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天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是这个双眼蒙望着枫树叶与肥硕的雨点一起落入水中、差点儿被水卷走的少年,十年后的夏末,却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了。
与他一起毕业的还有邱子东。
采芹终于没有机会能与他们一起将书一路念下去,初中毕业后,因为母亲的病故,家中需要人手与缺少读书费用,永远告别了读书。记得当年秋天,采芹将进城读书的杜元潮与邱子东送到轮船码头时,在习习秋风中,三人都哭了。
随着轮船拉响汽笛,一段岁月宣告结束。
杜元潮与邱子东师范学校毕业后,一心想回油麻地小学教书,但却被李长望拒绝了。
李长望与油麻地的老百姓不一样,当他们都用仰视的目光去瞧这两个看上去已经变得斯文的年轻人时,他却连拿眼瞧一瞧都不屑。当看到他们崇敬而羡慕的目光时,他耸耸肩将披在肩上的衣服向上提了提,眼睛一眯:“师范生算什么东西!”
杜元潮、邱子东与李长望相遇时,都是杜元潮、邱子东毕恭毕敬地叫他“李书记”而李长望只是在鼻子里“嗯”一声,匆匆地就走过去了。
当杜元潮、邱子东一起来镇委会找他,向他提出毕业后直接分到油麻地小学教书时,李长望像是没有看到他二人一般,只顾对通讯员朱荻洼布置着:“你去通知下面所有的生产队队长,过两天,上头有人下来检查早稻田锄草情况,让他们在田埂上给我好好盯着。如果上面来人检查,一旦指出哪块田草锄得不干净,别怪我发脾气!”
朱荻洼一瘸一拐地走了。
李长望冲着朱荻洼的背影说:“瘸子,你听着,别走到哪儿赌到哪儿!耽误了事,这碗饭你就别吃了!”
朱荻洼掉过头来:“书记,我保证不赌,赌呢,我就是猪!”说罢,脚一点一点地向前走去,走得似乎比正常人还快。
李长望对正在敲算盘的会计周秃子说:“他不赌?他不赌狗就不吃屎了!”说罢,就一边和周秃子说账上的事去了。
这边,杜元潮与邱子东就在门口尴尬而又很有耐心地等着。
过了很久,就听见李长望说了句“那笔款你给我先别入账”然后就见他朝门口走过来。杜元潮与邱子东以为是朝他们走来的,迎上前一步,又叫了一声:“李书记。”
李长望“嗯”了一声,却大踏步朝门外走去了,衣服被风吹起,像对威风的大翅膀。
杜元潮与邱子东赶忙跟了出来。
李长望走了一阵,脚步却慢慢停住了———对面,正走过一个年轻的小媳妇。那小媳妇上身穿一件掐腰的红布褂子,下身穿一件短短的将臀部包得紧紧的黑布裤子,挎了一只柳篮儿,带了几分羞涩,很让人心动地向这边走着。
李长望像被一股熏风吹着了似的,背直了直,默不作声站住了。
小媳妇走过来了,低着头,叫了一声:“李书记。”
李长望笑笑。
小媳妇从李长望的身边走过去了,留了一股雪花膏的香味。
李长望嗅了嗅,回头看了一眼那小媳妇,声音大大的,毫不掩饰地说道:“李三家刚过门的二媳妇,两个奶子翘翘的。”
正走过的秦家小八子,冲小媳妇大声叫道:“过来,让书记摸摸!”
其他几个走路的,听了这话就笑。
李长望也笑。李长望笑时,杜元潮与邱子东都感觉到了,他是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笑的,仿佛在很开心地跟他们交流。于是,杜元潮和邱子东掉过头去看了一眼那小媳妇,掉过头来,朝李长望笑起来,他们觉得他们应当笑,与李长望一起笑。
小媳妇有点儿慌乱,匆匆地走了。
李长望不笑了,双手叉在腰间,面孔朝天空微微上扬,那眼神仿佛是一个人在仰脸看一株梨树上两只静静垂挂着的成熟了的梨子,在默默地说着:“不去摘它们,且留着,什么时候想摘了,就摘了。”
杜元潮与邱子东一直笑嘻嘻的。
李长望终于继续走他的路,大踏步地走,足声扑通扑通。李长望走路从来这样,一番雄风。
杜元潮与邱子东有点儿跟不上,带小跑地随其股后。
走到桥头,李长望终于站住了,对正驾着船在河里撒网打鱼的周家小五子说:“小五子,你不下地给我干活,又打鱼了!”
