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船队在北上,但在某一处地方,几十个人在进行着秘密会议。
其中一人问道:“广州那边有没有传来消息?”
是问郑朗的。
郑朗这次真的有些动怒了,说十几天俺们就将这些生蛮解决。但知道的仅是在场的一些人,以及上层人士,随着郑朗耽搁两天就顺流迅速东下,真实的内幕消息还没有传到广南东路。至少普通人不知道。
然而人的名儿,树的影儿,郑朗突然来广州,还是引起一些相关人的担心。不过因为带的军队不多,并不认为是对付生蛮的,或者马上就要对付生蛮。
就不知道郑朗是来干什么,也不敢前去询问,只好打探郑朗来的用意。
一个人答道:“他顺着龙川水北上了。”
“北上?”一屋子人抽冷气。
另一个人敲着桌子,说道:“北上又能怎么?别忘记了,他还带着一百蕃骑,一百匹马,这样的目标到哪里都会引人注意。若是来到循州,我们一定能得知消息。”
大家一起点头。
又有一人说道:“主要广州那边有变化啊。”
大家一起沉默,指源头的亭户与大小官吏以及一些豪强。
宋朝份量最大的是淮盐,其次是解盐,还有其他地区的盐,各个地区情况又不一样。例如登密二州的盐,主要供应京东路大部份地区,这部分盐依然还是谋利的。滨沧二州的盐。供应河北路与青淄齐三州,这里情况又与其他地区不一样,抵消契丹盐的侵袭。实行的是最直接的通商法,盐价低,宋朝政府谋利不大。福建长清盐。产量低,供应福建路,不过因为山路运输艰难,朝廷想谋利,出的盐价高,使得福建路西南地区遭到广盐私盐侵害。井盐地区,供应夔峡四路。浙盐,供应两浙路与江东路歙州地区。还有广盐
这一制度乃是赵匡义实行下来的。
赵匡胤三条最重要的家法。不杀士大夫,用以收文臣心,使文臣尽心尽职为国家效力。不杀柴家子孙,善待之,毕竟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自己却篡了柴家的皇位,感到内疚。其三便是不得加税。五代更替,百姓太苦了,包括他一家都生活在胆战心惊的日子中,他一统天下,就是想给全天下百姓一个好日子。
一开始执行很好。但高梁河一战,赵匡义将大哥留下的家底子全部打完了,意识到契丹强大,不得不增兵,国家开支浩大,又不好公开加税,于是将主意放在其他方面,例如鼓励行商,对几项专营加强控制。
不能一昧贬之,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
为使盐政不能混乱,严格地划分了各处产盐官榷与通商的范围。
可是时代在变,这些划分的范围漏洞渐渐扩大,各路盐都出现许多问题,广盐也是如此。国家盐政大头在淮盐、解盐、浙盐、井盐、建盐、京东盐。这六种盐几乎占据国家用盐量百分之八十几。但还有两种盐,一是河北盐,获利最少。其次便是广盐,因为控制弱,以抚柔政策为主,怕激起蛮人生变,获利同样很少。出盐价低,税务也低。(官方统计数据,淮盐两百多万石,解盐一百多万石,浙盐五十多万石,广盐二十万石左右,建盐十万石左右,京东盐与河北盐四万石左右,井盐是谜,实际产盐数有可能是其一倍)
于是麻烦来了。
广盐又分为两部分,北部湾地区的两个盐场,产盐量小,主要供应北部湾与雷州半岛数州,其中高州与窦州(后废,以信宜并入高州)因为当地情况,允民将廉盐贩来自卖,朝廷直接放弃这一地区盐利所得。另外就是广州盐,占据广南盐产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产量高,而两广人口少,供远大于求。加上朝廷管理松懈,所以一些相关的亭户、官吏与豪强与走私商人勾结起来,将盐运向虔漳汀等地,以谋取利润。于是盐政混乱八州,广州也名列其中。
新盐政出来,并没有加强管理控制,一旦公开让虔州等地区成为通商区,甚至传言福建数州也将实行通商法,那么这些大亭户、豪强与官吏将会谋取更大的利润。
因此这个松散的联合出现分裂。
对郑朗来干什么的,也不那么上心了。
一人说道:“无妨,只要外地商人不敢将盐向虔州运输,迟早新盐政便会罢废。到时候他们还要与我们站在一起。”
怎么办呢,人家是源头,盐从他们手上出,虽不乐意此次分裂,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最痛恨的是广州一些商人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加入商盐行列,那么冲击力会更大。
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郑朗此行的目标,反正目标显著,一百蕃骑,一百匹马,到哪里都会引人注意。索性不管,又开始商议正事,一人问道:“码头上的人可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上船的货物大箱子是盐,中箱子是绸缎,小箱子是香料。”
江南西路也产丝绸,并且比两广发达,不过有部分人将北方丝绸购来,经过一些黎蛮的再加工,织花绣图,又反过来运回北方销售,若是这些绸缎,价格更贵,有的贵者都不可估价。
“来者是什么来头?”
“听说是杭州钱家的人。”
“那个吴越王?”
