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地缘大战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美国
在文化血统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美国都是英国衣钵的继承者。英国的世界霸权是从海盗行动开始的;美国比英国多了一些理想主义,是早期清教徒们从英国带过来的。因此,美国较少像当年的英国那样赤裸裸地诉诸武力,而且在动武前总要准备似乎充足的借口。当然,也可以把这一点看做是整个世界的进步,这个进步显然有美国的很大贡献。由于美国的这个优点,以及东方世界的崛起,世界权力的转移或许可以有一个新模式,将不再那么血腥。本书没有忽视美国的优点,但对美国的政策仍然多持批评态度,出发点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如果把美国看做是一个“邪恶帝国”其邪恶也是来自国家的本性,并不比别的国家更恶。
讨论美国地缘政治的起点是美洲。美国在全球制造事端,而美国在北美以及整个美洲的存在反而被论者忽视。正像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一样,本书关于美国的内容散落在许多章节。因此,关于美国的这一部分可以简略一些。
a?美国的地理位置
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常识,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此仍有必要澄清一下。
美国是唯一的全球霸主,在世界各个角落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作用是好是坏,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评价,也会因具体事件而变化。人们有时会忽略美国的原产地是美洲。它从那里来,也将回到那里去。在英语中,美国与美洲经常是一个词:america。一个国家和两个大洲被混为一谈,让美洲其他国家的人很不满。美国是美利坚(美洲)合众国的简称。有些人仿照这个国名,以“欧洲合众国”称呼欧盟。但“美利坚”本来只表明合众国所在的地理位置,没有以国家冒充大陆的意思,虽然这个国家控制着美洲大陆。在美国之外,加拿大是整个南北美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国土面积,但加拿大的人口(3330万)稀少,只略多于美国的1/9,而且大多数人说英语,集中在加美边境。因此,加拿大一直被笼罩在美国庞大身躯的阴影之下,不足以彰显美洲是许多国家的美洲。
美国的另一个邻国墨西哥是一个弱国,美国西南部的大片土地是从墨西哥夺取的。墨西哥一直无力与美国抗衡。墨西哥及其以南被称为拉丁美洲。狭窄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一些热带小国。再往南是南美。直到上个世纪末,除了足球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外,南美国家没有很多值得炫耀的东西。军事政变、通货膨胀、贫富分化曾是拉美留给人们的一般印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美国的贡献。直到十多年前的200年中,美国是在国际上最活跃的美洲国家。现在有所不同,南方国家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势头。除了古巴之外,委内瑞拉等国家也敢于挑战美国的霸权。委内瑞拉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不惧怕美国的封锁与制裁。墨西哥人口只有一亿多一点,是美国的1/3,却在向美国扩散人口。美国住着许多拉美族裔,特别是在以前从墨西哥掠夺的大片土地上。巴西面积和人口都名列世界第五,2007年的名义gdp居世界第10,位于加拿大和俄国之间,是几个潜在的大国之一。假以时日,巴西将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并会得到南美国家的拥护——南美一体化有很好的共同文化根基,目前进展良好。另一方面,任何军事扩张和金融扩张都有限度,美国今后必将收缩。美国或许将被打回原形,再次成为一个美洲国家,一个位于北美的世界大国。
对于欧亚大陆,美国是一个游离的岛国,一个在北美大岛上的国家。美国夹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之间。这两个国家对美国没有敌意,更没有构成威胁的实力。因此,美国在本土不需要维持强大的陆军,这一事实使美国更加具备岛国的特点。现在,美国的军费开支几乎是世界总量的一半。在军事技术上,美国更是遥遥领先,世界的另外两个技术中心欧洲和日本都瞠乎其后。军事技术优势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是仅仅靠金钱就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的。在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海军政策是不允许任何其他两国的海军吨位相加超过英国,而它的陆军显然不具备优势。今天的美国已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英国,在军事的各个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美国没有对手,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搜寻“潜在的对手”而且很“看好”中国。美国把它的军事战略重点从大西洋转向西太平洋,扩建关岛海空军基地,声称准备把它60%的潜艇用来对付中国。美国还不惜把日本从牢笼中一点一点放出来,支持印度的军事发展,操纵台湾问题,加强与南海各国的军事同盟和准军事同盟,长期占领阿富汗,在中亚驻军,与蒙古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对中国构成的最大挑战不是美国这个国家,而是它环绕中国制造的“均势”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在针对中国复制它对苏联的“遏制”政策,施展蟒蛇的绞杀技。如果能够挑起地区争端,美国将乐于“坐山观虎斗”不必亲自出马。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一种。这些是小布什总统的政策,也是西方国际政治的正统做法。奥巴马总统对待外部世界较为温和。但是,奥巴马是否能够真的有所改变?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在美国走出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改变能否维持和继续?改变能否得到下一任总统的认可和继承?美国的决策者们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奥巴马的世界观?现在仍然是大问题。愿望是一部分原因,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力量,即,美国今后是否更加温和取决于美国相对于其他大国的力量。
“遏制”可以给中国制造很大的麻烦,但未必能如美国所愿。首先,寻找和制造敌人的做法可以简化政治,团结内部,却不是明智的战略。中国不是美国看得到的唯一潜在对手,俄国、欧盟也榜上有名。它们在许多方面比中国更有竞争力:俄国的能源和军事技术,欧盟的经济实力、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如果美国为遏制中国而消耗太多的资源,俄国、欧盟就会乘虚而入。同样,因为中国的存在,美国也不能放手对付俄国和欧盟。实际上,美国对俄国的遏制似乎更有成效。其次,中国1000多年来在东亚的中心位置不能够被轻易动摇,不仅有军事的和经济的,还有文化的、地理的和心理的等诸多因素。这在美国的遏制政策中造成一个漏洞。再次,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不能避免冲突和战争,但可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和强度。最后,美国的确很强大,但与冷战时期相比,它的软硬实力都下降了。雄心大于实力——这是衰落中帝国的尴尬,却经常不能被认清,也难以被接受。因此,在许多时候,中国完全可以“以静制动”按照自己的战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必亦步亦趋“拿香跟着拜”
b?崇尚竞争和暴力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崇尚竞争的国家。在竞争与合作之间,美国人更倾向于竞争。美国的竞争与好斗不仅表现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在管理上,美国同样强调竞争。竞争与美国的个人主义风气密不可分,也与暴力(竞争的较为极端形式)密不可分。新保守主义者罗伯特?卡根写道,在美国建国之初,欧洲人就已经认识到它是一个“危险的国家”dange肉snation,robertkagan,alfreda?knopf,newyork,2006?这与美国人后来的自我期许差异很大。在对待暴力的态度上,美国与它的文化母体欧洲已经出现很大的不同,以致有了双方分别来自火星和金星的说法。欧洲人汲取了历史的教训,学会了享受他们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文化与财富。另外,欧盟还处在整合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愿对外侵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还处在崇尚竞争与暴力的阶段。美国人的暴力倾向让欧洲人吃惊。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里,荷兰人德?瓦尔回忆了他刚到美国时的感受: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离开欧洲到美国来,被美国媒体中的大量暴力吓住了:并不单指每日的新闻,从电视连续剧、戏剧、舞台剧到电影都是这样的。到处都有斯瓦辛格和史泰龙的身影,所有的美国电影都要拍到暴力。因此人不可避免就变得麻木了。例如,如果你说与狼共舞很暴力,那么别人就会像看疯子一样看你。他们只记得这是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伤感片,里面有美丽的风景,是关于一个优秀的白人男人如何尊重美国的印第安人的故事。看电影的人忽视了这部片子里的血和伤口。弗朗斯?德?瓦尔:人类的猿性——一位权威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的解读,94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德?瓦尔是动物学家,专业是猿类学。他在工作中见惯了黑猩猩的暴力,但仍难以接受在电视上看到人类被打掉脑袋,被撕落手臂,因此怀疑他的国家荷兰是“胆小鬼的土地”不过,他认为动物性还有非暴力的一面“和谐共处”和“竞争”都是人类的天性,是从猿类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不同的是,每个社会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同。美国的那个点更靠近竞争和暴力。在文化上,美国是欧洲的直系后裔。在以暴力与色情为主的大众媒体文化上,美国在暴力上比欧洲开放,在色情上比欧洲保守。美国的电视充斥着暴力,让欧洲人很不习惯。
