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重塑国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海,公共租界。此时西方人称呼上海为东方魔都,中国人习惯叫上海为十里洋场。
一八四五年英租界在洋泾滨以北建立,一八四八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其后法租界也在上海与洋泾滨之间建立,后来陆续扩大。租界为了避免华洋混杂容易发生冲突,而划出专门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呼老外为夷人,所以这租界又叫夷场。后来上海知县王宗廉晓谕百姓,不得称呼洋人为夷人,于是,这夷场便改称洋场。至于十里,只是虚词,表示大。这十里洋场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此刻,与美租界虹口领事馆隔着一条街外的一处三层小洋楼。本是巴洛克风格的小洋楼,如今却披红挂绿,一块硕大的红绸子盖住牌匾。没有锣鼓,没有鞭炮,十几名伙计模样的人瞧着时间,待外滩的钟声敲响十二下,喜眉笑眼地踩着梯子,揭下红绸,露出一块鎏金的牌匾,只见上书四个大字‘时文报馆’。
报社内,一身唐装的伍廷芳听着外头热闹的声音,一边儿喝着茶,一边儿不住地微笑着。自打从何绍明那儿接了差事,年近五十的伍廷芳是马不停蹄直奔上海,先支了银子买了地脚。随后又坐了洋轮去了广东中山,寻昔日一起办报的好友黄胜。与好友黄胜这么一说,二人是一拍即合,当即返回上海来办这报馆。
场地有了,可与之相关的印刷厂却不好联系,更为难得的是没有好的编辑。这二人是一边寻访,一边置办印刷厂,还要定制中文铅活字,忙忙活活,一直到了今日,这报馆才算正式成立。
伍廷芳呷了一口花茶,见同座的黄胜皱着眉头,颇有些心事,不禁莞尔。心知这位好友好脸面,如今投了十来万两银子的报馆就这么悄没声儿的成立了,连个道喜的宾客都没有,黄胜有些挂不住脸面,便出言安慰道:“依江(黄胜字),可是略有失落?”
黄胜苦笑,用手虚指了下门口道:“好歹也是投了十万银子的大报馆,如今就这么不声不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时文报没实力呢。”顿了顿又道:“这也就罢了,打上个月开始咱们就免费发送书籍,这一发就是十来万份,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这报馆就得垮了。文爵你别笑,难不成你那位何大帅钱多了烧得慌,非得往这吃力不讨好的报馆里投银子?”
“依江,实话告诉你,咱们那位何大帅,还真就是这么个打算。何帅深知国朝暮气沉沉,无人知晓天下事,甚为闭塞,是以专门请了通译翻译洋人的学术、国情,就说目下刊印的天演论,正是开启民智的好文章啊。至于些许银两,何帅还不在乎。待来日报馆闯出了名头,便是对何帅最好的回报。”
黄胜苦笑连连,道:“既然如此不计成本,那文爵急吼吼的请我来做这报馆总司理做甚?罢罢罢,黄某这便卷铺盖走人得了。”
伍廷芳见其羞恼,急忙一把拉住,笑道:“依江莫急,莫急。呵呵,伍某之所以请依江,一来是依江办报多年,颇懂经营;二来,便是要将这时文报广发宇内,将其做大。虽说不计成本,但这行销手段伍某却不甚了了,这还得指望依江相助啊。再说了,这开启民智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难不成依江就此罢手?”
所谓打蛇三寸,这话正好说到黄胜好名的弱点上了。站起身的黄胜冥思半晌,慢慢坐下身,左手指着伍廷芳半晌才道:“得,二十来年交情在这儿,你伍文爵对我是知根知底儿啊,知道我好什么。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走么?”
