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中国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篇为太平广记中第四百九十篇。作者王翥(九九七~一五七),为一多才多艺学者,生于宋初。其时唐诗日衰,流弊日甚。作者写本篇,诙谐谲怪,盖讽当日之诗人也。因原作中禽兽之诗无翻译之价值,故此篇无异完全重编。原文中各诗人之姓名,皆暗示其个性,故其名不得不以英文译出之。
四年前,我作客雍阳。一天,偶尔碰见友人程某,他正从京都回来,要回原籍彭城。我俩一同盘桓了几天,他是个诗人,为人机敏诙谐。闲谈时,他告诉了我他生平遇到的一桩最奇怪最好笑的事。究竟他的叙述有几分可靠,为把事情点染得有趣动人,其中有几分是凭空捏造的,我不知道。不过,他起誓说只是一个以前的事,现在谨就我的记忆写出来,下面就是他说的话。
那是十一月初八,我刚到了大西北,到了还不到一天,就得到家母有病的消息,不得不终止旅程,立刻回家。第二天。我到了渭南,已经是下午。天气突然转寒,大有雪意。李县令与我有旧,邀我暂停一下,共饮几杯。那时大概是下午过半的光景,我吩咐仆人带着行李先走,在下一个镇店等我。路途并不远,我的马很快,半夜以前预料可以赶得到。
不久,下起雪来,李县令要我住一夜再走。因为我觉得渭南毫无可以观赏之处,我告诉他我急于回家,执意要走。一出了城,只见长空如雾,雪片翻飞,简直睁不开眼睛。马的黑鬃上落得斑斑点点的雪。我只得缓缓而行,在通往渭水的大道上,一路没遇见什么行人。到了东阳,天已渐渐黑起来,在驿站随便吃了些晚饭,又接着赶路。
乡间夜行,四野一望,只见一白如毡。柔软的云堆的后面,月光照射出来。眼前大地,一片冬日美黛,俨如一个万古苍茫的古国。刚才在驿站饮了几杯洒,我觉得很温暖、很舒服,马好像不惯于那种白茫茫的神秘的光辉,总是时时长嘶,以蹄蹴地,仿佛见了鬼怪。雪下得越来越厚,我只觉得眼花撩乱。我把帽耳朵撂下来,怕迷失了路,眼睛不住看着。刚走过了一个驿站一里多地,渐渐下坡,那条道通往一个山谷。前面不远,有一个古庙。我打消了赶往下一个镇店的想头,直奔那座古庙去投宿。你知道,马的胆子小,并且有第六感,我们人是没有的。我把马拴在庙前院的一棵树上,他不住的撂蹶子,眼睛瞪着,鼻子眼儿直颤动,我费了半天劲,才把他安抚下。
一进庙,我就大声喊,‘里头有人吗?’里头黑沉沉的,显然是荒弃很久了。
没有人回答。我绕过供桌,往里头院儿张望,看见里头点着一盏油灯,光亮荧荧如豆。
我又大声喊,‘里头有人吗?’
一个驼背的老和尚──那个驼背在浅褐色的僧袍之下高高突起──他来到门口说,‘进来吧。’
我横穿过庭院。老和尚非常老,下眼皮松垂着,背上的大疙疸使他不得不向前伸着脖子,那样才能抬平了脑袋。他那种长像和歪起下巴颏儿打量我的样子,看起来很古怪,很可笑,像一个老年人用眼睛从眼镜框儿上往下看小孩子的神气。他显然是正在等待客人,因为我一进去,他把我认做了老朋友,他说,‘老朱都来了。’
我赶紧说明我是赶路的,遇上这场大雪,愿求借宿一夜。
‘这么大雪,你往哪儿去呀?’
‘我要到彭城,回家去。’
老和尚仰起鼻子,打量了我一下,他说,‘你很像个读书人。今天晚上我们有几个朋友在这里聚会,你若愿意,可以跟我们坐一坐,你也是个诗人吗?’