对暴力的麻木其实就是对暴力的宽容和鼓励。美国的印第安人就是在“田园牧歌般的伤感”(美国文学和影视再现西部时的基调)中被几乎完全消灭。数十万(如果不是数百万)伊拉克人因为美国的入侵而死去,他们的“血和伤口”也被忽视了。美国军方公布美军的伤亡数字时精确到每一个人,但没有人在乎伊拉克人的死亡。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兄弟连、黑鹰坠落等美国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大作,受到全球观众的追捧,有些已经成为经典。虽然充满了血腥暴力,但它们的主题却似乎是反战的。以宣扬暴力的方式反对战争,两者表面上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各有服务的目标:以暴力吸引观众,以反战给予他们慰藉。人们从反战的主题中获得道德的安慰。但在潜意识中,暴力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尤其是当暴力安全地发生在一定空间距离之外,并以虚拟的形式再现在眼前的时候。技术正在把战争推向这一阶段,如无人机。战争是技术运用范围的一小部分,技术总有一天将超过人类的控制能力。
本书在许多地方都批评了美国。这不是因为美国比别的国家更为邪恶,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强大给了美国更多的能力和机会去行善或行恶。美国追求自身利益必然会损害别国的利益,因此,美国的贪婪本性暴露得比别的国家更多。毫无疑问,美国在很多时候滥用了它的力量,直接和间接地屠杀了大批无辜平民。但是,与前几任世界霸主国家相比,美国追求自身利益的行动还算是比较克制的。个中原因固然有国际关系道德的进步(有美国的很大贡献),形成了一个牵制大国的氛围,也与美国的国际行为受国内诸多因素制约而比较检点有关。一个世界大国犯下错误或罪行,可能对它自身的损害不是很大(也许还有利益),却能够给其他地方的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无论在国际政治中还是在国内政治中,道理都是相通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觉悟还远远不够。美国的权力在它的国内、在世界上都不缺乏批评者和制约者,但仍不足以制止它行恶。在中国逐渐强大的过程中,制约霸主权力应该是中国可以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一个地方。“国际民主”一直是中国的口号。
c?美国的地缘环境和扩张路径
北美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北美并不重要。原因不是美国的弱小,而是它的强大。美国强大到能够把地缘政治竞赛场设在欧亚大陆和其他地方。200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客场作战,本场非常安静,少有战乱,没有大国竞争。不多的例外是1814年英国军队占领并焚烧首都华盛顿,1939年日本偷袭珍珠港,2001年恐怖组织对纽约、华盛顿的袭击。珍珠港不在美国本土,袭击范围限于停泊在港口的军舰。911恐怖袭击对心理的冲击远远大于实际的损害。对比二战期间美国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德国对英国城市的轰炸,就知道911袭击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害是很有限的。除了这三次袭击之外,美国凭借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护,一直成功地把战争拒在本土之外,同时坚持不懈地在别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当初,13个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合众国只是一个普通的、位于大陆东缘的小国。它能够打败英国,是因为英国本土距离遥远(那还是木帆船时代),而且英国深深地卷入了在欧洲大陆的竞争。甚至到了1885年,美国还认为它无力抵御“欧洲四流国家”舰队的进攻。沃尔特?拉塞尔?米德: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20页,中信出版社,2003年。发表这个评论的是美国第18任总统(1869-1877)尤利西斯?格兰特,他曾在内战时担任北方的联邦军总司令。按此说法,美国的海军最多相当于那时欧洲的“五流国家”也许有些夸张。不过,这与美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大城市多在沿海地区有关。在这一年(1885年、光绪十一年),因强敌压境,左宗棠奏请开铁矿、造大炮以固海防;李鸿章奏请立武备学堂以培植将才。同年,欧洲列强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保证在瓜分时遵守“法律、秩序与条约权利”参见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1961年)该年词条。但是,与它周边的国家或殖民地相比,美国还是有相当的优势,尤其是制度的优势——鼓励创造、拓殖和扩张的制度。美国的本土扩张解决了它对陆地防御的担忧,而海外扩张则解决了它对海岸防御的忧虑。但是,即使在19世纪上半叶,当美国还无力防守本土的海岸之时,它的军队已经四处出击,全球各地都可以看到美国军舰。米德介绍说:
美国海军保持全球存在的时间超过了多数美国人的估计。历史悠久的地中海舰队建立于1815年,目的是遏制北非海盗。1822年,美国建立了西印度洋和太平洋舰队,后者负责保护美国在南美洲和南海群岛的捕鲸者和其商业利益。之后,1826年建立了巴西或南大西洋舰队,1835年建立了东印度舰队,1843年在非洲西海岸建立了非洲舰队。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27页。
所以,美国的霸权思想是存在于它的基因之中的。这是由美国的历史和价值观决定的。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有了帝国思维,那时它的国力还很弱,即使在美洲国家中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却试图把整个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了现在著名的门罗宣言。其实,在很长时期内,门罗宣言被遗忘了。马汉写道:“对于门罗主义,只是在上月份(1911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才明确表示接受。在整个这一期间,我们的海军同英国相比,处于毫无希望的劣势;有时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劣势。”艾?塞?马汉:海军战略,19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就是以这样一种“荒唐可笑的劣势”美国向欧洲列强提出了自己的霸权主张。英国与美国围绕着门罗宣言一直有争执。直到一次大战前面对德国的强大挑战,穷于应付的时候,英国才接受了美国的霸权主张。此时距离门罗主义的提出(1823年)已经有88年了。
美国的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北美洲的东海岸落足,此后一直向西推进,消灭了印第安人,直到被太平洋阻挡才结束陆地上的扩张,转向海洋扩张。在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带动了经济的起飞。在北方,美国与在加拿大的英国人作战;在南方,美国夺得了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开始时,美国移民与墨西哥发生争执,得到本国政府的支持,美国于1845年正式吞并德克萨斯。为了获得新墨西哥,即今天美国西南部的大片领土,美国再接再厉,发动了美墨战争,于1847年占领墨西哥城。两国于次年签订城下之盟,美国获得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在经营多年之后,美国推翻夏威夷女王,于1894年成立夏威夷共和国,1899年正式兼并这个群岛。就在这同一年,美国打败西班牙,获得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为殖民地。
托克维尔历数欧洲人强加给印第安人的苦难。在欧洲人从东向西在太平洋海岸立足之前,他已经断言:“我认为这些苦难是无法挽救的。我相信,北美的印第安人注定要灭亡。”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380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托克维尔总结说:“美国用十分巧妙的手段,不慌不忙,通过合法手续,以慈悲为怀,不流血,不被世人认为是违反伟大的道德原则,就达到了双重目的。以尊重人道的法律的办法消灭人,可谓美国人之一绝。”论美国的民主上卷,395页。黑体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种慈悲和道德的消灭人的办法,美国在今天仍在国际关系中使用。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在大陆扩张完成之后走向海洋扩张的最典型案例,也许是唯一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一个要点是,美国善于把它的扩张涂上一层厚厚的道德油彩,并说这是“天定命运”在外人看来,这未免太虚伪,但美国人却在侵略扩张中充满了由高尚道德带来的勇气。另一方面,在高尚道德这一信念的明示或暗示下,美国的对外政策有时也会有一些善良的愿望。不过,这些愿望在最后大都屈服于现实政治的压力,于是显得更加虚伪。美国扩张成功的原因实在是由于实力运用和道德信念的交错使用。此外,孤立主义情绪为美国预留了极大的回旋和后退余地,适可而止,不像20世纪前半期的德国和日本那样,只能一直向前扩张,直到彻底失败。
美国现存的最大优势是军事。它的军费开支比排名在它之后的10国总和还多。它的军事力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强大得多。而且,除了美国之外,其余几个最发达国家(同时也是强国)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压倒潜在的竞争对手,最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就是武力。武力是它最得手的工具。所以,保持军事优势是美国的首要任务。在2008年5月,出现了中国在海南岛扩建海军基地的报道。对此,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提摩西?基廷说:“我们希望中国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建设这种高端的军事力量,他们应该致力于和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友一起协作以确保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希望他们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别添麻烦。”他警告说,美国绝对不会放弃它的优势地位,中国的挑战一定会“遭遇挫折”