小五子赶紧说:“不打了,不打了。”将网收起来,胡乱地扔到船舱里。
李长望说:“我下次再看到你不下地干活光打鱼,让人将你的鱼网撕了!”
小五子笑着:“我这就下地,这就下地”一边说,一边用竹篙将船飞快地撑走了,船后留下了一路水花。
邱子东走上前一步:“李书记”
李长望回头看了一眼邱子东与杜元潮,问:“什么事?”
杜元潮知道自己一着急,说话会更加结巴,就一旁站着不则声,看了邱子东一眼:你说吧。
可还未等邱子东开口说话,李长望先说了:“油麻地小学不缺人。”
邱子东说:“我和杜元潮是油麻地人,我们应当”
李长望说:“你是说让家不在油麻地的老师走人,让你俩回来?”
“我我”邱子东一时语塞,成了第二个杜元潮。
李长望说:“这算什么道理!还要当老师!”说罢,走上桥去。
邱子东还要追上去,却被杜元潮一把拉住了。
李长望边走边说:“教书还要分地方吗?啊?!”风起衣飘,翼翼然,风头十足的样子。走几步,站在桥中间大声喊:“河里的鸭子谁家的?怎么也不关一关?”
邱子东望着李长望宽阔的背影,小声骂道:“这婊子养的,太盛气凌人了!”
杜元潮说:“走走吧哪儿不能教教书?”
后来,邱子东被分到了离油麻地十里外的青墩小学,而杜元潮被分到了离油麻地十五里外的马荡小学。这是两所规模很小的小学,都为初小,不分班,几个年级合在一起上,这边一年级朗读课文,那边二年级在默写生词,三年级在做算术,而四年级在写大字。就一个老师,连间厨房都没有,天天轮流到学生家吃。晚上,除了一盏油灯,便是一番孤独。杜元潮的小学设在一片芦苇丛中,远离村落,四周苍茫,夜晚时,要么寂寂然,让人发空;要么刮起大风,水声如雷,芦苇互相挤擦,沙沙作响,像有无数飞蝗正从天空飞过,让人发怵。有一天夜里出来撒尿,抬头一看,远处的芦苇丛里竟荧荧然有几点火光像精灵一般在芦苇丛里跳跃,吓得尿未尿尽,就赶紧回到屋里。第二天学生告诉他,这芦苇丛里有好几处坟场。从此,他夜里再也不敢出门撒尿,只好将尿憋住,实在憋不住了,就尿在屋里。时间一久,屋里便有一股浓烈的尿骚味,如在厕内。
杜元潮想回油麻地。油麻地小学是完小,有五六年级,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油亮油亮的黑板,有大操场,有一个可供集体办公的办公室,有十几位老师,有插*入云霄的旗杆,有竹林和树林相拥,一切都很正规。要重要的是,那儿是他的家,那儿有他的父亲,那儿还可以经常见到采芹。
杜元潮煎熬了一个学期,觉得那马荡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竟独自一人来到了李长望家。
已是上午九十点钟,李长望好像才刚刚起床,一副慵懒而满足的样子。松弛的面部肌肉、微微发红的眼睛告诉人,这个人夜里有了亏损。
“李书记。”杜元潮叫了一声。
“嗯。放假了?”