当即二人相视而笑。
一**一年的上海街头,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无数青衣小帽,穿着红色马甲,背后印着‘时文报’三个大字的报童,手捧着一大摞报纸书籍,沿街叫卖着:“号外号外:关东军破乌丹,擒获金丹道匪首杨悦春……法国俄国签署防御联盟,英国政府对其反应冷淡……日本展开五年造舰计划,声称五年内超越北洋水师……预知天下大事,请订阅时文报啊。三个大钱一份,买五份赠天演论……”
此时可没有多少中文报纸,这鱼龙混杂的十里洋场,少不得一些见过世面的读书人,手头富裕的,索性订上一个月的时文报,在家中细细地阅读着;不富裕的,奔着那印刷精良的《天演论》,三五个人凑了份子,买上五份报纸,便在一旁翻阅起来。
这一读之下,颇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文报》除了写一些每日的新闻,更多的是介绍西方历史变革,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君主立宪,法国大革命,德国崛起,一直讲到如今的国际形势。对于闭塞的国人来说,真可谓醍醐灌顶。
《时文报》由于只介绍西方的人文思想、科技、历史沿革等,并不涉及政治,是以满清朝廷倒没有对这报纸动什么心思,倒是上面一些介绍西方形势的文章,颇得一些官员的喜爱。没几日的工夫,便是皇帝光绪的书案上,也摆上了这么一份《时文报》。
光绪看罢拍案叫绝,厚赏了献报的小太监,并嘱咐内务府,但凡《时文报》新的一期出来,定要送将过来。
就是太后老佛爷慈禧,无意间看了一篇有关伊丽莎白女皇的文章,也不禁讶然道:“这洋夷皇室皆有姻亲,想来朝廷以夷治夷之举颇为欠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话说的一点儿没错。皇帝、太后每日饶有兴致地看着《时文报》,下面的朝臣必定趋之若鹜地订阅。旬月的工夫,上到军机大臣下到不具名的小吏,见了面问好,问声“吃了么?”,随后一句肯定是:“看今儿的报纸了么?”
回答的人说看了,俩人随即胡侃一通,或是惊呼,或是调笑。若是回答没看,得,少不得让问话的人一番嘲笑,然后搬出‘皇上太后百忙中尚且关心国际之事,我等身为朝臣怎可置之不理?倘若圣上问起,我等不知,该如何回答?’
发话的趾高气扬,回话的满脸惶恐,少不得回头得订上一份《时文报》。就这么着,旬月的光景,北起盛京南到广州,北京、天津等十几个城市,时文报是广为发行,这名声口碑就这么起来了。
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广州街头。
一袭白衫的梁启超,正脚步匆匆地赶往万木草堂,今日晨起迟了一些,他怕误了听先生的讲义,是以颇为焦急。
转过街角,猛然与一小童撞在一起。小童吃力不住,叫了一声随即仰倒,手中的一大摞报纸书籍散落一地,头碰在墙上更是碰了个大血包。小童哭丧着脸,揉着脑袋,眼泪瞬间就流了出来。
梁启超连连道歉,上前扶起那小童,帮其拾掇散落地面的报纸书籍。见那小童大冬天的却衣着单薄,梁启超心生不忍,出言询问报纸价钱。那小童止了哭泣,卖力地推销起手中的报纸来,言只需买上五份便可得一本刊印上好的《天演论》。
梁启超于心不忍,掏了十五个铜板买了五份,眼见天色不早,便复又赶往万木草堂。
盏茶的功夫,进了一间三进的宅子,到得二门,耳听得朗朗的诵读声,心生惭愧,暗道还是晚了一步。踌躇着,便站立在门口,等着课间休息再进去向先生请罪。
小半个时辰的工夫,康有为结束了授课,神清气爽地推门而出,眼见伫立门口的梁启超,不悦道:“卓如,因何姗姗来迟?可知业精于勤荒于嬉?”