美国是国际秩序的制定者、维护者和受益者。由美国在海上维持现有的秩序,别的国家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美国不能容忍别的国家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美国认为,它完全有资格“代表”这些国家,并因此取代其他国家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以上所引基廷的话就是这种思维的表现。未经授权的代表资格,不能收回的代表资格,都是极其有害的。
美国围堵俄国要比围堵中国更有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围堵俄国的条件比较成熟。在欧洲有北约和欧盟这两个现成的工具可以利用,而且欧洲国家对俄国的戒心很重,特别是那些10多年前刚摆脱俄国控制的中东欧国家。在东亚,美国并没有这样便利的工具,它打造亚洲北约的努力将会遇到很大阻力。首先,中国是一个有用的国家,带来的利益大于潜在的威胁。其次,亚洲不是欧洲,各国的文化背景与美国不同,在民族主义高涨时期,不可能与美国走得太近。其实,美国在亚洲并不很受欢迎。再次,中国的历史记录比俄国好一些,在本地区遇到的敌意不是那么强烈。逐个看一看中国的邻国:俄国本身就受到美国的挤压,它需要中国的支持;东盟内部的差异太大,不能作为一个军事同盟发挥作用,而东盟10+3则拉近了东盟与中国;在东盟之内,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是伊斯兰国家,即使政府领导人非常愿意,国内的民意也使得他们难以与美国结盟;印度是一个有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国家,不可能步步紧随美国;日本虽然对美国亦步亦趋,但也有自己的打算,在对华问题上非常谨慎;韩国在朝鲜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最后,中国在本地区并非没有朋友,这使得任何围堵中国的企图都将漏洞百出。中国的睦邻政策是必要的。对于一个正在上升的国家,东亚各国可能持有戒心,也抱有希望,只要中国不咄咄逼人,它们就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并采取行动。
虽然美国在亚洲布局,为中国编织一张网,它也同样担心受到中国的排挤,把它排挤出东亚。
伊拉克战争的三个主要参战国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都是英语国家。可以预测这三个同文同种的国家今后仍会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在一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上,这三个国家分别位于世界的东端、西端和南端,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把中国以及整个欧亚大陆兜住。这就是anglo-sphere(盎格鲁圈)。三国的密切关系很容易使人想起文明冲突的预言,文明冲突论隐含的一层意思是文明内部的团结,一致对外。从长远的角度看,日本不是美国非常可靠的盟友。毕竟,两国关系是由战争塑造的,是美国的军力决定的。只有在美国强大之时,才能维持住对日本的控制。
美国的国土在欧亚大陆之外,它在欧亚大陆上有明显的“客人”心态。至少在今后30年中,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美国现在担心的是,它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而不得不离开,从而失去对该国或该地区施加影响的着力点。非战争时期的影响力,天上和海上的军队不如陆上的军队。除了因为战线过长主动收缩之外,美军的离开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其一,驻在国的人民认为他们不再需要美军的保护,民族主义高涨,要求美军撤离;其二,驻在国受到另一个强大国家的压力,在权衡利弊之后要求美军撤离。后一种情况在近年内不会出现。美军在日、韩经常遭到抗议,尤其是在演习或美军犯罪的时候。美国已经在1990年代撤走了它在菲律宾的海空军基地,现在依靠一个美菲军队互访协议保证美国军队不定期地回到该国。2002-2003年,美国派出小股部队,帮助菲军围剿阿布沙耶夫的叛军,在当地引起了激烈的抗议。除非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很难在菲律宾再次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菲律宾是一个岛国,邻边国家的数量有限,且大都比较弱小,安全隐患较少。但是,菲律宾与中国有领海纠纷。如果中国姿态强硬,菲律宾就可能倒向美国寻求保护,虽然这对它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国内政治选择。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仍然受欢迎,有很多原因。
其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关。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在战争中赢得的,并一直延续至今。日本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但作为一个战败国,其命运至今仍在美国手中捏着。在冷战时期,一些国家倒向美国,获取保护和援助,镇压国内游击队;美国也需要这些国家作为反共基地和防火墙。韩国就是在冷战时期的热战中成为美国的受保护国的,至今也不能离开美国。
其二,与亚洲的历史有关。许多国家还处在现代国家的早期阶段。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前殖民地,直到1940和1950年代才获得独立,有些国家(如新加坡、孟加拉国)立国更晚。在殖民时期之前,它们没有与现在一脉相承的国家。国家是从殖民者手中继承来的。疆界是殖民者按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意愿划定的,与历史沿革、民族分布和实际状况没有关系。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和现代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导致了今天仍在发生的冲突。在这一点上,亚洲和非洲很相似,在非洲可能更突出。另外,早期阶段的国家需要确立自己的独立身份,就像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因此难免有些焦躁不安。这两个因素是亚洲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根源。因为国家形成得晚,而且多是外力造成,这些国家之间存在许多问题,使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信任。所以,亚洲缺少一个公认的领导国家,而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维持国与国之间的现状。美国正好有利益、实力和意愿来填补这个空白。
其三,与亚洲的发展状况有关。亚洲的经济,尤其是东南亚、东北亚和中国,都以出口为导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很重。中、日、韩彼此之间的贸易量虽然很大,但相当大一部分是日韩的产品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亚洲没有一个有出头能力的国家。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但严重依附美国,因历史问题,其领导地位不可能被中国、韩国等邻国接受;中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仍是一个穷国,在投资、技术、软力量等方面严重欠缺,又与邻国有领土、领海纠纷。印度、韩国也不具备实力和号召力。没有一个公认的领导国家,几个主要国家又彼此戒备。这就是亚洲的现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从国家潜力来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领导国家。
其四,与美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美国远离亚洲大陆,中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与任何一个亚洲国家都不相邻,没有领土、领海争端,也少有不良的历史问题。对于亚洲国家,一个相邻的强国比一个远方的强国更可怕。远离亚洲大陆,既是美国的不方便之处,也是美国的优势。
即使发生了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仍将一超独大。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欧盟将因内部整合而无暇他顾。“新”“老”欧洲之间的政治分歧、经济差距、军事合作等诸多问题将消耗欧盟的大部分精力,在此之前不可能对美国发起挑战。单个的欧洲国家更没有足够的资源称雄国际舞台。此外,美欧之间有共同的历史和宗教,相近的语言和政体,在裂痕出现后也容易弥补。
除了核武器之外,俄国已经不对美国和欧洲构成威胁。美国仍从高加索到中亚一线向北压进,如果在20年之内,俄国经济没有大的起色,人口继续下降,它将彻底丧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范围,并不排除再次解体的可能。这也是美国针对俄国的目标之一。俄国从来都是靠武力维持帝国的统一的,不是靠向心力。它的国土面积过于庞大,两端又分别面对两个不同于俄国的强势文化——西方和东方,南方又有穆斯林的挑战和美国的进逼,只有北极方向是平静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个国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俄国保持中央强权,又将严重妨碍地方的发展,加速边缘地区的人口流失。这是俄国的两难选择。
美国把中国当成“对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美国需要对手。虽然“恐怖主义”暂时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首要目标,但不会很长。“反恐”的号召力在下降,无论新保守主义者是否在位,华盛顿都需要敌人,西方文化也需要对立面。中国仍是一个穷国,却是一个发展很快的穷国,它的人口基数很大,可以产生总量很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不属于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核心圈子,但它有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迥异的文化。