“放假了。”
家里人端上了早饭。
李长望坐到桌前的一张高背椅上,跷起腿,从一只装满了咸鸭蛋的盘子里挑了一只壳为淡绿色*的,在亮光下一照,看清楚了空着的一端,然后在桌上轻轻磕了磕,壳便碎了。他将碎了的蛋壳轻轻揭去之后,用一支筷子向蛋黄刺去,随即冒出一股金红色*的油来。
距离李长望不远的杜元潮,闻到了一股好闻的纯正的咸鸭蛋气味。
李长望惬意地喝粥吃咸鸭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喝粥的声音很响,这使杜元潮无端地联想到了那些在乡野小路上被人赶着的一头油光水滑的种猪。那种猪美美地痛快了一场而从母猪身上滑落下来之后,每每都会得到一顿犒劳:一盆豆浆或一盆麦粥。吃起来,呼噜呼噜地响,仿佛身子亏空了,急需要补一补,一副酣畅淋漓的样子。
喝粥,掏咸鸭蛋,这是一种富足而舒适的日子。
李长望喝一碗粥,掏一只咸鸭蛋,再喝一碗粥,再掏一只咸鸭蛋,不一会儿,额头上便有了细汗,脸的皮肤也渐渐熨平了,又有了那种健康的黑红色*,一副又能重上战场作战的样子。
杜元潮默默地坐在一张很矮很矮的矮凳上,看李长望时,微微有点儿仰视。与李长望在一起时,他本就感到有点儿压抑,此时,就愈发地感到压抑。但他坚持着,一副坦然而恭敬的样子。李长望家的猫从他脚边走过时,他还伸出手去爱抚了它几下。那猫平素难得有人如此向它表示亲切,受了杜元潮的抚摸,显出一副舒坦又受宠若惊的样子,竟在杜元潮身边蹲下,亲昵地用身子蹭他的腿。他将它抱起来,放到腿上。那猫净在土灰中奔跑,立即,杜元潮干干净净的裤子上,便留下了许多腌的爪印。杜元潮显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继续抚摸着那只猫。那只猫便在他双腿间的凹陷处伏下了身体,闭起双眼,柔软无骨地任由杜元潮抚摸去。
李长望终于吃完早饭。
杜元潮站起身来,从怀中取出一只长形的盒子,双手送给李长望:“书书记,送
送你一支支笔”他的脸被憋成猪肝色*。
李长望勉勉强强地拿过笔,问了一句:“什么牌子的?”
“英英雄,金金笔。”
“噢。”李长望看了一眼手中的盒子,将它搁在桌子上“我是个大老粗,要笔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你自己留着吧。”
杜元潮双手作出推辞状:“不不不,书书记,你你收下吧”
李长望没有再看那支笔,也没有再提那支笔,转身进房里取了一件什么东西,然后说了声“我去镇委会了”便往院门外走。
杜元潮跟了出来。
“有什么事吗?”李长望边走边问。
杜元潮说:“还还是那那件事,我我想调到油麻地小小学”
李长望有点儿不耐烦地说:“不是说了嘛,油麻地小学不缺人。总不能将人家撵走给你腾出个位置来吧?”
“我我想回回来”
“再说了,这教师的调动,是由文教部门决定的,我也作不了主。”
“地地方上的意意见,还还是很重重要的”
李长望大步走着,见迎面走来五队的队长,大声说:“你们队那个张国军,哪儿还能让他养猪?看他养的那几头猪,都养了一年多了,猫都比它们个头大!趁早他妈的换人!”
五队队长说:“正想着将他换下呢。”
“赶快换下这个逼养的!”李长望不停地往前走着。
杜元潮紧紧跟着。
李长望停住了,回过头来说:“你老跟着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学校,我是学校吗?就在那边踏踏实实地教书吧。油麻地学校大,是个正正规规的学校,老师水平要高。你说你”他将烟蒂扔在地上“连说话都说不利落,怎么能来油麻地学校教书嘛!”他皱着眉头“这事以后再说吧,我还要到下边生产队去呢。”说完,走上了田野间的一条大路。
杜元潮没有再跟上,在路边的一棵柳树下坐下了。他久久地望着李长望的背影,直到李长望消失在一片树林里。
已是冬季,寒塘枯荷,冻土衰草,处处残枝乱叶,满眼凋零的沉郁褐色*。
杜元潮坐在光秃秃的树下,任几只老鸦在枝头凄鸣,就那么木然地坐着,由风吹乱平素总是梳得很考究的一头黑发。他心中并无强烈的仇恨,有的只是一阵阵苍凉感、悲壮感与高傲感,更有一种类似于欲将一座城池轰毁或放一把大火烧尽一片荒野草木之前的兴奋、激动、恐惧以及一番残忍带来的快意。
