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宋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念至此,谓赵谌道:“徐卫你要特别用心,他是为父当年亲自栽培的武臣,忠勇无双,屡立奇功,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在军中颇有威望。如今他执西军兵柄,朝廷应该倚若长城。你没见过他,也没有丝毫恩惠加之其身,乘西军大捷之际,对徐卫及其部属要重赏,以彰显你作为天子的浩荡天恩。”
赵谌听得云山雾罩,请示道:“具体……”
“首先,徐卫必须建节,早在当年他往河东镇抚时,我就许诺让他建节,拖了这么多年,再不给他,实在说不过去了。他的爵位,可以提至县公,也不知他有子嗣没有,若有,其子可特授官阶。其次,你要亲笔草诏,高度褒奖他。还有,徐卫在陕西处境也难,他不是缺钱么?你大方一些,赏笔钱给他。”
“多少合适?”
“一百五十万贯,你就说是赏给他个人。以徐卫的作风,这笔钱他也会绝大部分充作公用的。”赵桓滔滔不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仍旧是皇帝,在教导太子呢。
“此外,他领导西军抗战,斩获颇丰,你可以按照惯例,让陕西派人到行在来献俘。徐卫若有子,年纪应该也不大,不行就让他侄子来。到时你再提拔一下他侄子,总之一句话,要让徐家感受到皇帝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超出寻常的信任。”
赵谌一一记下,临走之时,赵桓再三嘱咐他,搞庆典封赏什么的,尽管弄。但涉及到后续用兵事宜一定要谨慎,皇帝依言应允。
次日,赵官家穿绛纱袍,顶通天冠,盛装驾临资政殿,接受百官朝贺,庆祝前线大捷。随后,依宰执大臣所请,为纪念宋军所取得的胜利,改年号为“建武”,嘉定四年是为建武元年。
本来,根本朝中大臣的意见,还想大赦天下,升赏群臣,隆重地庆贺一番。但因为有宰执大臣反对而作罢。只是布告天下,以振奋民心士气。紧接着,赵谌命有司草诏,嘉奖前线将帅,对于陕西制置使徐卫,皇帝御笔亲书,写成嘉勉诏书一道,在正式封赏还没出来之前,先让内侍带着,并赐御用之战袍器甲,加急赶往陕西。
消息传出以后,朝野震动,举国欢腾被第二次隆兴和议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大宋军民闻听喜讯,奔走呼告
在举国上下为前线大捷而振奋之时,徐绍有意推动光复东京一事。然数次奏请,皇帝皆态度暧昧。就连他请求拨给襄汉战区粮饷军备一事,也没能成功。实在被逼得急了,赵谌说出心里话。
前线取胜,固然值得高兴。但收复东京,影响不比其他。伪韩咱们是不怵,但女真人还是得忌惮几分。万一因为咱们收复了东京,激怒了女真人,其倾举国之兵来攻,如之奈何?仗打到现在,官军不但完成了防守任务,甚至一度反击,已经足够了。总而言之一句话,见好就收,不要太贪心。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徐绍很不以为然,老九在陕西,大败金韩联军主力,俘伪韩齐王高孝恭之子高宛,并阵斩金军万户一人,千户七人,俘金军猛安谋克一级军官十数,甲士以千计。这个耳光打得难道不痛?还不够激怒女真人的?
但皇帝态度坚决,首相朱非胜和参知政事秦桧也支持这个意见,徐绍也不可能独断专行,只能作出妥协。命前线部队班师,固守襄汉即可。前线的折可求和何灌接到这个命令,虽然很是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班师回襄阳,折家军随后撤回江西。
宋嘉定三年的这场战争,以宋军全胜,韩军惨败而告终。高孝恭在宋军撤退后,在东京草草作了布置,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大名府。伪朝上下一片惊恐,河北之民却欢呼雀跃,以为光复在即。
此事,在金国国内也引起极大震动。尽管金国君臣并没对伪韩报多大的期望,但实在没料到败得这么惨。尤其是在陕西,光是金军就动用六万人,何以一败涂地,丢失大片城池土地?
