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靖难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允炆的年号就定为“建文”,今年仍为洪武三十一年,明年新年开始为建文元年。
朱植心中偷笑,看来自己插了这一杠子,让历史依然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进。其实对于朱植来说历史按照原来轨迹前进才是对他最好的结果,只有这样,他手里的作弊器才能继续发挥效用。不过总得来说,朱植回到明朝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间虽然有些小事件发生了改变,但历史的列车仍然在原有轨道上隆隆前行。
接下来,大臣们又商量了一下朱元璋葬礼的种种事项,对于朝廷来说,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天大的事。看着这些受到儒家礼法严格训练出来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朱植再也不发一言了。
等到这些朝廷的大礼讨论完毕之后。黄子澄又出班道:“请示陛下,下一步是否应该将太祖高皇帝的遗诏诏告天下?”这个也都是惯例,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而且这个步骤有一个最重要的关巧,遗诏中有“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的话,赶紧发布,也是让各地藩王老实点,安定天下局势。
这是让朱植最不明白的地方,一个藩王入京给自己老爹奔丧,这本事天下最根本的人性道理,怎么朱元璋的遗诏里如此违背人伦。他一个藩王入京,最多带几千护卫,京城驻军三十万,还怕这几千人反了不成。而且人家来了完全可以让护卫驻扎在城外,只许带些随从进城不就得了。怪不得日后朱棣跳起来造反的时候,第一个就指责齐泰矫诏不许藩王入京尽孝。
说来也是,朱植不在宫中,这个遗诏到底有没有被小侄子一伙篡改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朱元璋的性格而言,让他说出不用儿子奔丧的话,还真不容易。
朱允炆突然道:“朕要为皇爷爷守孝,这段时间没有精力理事,所有朝廷政务着刘三吾、杨靖、方孝儒、黄子澄共同参知。着杨靖兼领左都御史、方孝儒领翰林侍讲、黄子澄领太常寺卿。”
朱植一听,心中咯噔一下,这个小侄子心也太急了点吧,老朱过去才一天,就立马换上自己的人马,刘三吾是朝中威望最老的朱元璋老臣,杨靖以前当过太子宾客,肯定是太子给儿子留下的人,这两人在朝中素有威望,倒没什么;方孝儒和黄子澄,两人都兼有帝王师的身份,是小侄子的嫡系,用起来还是有些瓜田李下吧。
皇帝发话了,下面大臣哪里敢辩驳,四个臣子出班下跪,领了差事。左右没事了,朱允炆宣布散朝。
散了朝,朱植戴着重孝进了后宫,后宫中呜呜咽咽早已哭成一片。朱植拿出袖中生姜在手上一擦,然后再往眼睛附近一抹,泪水已经汩汩涌出,一头跪在众弟兄之中,哭天抢地地嚎了起来。泪水把姜味冲淡了,就再抹一家伙,总是这头一天一夜,朱植是哭个不停。说实话朱植这辈子加上上辈子还从来没哭得如此凄惨如此悲壮。搞得侄子小皇帝都不禁为之侧目,这个叔叔虽然鲁莽,但可称得上大大的孝子了,小皇帝心中暗道。
朱植排了个班,几个小弟弟换着班哭,哭了吃,吃了睡,睡几个时辰之后起来换班,如是者哭丧三天。到了后来朱植已经不敢再抹姜了,为了老朱搭上一双眼睛可不划算。当然除了孝子贤孙们,还有一大帮帮腔的人,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命妇都必须入宫哭临。靠,整个皇宫就跟殡仪馆似的,整天价哭声不断。
又过了四天,终于混到了头七出殡的那天,朱植已经不胜其烦。这个便宜老爹,说到底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给老朱守了七日的孝,也算对得起他给的几十万两银子啦。
只是到了出殡那天,人类最悲惨的事件之一发生了,十几名没有子嗣的妃嫔被勒令殉葬。在历史上自唐以降已经很少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也信这调调。看着那些哭声震天的殉葬妃嫔,朱植不禁心如刀绞:始作俑者其无后矣。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或者支持这样活人为死人殉葬的事情。而明朝一朝从朱元璋开始,永乐、仁宣二帝都有殉葬的制度。一直到那个曾经被蒙古人俘虏的倒霉催子朱祁镇,才在遗诏中明确禁止了以妃嫔殉葬的恶制。
朱植作为在京中年纪最大的亲王,紧紧跟随在朱允炆之后,亦步亦趋地扶着朱元璋的棺柩走向孝陵。尘归尘,土归土,任由生前如何盛世英名,死的时候不过归于黄土一杯。