他望了望天空,然后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又点了点头,双唇紧闭,喉咙里发出一种声音:哼!哼!哼这声音更像是从黑暗的心渊中发出的。
他必须要尽快将自己在心头萌生的想法告诉邱子东。
传来了一阵轻盈的脚步声。
杜元潮掉头去看时,采芹已离他很近了,他赶紧站起来。
采芹越靠近杜元潮时,脚步就越慢,脸上的羞涩也就越浓。自从杜元潮进城读书,直到毕业分配到马荡小学教书之后,她与他见面的机会并不很多。偶尔相遇,也常会因为一旁有人,说不上几句话就走开了。采芹也觉得有点无话好说。杜元潮已不再是从前的杜元潮了,而她采芹也不再是从前的采芹了。每年的风是一样的吹,每年的水是一样的流,每年的花是一样的开,每年的风车是一样的转,但每年的人儿却是一年一条路,一年一个走向。往日的杜元潮已在岁月中渐渐淡去。那个平日水里泥里摸爬滚打、一身野气的男孩,早已长成年轻小伙,并且是一个看上去越来越文静的小伙。身材不高不矮,稍稍偏瘦,皮肤开始变得白净,并且知道干净与打扮了。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苟,衣服总是一尘不染,上衣的下摆,不再露在裤子外面,而总是束进裤子里,与一般乡下的人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走路、说话,所有的一切,都越来越像一个“先生”而采芹呢,遇到杜元潮时,要么是在地里插*秧,裤子上沾了许多泥点刚走上田埂,要么是在打谷场上脱粒,头发里还带着草屑正要往家走。她常常是赤着脚站在杜元潮面前的,而那时的杜元潮却总是穿着长裤、袜子与鞋。
“你怎么坐在这儿?”采芹问。
杜元潮看了看他坐过的地方,笑了笑。
采芹是从河边树林里捡柴火回来的,背了一大捆柴火。
杜元潮走过去,想将采芹的柴火接过来,帮她背回去,却被采芹拒绝了。
“那那就歇歇一会儿吧。”杜元潮说。
采芹犹豫了一下,将柴禾放在地上。她确实有点儿累了,放下柴火后,用双手支着后腰,将身子挺直,两眼眯缝着,面孔微微上扬,胸脯向前鼓荡开来。这一如花展开的形象,不免使杜元潮心中一阵慌乱。
采芹毕竟是在优裕的、宠爱有加的环境中长大的,接下来的磨难与劳动的重压,已无法改变她匀称得无可挑剔的身材了。在某一个早晨,她如期开放了。由于磨难与劳动,既增添了几分迷人的忧郁,又增添了几分动人的健康。此时此刻,本就红润的面颊,因为羞涩与寒风的吹拂,显得越发的红润。
杜元潮无法使自己大大方方地从头到脚打量采芹。他的目光一忽儿在采芹身上,一忽儿又游移开去。儿时的毫无顾忌,已随岁月飘逝。但,他依然在一瞬一瞥中,看见了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的采芹:黑发如旧,但要比从前更见光泽;两眼如旧,但似乎比从前细长了一些,无声的流盼似乎有了水性*;双唇如旧,但上唇要比从前稍微向上翻起,并且显得更为湿润;下巴如旧,但比从前更显弧度,线条也更加清晰;颈子如旧,但比从前显得悠长;两腿如旧,但比从前长了许多,并且两腿紧紧相挨,更不见一丝缝隙。只有胸脯却不再是从前的扁平,即便是现在穿着棉袄,仍然也遮不住两座似乎一夜之间隆起的乳峰。
采芹低头看见了因双乳耸起而造成的双乳间棉袄的凹陷。那片阴*影,有点儿使她不知所措了,她慌忙用手去拉衣角,企图抻平衣服。但手一旦松开,那片阴*影又再度如一片云彩从天上滑过,停留在胸前。她只好将下巴微微纳于胸前。
杜元潮于一瞥之中,忽然想到了那颗乳旁红痣。记忆如明星游走在如烟如雾的云里,一忽儿显现,一忽儿淹没,而有片刻的时间,云彩飘尽,只剩一片瓦蓝如洗的天空衬着,这明星灿如金子———那颗痣鲜红欲滴。
这回是杜元潮低下了头,脸上火一般的烫。
远处似乎有脚步声。
“我们回家吧。”采芹将地上的柴火捆重新背到肩上,在头里走了。
杜元潮走在她身后。
“你在那儿教书,离家太远了。”
“我想调回来。”
“什么时候调回来?”
“李长望不让我调回来。”
“那怎么办呢?”
