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大明官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一早,李维正便离开了家乡,他没有去定远县找蓝府论理,且不说蓝玉有无归来,即使要论理也该太子出面,李维正直接去了京城,一路顺利,五天后,李维正抵达了京城。
离京数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李维正还是感受到了京城内一丝微妙的变化,他发现从前偷偷摸摸做生意的商铺们似乎都挺直了腰板,各种招牌旗帜纷纷挂了出来,开始正大光明地经商做生意,看来朱元璋已经正式启用商籍了。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店铺里物资丰富,琳琅满目,李维正路过一座铁匠铺,以前这里都是关着门悄悄打铁,现在也敞开了大门,铁匠铺中正在打制一个巨锚,百余人分立上下两层,用铁链拉着巨大的铁锚,铁锚的另一头在炉子中烧得通红,搁在长达三丈的砧板上,三名铁匠正挥捶敲打,铁匠铺众人大汗淋漓,号子声不断,雄壮而低沉,极富感染力。
京城内处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就仿佛一轮初升的朝阳,李维正牵着马走在大街上,京城的熙熙攘攘让他难以兴奋,他的脑海里不时闪过龙门所的一幕幕血战,闪过韩淡定那座山风中的孤坟,不知为什么,他竟有一种异常孤独的感觉。
.......
李维正在京城内没有住处,他仍然来到了常升的府第,老管家还认识他,连忙将他请进宅子,常升已经回来了,听到禀报,急忙赶来小客堂接见李维正,同时命人去给太子送信。
常升是明初大将常遇春次子,子继父业,年纪不过三十余岁,却做到太子太保的高位,他生性豪爽,广交朋友,也常常扶危济贫,在京中名声极好,他的姐姐也就是太子妃,正是这一层原因,他便成了太子朱标的铁杆心腹,年初蓝玉府丢信之事便是他用飞鸽火速通报尚在苏州的太子朱标。
这几月他和太子一样,时时关注武昌的情况,不过楚王府夜宴后,武昌那边却突然烟消云散了,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很快,俞平身死的消息传来,李维正也随之失踪了,起初,常升怀疑是李维正做的手脚,但朱标却断然下了结论,这封信的争夺并没有结束,李维正仍在争夺之中,他日日引颈相盼,沉寂了几个月,李维正终于露面了。
“李百户,你终于来了。”常升还在院子里,洪亮的笑声已经传到了屋内。
李维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宅子的主人,他连忙起身向进屋的常升拱手施礼道:“李维正参见常大人!”
两人都是初次相见,常升上下打量他一眼,不由微微一笑道:“难怪太子对你评价很高,果然是一表人材。”
李维正虽然不知道常升,却知道他父亲常遇春,四十岁便身死,按理这是常家的不幸,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正因为常遇春早死,才躲过了朱元璋的铁腕清洗,得以流芳百世,常家的后人也因此受到重用,长女册封为太子妃,三个儿子皆封为列侯,眼前这个常升长手长足,身材魁梧,颇有几分其父的英雄气概。
常升笑着拍了拍李维正的肩膀“来!咱们坐下谈。”
李维正坐下,他笑了笑便问道:“请问常大人,不知太子殿下是否在京中?”
常升爽朗一笑道:“在!昨天太子殿下还说到你,说你该回来了,这不,今天就到了。”
这时,婢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常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沉吟一下,便试探着问道:“不知武昌之事最后结果如何?”
他盯着李维正的每一个表情变化,心中怦怦直跳,他为这件事的结果盼望得太久,可眼看谜底要解开,他却有些不敢听了。
“请常大人放心,那封信已经被我最后得到。”
常升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几个月来的提心吊胆终于没有让他失望“好!干得漂亮。”他忍不住高声称赞,最后竟呵呵大笑起来。
他站起身向李维正深施一礼,歉然道:“我竟还怀疑俞平之死是你做的手脚,我正式向你道歉。”
李维正从怀中取出那只空信封,连同太子金牌、他在阳逻镇所得的齐王之信以及一袋囊钻石一起交给了常升“不过信已经被我毁了,蒙古人大举来袭,形势危急,我担心保不住它,这几样东西请常大人替我转交给太子殿下,就说李维正幸不辱命。”
常升一怔,连忙问道:“你为何不自己去给太子复命,你已是六品百户,有紧急事情是可以觐见太子。”
从感情上说,李维正不想去见朱标,自己为了他和蓝玉的安危出生入死,奔波千里,却换来了蓝玉家奴对他父亲的伤害,换来了李家村土地被蓝家霸占,而这些他朱标都知道,虽然是考验他也无可非议,但他的感情却接受不了。
当然,李维正也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去与不去之间他确实也考虑了很久,太子朱标现在对他要么就杀人灭口,要么就委以重用,虽然历史上说朱标是个宽厚仁慈的人,但那只是他在人前的一面,另一面呢?