梁启超汗颜道:“先生,学生偶感风寒,晨起贪睡,误了时辰,还请先生责罚。”
见其态度良好,康有为不便过多责问,便要去后间休息,猛的瞧见梁启超夹在腋下的报纸书籍,奇道:“卓如... -->>
上海,公共租界。此时西方人称呼上海为东方魔都,中国人习惯叫上海为十里洋场。
一八四五年英租界在洋泾滨以北建立,一八四八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其后法租界也在上海与洋泾滨之间建立,后来陆续扩大。租界为了避免华洋混杂容易发生冲突,而划出专门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呼老外为夷人,所以这租界又叫夷场。后来上海知县王宗廉晓谕百姓,不得称呼洋人为夷人,于是,这夷场便改称洋场。至于十里,只是虚词,表示大。这十里洋场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此刻,与美租界虹口领事馆隔着一条街外的一处三层小洋楼。本是巴洛克风格的小洋楼,如今却披红挂绿,一块硕大的红绸子盖住牌匾。没有锣鼓,没有鞭炮,十几名伙计模样的人瞧着时间,待外滩的钟声敲响十二下,喜眉笑眼地踩着梯子,揭下红绸,露出一块鎏金的牌匾,只见上书四个大字‘时文报馆’。
报社内,一身唐装的伍廷芳听着外头热闹的声音,一边儿喝着茶,一边儿不住地微笑着。自打从何绍明那儿接了差事,年近五十的伍廷芳是马不停蹄直奔上海,先支了银子买了地脚。随后又坐了洋轮去了广东中山,寻昔日一起办报的好友黄胜。与好友黄胜这么一说,二人是一拍即合,当即返回上海来办这报馆。
场地有了,可与之相关的印刷厂却不好联系,更为难得的是没有好的编辑。这二人是一边寻访,一边置办印刷厂,还要定制中文铅活字,忙忙活活,一直到了今日,这报馆才算正式成立。
伍廷芳呷了一口花茶,见同座的黄胜皱着眉头,颇有些心事,不禁莞尔。心知这位好友好脸面,如今投了十来万两银子的报馆就这么悄没声儿的成立了,连个道喜的宾客都没有,黄胜有些挂不住脸面,便出言安慰道:“依江(黄胜字),可是略有失落?”
黄胜苦笑,用手虚指了下门口道:“好歹也是投了十万银子的大报馆,如今就这么不声不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时文报没实力呢。”顿了顿又道:“这也就罢了,打上个月开始咱们就免费发送书籍,这一发就是十来万份,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这报馆就得垮了。文爵你别笑,难不成你那位何大帅钱多了烧得慌,非得往这吃力不讨好的报馆里投银子?”
“依江,实话告诉你,咱们那位何大帅,还真就是这么个打算。何帅深知国朝暮气沉沉,无人知晓天下事,甚为闭塞,是以专门请了通译翻译洋人的学术、国情,就说目下刊印的天演论,正是开启民智的好文章啊。至于些许银两,何帅还不在乎。待来日报馆闯出了名头,便是对何帅最好的回报。”
黄胜苦笑连连,道:“既然如此不计成本,那文爵急吼吼的请我来做这报馆总司理做甚?罢罢罢,黄某这便卷铺盖走人得了。”
伍廷芳见其羞恼,急忙一把拉住,笑道:“依江莫急,莫急。呵呵,伍某之所以请依江,一来是依江办报多年,颇懂经营;二来,便是要将这时文报广发宇内,将其做大。虽说不计成本,但这行销手段伍某却不甚了了,这还得指望依江相助啊。再说了,这开启民智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难不成依江就此罢手?”
所谓打蛇三寸,这话正好说到黄胜好名的弱点上了。站起身的黄胜冥思半晌,慢慢坐下身,左手指着伍廷芳半晌才道:“得,二十来年交情在这儿,你伍文爵对我是知根知底儿啊,知道我好什么。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走么?”