“我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我当然有办法。”
远处,邱子东立于路口,在等他们。
天又下雨了,一天一天地下,但下得蹊跷:夜里下,白天不下。早晨起来,见着分明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接下来的一天,都是天如青石,日如金盆,空气透明如玻璃,一眼能看到五六里外的烟树与村落。即使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丝一毫要下雨的迹象,红日西沉,霞光如鸟,飞满天空。甚至是在睡下后,也还闻不见雨来之前的气息,月亮在窗前飘着,轻盈如薄薄的银片。然后是整个村落终于困了,男男女女沉沉睡去时,转眼间,月黑风高,雨的气息从北方随风而来,飘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这雨下得阴*鸷。鬼雨。
哗啦啦地下,全没间隙。觉轻的醒来了,听见了雨打芦苇的声音,雨打水面的声音,雨打木船的声音,雨打屋瓦的声音,雨打窗户的声音和檐口雨滴串串落在地上发出的扑嗒扑嗒的声音。听着,有点儿惊心,有点儿担忧,但听着听着,又睡着了。后来,也许会再醒来,也许就一直睡到天明。那时,天竟无一丝阴*云,心里便会有一阵奇怪,但过不一会儿就忘了,只去想这个白天里要做的事。这夜间的雨声,也会闹人,闹那些年轻人。醒来了,醒来之后并不去想雨,只想一件事,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翻来覆去地想,想得心慌慌地跳,想得一手紧紧攥住裆下一堆土丘,或一手紧紧捂住腹下一片水湾。雨声越大,心越慌慌乱跳。结了婚的,本是累极了沉入了酣睡,现在醒来了,朦胧中又动了心思,于是男人就搂住欲醒非醒、肉体温暖的女人,也不问女人烦不烦,就一门心思地去做他喜欢的事。女人先是昏昏糊糊任由他笨手笨脚地去搬弄,但,过不一会儿根根神经都被唤醒,迎向男人,听着雨声,满足着自己,也满足着男人。他们起来得比谁都迟,起来时已日上树梢三尺了。
这雨就这样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地下着。
下着下着,小河满了,大河满了,等到接二连三地倒下几幢破旧的房子,麻痹了的人们才忽然地警觉起来:再这样下去,油麻地又要泡汤了。
在这些让人迷糊与松懈的日子里,只有杜元潮与邱子东二人是清醒与紧张的。但并不是因为雨要淹没油麻地。这两个看上去书生气十足、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在做着一件油麻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要改写油麻地的历史。他们在做这件大事时,沉着,周密,滴水不漏,了无痕迹。等到水落石出、事情突然发生并有了结果的那一天,油麻地的人定会大吃一惊。他们将在那一刻才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忽略了两个人———两个穿得干干净净、斯斯文文、悠闲自得的人,其中一个说话还结巴。
这两个人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早日结束李长望统治油麻地的日子。
也许,只有李长望一人对他们是有所认识的。他在表面上藐视,实际上,内心深处隐藏着对他们的担心与忧虑。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两个文弱之人,绝不可等闲视之。他们也许是油麻地历史上最不可藐视的人。他们看上去很轻,轻如苇絮,而实际上很重,重得令人心里发堵,尤其是那个说话结巴的家伙。他必须关上栅栏,绝不能放他们回油麻地,必须让他们永远在油麻地以外的地方远远地转悠着。他们靠近油麻地一寸,对他来说就是多一寸危险。
现在,暑假、寒假,他们尽管会呆在油麻地,但这只是因为他们家在这里。他们并没有机会参与油麻地的生活,而油麻地的人也会因为他们在外地工作,而自然而然地将他们排除在油麻地的生活之外。他们只会像两只飞来飞去的鸟,却无法落到树上,更无法使树成为他们的永远的树,在树上做巢。
杜元潮与邱子东再也没有向李长望提回油麻地的事。他们显得很安静,安静得像墙角上的蛛网。遇到李长望时,一如往常那么谦恭,亲切而略带谄媚地叫一声“书记”然后目送着李长望从他们身边脚步有力地走过。李长望似乎对他们也有点儿尊重起来,会朝他们点点头。一次开大会,墙上要贴几张标语,正巧杜元潮与邱子东走过,李长望说:“请杜老师、邱老师帮个忙吧。”杜元潮、邱子东都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尤其是杜元潮,他的毛笔字是与采芹在一张案子上学得的,是有来头的。他们说“怕是写不好”但还是很认真愉快地写了,写完后,一个劲地向李长望说:“写得不好。”而那时,杜元潮与邱子东早将利剑拔出剑鞘,死死握在手中,都已握出汗来了。
采芹似乎看出了什么,一回在路上遇到杜元潮,担忧地问:“你们两个,好像在做什么。”
杜元潮微微一震,随即一笑:“我我们能能做什什么?”