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常升只说他是六品官,却忘记了他可是锦衣卫,锦衣卫去见太子,若被朱元璋知道了,他会不追问吗?
这其实就是李维正一直担忧的一件事,那封信中,太子出面了、秦王出面了、燕王出面了,齐王、晋王都出面了,但朱元璋却一直保持沉默,他对这封信地态度是什么,自己一无所知,就这样正大光明跑去东宫向太子请功,能瞒得过朱元璋的耳目吗?
所以他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保持低调,绝不能去东宫见太子,要见也须象上次一样,在类似鸡鸣寺的偏僻地方见太子,
他是这样考虑,但脸上却不敢有半点表露,只很随意地对常升笑道:“我以为我出现在东宫不太合适,再说太子殿下国事繁忙,我就不便去打扰了,这封信我是从宣化追回,着实有些累了,而且家中也有些事情,我想先处理一下私人事务,这些话请常大人替我转告太子殿下。”
常升看了李维正半晌,便点点头道:“好吧!我就替你转告。”
........
朱元璋对太子见外臣限制得并不严格,而常升官拜太子太保,是辅佐太子的重臣,可以进东宫见太子,他不敢拖延,立刻换了一身衣服,便乘轿向东宫而去。
太子朱标是五月初时才从江南考察商业归来,这时李善长案已在一个月前了结了,朱元璋也由此下旨,胡惟庸案从此再不追究,延续了整整十一年的胡惟庸谋反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朱标回来后立即向父皇上书,详细报告了他的考察过程,或许是出于转移百官注意力的需要,朱元璋在五月中旬正式下旨,批准在民籍中单独设立商籍,承认商人的合法存在,并对其征税,同时又对商人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以防止庶民趋利改籍。
这一个多月来,朱标一直在忙碌此事,直到这两天才稍稍松了口气,此刻他正坐在书案前慢慢地品尝一碗燕窝粥,可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他在想着那封信,已经三四个月过去了,他虽然得到了一点消息,但不知李维正现在已经到哪里了?
正想着,一名太监匆匆来报:“殿下,开国公有紧急事情求见。”
‘常升?’朱标微微一怔,他沉吟一下便道:“宣他进宫。”
片刻,常... -->>
次日一早,李维正便离开了家乡,他没有去定远县找蓝府论理,且不说蓝玉有无归来,即使要论理也该太子出面,李维正直接去了京城,一路顺利,五天后,李维正抵达了京城。
离京数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李维正还是感受到了京城内一丝微妙的变化,他发现从前偷偷摸摸做生意的商铺们似乎都挺直了腰板,各种招牌旗帜纷纷挂了出来,开始正大光明地经商做生意,看来朱元璋已经正式启用商籍了。
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店铺里物资丰富,琳琅满目,李维正路过一座铁匠铺,以前这里都是关着门悄悄打铁,现在也敞开了大门,铁匠铺中正在打制一个巨锚,百余人分立上下两层,用铁链拉着巨大的铁锚,铁锚的另一头在炉子中烧得通红,搁在长达三丈的砧板上,三名铁匠正挥捶敲打,铁匠铺众人大汗淋漓,号子声不断,雄壮而低沉,极富感染力。
京城内处处充满了生机勃勃,就仿佛一轮初升的朝阳,李维正牵着马走在大街上,京城的熙熙攘攘让他难以兴奋,他的脑海里不时闪过龙门所的一幕幕血战,闪过韩淡定那座山风中的孤坟,不知为什么,他竟有一种异常孤独的感觉。
.......
李维正在京城内没有住处,他仍然来到了常升的府第,老管家还认识他,连忙将他请进宅子,常升已经回来了,听到禀报,急忙赶来小客堂接见李维正,同时命人去给太子送信。
常升是明初大将常遇春次子,子继父业,年纪不过三十余岁,却做到太子太保的高位,他生性豪爽,广交朋友,也常常扶危济贫,在京中名声极好,他的姐姐也就是太子妃,正是这一层原因,他便成了太子朱标的铁杆心腹,年初蓝玉府丢信之事便是他用飞鸽火速通报尚在苏州的太子朱标。
这几月他和太子一样,时时关注武昌的情况,不过楚王府夜宴后,武昌那边却突然烟消云散了,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很快,俞平身死的消息传来,李维正也随之失踪了,起初,常升怀疑是李维正做的手脚,但朱标却断然下了结论,这封信的争夺并没有结束,李维正仍在争夺之中,他日日引颈相盼,沉寂了几个月,李维正终于露面了。
“李百户,你终于来了。”常升还在院子里,洪亮的笑声已经传到了屋内。
李维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宅子的主人,他连忙起身向进屋的常升拱手施礼道:“李维正参见常大人!”