当即二人相视而笑。
一**一年的上海街头,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无数青衣小帽,穿着红色马甲,背后印着‘时文报’三个大字的报童,手捧着一大摞报纸书籍,沿街叫卖着:“号外号外:关东军破乌丹,擒获金丹道匪首杨悦春……法国俄国签署防御联盟,英国政府对其反应冷淡……日本展开五年造舰计划,声称五年内超越北洋水师……预知天下大事,请订阅时文报啊。三个大钱一份,买五份赠天演论……”
此时可没有多少中文报纸,这鱼龙混杂的十里洋场,少不得一些见过世面的读书人,手头富裕的,索性订上一个月的时文报,在家中细细地阅读着;不富裕的,奔着那印刷精良的《天演论》,三五个人凑了份子,买上五份报纸,便在一旁翻阅起来。
这一读之下,颇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文报》除了写一些每日的新闻,更多的是介绍西方历史变革,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君主立宪,法国大革命,德国崛起,一直讲到如今的国际形势。对于闭塞的国人来说,真可谓醍醐灌顶。
《时文报》由于只介绍西方的人文思想、科技、历史沿革等,并不涉及政治,是以满清朝廷倒没有对这报纸动什么心思,倒是上面一些介绍西方形势的文章,颇得一些官员的喜爱。没几日的工夫,便是皇帝光绪的书案上,也摆上了这么一份《时文报》。
光绪看罢拍案叫绝,厚赏了献报的小太监,并嘱咐内务府,但凡《时文报》新的一期出来,定要送将过来。
就是太后老佛爷慈禧,无意间看了一篇有关伊丽莎白女皇的文章,也不禁讶然道:“这洋夷皇室皆有姻亲,想来朝廷以夷治夷之举颇为欠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话说的一点儿没错。皇帝、太后每日饶有兴致地看着《时文报》,下面的朝臣必定趋之若鹜地订阅。旬月的工夫,上到军机大臣下到不具名的小吏,见了面问好,问声“吃了么?”,随后一句肯定是:“看今儿的报纸了么?”
回答的人说看了,俩人随即胡侃一通,或是惊呼,或是调笑。若是回答没看,得,少不得让问话的人一番嘲笑,然后搬出‘皇上太后百忙中尚且关心国际之事,我等身为朝臣怎可置之不理?倘若圣上问起,我等不知,该如何回答?’
发话的趾高气扬,回话的满脸惶恐,少不得回头得订上一份《时文报》。就这么着,旬月的光景,北起盛京南到广州,北京、天津等十几个城市,时文报是广为发行,这名声口碑就这么起来了。
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广州街头。
一袭白衫的梁启超,正脚步匆匆地赶往万木草堂,今日晨起迟了一些,他怕误了听先生的讲义,是以颇为焦急。
转过街角,猛然与一小童撞在一起。小童吃力不住,叫了一声随即仰倒,手中的一大摞报纸书籍散落一地,头碰在墙上更是碰了个大血包。小童哭丧着脸,揉着脑袋,眼泪瞬间就流了出来。
梁启超连连道歉,上前扶起那小童,帮其拾掇散落地面的报纸书籍。见那小童大冬天的却衣着单薄,梁启超心生不忍,出言询问报纸价钱。那小童止了哭泣,卖力地推销起手中的报纸来,言只需买上五份便可得一本刊印上好的《天演论》。
梁启超于心不忍,掏了十五个铜板买了五份,眼见天色不早,便复又赶往万木草堂。
盏茶的功夫,进了一间三进的宅子,到得二门,耳听得朗朗的诵读声,心生惭愧,暗道还是晚了一步。踌躇着,便站立在门口,等着课间休息再进去向先生请罪。
小半个时辰的工夫,康有为结束了授课,神清气爽地推门而出,眼见伫立门口的梁启超,不悦道:“卓如,因何姗姗来迟?可知业精于勤荒于嬉?”
梁启超汗颜道:“先生,学生偶感风寒,晨起贪睡,误了时辰,还请先生责罚。”
见其态度良好,康有为不便过多责问,便要去后间休息,猛的瞧见梁启超夹在腋下的报纸书籍,奇道:“卓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