美国目前在这个世界上的强大对手是恐怖主义,不是因为恐怖主义强大,而是因为它不可见。恐怖主义不可见的原因是它弱小,是弱小产生了强大。这个矛盾的载体是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小心对待的。恐怖行动不足以毁灭一个国家,却能够沉重打击国民的士气,干扰正常的生活。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工业、商业、金融、教育、文化、科学、技术乃至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堪称是世界的楷模。邓小平1979年出访美国,使得中国人在30年中第一次真正“放眼世界”于是不再期盼解救“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转而努力把自己从无知和贫困中解脱出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在得力于美国很多。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占领不能稳定,又引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人们以为它的优势减少了。其实,美国的优势仍然显著存在。只不过,美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减少了,人们对美国的评价降低了,他们在寻找一条新的路径。这才是对美国的最沉重的打击。优势的吸引力往往比优势的实际作用更大。
d?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2008年,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的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总结过去8年的经验教训。她首先问道:“什么是国家利益?”她的结论是:“一个反映我们价值的国际秩序是我们永久国家利益的最好保障,美国继续拥有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塑造这个结果。”rethinkingthenationalinterest-americanrealismforanewworld,condoleezzarice,foreignaffairs,july/august2008?国家利益与国家价值有密切联系,但是,把利益与价值等同起来是一个危险的倾向——价值有了价格。价值需要认真核算,只有在带来利益的时候才有价值,这必定损害这些价值的价值。而且,它必将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凡是美国的利益都(应该)是其他国家的价值;凡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其他国家都不能视为价值。虽然赖斯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重新思考国家利益,这样的思路却不是她首创,她只是以当前的国际局势为背景重新叙述了一遍。赖斯是一个很好的学者。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国务卿,不是学者,比学者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属性。伊多?奥伦考察了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者中的一些,发现他们深陷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之中,这些学者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评价的高低与美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好坏是一致的,并且随着关系的波动而变化。奥伦认为,美国的政治学者善于把敌对国家描绘成专制的,而在此前他们还在赞美这个国家的民主。这些学者中包括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在位)。在1880年代,威尔逊“把德意志帝国看做宪政国家,认为它卓有成效的政府是美国政府的改革样板”(见伊多?奥伦:美国和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手与美国政治学的形成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后来,威尔逊领导的美国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在美国政治学者那里,法西斯意大利、纳粹德国、斯大林的苏联成为邪恶的极权国家是在和美国交恶之后,日本的形象也有同样的经历。奥伦的结论是:“社会科学知识即便置身于学术自由的制度下,也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见前引之书,27页。)赖斯在为小布什8年的外交做总结,做辩护。所以,她的话冠冕堂皇,不可太当真。作者在下文中多次引用她的话,原因就在于这些话没有新意,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般思路。长期以来,类似的想法指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利益为出发点,调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想为现实服务。这是世人诟病美国政策虚伪的缘由。赖斯称之为“这个美国所独有的现实主义”(thisuniquelyamericanrealism),并认为此种主义今后也必须指导美国的外交。
美国要“塑造结果”这要求按照美国设想的模式改变世界。赖斯所举的成功例子是阿富汗和伊拉克。且不论入侵成功与否,这两个国家的原政权是美国用武力推翻的,现政权是美国的傀儡,而且,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是捏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以暴力推行民主,本身就是反民主的行为。除去价值,剩下的只有美国的利益了。价值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美国的利益。美国独有的现实主义外交是传教士文化的一个变种。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中有不少善人和圣徒,也有许多恶棍和暴徒。在政治的传教士中,很可能是后者的数量更多一些。
不要以为,有了赖斯陈述的原则,当世界都实现自由与民主之后,就天下太平了。其实,同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之下,各国的价值也是不同的。由于这个原因,当利益冲突大到一定程度时,美国一定会找到——甚至会制造——价值冲突。日本人一定还记得1980年代美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价值对立。虽然欧、美的价值的血缘更近,它们也有价值冲突。当欧盟成为一个强大的地缘政治实体之后,这种冲突就会激化。在2001年前后,这种迹象在德、法等国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已经凸显出来了。所以,按照赖斯的思路,价值一定会随着利益或意见的分歧而冲突,最后也就无所谓共同价值了。赖斯反对帕默斯顿“只有永恒利益”的陈述,但她对利益的解释只不过是帕默斯顿原意的另一个版本,仅仅多了一层虚饰而已。
广义的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和平、宽容、互利也是普世价值。不能为了一项而牺牲另一项。优先顺序的标准是什么?显然不应该是某一国家的利益。为了在别国建立民主而入侵这个国家,即使没有以谎言为借口,这种行为至少也是值得商榷的。所谓“普世”就是为各国官府和各国百姓普遍认可和接受。在这个前提下,一国官府不可以垄断任何一项普世价值的定义权和认证权。如果我们对暴力和性的看法也是价值的组成,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性繁衍人类,暴力毁灭人类),那么,美国有权因为欧洲人不像美国人那样欣赏暴力而入侵欧洲吗?或,在有利可图之时,性解放之后的欧洲人可以为了给穆斯林送去更多的自由而发动战争吗?美国相对欧洲的性不自由主要是在公共场合和媒体。这个说法不是为了抬杠。在较重要的自由得到一定保障之后,较不重要的自由就提到日程上来了。在这里,所谓的重要或不重要是相对的。每个人对价值重要性的高低都有自己的看法。
美国高谈阔论政治制度,也表明这时候它的经济已经不那么强劲,不那么吸引人了。在1990年代,美国向日本和其他国家兜售它的经济模式,要求它们向美国看齐;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更是挥舞着貌似胡萝卜的大棒,企图把亚洲纳入美国的轨道。2000年以后,美国的强项不再是经济,于是改弦更张,转而更多地谈论民主了。为了推广民主,小布什政府在中东小试锋芒,收获甚微。从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到民主,美国推销其价值的方式是机会主义的,其目的都是在变化中制造和寻找漏洞,使美国的利益有机可乘。可笑的是,在美国推销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时候,它的贸易保守主义抬头;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小布什的两次当选过程都不太民主。不论赖斯如何高调谈论民主,在美国国内和在国际上,小布什政府对民主制度的伤害可能都比贡献大。不过,这一点可能要在多年之后才会有共识。
当赖斯在谈论如何促进美国的利益时,她谈到了一些大国。当然不是这些大国的利益,而是它们的责任。如果每个国家都承担与它们力量和利益对应的责任,世界必将受益很多。不过,赖斯试图用“责任”捆绑潜在对手的发展。她说“我们一再向北京强调,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完全成员地位而来的是责任”rethinkingthenationalinterest-americanrealismforanewworld,condoleezzarice,foreignaffairs,july/august2008?美国努力攫取更多的利益,同时要求别国承担更多责任,非常不愿意分享它的利益。这种办法是军事围堵的补充,虽然出于自私的目的,对于世界和平却是有益的。任何国家都必须承担对整个世界的责任。但是,把责任变成套住竞争对手的枷锁,由竞争对手承担责任,美国做得最好。对付美国的这一招,最糟糕的办法是推卸责任。各国应该尽可能承担责任,同时也监督其他国家履行职责,比如减缓全球变暖,减少残忍武器的使用,等等。只有各尽其责,互相监督,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好起来。
对于美国来说,操控某一个国家,或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使这个国家站在美国一边,由容易到困难的顺序是:(1)支持美国的专制国家,(2)支持美国的民主国家,(3)反对美国的民主国家,(4)反对美国的专制国家。最容易和最难以操控的都是专制国家,因为在专制国家中,决定由一个人或一小批人做出,只要说服、买通、压服一个人... -->>
