实即是是象虎式这样重达近60吨的重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无法禁受住88毫米/L56和共和军装备的黑豹90毫米/L56、美国潘兴式坦克90毫米M3/L52坦克炮在1800米内的攻击,这个时候机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生产的黑豹装备的是75毫米/L71坦克炮,其穿甲能力并不逊于88毫米或是90毫米的坦克炮,而且精确度则大大高于以上几种坦克炮,但50倍身管的坦克炮由于炮口运动轨迹较短,其捕获和监控目标的能力却要高于70倍口径的坦克炮。相比于德国坦克,共和中国和美制坦克虽然不如德制坦克那么精密,但却有更好的易生产性和运输性能,而且在战场上由于底盘坚固,则更为可靠。
这也是超级大国和德国之间的差距,由于资源有限,德国人更倾向于制造出更精密的产品,而美、中两国则是更加强调适应大规模生产,保持数量优势。
现在的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妙,朱亚什维利格勒的惨败,美英空军开始对德国境内的大规模轰炸,都使得德国国内民心惶惶,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前途并不乐观。
配件是采购于民用工厂,坦克厂只是负责总装和加工一些大型的难以加工的部件。而在德国,我们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这使得民用工厂很难加入到军工生产之中,而大的军工企业也一直想独占军工生产,这也是我们无法提高产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绍尔上校说道,“德国空有八十多万台机床,但只有十分之一能用于军工生产,而且我们的特殊钢的产能有限。”
古德里安点了点头,德国的坦克生产看来需要进行大的调整,这需要并不懂得军工生产的元首的全力支持。希特勒只有在1942年初完全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后才注意到了军工生产的不足,德国的坦克生产并不能满足前线的消耗。而且于俄国人装备了85毫米坦克炮的T34型坦克相比,德军只装备有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的四号坦克一直处于劣势。
还好,MAN公司与中国人合作研制的黑豹式坦克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在希特勒下令开始生产黑豹坦克之前,MAN公司的方案却一直得不到军工生产部的认可,直到中国人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了黑豹式坦克,希特勒才开始下令由MAN公司开始负责这型坦克的生产,而且也只有这一家公司。其它的坦克生产线却依然在大量制造着只能用于防御的种型突击炮,甚至挤占着四号坦克的生产线。
而在希特勒的干扰下,亨舍尔的坦克生产线正全力进行改造,以便能够生产出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但在1943年2月,这家公司只生产出了25辆虎式,保时捷公司的坦克厂则被要求全力生产一种“象式歼击车”,这种耗费工时的重型反坦克歼击车每月的产量只有可怜的15辆。
现在只有克虏伯和戴姆勒还在生产德军主力的四号坦克,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三号、四号突击炮的生产任务,也难怪德国的坦克产量一直无法提高。
古德里安觉得有必要与希特勒好好谈谈,给元首仔细地讲解一下装甲兵的基本理论,现在希特勒越来越醉心于一些不切实际的“重型坦克”,这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德国的坦克生产。其实共和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着重型坦克的研究,但由于无法达到陆军的机动性要求,重型坦克项目一直都停留于研制阶段,从没有计划大规模开始装备到陆军。
从坦克的设计和使用理念来说,德军和共和军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最早的德国坦克是重视机动性而轻视火力,在这方面共和军先是重视火力,其后反而开始注意起机动性方面的问题。
共和军方面的理论是由于发动机功率的限制,坦克的装甲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火炮的发展,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机动性较好的战车则拥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其实即是是象虎式这样重达近60吨的重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无法禁受住88毫米/L56和共和军装备的黑豹90毫米/L56、美国潘兴式坦克90毫米M3/L52坦克炮在1800米内的攻击,这个时候机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生产的黑豹装备的是75毫米/L71坦克炮,其穿甲能力并不逊于88毫米或是90毫米的坦克炮,而且精确度则大大高于以上几种坦克炮,但50倍身管的坦克炮由于炮口运动轨迹较短,其捕获和监控目标的能力却要高于70倍口径的坦克炮。相比于德国坦克,共和中国和美制坦克虽然不如德制坦克那么精密,但却有更好的易生产性和运输性能,而且在战场上由于底盘坚固,则更为可靠。
这也是超级大国和德国之间的差距,由于资源有限,德国人更倾向于制造出更精密的产品,而美、中两国则是更加强调适应大规模生产,保持数量优势。
现在的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妙,朱亚什维利格勒的惨败,美英空军开始对德国境内的大规模轰炸,都使得德国国内民心惶惶,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前途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