PS:对于朱允炆是否矫诏不许藩王进京,历史上没有定论,这里取得是非阴谋论,小说嘛,无所谓了。还要最后敲诈一下推荐票,赶紧拿来,否则去给老朱殉葬去。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朱允炆的年号就定为“建文”,今年仍为洪武三十一年,明年新年开始为建文元年。
朱植心中偷笑,看来自己插了这一杠子,让历史依然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进。其实对于朱植来说历史按照原来轨迹前进才是对他最好的结果,只有这样,他手里的作弊器才能继续发挥效用。不过总得来说,朱植回到明朝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间虽然有些小事件发生了改变,但历史的列车仍然在原有轨道上隆隆前行。
接下来,大臣们又商量了一下朱元璋葬礼的种种事项,对于朝廷来说,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天大的事。看着这些受到儒家礼法严格训练出来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朱植再也不发一言了。
等到这些朝廷的大礼讨论完毕之后。黄子澄又出班道:“请示陛下,下一步是否应该将太祖高皇帝的遗诏诏告天下?”这个也都是惯例,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而且这个步骤有一个最重要的关巧,遗诏中有“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的话,赶紧发布,也是让各地藩王老实点,安定天下局势。
这是让朱植最不明白的地方,一个藩王入京给自己老爹奔丧,这本事天下最根本的人性道理,怎么朱元璋的遗诏里如此违背人伦。他一个藩王入京,最多带几千护卫,京城驻军三十万,还怕这几千人反了不成。而且人家来了完全可以让护卫驻扎在城外,只许带些随从进城不就得了。怪不得日后朱棣跳起来造反的时候,第一个就指责齐泰矫诏不许藩王入京尽孝。
说来也是,朱植不在宫中,这个遗诏到底有没有被小侄子一伙篡改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朱元璋的性格而言,让他说出不用儿子奔丧的话,还真不容易。
朱允炆突然道:“朕要为皇爷爷守孝,这段时间没有精力理事,所有朝廷政务着刘三吾、杨靖、方孝儒、黄子澄共同参知。着杨靖兼领左都御史、方孝儒领翰林侍讲、黄子澄领太常寺卿。”
朱植一听,心中咯噔一下,这个小侄子心也太急了点吧,老朱过去才一天,就立马换上自己的人马,刘三吾是朝中威望最老的朱元璋老臣,杨靖以前当过太子宾客,肯定是太子给儿子留下的人,这两人在朝中素有威望,倒没什么;方孝儒和黄子澄,两人都兼有帝王师的身份,是小侄子的嫡系,用起来还是有些瓜田李下吧。
皇帝发话了,下面大臣哪里敢辩驳,四个臣子出班下跪,领了差事。左右没事了,朱允炆宣布散朝。
散了朝,朱植戴着重孝进了后宫,后宫中呜呜咽咽早已哭成一片。朱植拿出袖中生姜在手上一擦,然后再往眼睛附近一抹,泪水已经汩汩涌出,一头跪在众弟兄之中,哭天抢地地嚎了起来。泪水把姜味冲淡了,就再抹一家伙,总是这头一天一夜,朱植是哭个不停。说实话朱植这辈子加上上辈子还从来没哭得如此凄惨如此悲壮。搞得侄子小皇帝都不禁为之侧目,这个叔叔虽然鲁莽,但可称得上大大的孝子了,小皇帝心中暗道。
朱植排了个班,几个小弟弟换着班哭,哭了吃,吃了睡,睡几个时辰之后起来换班,如是者哭丧三天。到了后来朱植已经不敢再抹姜了,为了老朱搭上一双眼睛可不划算。当然除了孝子贤孙们,还有一大帮帮腔的人,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命妇都必须入宫哭临。靠,整个皇宫就跟殡仪馆似的,整天价哭声不断。
又过了四天,终于混到了头七出殡的那天,朱植已经不胜其烦。这个便宜老爹,说到底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给老朱守了七日的孝,也算对得起他给的几十万两银子啦。
只是到了出殡那天,人类最悲惨的事件之一发生了,十几名没有子嗣的妃嫔被勒令殉葬。在历史上自唐以降已经很少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也信这调调。看着那些哭声震天的殉葬妃嫔,朱植不禁心如刀绞:始作俑者其无后矣。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或者支持这样活人为死人殉葬的事情。而明朝一朝从朱元璋开始,永乐、仁宣二帝都有殉葬的制度。一直到那个曾经被蒙古人俘虏的倒霉催子朱祁镇,才在遗诏中明确禁止了以妃嫔殉葬的恶制。
朱植作为在京中年纪最大的亲王,紧紧跟随在朱允炆之后,亦步亦趋地扶着朱元璋的棺柩走向孝陵。尘归尘,土归土,任由生前如何盛世英名,死的时候不过归于黄土一杯。
PS:对于朱允炆是否矫诏不许藩王进京,历史上没有定论,这里取得是非阴谋论,小说嘛,无所谓了。还要最后敲诈一下推荐票,赶紧拿来,否则去给老朱殉葬去。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