美国
在文化血统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美国都是英国衣钵的继承者。英国的世界霸权是从海盗行动开始的;美国比英国多了一些理想主义,是早期清教徒们从英国带过来的。因此,美国较少像当年的英国那样赤裸裸地诉诸武力,而且在动武前总要准备似乎充足的借口。当然,也可以把这一点看做是整个世界的进步,这个进步显然有美国的很大贡献。由于美国的这个优点,以及东方世界的崛起,世界权力的转移或许可以有一个新模式,将不再那么血腥。本书没有忽视美国的优点,但对美国的政策仍然多持批评态度,出发点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如果把美国看做是一个“邪恶帝国”其邪恶也是来自国家的本性,并不比别的国家更恶。
讨论美国地缘政治的起点是美洲。美国在全球制造事端,而美国在北美以及整个美洲的存在反而被论者忽视。正像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一样,本书关于美国的内容散落在许多章节。因此,关于美国的这一部分可以简略一些。
a?美国的地理位置
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常识,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此仍有必要澄清一下。
美国是唯一的全球霸主,在世界各个角落几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作用是好是坏,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评价,也会因具体事件而变化。人们有时会忽略美国的原产地是美洲。它从那里来,也将回到那里去。在英语中,美国与美洲经常是一个词:america。一个国家和两个大洲被混为一谈,让美洲其他国家的人很不满。美国是美利坚(美洲)合众国的简称。有些人仿照这个国名,以“欧洲合众国”称呼欧盟。但“美利坚”本来只表明合众国所在的地理位置,没有以国家冒充大陆的意思,虽然这个国家控制着美洲大陆。在美国之外,加拿大是整个南北美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国土面积,但加拿大的人口(3330万)稀少,只略多于美国的1/9,而且大多数人说英语,集中在加美边境。因此,加拿大一直被笼罩在美国庞大身躯的阴影之下,不足以彰显美洲是许多国家的美洲。
美国的另一个邻国墨西哥是一个弱国,美国西南部的大片土地是从墨西哥夺取的。墨西哥一直无力与美国抗衡。墨西哥及其以南被称为拉丁美洲。狭窄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一些热带小国。再往南是南美。直到上个世纪末,除了足球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外,南美国家没有很多值得炫耀的东西。军事政变、通货膨胀、贫富分化曾是拉美留给人们的一般印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美国的贡献。直到十多年前的200年中,美国是在国际上最活跃的美洲国家。现在有所不同,南方国家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势头。除了古巴之外,委内瑞拉等国家也敢于挑战美国的霸权。委内瑞拉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不惧怕美国的封锁与制裁。墨西哥人口只有一亿多一点,是美国的1/3,却在向美国扩散人口。美国住着许多拉美族裔,特别是在以前从墨西哥掠夺的大片土地上。巴西面积和人口都名列世界第五,2007年的名义gdp居世界第10,位于加拿大和俄国之间,是几个潜在的大国之一。假以时日,巴西将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并会得到南美国家的拥护——南美一体化有很好的共同文化根基,目前进展良好。另一方面,任何军事扩张和金融扩张都有限度,美国今后必将收缩。美国或许将被打回原形,再次成为一个美洲国家,一个位于北美的世界大国。
对于欧亚大陆,美国是一个游离的岛国,一个在北美大岛上的国家。美国夹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之间。这两个国家对美国没有敌意,更没有构成威胁的实力。因此,美国在本土不需要维持强大的陆军,这一事实使美国更加具备岛国的特点。现在,美国的军费开支几乎是世界总量的一半。在军事技术上,美国更是遥遥领先,世界的另外两个技术中心欧洲和日本都瞠乎其后。军事技术优势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是仅仅靠金钱就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的。在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海军政策是不允许任何其他两国的海军吨位相加超过英国,而它的陆军显然不具备优势。今天的美国已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英国,在军事的各个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美国没有对手,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搜寻“潜在的对手”而且很“看好”中国。美国把它的军事战略重点从大西洋转向西太平洋,扩建关岛海空军基地,声称准备把它60%的潜艇用来对付中国。美国还不惜把日本从牢笼中一点一点放出来,支持印度的军事发展,操纵台湾问题,加强与南海各国的军事同盟和准军事同盟,长期占领阿富汗,在中亚驻军,与蒙古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对中国构成的最大挑战不是美国这个国家,而是它环绕中国制造的“均势”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在针对中国复制它对苏联的“遏制”政策,施展蟒蛇的绞杀技。如果能够挑起地区争端,美国将乐于“坐山观虎斗”不必亲自出马。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一种。这些是小布什总统的政策,也是西方国际政治的正统做法。奥巴马总统对待外部世界较为温和。但是,奥巴马是否能够真的有所改变?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在美国走出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改变能否维持和继续?改变能否得到下一任总统的认可和继承?美国的决策者们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奥巴马的世界观?现在仍然是大问题。愿望是一部分原因,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力量,即,美国今后是否更加温和取决于美国相对于其他大国的力量。
“遏制”可以给中国制造很大的麻烦,但未必能如美国所愿。首先,寻找和制造敌人的做法可以简化政治,团结内部,却不是明智的战略。中国不是美国看得到的唯一潜在对手,俄国、欧盟也榜上有名。它们在许多方面比中国更有竞争力:俄国的能源和军事技术,欧盟的经济实力、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如果美国为遏制中国而消耗太多的资源,俄国、欧盟就会乘虚而入。同样,因为中国的存在,美国也不能放手对付俄国和欧盟。实际上,美国对俄国的遏制似乎更有成效。其次,中国1000多年来在东亚的中心位置不能够被轻易动摇,不仅有军事的和经济的,还有文化的、地理的和心理的等诸多因素。这在美国的遏制政策中造成一个漏洞。再次,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不能避免冲突和战争,但可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和强度。最后,美国的确很强大,但与冷战时期相比,它的软硬实力都下降了。雄心大于实力——这是衰落中帝国的尴尬,却经常不能被认清,也难以被接受。因此,在许多时候,中国完全可以“以静制动”按照自己的战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必亦步亦趋“拿香跟着拜”
b?崇尚竞争和暴力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崇尚竞争的国家。在竞争与合作之间,美国人更倾向于竞争。美国的竞争与好斗不仅表现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在管理上,美国同样强调竞争。竞争与美国的个人主义风气密不可分,也与暴力(竞争的较为极端形式)密不可分。新保守主义者罗伯特?卡根写道,在美国建国之初,欧洲人就已经认识到它是一个“危险的国家”dange肉snation,robertkagan,alfreda?knopf,newyork,2006?这与美国人后来的自我期许差异很大。在对待暴力的态度上,美国与它的文化母体欧洲已经出现很大的不同,以致有了双方分别来自火星和金星的说法。欧洲人汲取了历史的教训,学会了享受他们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文化与财富。另外,欧盟还处在整合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愿对外侵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还处在崇尚竞争与暴力的阶段。美国人的暴力倾向让欧洲人吃惊。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里,荷兰人德?瓦尔回忆了他刚到美国时的感受: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离开欧洲到美国来,被美国媒体中的大量暴力吓住了:并不单指每日的新闻,从电视连续剧、戏剧、舞台剧到电影都是这样的。到处都有斯瓦辛格和史泰龙的身影,所有的美国电影都要拍到暴力。因此人不可避免就变得麻木了。例如,如果你说与狼共舞很暴力,那么别人就会像看疯子一样看你。他们只记得这是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伤感片,里面有美丽的风景,是关于一个优秀的白人男人如何尊重美国的印第安人的故事。看电影的人忽视了这部片子里的血和伤口。弗朗斯?德?瓦尔:人类的猿性——一位权威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的解读,94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德?瓦尔是动物学家,专业是猿类学。他在工作中见惯了黑猩猩的暴力,但仍难以接受在电视上看到人类被打掉脑袋,被撕落手臂,因此怀疑他的国家荷兰是“胆小鬼的土地”不过,他认为动物性还有非暴力的一面“和谐共处”和“竞争”都是人类的天性,是从猿类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不同的是,每个社会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同。美国的那个点更靠近竞争和暴力。在文化上,美国是欧洲的直系后裔。在以暴力与色情为主的大众媒体文化上,美国在暴力上比欧洲开放,在色情上比欧洲保守。美国的电视充斥着暴力,让欧洲人很不习惯。