“吴越王一家多搬到京城,大约是钱家的族人。”
大家松了一口气,一起呵呵笑了:“这些人胆真大,不要说钱家,就是吴越王的后裔又如何,早没落了!”
一人又说道:“那个相公在杭州担任过好几年知府,大约他们仗持这一点。才敢南下的吧。”
“那个相公又如何,难道他有本事将这些大山的野蛮一起给收拾了?”
大家再次欢笑起来。
那是不可能的,就是郑朗将两广所有军队集中起来。都不可能办到。
“做不做?”一人问道。
“为什么不做?”
这段时间他们很苦逼,不但他们苦,福建那边也苦。
福建路转运使乃是杨紘。几乎整个宋朝都知道,王鼎,王绰,与杨紘,三人皆出自顶尖的官宦世家,却没有官宦子弟的自觉,专门打压豪强官吏,连皇帝的宦官都不放过。手段严厉之极,被誉为江东三虎。来到福建路后,依然死性不改。在他的打压下,漳汀二州的私盐贩子噤若寒蝉。
蔡襄与李肃之性格算温和的,可李肃之身边有张岊这个杀神与数千精兵,谁个敢碰?蔡襄主要就是针对虔州盐政改革而来的,一开始手段还算温和。随着循虔盐道案发。蔡襄同样被激怒了。一些人想哄抬盐价,蔡襄立即召集土兵,还是从他州召集的土兵,带到三州二军,专门找那些哄抬盐价商人的麻烦。又将库里的淮盐向市场发放,生生将盐价上抬的风头压住。
至于两广,不用说,有一个更猛的人在哪里坐镇。
但这些人也不担心。
根源还是在循虔道,或者建龙道(韶州建福到虔州龙南的山道),只要这两道没有商盐过来,蔡襄只好一直动用淮盐救急,最后不得不放弃新盐政,恢复以前的淮盐禁榷法,他们就可以宣布胜利了。
故刻意选择老刘护送的盐队,无他,规模最大。
现在又冒出一批不怕死的人,还得要用暴厉血腥的手段,进行震慑。否则在利润诱惑下,广盐会源源不断地向虔州涌来。要命的是广盐产量很大,若放开的,十几个盐场一年生产七八十万石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销路问题,产量萎缩。
况且还有更昂贵的绸缎与香料。
一个个心动了。
阴谋在展开,郑朗在船上不自觉,继续与田瑜、周沆商讨着岭南事务。
想要好,得解决三件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就是蛮人的王化,宋朝看似给了这些蛮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可过了头,已经成了岭南发展... -->>
船队在北上,但在某一处地方,几十个人在进行着秘密会议。
其中一人问道:“广州那边有没有传来消息?”
是问郑朗的。
郑朗这次真的有些动怒了,说十几天俺们就将这些生蛮解决。但知道的仅是在场的一些人,以及上层人士,随着郑朗耽搁两天就顺流迅速东下,真实的内幕消息还没有传到广南东路。至少普通人不知道。
然而人的名儿,树的影儿,郑朗突然来广州,还是引起一些相关人的担心。不过因为带的军队不多,并不认为是对付生蛮的,或者马上就要对付生蛮。
就不知道郑朗是来干什么,也不敢前去询问,只好打探郑朗来的用意。
一个人答道:“他顺着龙川水北上了。”
“北上?”一屋子人抽冷气。
另一个人敲着桌子,说道:“北上又能怎么?别忘记了,他还带着一百蕃骑,一百匹马,这样的目标到哪里都会引人注意。若是来到循州,我们一定能得知消息。”
大家一起点头。
又有一人说道:“主要广州那边有变化啊。”
大家一起沉默,指源头的亭户与大小官吏以及一些豪强。
宋朝份量最大的是淮盐,其次是解盐,还有其他地区的盐,各个地区情况又不一样。例如登密二州的盐,主要供应京东路大部份地区,这部分盐依然还是谋利的。滨沧二州的盐。供应河北路与青淄齐三州,这里情况又与其他地区不一样,抵消契丹盐的侵袭。实行的是最直接的通商法,盐价低,宋朝政府谋利不大。福建长清盐。产量低,供应福建路,不过因为山路运输艰难,朝廷想谋利,出的盐价高,使得福建路西南地区遭到广盐私盐侵害。井盐地区,供应夔峡四路。浙盐,供应两浙路与江东路歙州地区。还有广盐
这一制度乃是赵匡义实行下来的。
赵匡胤三条最重要的家法。不杀士大夫,用以收文臣心,使文臣尽心尽职为国家效力。不杀柴家子孙,善待之,毕竟柴荣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自己却篡了柴家的皇位,感到内疚。其三便是不得加税。五代更替,百姓太苦了,包括他一家都生活在胆战心惊的日子中,他一统天下,就是想给全天下百姓一个好日子。
一开始执行很好。但高梁河一战,赵匡义将大哥留下的家底子全部打完了,意识到契丹强大,不得不增兵,国家开支浩大,又不好公开加税,于是将主意放在其他方面,例如鼓励行商,对几项专营加强控制。
不能一昧贬之,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
为使盐政不能混乱,严格地划分了各处产盐官榷与通商的范围。
