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林则徐的困惑 (2/2)
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了一名户部的5品员外郎。
虽然无论从升迁速度,还是受到上官的赏识程度来说,林则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越是从政时间越长,对于未来反而越迷茫。
林则徐最大的困惑有两点,一是大明立国四十余年,为什么还不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虽然大家都明白,新华夏提倡的新学比如理工科人才在大明稀缺,各个无论从收入还是地位上讲,都是一是俊杰,但是大明的读书人却依然不屑一顾,死抱着过时的八股不放。
另外一点,传统士大夫一直告诫君王,“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也是历史上证明了的颠真不破的真理。然而,新华夏,一个典型的小国,一路行来,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战争,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富。若说越战越强,传统的读书人还可以理解,毕竟,战斗力强大的朝代,往往也是强国,比如汉武帝时期,唐太宗时期。但是,往往随着战争的持续,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导致社会的整体贫困。大明也同样如此,原本只据有江南,也算得上是富裕之国,但是在统一了中原与东北以后,赋税不仅没有增加多少,反而因为要将大量的资源倾斜到新占区,导致朝廷的财政盈余越来越少,最近更是经常性赤字。
然而,新华夏虽然几乎是无日不战,富裕程度,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大明一些开明士绅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一次,大明即将再次选拔一批官员前往新华夏进修深造一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林则徐,让一向沉稳的林则徐几乎欢呼雀跃。
大明来到新华夏实习的官员,一般都是分配到对应的部门,像林则徐就被分配到新华夏的财政部学习。这些学习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跟着一些主管进行观摩学习。
林则徐很幸运的跟着财政部的预算司司长,二代崖山人司纯为学习。
司纯为面对林则徐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不是一代崖山人。
这时候司纯为正在做预算,并算不上什么机密,也就让林则徐参与了。林则徐一看到上面的数字,惊讶的眼睛溜圆。新华夏的人口,林则徐可是很清楚,不过670万左右,可是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30亿华元,占GDP的2成略大。
林则徐就在大明户部工作,可是知道大明的财政收入。在将个地方的赋税分流过后,进入国库的甚至比不上满清最强盛的乾隆时期,只有4200万两白银,相当于10亿华元。但是,大明的GDP却是新华夏的2倍左右,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距。在横向比较,此时美国的GDP大约7.3亿美元,相当于116亿华元,英国则是大约350亿华元,与大明GDP相当。
所以,新华夏以大明百分之二的人口,却创造了3倍的财政收入,怎么不让林则徐大惊失色?
林则徐十分惊异的向司纯为请教,“贵国人口不足我大明百之二三,缘何竟有如此大的税赋?”
司纯为显然不是见到的第一个大明官员有此疑问,优越感油然而生,“林大人是认为我们新华夏横征暴敛?”
“不敢不敢,新华夏一向是我大明人欣慕之国,国富民强,怎会横征暴敛?”林则徐赶紧辩解一番。
司纯为说道,“我就举一个例子啊。假设一个人有一百块,另一个人只有10块钱,这10块钱只够吃喝。那么,林大人觉得,是从有一百块钱拿的人身上征收30块钱容易,还是从10块钱的人身上征收一块钱容易?”