我恭而有礼的回答说,‘我也随便写点儿东西。’
‘太好了。能同先生共此雅集,真是荣幸之至。’
真令人想不到,在那么偏僻的地方,那样的夜晚,竟会有那么个诗人的雅集。后来才知道那原来是个门户之见极深的小诗派,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独有其崇拜,自树藩篱,成立了一个新诗派。每个人都严肃认真,从事创作,至少,自己认为是诗歌正宗,得以传之千年万世。
屋内的墙角落里,坐着一位绅士,大腹便便,坐得很舒服,也许是不拘俗礼,我一进去,也没有起立一下儿。他的名字已经说过,老朱。
穿土黄袍子的和尚说,‘老朱,这位是程先生,他是正在回家的途中,也是个诗人。我已经邀了他参加咱们的雅集。’
老先生从眼镜框儿上头看了看我,准备要立起来。我赶紧说:
‘不要站起来,不客气,幸会,幸会。’
我很欢喜他。他身材矮,但是很粗壮,双下巴颏儿,又短又粗的白手指头在胸膛前面交插着。
我转过脸去问主人,‘还没有请教尊姓大名。’
‘骆奇峰。’声音很低沉,说得很有劲。
他那削瘦的身子,穿起那土黄色的袍子来,未免过于宽大。他年轻时,一定身材很高。因为他坐在椅子上──其实,说蹲缩在椅子上更合适,我看见他挺长的腿直摆晃。
老朱在嗓子眼儿里笑着说,‘我们叫他骆驼。’
‘先生高寿?’
‘我今年八十岁。跟你现在一样,一辈子走的道儿真不少。我能一走就走上几天,一走就几百里,不吃东西,也不觉得累。现在这些关节都变硬了。’他教我看他那风湿的腿,他说在又潮又冷的夜里很难受。他的话上句不接下句,好像一边说话,一边嚼磨往事似的。他忽然又说,‘我真纳闷儿,怎么简教授还没来,平常他总是先到的。’
我很愿知道即将来临的这位先生,于是我问说,‘简教授是谁?’
老和尚说,‘就是简竹先生,一会儿就来的。他是我们的大批评家。雪下得太大,他来太不便了。来,靠火近点儿坐。’
主人翁虽然年迈,为人倒极其和蔼可亲。他伸着脖子,不住往院子里看大家正在期待的各人。老和尚的精神极可佩服,诗题一出,他的眼睛还闪闪有光呢。他说他极受贾岛的诗,也许因为贾岛也是个和尚吧。
我坐在老朱的旁边。听他说他和子孙们都住在乡下。他总爱提他的孩子们,我想他是一个子女众多的人,很喜欢家居的。
不久,听见前院有木屐得得的声音,于是一个活泼有力的声音喊,‘我来了。’一个兴高采烈的青年,长长的脸庞,肩上披着一条灰毡子,简直跳了进来。
他说,‘我跋涉了这么多里地。你们说,怎么样?不坏吧?’说着把灰毡子一扔,扔在凳子上,一跳跳到火旁边。‘唉,这一夜!’说着长长出了一口气。
骆奇峰说:‘我来介绍一下。这是虑紫先生,我们叫他老驴。是我们最有创作力,前途期望最大的诗人。’
‘幸会,辛会。’他向我问好,微微一笑,露出了白牙。他的脸和笑容都有点儿滑稽可笑。他的头发又黑又硬,脖子硬挺,好像精力很充沛。脸庞又瘦又长,不能说是好看。他转过脸去跟老朱说,‘老朱,你看我这两句诗怎么样。’
‘长途行行行末已,
寂寞凄凉谁与语。’
老朱很高兴,他说,‘还可以,还可以。韵调和谐,如此而已。’
墙角忽然一个尖锐嘹喨的声音说,‘老驴,从你现在的样子上看,我倒看不出来你的寂寞凄凉。’
老和尚说,‘简教授,你什么时候进来的?我还不知道你已经来了。’
老朱和我往墙角儿一看,看见一个矮小的人在坐位上缩做一团,两个小亮眼睛向着灯光闪动。他又说:
‘你说的寂寞忧郁──不是忧郁,你用的那个词儿是“凄凉”──和你现在兴高采烈的神气,显然不相符。你说是不是?’
