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场南郊大礼,再次让国库空空如也。
他还有许多事要做,至少要让朝廷今年国库出现部分积余,大家才有信心。这是他的职责范畴。
边境又传来新的消息,契丹继续在西北增修城堡。
消息传到京城,议论纷纷。
郑朗画了一张图,这些城堡的地形图,让大家看。其实契丹这次征伐计划看似很周密,未战先防。不仅用城堡储备物资,还防止元昊反入侵,于是在边境上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寨。
这个做法是夹山部族造成的,多是白达旦人,还有一些党项人、吐谷浑人,以及汉人与契丹人后者占少数,前者是多数。类似泾原路与环庆路前线地区。
属于契丹管辖,可是半羁縻状态。元昊两次席卷部众,契丹人害怕元昊反侵后会有部族里应名合。这才做了这些布置。看地图也能看出来,一系列的城堡从府州丰州开始,一直沿伸到黄河以北阴山地区。若是针对宋朝来的,没有必要在黄河以北设城堡。消息是陆陵带回来的,因为郑朗吩咐,折继闵又悄悄派了斥候潜入契丹境内打探。两相结合,再无质疑。
人家打西夏,咱们宋朝就不要草木皆兵了。这时田况上了一书让朝廷拿一个决策出来朝堂太乱了,有人说西夏会继续侵犯宋朝,有人说西夏不会侵犯宋朝,有人说契丹会打西夏,有人说契丹会与西夏朕手打河东。上面乱成这种样子,到下面会成了什么?最少朝堂得拿一个主见,不然下面不大好办。
五月初,赵祯很隆重地在崇政殿接见范仲淹与韩琦问边策。
范仲淹与韩琦呈和守战备四策。
陛下学习唐高祖、太宗,以盟好为权宜,选将练兵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彼将负德,我则攻守有宜。这是和策。
或权宜许之,严作守务。但陕西在减兵,守备不足,不减物力已困。久守之计,莫如增加土兵,其众知道山川地形多习战斗,比之东兵,其功数倍。(将夏辣办法拿出来)而且土兵月供少,素号精强,比之东兵更为有利。可是数路增损换防,需一二年才能整集,先于边境无税之地征募弓箭手,与兵士协防。东兵(京城禁兵)三分,屯边,以助土兵,屯次边关辅,减少运输之劳之费,一归京师。若无变,可再减三分之一,减少朝廷财政压力。弓箭手可于险要地修城堡,以保家小(随兵耕作的亲属)。敌进,民军进城重防。敌重兵循川而行,必求速战。胜后才敢散兵掳掠。我持重不战,敌粮草无继,牛羊无获,必不得己散兵掳掠,我于山谷中,伏精锐以待之,使散无所掠,聚不得战。若长驱而来,我则使诸将出奇蹑后,敌保师以归,我则使诸城并力使其敝。彼进无利,退有祸,不三两举,势必败亡。(谁来蹑其后,不怕敌故散兵诱敌之计?不如说坚城不战,坐等挨打)。此乃守之策。
敌巢穴在河外,但河外之兵懦不能战,最强的士兵乃是横山一带蕃部,东到麟府,西至原渭,我朝强兵也是西界这些蕃兵。不如学习元昊之策,各选将佐三五人,使臣一二十人,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以为三军。
使三军互掠横山,降者纳质厚赏,拒者必破其族。敌来我退我守,敌退我进我攻。(办法是好的,但需要高明将领指挥,不然西夏用郑朗之策,三两次伏击成功,诸边蕃部大乱,纷纷倒戈,又怎么办?)
再行七备之策,派才识近臣,假以都运转使之名,察看边境,为朝廷谋划,以作经略。
调度兵马合于何处驻泊,使就刍粮,节省边费。
在军旅中选有知略或有材武者,于边上试用,逐步进呈,三二年,会得很多将才。
派使臣授新议八阵之法,派往诸军教习。
于河北陕西教习保丁义勇,三时务农,一时教战,并增置将校,使人人各知军之法,是强兵之本。
兴修京师附近诸臣,以备意外发生。
七密商征伐之策,如何征伐,二人皆没有说了,说不出来
语良久才散。
随后赵祯宣郑朗前去迩英阁进讲。不是在崇政殿,将范韩二人三策七备拿出来给郑朗看。郑朗细细读了一遍,看了看赵祯的脸色。这三策七备,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但许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多泛泛空谈之策。更让赵祯不满,不是策略不好。而是为什么上三策?
对敌无外手和守战三策,abc,陛下请你自己选吧。
而赵祯喊他们二人前来,不是自己做选择题,是要一个准确的方略。这不是糊弄人吗?如果朕选,还用问你们。
恐怕赵祯此时最失望的不是这个。开崇政殿问边,作为一个皇帝,一年有几次于崇政殿单独召一两位大臣议事的?这个待遇郑朗至今也没有享受过。范仲淹与韩琦正是因边功起家,步入两府,然在他们最善长的边事上拿不定主意,有什么胆量发起全国性的改革?
问道:“陛下,为何将此策给臣看?”