可是时代在变,这些划分的范围漏洞渐渐扩大,各路盐都出现许多问题,广盐也是如此。国家盐政大头在淮盐、解盐、浙盐、井盐、建盐、京东盐。这六种盐几乎占据国家用盐量百分之八十几。但还有两种盐,一是河北盐,获利最少。其次便是广盐,因为控制弱,以抚柔政策为主,怕激起蛮人生变,获利同样很少。出盐价低,税务也低。(官方统计数据,淮盐两百多万石,解盐一百多万石,浙盐五十多万石,广盐二十万石左右,建盐十万石左右,京东盐与河北盐四万石左右,井盐是谜,实际产盐数有可能是其一倍)
于是麻烦来了。
广盐又分为两部分,北部湾地区的两个盐场,产盐量小,主要供应北部湾与雷州半岛数州,其中高州与窦州(后废,以信宜并入高州)因为当地情况,允民将廉盐贩来自卖,朝廷直接放弃这一地区盐利所得。另外就是广州盐,占据广南盐产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产量高,而两广人口少,供远大于求。加上朝廷管理松懈,所以一些相关的亭户、官吏与豪强与走私商人勾结起来,将盐运向虔漳汀等地,以谋取利润。于是盐政混乱八州,广州也名列其中。
新盐政出来,并没有加强管理控制,一旦公开让虔州等地区成为通商区,甚至传言福建数州也将实行通商法,那么这些大亭户、豪强与官吏将会谋取更大的利润。
因此这个松散的联合出现分裂。
对郑朗来干什么的,也不那么上心了。
一人说道:“无妨,只要外地商人不敢将盐向虔州运输,迟早新盐政便会罢废。到时候他们还要与我们站在一起。”
怎么办呢,人家是源头,盐从他们手上出,虽不乐意此次分裂,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最痛恨的是广州一些商人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加入商盐行列,那么冲击力会更大。
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郑朗此行的目标,反正目标显著,一百蕃骑,一百匹马,到哪里都会引人注意。索性不管,又开始商议正事,一人问道:“码头上的人可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上船的货物大箱子是盐,中箱子是绸缎,小箱子是香料。”
江南西路也产丝绸,并且比两广发达,不过有部分人将北方丝绸购来,经过一些黎蛮的再加工,织花绣图,又反过来运回北方销售,若是这些绸缎,价格更贵,有的贵者都不可估价。
“来者是什么来头?”
“听说是杭州钱家的人。”
“那个吴越王?”
“吴越王一家多搬到京城,大约是钱家的族人。”
大家松了一口气,一起呵呵笑了:“这些人胆真大,不要说钱家,就是吴越王的后裔又如何,早没落了!”
一人又说道:“那个相公在杭州担任过好几年知府,大约他们仗持这一点。才敢南下的吧。”
“那个相公又如何,难道他有本事将这些大山的野蛮一起给收拾了?”
大家再次欢笑起来。
那是不可能的,就是郑朗将两广所有军队集中起来。都不可能办到。
“做不做?”一人问道。
“为什么不做?”
这段时间他们很苦逼,不但他们苦,福建那边也苦。
福建路转运使乃是杨紘。几乎整个宋朝都知道,王鼎,王绰,与杨紘,三人皆出自顶尖的官宦世家,却没有官宦子弟的自觉,专门打压豪强官吏,连皇帝的宦官都不放过。手段严厉之极,被誉为江东三虎。来到福建路后,依然死性不改。在他的打压下,漳汀二州的私盐贩子噤若寒蝉。
蔡襄与李肃之性格算温和的,可李肃之身边有张岊这个杀神与数千精兵,谁个敢碰?蔡襄主要就是针对虔州盐政改革而来的,一开始手段还算温和。随着循虔盐道案发。蔡襄同样被激怒了。一些人想哄抬盐价,蔡襄立即召集土兵,还是从他州召集的土兵,带到三州二军,专门找那些哄抬盐价商人的麻烦。又将库里的淮盐向市场发放,生生将盐价上抬的风头压住。
至于两广,不用说,有一个更猛的人在哪里坐镇。
但这些人也不担心。
根源还是在循虔道,或者建龙道(韶州建福到虔州龙南的山道),只要这两道没有商盐过来,蔡襄只好一直动用淮盐救急,最后不得不放弃新盐政,恢复以前的淮盐禁榷法,他们就可以宣布胜利了。
故刻意选择老刘护送的盐队,无他,规模最大。
现在又冒出一批不怕死的人,还得要用暴厉血腥的手段,进行震慑。否则在利润诱惑下,广盐会源源不断地向虔州涌来。要命的是广盐产量很大,若放开的,十几个盐场一年生产七八十万石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销路问题,产量萎缩。
况且还有更昂贵的绸缎与香料。
一个个心动了。
阴谋在展开,郑朗在船上不自觉,继续与田瑜、周沆商讨着岭南事务。
想要好,得解决三件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就是蛮人的王化,宋朝看似给了这些蛮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可过了头,已经成了岭南发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