对暴力的麻木其实就是对暴力的宽容和鼓励。美国的印第安人就是在“田园牧歌般的伤感”(美国文学和影视再现西部时的基调)中被几乎完全消灭。数十万(如果不是数百万)伊拉克人因为美国的入侵而死去,他们的“血和伤口”也被忽视了。美国军方公布美军的伤亡数字时精确到每一个人,但没有人在乎伊拉克人的死亡。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兄弟连、黑鹰坠落等美国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大作,受到全球观众的追捧,有些已经成为经典。虽然充满了血腥暴力,但它们的主题却似乎是反战的。以宣扬暴力的方式反对战争,两者表面上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各有服务的目标:以暴力吸引观众,以反战给予他们慰藉。人们从反战的主题中获得道德的安慰。但在潜意识中,暴力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尤其是当暴力安全地发生在一定空间距离之外,并以虚拟的形式再现在眼前的时候。技术正在把战争推向这一阶段,如无人机。战争是技术运用范围的一小部分,技术总有一天将超过人类的控制能力。
本书在许多地方都批评了美国。这不是因为美国比别的国家更为邪恶,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强大给了美国更多的能力和机会去行善或行恶。美国追求自身利益必然会损害别国的利益,因此,美国的贪婪本性暴露得比别的国家更多。毫无疑问,美国在很多时候滥用了它的力量,直接和间接地屠杀了大批无辜平民。但是,与前几任世界霸主国家相比,美国追求自身利益的行动还算是比较克制的。个中原因固然有国际关系道德的进步(有美国的很大贡献),形成了一个牵制大国的氛围,也与美国的国际行为受国内诸多因素制约而比较检点有关。一个世界大国犯下错误或罪行,可能对它自身的损害不是很大(也许还有利益),却能够给其他地方的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无论在国际政治中还是在国内政治中,道理都是相通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觉悟还远远不够。美国的权力在它的国内、在世界上都不缺乏批评者和制约者,但仍不足以制止它行恶。在中国逐渐强大的过程中,制约霸主权力应该是中国可以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一个地方。“国际民主”一直是中国的口号。
c?美国的地缘环境和扩张路径
北美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北美并不重要。原因不是美国的弱小,而是它的强大。美国强大到能够把地缘政治竞赛场设在欧亚大陆和其他地方。200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客场作战,本场非常安静,少有战乱,没有大国竞争。不多的例外是1814年英国军队占领并焚烧首都华盛顿,1939年日本偷袭珍珠港,2001年恐怖组织对纽约、华盛顿的袭击。珍珠港不在美国本土,袭击范围限于停泊在港口的军舰。911恐怖袭击对心理的冲击远远大于实际的损害。对比二战期间美国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德国对英国城市的轰炸,就知道911袭击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害是很有限的。除了这三次袭击之外,美国凭借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护,一直成功地把战争拒在本土之外,同时坚持不懈地在别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当初,13个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合众国只是一个普通的、位于大陆东缘的小国。它能够打败英国,是因为英国本土距离遥远(那还是木帆船时代),而且英国深深地卷入了在欧洲大陆的竞争。甚至到了1885年,美国还认为它无力抵御“欧洲四流国家”舰队的进攻。沃尔特?拉塞尔?米德: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20页,中信出版社,2003年。发表这个评论的是美国第18任总统(1869-1877)尤利西斯?格兰特,他曾在内战时担任北方的联邦军总司令。按此说法,美国的海军最多相当于那时欧洲的“五流国家”也许有些夸张。不过,这与美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大城市多在沿海地区有关。在这一年(1885年、光绪十一年),因强敌压境,左宗棠奏请开铁矿、造大炮以固海防;李鸿章奏请立武备学堂以培植将才。同年,欧洲列强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保证在瓜分时遵守“法律、秩序与条约权利”参见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主编,中华书局,1961年)该年词条。但是,与它周边的国家或殖民地相比,美国还是有相当的优势,尤其是制度的优势——鼓励创造、拓殖和扩张的制度。美国的本土扩张解决了它对陆地防御的担忧,而海外扩张则解决了它对海岸防御的忧虑。但是,即使在19世纪上半叶,当美国还无力防守本土的海岸之时,它的军队已经四处出击,全球各地都可以看到美国军舰。米德介绍说:
美国海军保持全球存在的时间超过了多数美国人的估计。历史悠久的地中海舰队建立于1815年,目的是遏制北非海盗。1822年,美国建立了西印度洋和太平洋舰队,后者负责保护美国在南美洲和南海群岛的捕鲸者和其商业利益。之后,1826年建立了巴西或南大西洋舰队,1835年建立了东印度舰队,1843年在非洲西海岸建立了非洲舰队。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27页。
所以,美国的霸权思想是存在于它的基因之中的。这是由美国的历史和价值观决定的。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有了帝国思维,那时它的国力还很弱,即使在美洲国家中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却试图把整个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了现在著名的门罗宣言。其实,在很长时期内,门罗宣言被遗忘了。马汉写道:“对于门罗主义,只是在上月份(1911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才明确表示接受。在整个这一期间,我们的海军同英国相比,处于毫无希望的劣势;有时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劣势。”艾?塞?马汉:海军战略,19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就是以这样一种“荒唐可笑的劣势”美国向欧洲列强提出了自己的霸权主张。英国与美国围绕着门罗宣言一直有争执。直到一次大战前面对德国的强大挑战,穷于应付的时候,英国才接受了美国的霸权主张。此时距离门罗主义的提出(1823年)已经有88年了。
美国的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北美洲的东海岸落足,此后一直向西推进,消灭了印第安人,直到被太平洋阻挡才结束陆地上的扩张,转向海洋扩张。在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带动了经济的起飞。在北方,美国与在加拿大的英国人作战;在南方,美国夺得了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开始时,美国移民与墨西哥发生争执,得到本国政府的支持,美国于1845年正式吞并德克萨斯。为了获得新墨西哥,即今天美国西南部的大片领土,美国再接再厉,发动了美墨战争,于1847年占领墨西哥城。两国于次年签订城下之盟,美国获得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在经营多年之后,美国推翻夏威夷女王,于1894年成立夏威夷共和国,1899年正式兼并这个群岛。就在这同一年,美国打败西班牙,获得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为殖民地。
托克维尔历数欧洲人强加给印第安人的苦难。在欧洲人从东向西在太平洋海岸立足之前,他已经断言:“我认为这些苦难是无法挽救的。我相信,北美的印第安人注定要灭亡。”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380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托克维尔总结说:“美国用十分巧妙的手段,不慌不忙,通过合法手续,以慈悲为怀,不流血,不被世人认为是违反伟大的道德原则,就达到了双重目的。以尊重人道的法律的办法消灭人,可谓美国人之一绝。”论美国的民主上卷,395页。黑体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种慈悲和道德的消灭人的办法,美国在今天仍在国际关系中使用。
美国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在大陆扩张完成之后走向海洋扩张的最典型案例,也许是唯一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一个要点是,美国善于把它的扩张涂上一层厚厚的道德油彩,并说这是“天定命运”在外人看来,这未免太虚伪,但美国人却在侵略扩张中充满了由高尚道德带来的勇气。另一方面,在高尚道德这一信念的明示或暗示下,美国的对外政策有时也会有一些善良的愿望。不过,这些愿望在最后大都屈服于现实政治的压力,于是显得更加虚伪。美国扩张成功的原因实在是由于实力运用和道德信念的交错使用。此外,孤立主义情绪为美国预留了极大的回旋和后退余地,适可而止,不像20世纪前半期的德国和日本那样,只能一直向前扩张,直到彻底失败。
美国现存的最大优势是军事。它的军费开支比排名在它之后的10国总和还多。它的军事力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强大得多。而且,除了美国之外,其余几个最发达国家(同时也是强国)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压倒潜在的竞争对手,最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就是武力。武力是它最得手的工具。所以,保持军事优势是美国的首要任务。在2008年5月,出现了中国在海南岛扩建海军基地的报道。对此,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提摩西?基廷说:“我们希望中国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建设这种高端的军事力量,他们应该致力于和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友一起协作以确保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希望他们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别添麻烦。”他警告说,美国绝对不会放弃它的优势地位,中国的挑战一定会“遭遇挫折”