在金廷的检讨中,粘罕一派的人马拿这个事大做文章。认为陕西之败,就是因为朝廷整乱西路军导致的。试想,西路军跟陕西的宋军纠缠多年,十分熟悉对方的情况。朝廷却把诸多西路将领解除兵权,召回朝内,使得军心动摇。临战之时,又派没有与西军作战经验的赤盏晖去节制部队,焉能不败?
粘罕亲自建议,现在陕西的局势危急,应该马上把击败过徐虎儿的耶律马五放回去,让他主持陕西的军事以挽回颓势否则,陕西有全部丢失的危险
但此时,金帝完颜亶,以及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等权臣,已经准备对他下手,彻底瓦解他的势力,哪会听他的建议?
在完颜宗干的建提议下,金廷决定对宋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软的方面,就是废除伪韩,算是给南朝几分面子。硬的方面,则是要求南朝遵守第二次隆兴和议,宋军退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地区。
宋建武元年三月,陕西再传喜讯。张宪率部攻克陕州,夺取潼关,一举打通陕西与河南的联系。这也就意味着,西军直接威胁到中原地区,一旦有变,西军不但可以固守陕西,还可从潼关出兵,进入河南。
不久,从杭州行在出发的内侍带着天子诏命赶到秦州。这道诏书,对西军取得的战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徐卫个人予极大的褒奖。赵谌在这道亲笔诏书中写道“金人扔大兵而来,有吞噬川陕之心,卿难保关克敌,收复失地,挫彼虎狼之锐而壮朕兴复之威,非谋以济勇,能若是耶?”
接着,赵谌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徐卫的信任和期望。“更在不骄其志,益厉军情,则所谓济朕莫大之业者,非卿而谁?”
最后,就有点亲切过头了。赵谌在诏书中说“闻听奏捷,朕甚是欣慰,但恨... -->>
一念至此,谓赵谌道:“徐卫你要特别用心,他是为父当年亲自栽培的武臣,忠勇无双,屡立奇功,虽然年纪轻,资历浅,但在军中颇有威望。如今他执西军兵柄,朝廷应该倚若长城。你没见过他,也没有丝毫恩惠加之其身,乘西军大捷之际,对徐卫及其部属要重赏,以彰显你作为天子的浩荡天恩。”
赵谌听得云山雾罩,请示道:“具体……”
“首先,徐卫必须建节,早在当年他往河东镇抚时,我就许诺让他建节,拖了这么多年,再不给他,实在说不过去了。他的爵位,可以提至县公,也不知他有子嗣没有,若有,其子可特授官阶。其次,你要亲笔草诏,高度褒奖他。还有,徐卫在陕西处境也难,他不是缺钱么?你大方一些,赏笔钱给他。”
“多少合适?”