“朕向范卿、韩卿问边,但你于缘边战功最多,故朕也要问一问你。”
郑朗脑海里转了转,心里想到,反正新政也要完蛋了,自己索性再推一把。
一场南郊大礼,再次让国库空空如也。
他还有许多事要做,至少要让朝廷今年国库出现部分积余,大家才有信心。这是他的职责范畴。
边境又传来新的消息,契丹继续在西北增修城堡。
消息传到京城,议论纷纷。
郑朗画了一张图,这些城堡的地形图,让大家看。其实契丹这次征伐计划看似很周密,未战先防。不仅用城堡储备物资,还防止元昊反入侵,于是在边境上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寨。
这个做法是夹山部族造成的,多是白达旦人,还有一些党项人、吐谷浑人,以及汉人与契丹人后者占少数,前者是多数。类似泾原路与环庆路前线地区。
属于契丹管辖,可是半羁縻状态。元昊两次席卷部众,契丹人害怕元昊反侵后会有部族里应名合。这才做了这些布置。看地图也能看出来,一系列的城堡从府州丰州开始,一直沿伸到黄河以北阴山地区。若是针对宋朝来的,没有必要在黄河以北设城堡。消息是陆陵带回来的,因为郑朗吩咐,折继闵又悄悄派了斥候潜入契丹境内打探。两相结合,再无质疑。
人家打西夏,咱们宋朝就不要草木皆兵了。这时田况上了一书让朝廷拿一个决策出来朝堂太乱了,有人说西夏会继续侵犯宋朝,有人说西夏不会侵犯宋朝,有人说契丹会打西夏,有人说契丹会与西夏朕手打河东。上面乱成这种样子,到下面会成了什么?最少朝堂得拿一个主见,不然下面不大好办。
五月初,赵祯很隆重地在崇政殿接见范仲淹与韩琦问边策。
范仲淹与韩琦呈和守战备四策。
陛下学习唐高祖、太宗,以盟好为权宜,选将练兵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彼将负德,我则攻守有宜。这是和策。
或权宜许之,严作守务。但陕西在减兵,守备不足,不减物力已困。久守之计,莫如增加土兵,其众知道山川地形多习战斗,比之东兵,其功数倍。(将夏辣办法拿出来)而且土兵月供少,素号精强,比之东兵更为有利。可是数路增损换防,需一二年才能整集,先于边境无税之地征募弓箭手,与兵士协防。东兵(京城禁兵)三分,屯边,以助土兵,屯次边关辅,减少运输之劳之费,一归京师。若无变,可再减三分之一,减少朝廷财政压力。弓箭手可于险要地修城堡,以保家小(随兵耕作的亲属)。敌进,民军进城重防。敌重兵循川而行,必求速战。胜后才敢散兵掳掠。我持重不战,敌粮草无继,牛羊无获,必不得己散兵掳掠,我于山谷中,伏精锐以待之,使散无所掠,聚不得战。若长驱而来,我则使诸将出奇蹑后,敌保师以归,我则使诸城并力使其敝。彼进无利,退有祸,不三两举,势必败亡。(谁来蹑其后,不怕敌故散兵诱敌之计?不如说坚城不战,坐等挨打)。此乃守之策。
敌巢穴在河外,但河外之兵懦不能战,最强的士兵乃是横山一带蕃部,东到麟府,西至原渭,我朝强兵也是西界这些蕃兵。不如学习元昊之策,各选将佐三五人,使臣一二十人,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以为三军。
使三军互掠横山,降者纳质厚赏,拒者必破其族。敌来我退我守,敌退我进我攻。(办法是好的,但需要高明将领指挥,不然西夏用郑朗之策,三两次伏击成功,诸边蕃部大乱,纷纷倒戈,又怎么办?)
再行七备之策,派才识近臣,假以都运转使之名,察看边境,为朝廷谋划,以作经略。
调度兵马合于何处驻泊,使就刍粮,节省边费。
在军旅中选有知略或有材武者,于边上试用,逐步进呈,三二年,会得很多将才。
派使臣授新议八阵之法,派往诸军教习。
于河北陕西教习保丁义勇,三时务农,一时教战,并增置将校,使人人各知军之法,是强兵之本。
兴修京师附近诸臣,以备意外发生。
七密商征伐之策,如何征伐,二人皆没有说了,说不出来
语良久才散。
随后赵祯宣郑朗前去迩英阁进讲。不是在崇政殿,将范韩二人三策七备拿出来给郑朗看。郑朗细细读了一遍,看了看赵祯的脸色。这三策七备,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但许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多泛泛空谈之策。更让赵祯不满,不是策略不好。而是为什么上三策?
对敌无外手和守战三策,abc,陛下请你自己选吧。
而赵祯喊他们二人前来,不是自己做选择题,是要一个准确的方略。这不是糊弄人吗?如果朕选,还用问你们。
恐怕赵祯此时最失望的不是这个。开崇政殿问边,作为一个皇帝,一年有几次于崇政殿单独召一两位大臣议事的?这个待遇郑朗至今也没有享受过。范仲淹与韩琦正是因边功起家,步入两府,然在他们最善长的边事上拿不定主意,有什么胆量发起全国性的改革?
问道:“陛下,为何将此策给臣看?”
“朕向范卿、韩卿问边,但你于缘边战功最多,故朕也要问一问你。”
郑朗脑海里转了转,心里想到,反正新政也要完蛋了,自己索性再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