美国是国际秩序的制定者、维护者和受益者。由美国在海上维持现有的秩序,别的国家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美国不能容忍别的国家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美国认为,它完全有资格“代表”这些国家,并因此取代其他国家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以上所引基廷的话就是这种思维的表现。未经授权的代表资格,不能收回的代表资格,都是极其有害的。
美国围堵俄国要比围堵中国更有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围堵俄国的条件比较成熟。在欧洲有北约和欧盟这两个现成的工具可以利用,而且欧洲国家对俄国的戒心很重,特别是那些10多年前刚摆脱俄国控制的中东欧国家。在东亚,美国并没有这样便利的工具,它打造亚洲北约的努力将会遇到很大阻力。首先,中国是一个有用的国家,带来的利益大于潜在的威胁。其次,亚洲不是欧洲,各国的文化背景与美国不同,在民族主义高涨时期,不可能与美国走得太近。其实,美国在亚洲并不很受欢迎。再次,中国的历史记录比俄国好一些,在本地区遇到的敌意不是那么强烈。逐个看一看中国的邻国:俄国本身就受到美国的挤压,它需要中国的支持;东盟内部的差异太大,不能作为一个军事同盟发挥作用,而东盟10+3则拉近了东盟与中国;在东盟之内,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是伊斯兰国家,即使政府领导人非常愿意,国内的民意也使得他们难以与美国结盟;印度是一个有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国家,不可能步步紧随美国;日本虽然对美国亦步亦趋,但也有自己的打算,在对华问题上非常谨慎;韩国在朝鲜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最后,中国在本地区并非没有朋友,这使得任何围堵中国的企图都将漏洞百出。中国的睦邻政策是必要的。对于一个正在上升的国家,东亚各国可能持有戒心,也抱有希望,只要中国不咄咄逼人,它们就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并采取行动。
虽然美国在亚洲布局,为中国编织一张网,它也同样担心受到中国的排挤,把它排挤出东亚。
伊拉克战争的三个主要参战国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都是英语国家。可以预测这三个同文同种的国家今后仍会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在一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上,这三个国家分别位于世界的东端、西端和南端,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把中国以及整个欧亚大陆兜住。这就是anglo-sphere(盎格鲁圈)。三国的密切关系很容易使人想起文明冲突的预言,文明冲突论隐含的一层意思是文明内部的团结,一致对外。从长远的角度看,日本不是美国非常可靠的盟友。毕竟,两国关系是由战争塑造的,是美国的军力决定的。只有在美国强大之时,才能维持住对日本的控制。
美国的国土在欧亚大陆之外,它在欧亚大陆上有明显的“客人”心态。至少在今后30年中,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美国现在担心的是,它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而不得不离开,从而失去对该国或该地区施加影响的着力点。非战争时期的影响力,天上和海上的军队不如陆上的军队。除了因为战线过长主动收缩之外,美军的离开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其一,驻在国的人民认为他们不再需要美军的保护,民族主义高涨,要求美军撤离;其二,驻在国受到另一个强大国家的压力,在权衡利弊之后要求美军撤离。后一种情况在近年内不会出现。美军在日、韩经常遭到抗议,尤其是在演习或美军犯罪的时候。美国已经在1990年代撤走了它在菲律宾的海空军基地,现在依靠一个美菲军队互访协议保证美国军队不定期地回到该国。2002-2003年,美国派出小股部队,帮助菲军围剿阿布沙耶夫的叛军,在当地引起了激烈的抗议。除非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很难在菲律宾再次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菲律宾是一个岛国,邻边国家的数量有限,且大都比较弱小,安全隐患较少。但是,菲律宾与中国有领海纠纷。如果中国姿态强硬,菲律宾就可能倒向美国寻求保护,虽然这对它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国内政治选择。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仍然受欢迎,有很多原因。
其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关。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在战争中赢得的,并一直延续至今。日本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但作为一个战败国,其命运至今仍在美国手中捏着。在冷战时期,一些国家倒向美国,获取保护和援助,镇压国内游击队;美国也需要这些国家作为反共基地和防火墙。韩国就是在冷战时期的热战中成为美国的受保护国的,至今也不能离开美国。
其二,与亚洲的历史有关。许多国家还处在现代国家的早期阶段。东北亚、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前殖民地,直到1940和1950年代才获得独立,有些国家(如新加坡、孟加拉国)立国更晚。在殖民时期之前,它们没有与现在一脉相承的国家。国家是从殖民者手中继承来的。疆界是殖民者按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意愿划定的,与历史沿革、民族分布和实际状况没有关系。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和现代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导致了今天仍在发生的冲突。在这一点上,亚洲和非洲很相似,在非洲可能更突出。另外,早期阶段的国家需要确立自己的独立身份,就像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因此难免有些焦躁不安。这两个因素是亚洲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根源。因为国家形成得晚,而且多是外力造成,这些国家之间存在许多问题,使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信任。所以,亚洲缺少一个公认的领导国家,而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维持国与国之间的现状。美国正好有利益、实力和意愿来填补这个空白。
其三,与亚洲的发展状况有关。亚洲的经济,尤其是东南亚、东北亚和中国,都以出口为导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很重。中、日、韩彼此之间的贸易量虽然很大,但相当大一部分是日韩的产品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亚洲没有一个有出头能力的国家。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但严重依附美国,因历史问题,其领导地位不可能被中国、韩国等邻国接受;中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仍是一个穷国,在投资、技术、软力量等方面严重欠缺,又与邻国有领土、领海纠纷。印度、韩国也不具备实力和号召力。没有一个公认的领导国家,几个主要国家又彼此戒备。这就是亚洲的现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从国家潜力来看,中国最有可能成为领导国家。
其四,与美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美国远离亚洲大陆,中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与任何一个亚洲国家都不相邻,没有领土、领海争端,也少有不良的历史问题。对于亚洲国家,一个相邻的强国比一个远方的强国更可怕。远离亚洲大陆,既是美国的不方便之处,也是美国的优势。
即使发生了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仍将一超独大。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欧盟将因内部整合而无暇他顾。“新”“老”欧洲之间的政治分歧、经济差距、军事合作等诸多问题将消耗欧盟的大部分精力,在此之前不可能对美国发起挑战。单个的欧洲国家更没有足够的资源称雄国际舞台。此外,美欧之间有共同的历史和宗教,相近的语言和政体,在裂痕出现后也容易弥补。
除了核武器之外,俄国已经不对美国和欧洲构成威胁。美国仍从高加索到中亚一线向北压进,如果在20年之内,俄国经济没有大的起色,人口继续下降,它将彻底丧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范围,并不排除再次解体的可能。这也是美国针对俄国的目标之一。俄国从来都是靠武力维持帝国的统一的,不是靠向心力。它的国土面积过于庞大,两端又分别面对两个不同于俄国的强势文化——西方和东方,南方又有穆斯林的挑战和美国的进逼,只有北极方向是平静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个国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俄国保持中央强权,又将严重妨碍地方的发展,加速边缘地区的人口流失。这是俄国的两难选择。
美国把中国当成“对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美国需要对手。虽然“恐怖主义”暂时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的首要目标,但不会很长。“反恐”的号召力在下降,无论新保守主义者是否在位,华盛顿都需要敌人,西方文化也需要对立面。中国仍是一个穷国,却是一个发展很快的穷国,它的人口基数很大,可以产生总量很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不属于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核心圈子,但它有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迥异的文化。