老和尚说,‘喂,老简,你总是无声无臭的就进来啊。’
‘我不像老驴,老是穿着木屐,喀啷喀啷的响。’
我仔细一看那位瘦小乖僻的教授。他穿得很随便,眼睛流露着聪明智慧,粗硬蓬松的头发披撒在两肩上,给人的印象越发深刻。他的全副神气都显得极其博学的样... -->>
本篇为太平广记中第四百九十篇。作者王翥(九九七~一五七),为一多才多艺学者,生于宋初。其时唐诗日衰,流弊日甚。作者写本篇,诙谐谲怪,盖讽当日之诗人也。因原作中禽兽之诗无翻译之价值,故此篇无异完全重编。原文中各诗人之姓名,皆暗示其个性,故其名不得不以英文译出之。
四年前,我作客雍阳。一天,偶尔碰见友人程某,他正从京都回来,要回原籍彭城。我俩一同盘桓了几天,他是个诗人,为人机敏诙谐。闲谈时,他告诉了我他生平遇到的一桩最奇怪最好笑的事。究竟他的叙述有几分可靠,为把事情点染得有趣动人,其中有几分是凭空捏造的,我不知道。不过,他起誓说只是一个以前的事,现在谨就我的记忆写出来,下面就是他说的话。
那是十一月初八,我刚到了大西北,到了还不到一天,就得到家母有病的消息,不得不终止旅程,立刻回家。第二天。我到了渭南,已经是下午。天气突然转寒,大有雪意。李县令与我有旧,邀我暂停一下,共饮几杯。那时大概是下午过半的光景,我吩咐仆人带着行李先走,在下一个镇店等我。路途并不远,我的马很快,半夜以前预料可以赶得到。
不久,下起雪来,李县令要我住一夜再走。因为我觉得渭南毫无可以观赏之处,我告诉他我急于回家,执意要走。一出了城,只见长空如雾,雪片翻飞,简直睁不开眼睛。马的黑鬃上落得斑斑点点的雪。我只得缓缓而行,在通往渭水的大道上,一路没遇见什么行人。到了东阳,天已渐渐黑起来,在驿站随便吃了些晚饭,又接着赶路。
乡间夜行,四野一望,只见一白如毡。柔软的云堆的后面,月光照射出来。眼前大地,一片冬日美黛,俨如一个万古苍茫的古国。刚才在驿站饮了几杯洒,我觉得很温暖、很舒服,马好像不惯于那种白茫茫的神秘的光辉,总是时时长嘶,以蹄蹴地,仿佛见了鬼怪。雪下得越来越厚,我只觉得眼花撩乱。我把帽耳朵撂下来,怕迷失了路,眼睛不住看着。刚走过了一个驿站一里多地,渐渐下坡,那条道通往一个山谷。前面不远,有一个古庙。我打消了赶往下一个镇店的想头,直奔那座古庙去投宿。你知道,马的胆子小,并且有第六感,我们人是没有的。我把马拴在庙前院的一棵树上,他不住的撂蹶子,眼睛瞪着,鼻子眼儿直颤动,我费了半天劲,才把他安抚下。
一进庙,我就大声喊,‘里头有人吗?’里头黑沉沉的,显然是荒弃很久了。
没有人回答。我绕过供桌,往里头院儿张望,看见里头点着一盏油灯,光亮荧荧如豆。
我又大声喊,‘里头有人吗?’
一个驼背的老和尚──那个驼背在浅褐色的僧袍之下高高突起──他来到门口说,‘进来吧。’
我横穿过庭院。老和尚非常老,下眼皮松垂着,背上的大疙疸使他不得不向前伸着脖子,那样才能抬平了脑袋。他那种长像和歪起下巴颏儿打量我的样子,看起来很古怪,很可笑,像一个老年人用眼睛从眼镜框儿上往下看小孩子的神气。他显然是正在等待客人,因为我一进去,他把我认做了老朋友,他说,‘老朱都来了。’
我赶紧说明我是赶路的,遇上这场大雪,愿求借宿一夜。
‘这么大雪,你往哪儿去呀?’
‘我要到彭城,回家去。’
老和尚仰起鼻子,打量了我一下,他说,‘你很像个读书人。今天晚上我们有几个朋友在这里聚会,你若愿意,可以跟我们坐一坐,你也是个诗人吗?’