林则徐沉吟,“从征收比例上看,似乎富人征收的比例更高。然而,富人虽然被征收的更多,但是剩下的更多,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于穷人来说,十块钱却是自己的养命钱,少一分就会挨饿,自然是富人的三十元更好征收,且符合道义。”
司纯为抚掌赞叹,“林大人所言不差。我们新华夏虽然征收的赋税重,但我们征收赋税的目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比如,我们的赋税,可以用于修筑公路,农田水利,这些对于提高生产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设施帮助人民更加富裕,从容提供了更多的税收,这才是良性循环啊。”
林则徐闻言十分佩服,对着司纯为深深的鞠了一躬“谢谢司长的教诲,则徐感激不尽。”接着又继续询问道,“司长阁下,鄙人还有一个困惑,在心中缠绕多年,请务必指教!”再拜。(未完待续)
成了一名户部的5品员外郎。
虽然无论从升迁速度,还是受到上官的赏识程度来说,林则徐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越是从政时间越长,对于未来反而越迷茫。
林则徐最大的困惑有两点,一是大明立国四十余年,为什么还不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虽然大家都明白,新华夏提倡的新学比如理工科人才在大明稀缺,各个无论从收入还是地位上讲,都是一是俊杰,但是大明的读书人却依然不屑一顾,死抱着过时的八股不放。
另外一点,传统士大夫一直告诫君王,“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也是历史上证明了的颠真不破的真理。然而,新华夏,一个典型的小国,一路行来,几乎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战争,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富。若说越战越强,传统的读书人还可以理解,毕竟,战斗力强大的朝代,往往也是强国,比如汉武帝时期,唐太宗时期。但是,往往随着战争的持续,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导致社会的整体贫困。大明也同样如此,原本只据有江南,也算得上是富裕之国,但是在统一了中原与东北以后,赋税不仅没有增加多少,反而因为要将大量的资源倾斜到新占区,导致朝廷的财政盈余越来越少,最近更是经常性赤字。
然而,新华夏虽然几乎是无日不战,富裕程度,却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大明一些开明士绅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一次,大明即将再次选拔一批官员前往新华夏进修深造一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林则徐,让一向沉稳的林则徐几乎欢呼雀跃。
大明来到新华夏实习的官员,一般都是分配到对应的部门,像林则徐就被分配到新华夏的财政部学习。这些学习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跟着一些主管进行观摩学习。
林则徐很幸运的跟着财政部的预算司司长,二代崖山人司纯为学习。
司纯为面对林则徐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不是一代崖山人。
这时候司纯为正在做预算,并算不上什么机密,也就让林则徐参与了。林则徐一看到上面的数字,惊讶的眼睛溜圆。新华夏的人口,林则徐可是很清楚,不过670万左右,可是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30亿华元,占GDP的2成略大。
林则徐就在大明户部工作,可是知道大明的财政收入。在将个地方的赋税分流过后,进入国库的甚至比不上满清最强盛的乾隆时期,只有4200万两白银,相当于10亿华元。但是,大明的GDP却是新华夏的2倍左右,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距。在横向比较,此时美国的GDP大约7.3亿美元,相当于116亿华元,英国则是大约350亿华元,与大明GDP相当。
所以,新华夏以大明百分之二的人口,却创造了3倍的财政收入,怎么不让林则徐大惊失色?
林则徐十分惊异的向司纯为请教,“贵国人口不足我大明百之二三,缘何竟有如此大的税赋?”
司纯为显然不是见到的第一个大明官员有此疑问,优越感油然而生,“林大人是认为我们新华夏横征暴敛?”
“不敢不敢,新华夏一向是我大明人欣慕之国,国富民强,怎会横征暴敛?”林则徐赶紧辩解一番。
司纯为说道,“我就举一个例子啊。假设一个人有一百块,另一个人只有10块钱,这10块钱只够吃喝。那么,林大人觉得,是从有一百块钱拿的人身上征收30块钱容易,还是从10块钱的人身上征收一块钱容易?”
林则徐沉吟,“从征收比例上看,似乎富人征收的比例更高。然而,富人虽然被征收的更多,但是剩下的更多,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于穷人来说,十块钱却是自己的养命钱,少一分就会挨饿,自然是富人的三十元更好征收,且符合道义。”
司纯为抚掌赞叹,“林大人所言不差。我们新华夏虽然征收的赋税重,但我们征收赋税的目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比如,我们的赋税,可以用于修筑公路,农田水利,这些对于提高生产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设施帮助人民更加富裕,从容提供了更多的税收,这才是良性循环啊。”
林则徐闻言十分佩服,对着司纯为深深的鞠了一躬“谢谢司长的教诲,则徐感激不尽。”接着又继续询问道,“司长阁下,鄙人还有一个困惑,在心中缠绕多年,请务必指教!”再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