美国目前在这个世界上的强大对手是恐怖主义,不是因为恐怖主义强大,而是因为它不可见。恐怖主义不可见的原因是它弱小,是弱小产生了强大。这个矛盾的载体是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小心对待的。恐怖行动不足以毁灭一个国家,却能够沉重打击国民的士气,干扰正常的生活。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工业、商业、金融、教育、文化、科学、技术乃至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堪称是世界的楷模。邓小平1979年出访美国,使得中国人在30年中第一次真正“放眼世界”于是不再期盼解救“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转而努力把自己从无知和贫困中解脱出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在得力于美国很多。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占领不能稳定,又引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人们以为它的优势减少了。其实,美国的优势仍然显著存在。只不过,美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减少了,人们对美国的评价降低了,他们在寻找一条新的路径。这才是对美国的最沉重的打击。优势的吸引力往往比优势的实际作用更大。
d?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2008年,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的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总结过去8年的经验教训。她首先问道:“什么是国家利益?”她的结论是:“一个反映我们价值的国际秩序是我们永久国家利益的最好保障,美国继续拥有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塑造这个结果。”rethinkingthenationalinterest-americanrealismforanewworld,condoleezzarice,foreignaffairs,july/august2008?国家利益与国家价值有密切联系,但是,把利益与价值等同起来是一个危险的倾向——价值有了价格。价值需要认真核算,只有在带来利益的时候才有价值,这必定损害这些价值的价值。而且,它必将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凡是美国的利益都(应该)是其他国家的价值;凡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其他国家都不能视为价值。虽然赖斯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重新思考国家利益,这样的思路却不是她首创,她只是以当前的国际局势为背景重新叙述了一遍。赖斯是一个很好的学者。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国务卿,不是学者,比学者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属性。伊多?奥伦考察了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者中的一些,发现他们深陷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之中,这些学者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评价的高低与美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好坏是一致的,并且随着关系的波动而变化。奥伦认为,美国的政治学者善于把敌对国家描绘成专制的,而在此前他们还在赞美这个国家的民主。这些学者中包括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在位)。在1880年代,威尔逊“把德意志帝国看做宪政国家,认为它卓有成效的政府是美国政府的改革样板”(见伊多?奥伦:美国和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对手与美国政治学的形成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后来,威尔逊领导的美国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在美国政治学者那里,法西斯意大利、纳粹德国、斯大林的苏联成为邪恶的极权国家是在和美国交恶之后,日本的形象也有同样的经历。奥伦的结论是:“社会科学知识即便置身于学术自由的制度下,也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见前引之书,27页。)赖斯在为小布什8年的外交做总结,做辩护。所以,她的话冠冕堂皇,不可太当真。作者在下文中多次引用她的话,原因就在于这些话没有新意,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般思路。长期以来,类似的想法指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利益为出发点,调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想为现实服务。这是世人诟病美国政策虚伪的缘由。赖斯称之为“这个美国所独有的现实主义”(thisuniquelyamericanrealism),并认为此种主义今后也必须指导美国的外交。
美国要“塑造结果”这要求按照美国设想的模式改变世界。赖斯所举的成功例子是阿富汗和伊拉克。且不论入侵成功与否,这两个国家的原政权是美国用武力推翻的,现政权是美国的傀儡,而且,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是捏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以暴力推行民主,本身就是反民主的行为。除去价值,剩下的只有美国的利益了。价值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美国的利益。美国独有的现实主义外交是传教士文化的一个变种。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中有不少善人和圣徒,也有许多恶棍和暴徒。在政治的传教士中,很可能是后者的数量更多一些。
不要以为,有了赖斯陈述的原则,当世界都实现自由与民主之后,就天下太平了。其实,同在自由民主的旗帜之下,各国的价值也是不同的。由于这个原因,当利益冲突大到一定程度时,美国一定会找到——甚至会制造——价值冲突。日本人一定还记得1980年代美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价值对立。虽然欧、美的价值的血缘更近,它们也有价值冲突。当欧盟成为一个强大的地缘政治实体之后,这种冲突就会激化。在2001年前后,这种迹象在德、法等国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已经凸显出来了。所以,按照赖斯的思路,价值一定会随着利益或意见的分歧而冲突,最后也就无所谓共同价值了。赖斯反对帕默斯顿“只有永恒利益”的陈述,但她对利益的解释只不过是帕默斯顿原意的另一个版本,仅仅多了一层虚饰而已。
广义的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和平、宽容、互利也是普世价值。不能为了一项而牺牲另一项。优先顺序的标准是什么?显然不应该是某一国家的利益。为了在别国建立民主而入侵这个国家,即使没有以谎言为借口,这种行为至少也是值得商榷的。所谓“普世”就是为各国官府和各国百姓普遍认可和接受。在这个前提下,一国官府不可以垄断任何一项普世价值的定义权和认证权。如果我们对暴力和性的看法也是价值的组成,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性繁衍人类,暴力毁灭人类),那么,美国有权因为欧洲人不像美国人那样欣赏暴力而入侵欧洲吗?或,在有利可图之时,性解放之后的欧洲人可以为了给穆斯林送去更多的自由而发动战争吗?美国相对欧洲的性不自由主要是在公共场合和媒体。这个说法不是为了抬杠。在较重要的自由得到一定保障之后,较不重要的自由就提到日程上来了。在这里,所谓的重要或不重要是相对的。每个人对价值重要性的高低都有自己的看法。
美国高谈阔论政治制度,也表明这时候它的经济已经不那么强劲,不那么吸引人了。在1990年代,美国向日本和其他国家兜售它的经济模式,要求它们向美国看齐;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更是挥舞着貌似胡萝卜的大棒,企图把亚洲纳入美国的轨道。2000年以后,美国的强项不再是经济,于是改弦更张,转而更多地谈论民主了。为了推广民主,小布什政府在中东小试锋芒,收获甚微。从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到民主,美国推销其价值的方式是机会主义的,其目的都是在变化中制造和寻找漏洞,使美国的利益有机可乘。可笑的是,在美国推销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时候,它的贸易保守主义抬头;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小布什的两次当选过程都不太民主。不论赖斯如何高调谈论民主,在美国国内和在国际上,小布什政府对民主制度的伤害可能都比贡献大。不过,这一点可能要在多年之后才会有共识。
当赖斯在谈论如何促进美国的利益时,她谈到了一些大国。当然不是这些大国的利益,而是它们的责任。如果每个国家都承担与它们力量和利益对应的责任,世界必将受益很多。不过,赖斯试图用“责任”捆绑潜在对手的发展。她说“我们一再向北京强调,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完全成员地位而来的是责任”rethinkingthenationalinterest-americanrealismforanewworld,condoleezzarice,foreignaffairs,july/august2008?美国努力攫取更多的利益,同时要求别国承担更多责任,非常不愿意分享它的利益。这种办法是军事围堵的补充,虽然出于自私的目的,对于世界和平却是有益的。任何国家都必须承担对整个世界的责任。但是,把责任变成套住竞争对手的枷锁,由竞争对手承担责任,美国做得最好。对付美国的这一招,最糟糕的办法是推卸责任。各国应该尽可能承担责任,同时也监督其他国家履行职责,比如减缓全球变暖,减少残忍武器的使用,等等。只有各尽其责,互相监督,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好起来。
对于美国来说,操控某一个国家,或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使这个国家站在美国一边,由容易到困难的顺序是:(1)支持美国的专制国家,(2)支持美国的民主国家,(3)反对美国的民主国家,(4)反对美国的专制国家。最容易和最难以操控的都是专制国家,因为在专制国家中,决定由一个人或一小批人做出,只要说服、买通、压服一个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