两人都是初次相见,常升上下打量他一眼,不由微微一笑道:“难怪太子对你评价很高,果然是一表人材。”
李维正虽然不知道常升,却知道他父亲常遇春,四十岁便身死,按理这是常家的不幸,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正因为常遇春早死,才躲过了朱元璋的铁腕清洗,得以流芳百世,常家的后人也因此受到重用,长女册封为太子妃,三个儿子皆封为列侯,眼前这个常升长手长足,身材魁梧,颇有几分其父的英雄气概。
常升笑着拍了拍李维正的肩膀“来!咱们坐下谈。”
李维正坐下,他笑了笑便问道:“请问常大人,不知太子殿下是否在京中?”
常升爽朗一笑道:“在!昨天太子殿下还说到你,说你该回来了,这不,今天就到了。”
这时,婢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常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沉吟一下,便试探着问道:“不知武昌之事最后结果如何?”
他盯着李维正的每一个表情变化,心中怦怦直跳,他为这件事的结果盼望得太久,可眼看谜底要解开,他却有些不敢听了。
“请常大人放心,那封信已经被我最后得到。”
常升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几个月来的提心吊胆终于没有让他失望“好!干得漂亮。”他忍不住高声称赞,最后竟呵呵大笑起来。
他站起身向李维正深施一礼,歉然道:“我竟还怀疑俞平之死是你做的手脚,我正式向你道歉。”
李维正从怀中取出那只空信封,连同太子金牌、他在阳逻镇所得的齐王之信以及一袋囊钻石一起交给了常升“不过信已经被我毁了,蒙古人大举来袭,形势危急,我担心保不住它,这几样东西请常大人替我转交给太子殿下,就说李维正幸不辱命。”
常升一怔,连忙问道:“你为何不自己去给太子复命,你已是六品百户,有紧急事情是可以觐见太子。”
从感情上说,李维正不想去见朱标,自己为了他和蓝玉的安危出生入死,奔波千里,却换来了蓝玉家奴对他父亲的伤害,换来了李家村土地被蓝家霸占,而这些他朱标都知道,虽然是考验他也无可非议,但他的感情却接受不了。
当然,李维正也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去与不去之间他确实也考虑了很久,太子朱标现在对他要么就杀人灭口,要么就委以重用,虽然历史上说朱标是个宽厚仁慈的人,但那只是他在人前的一面,另一面呢?
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常升只说他是六品官,却忘记了他可是锦衣卫,锦衣卫去见太子,若被朱元璋知道了,他会不追问吗?
这其实就是李维正一直担忧的一件事,那封信中,太子出面了、秦王出面了、燕王出面了,齐王、晋王都出面了,但朱元璋却一直保持沉默,他对这封信地态度是什么,自己一无所知,就这样正大光明跑去东宫向太子请功,能瞒得过朱元璋的耳目吗?
所以他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保持低调,绝不能去东宫见太子,要见也须象上次一样,在类似鸡鸣寺的偏僻地方见太子,
他是这样考虑,但脸上却不敢有半点表露,只很随意地对常升笑道:“我以为我出现在东宫不太合适,再说太子殿下国事繁忙,我就不便去打扰了,这封信我是从宣化追回,着实有些累了,而且家中也有些事情,我想先处理一下私人事务,这些话请常大人替我转告太子殿下。”
常升看了李维正半晌,便点点头道:“好吧!我就替你转告。”
........
朱元璋对太子见外臣限制得并不严格,而常升官拜太子太保,是辅佐太子的重臣,可以进东宫见太子,他不敢拖延,立刻换了一身衣服,便乘轿向东宫而去。
太子朱标是五月初时才从江南考察商业归来,这时李善长案已在一个月前了结了,朱元璋也由此下旨,胡惟庸案从此再不追究,延续了整整十一年的胡惟庸谋反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朱标回来后立即向父皇上书,详细报告了他的考察过程,或许是出于转移百官注意力的需要,朱元璋在五月中旬正式下旨,批准在民籍中单独设立商籍,承认商人的合法存在,并对其征税,同时又对商人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以防止庶民趋利改籍。
这一个多月来,朱标一直在忙碌此事,直到这两天才稍稍松了口气,此刻他正坐在书案前慢慢地品尝一碗燕窝粥,可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他在想着那封信,已经三四个月过去了,他虽然得到了一点消息,但不知李维正现在已经到哪里了?
正想着,一名太监匆匆来报:“殿下,开国公有紧急事情求见。”
‘常升?’朱标微微一怔,他沉吟一下便道:“宣他进宫。”
片刻,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