我恭而有礼的回答说,‘我也随便写点儿东西。’
‘太好了。能同先生共此雅集,真是荣幸之至。’
真令人想不到,在那么偏僻的地方,那样的夜晚,竟会有那么个诗人的雅集。后来才知道那原来是个门户之见极深的小诗派,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独有其崇拜,自树藩篱,成立了一个新诗派。每个人都严肃认真,从事创作,至少,自己认为是诗歌正宗,得以传之千年万世。
屋内的墙角落里,坐着一位绅士,大腹便便,坐得很舒服,也许是不拘俗礼,我一进去,也没有起立一下儿。他的名字已经说过,老朱。
穿土黄袍子的和尚说,‘老朱,这位是程先生,他是正在回家的途中,也是个诗人。我已经邀了他参加咱们的雅集。’
老先生从眼镜框儿上头看了看我,准备要立起来。我赶紧说:
‘不要站起来,不客气,幸会,幸会。’
我很欢喜他。他身材矮,但是很粗壮,双下巴颏儿,又短又粗的白手指头在胸膛前面交插着。
我转过脸去问主人,‘还没有请教尊姓大名。’
‘骆奇峰。’声音很低沉,说得很有劲。
他那削瘦的身子,穿起那土黄色的袍子来,未免过于宽大。他年轻时,一定身材很高。因为他坐在椅子上──其实,说蹲缩在椅子上更合适,我看见他挺长的腿直摆晃。
老朱在嗓子眼儿里笑着说,‘我们叫他骆驼。’
‘先生高寿?’
‘我今年八十岁。跟你现在一样,一辈子走的道儿真不少。我能一走就走上几天,一走就几百里,不吃东西,也不觉得累。现在这些关节都变硬了。’他教我看他那风湿的腿,他说在又潮又冷的夜里很难受。他的话上句不接下句,好像一边说话,一边嚼磨往事似的。他忽然又说,‘我真纳闷儿,怎么简教授还没来,平常他总是先到的。’
我很愿知道即将来临的这位先生,于是我问说,‘简教授是谁?’
老和尚说,‘就是简竹先生,一会儿就来的。他是我们的大批评家。雪下得太大,他来太不便了。来,靠火近点儿坐。’
主人翁虽然年迈,为人倒极其和蔼可亲。他伸着脖子,不住往院子里看大家正在期待的各人。老和尚的精神极可佩服,诗题一出,他的眼睛还闪闪有光呢。他说他极受贾岛的诗,也许因为贾岛也是个和尚吧。
我坐在老朱的旁边。听他说他和子孙们都住在乡下。他总爱提他的孩子们,我想他是一个子女众多的人,很喜欢家居的。
不久,听见前院有木屐得得的声音,于是一个活泼有力的声音喊,‘我来了。’一个兴高采烈的青年,长长的脸庞,肩上披着一条灰毡子,简直跳了进来。
他说,‘我跋涉了这么多里地。你们说,怎么样?不坏吧?’说着把灰毡子一扔,扔在凳子上,一跳跳到火旁边。‘唉,这一夜!’说着长长出了一口气。
骆奇峰说:‘我来介绍一下。这是虑紫先生,我们叫他老驴。是我们最有创作力,前途期望最大的诗人。’
‘幸会,辛会。’他向我问好,微微一笑,露出了白牙。他的脸和笑容都有点儿滑稽可笑。他的头发又黑又硬,脖子硬挺,好像精力很充沛。脸庞又瘦又长,不能说是好看。他转过脸去跟老朱说,‘老朱,你看我这两句诗怎么样。’
‘长途行行行末已,
寂寞凄凉谁与语。’
老朱很高兴,他说,‘还可以,还可以。韵调和谐,如此而已。’
墙角忽然一个尖锐嘹喨的声音说,‘老驴,从你现在的样子上看,我倒看不出来你的寂寞凄凉。’
老和尚说,‘简教授,你什么时候进来的?我还不知道你已经来了。’
老朱和我往墙角儿一看,看见一个矮小的人在坐位上缩做一团,两个小亮眼睛向着灯光闪动。他又说:
‘你说的寂寞忧郁──不是忧郁,你用的那个词儿是“凄凉”──和你现在兴高采烈的神气,显然不相符。你说是不是?’
老和尚说,‘喂,老简,你总是无声无臭的就进来啊。’
‘我不像老驴,老是穿着木屐,喀啷喀啷的响。’
我仔细一看那位瘦小乖僻的教授。他穿得很随便,眼睛流露着聪明智慧,粗硬蓬松的头发披撒在两肩上,给人的印象越发深刻。他的全副神气都显得极其博学的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