“一百五十万贯,你就说是赏给他个人。以徐卫的作风,这笔钱他也会绝大部分充作公用的。”赵桓滔滔不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仍旧是皇帝,在教导太子呢。
“此外,他领导西军抗战,斩获颇丰,你可以按照惯例,让陕西派人到行在来献俘。徐卫若有子,年纪应该也不大,不行就让他侄子来。到时你再提拔一下他侄子,总之一句话,要让徐家感受到皇帝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超出寻常的信任。”
赵谌一一记下,临走之时,赵桓再三嘱咐他,搞庆典封赏什么的,尽管弄。但涉及到后续用兵事宜一定要谨慎,皇帝依言应允。
次日,赵官家穿绛纱袍,顶通天冠,盛装驾临资政殿,接受百官朝贺,庆祝前线大捷。随后,依宰执大臣所请,为纪念宋军所取得的胜利,改年号为“建武”,嘉定四年是为建武元年。
本来,根本朝中大臣的意见,还想大赦天下,升赏群臣,隆重地庆贺一番。但因为有宰执大臣反对而作罢。只是布告天下,以振奋民心士气。紧接着,赵谌命有司草诏,嘉奖前线将帅,对于陕西制置使徐卫,皇帝御笔亲书,写成嘉勉诏书一道,在正式封赏还没出来之前,先让内侍带着,并赐御用之战袍器甲,加急赶往陕西。
消息传出以后,朝野震动,举国欢腾被第二次隆兴和议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大宋军民闻听喜讯,奔走呼告
在举国上下为前线大捷而振奋之时,徐绍有意推动光复东京一事。然数次奏请,皇帝皆态度暧昧。就连他请求拨给襄汉战区粮饷军备一事,也没能成功。实在被逼得急了,赵谌说出心里话。
前线取胜,固然值得高兴。但收复东京,影响不比其他。伪韩咱们是不怵,但女真人还是得忌惮几分。万一因为咱们收复了东京,激怒了女真人,其倾举国之兵来攻,如之奈何?仗打到现在,官军不但完成了防守任务,甚至一度反击,已经足够了。总而言之一句话,见好就收,不要太贪心。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徐绍很不以为然,老九在陕西,大败金韩联军主力,俘伪韩齐王高孝恭之子高宛,并阵斩金军万户一人,千户七人,俘金军猛安谋克一级军官十数,甲士以千计。这个耳光打得难道不痛?还不够激怒女真人的?
但皇帝态度坚决,首相朱非胜和参知政事秦桧也支持这个意见,徐绍也不可能独断专行,只能作出妥协。命前线部队班师,固守襄汉即可。前线的折可求和何灌接到这个命令,虽然很是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班师回襄阳,折家军随后撤回江西。
宋嘉定三年的这场战争,以宋军全胜,韩军惨败而告终。高孝恭在宋军撤退后,在东京草草作了布置,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大名府。伪朝上下一片惊恐,河北之民却欢呼雀跃,以为光复在即。
此事,在金国国内也引起极大震动。尽管金国君臣并没对伪韩报多大的期望,但实在没料到败得这么惨。尤其是在陕西,光是金军就动用六万人,何以一败涂地,丢失大片城池土地?
在金廷的检讨中,粘罕一派的人马拿这个事大做文章。认为陕西之败,就是因为朝廷整乱西路军导致的。试想,西路军跟陕西的宋军纠缠多年,十分熟悉对方的情况。朝廷却把诸多西路将领解除兵权,召回朝内,使得军心动摇。临战之时,又派没有与西军作战经验的赤盏晖去节制部队,焉能不败?
粘罕亲自建议,现在陕西的局势危急,应该马上把击败过徐虎儿的耶律马五放回去,让他主持陕西的军事以挽回颓势否则,陕西有全部丢失的危险
但此时,金帝完颜亶,以及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等权臣,已经准备对他下手,彻底瓦解他的势力,哪会听他的建议?
在完颜宗干的建提议下,金廷决定对宋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软的方面,就是废除伪韩,算是给南朝几分面子。硬的方面,则是要求南朝遵守第二次隆兴和议,宋军退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地区。
宋建武元年三月,陕西再传喜讯。张宪率部攻克陕州,夺取潼关,一举打通陕西与河南的联系。这也就意味着,西军直接威胁到中原地区,一旦有变,西军不但可以固守陕西,还可从潼关出兵,进入河南。
不久,从杭州行在出发的内侍带着天子诏命赶到秦州。这道诏书,对西军取得的战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徐卫个人予极大的褒奖。赵谌在这道亲笔诏书中写道“金人扔大兵而来,有吞噬川陕之心,卿难保关克敌,收复失地,挫彼虎狼之锐而壮朕兴复之威,非谋以济勇,能若是耶?”
接着,赵谌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徐卫的信任和期望。“更在不骄其志,益厉军情,则所谓济朕莫大之业者,非卿而谁?”
最后,就有点亲切过头了。赵谌在诏书中说“闻听奏捷,朕甚是欣慰,但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