采芹睁大了眼睛望着杜元潮。
“真真的没没有做做什么。”
采芹将信将疑。
杜元潮坦然一笑,走了。
就像这鬼雨一样,白天,杜元潮和邱子东二人总显得无所事事,很轻松地在村巷里溜达着,或站在河边看十几只小船催迫着鱼鹰在水中抓鱼,或站在树下看一个小孩爬上树顶掏喜鹊窝,或在一伙玩骰子耍钱的人背后站着看热闹———只看,很少插*嘴。完全是一副假期回家休息毫不介入的样子。而天黑雨来之后,他们就会走进寂寥的深巷,然后消失在雨幕中、黑暗里。有时,他们是分头行动,有时则一起行动。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究竟去了哪儿,又干了些什么。杜少岩见杜元潮深夜湿漉漉地回来,便问道:“去哪儿啦?”杜元潮答道:“没没有去哪儿。”“没有去哪儿,衣服怎么湿了?”杜元潮说:“该问问的问,不该问问的就别别问!”邱半村也一样地追问邱子东,邱子东一抹脑门上的雨水:“问那么多干什么!”直到李长望出事、油麻地翻天覆地,杜元潮与邱子东究竟在那些下着雨的夜晚做了些什么,也仍然还是个谜。事后,杜少岩很用力地想,才想起惟一的一件可与李长望的出事联系起来的事,那就是从外地干活回来的三木匠曾对他说过:“你家元潮,那么晚了,敲周秃子家的门,有什么事吗?”而邱半村也只是很勉强地想到了一件可与李长望的出事联系起来的事,那就是半夜去远村杀猪的屠夫朱小楼曾对他说过:“我在李长望家屋后的树林里,好像看到你家邱子东了,还有一个人影,不知是谁。”而关于杜元潮、邱子东使用了什么样的计谋与手段获得一颗又一颗射向李长望胸膛的子弹的,除了当事人,包括杜少岩、邱半村在内的油麻地人更是一无所知。在李长望彻底完蛋之后,油麻地人惟一的感受就是:杜元潮与邱子东这两个人实在是好本事,尤其是杜元潮。
油麻地的父老乡亲在以后的几十年风雨岁月里,将反反复复地如看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一般地领略到这等本事。那些神来之笔,那些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那些环环相扣隐匿于一片安静之下多时的突然爆发———一旦爆发就置人于死地的韬略,将成为油麻地的子孙们口口相传、经久不衰的经典。
朱小楼又打老婆杨淑芳了,用棍子往死里打。“不能再打了呀!”“再打就要打死了!”老人们听到了杨淑芳有气无力的叫唤声,远远地站着,议论着。有几个中年男女,既怜悯又痛快:“该打,打死了活该!”一棵树下,有几个年轻媳妇,小声嘀咕着:“她怎么就丢不下呢。”
杨淑芳已被朱小楼打出浑身的病,一年四季,许多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偶尔下床,出门走一走,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脸色*苍白、弱不禁风的女人。但这确实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瘦瘦的,高高的,一头的黑发,拿眼瞧人时,那说不清道不白的妩媚,让人无端地心颤与腿软。现如今,虽已单薄如纸、有气无力,但,从头到脚收拾得很是讲究。头发梳得雪滑,还搽了头油,插*了一把镶了绿玉的银簪。走进风里时,衣服飘动,越显身体单薄,但也越发显得另有一番风情。她嫁到油麻地没有多少日子,就被李长望搭上手了。据说是在一个大草垛底下。
从此,就再也没有丢下,即使生了孩子,孩子都长到十岁了,都没有丢下。朱小楼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关起门来,用尽平生力气去殴打这个“操不够的”、“骚货”、“婊子”、“荡妇”、“山芋篓子”殴打的工具有鞭子、扁担、板凳、棍子等,其间不断伴以拳脚。有几回,朱小楼揪住杨淑芳的头发,操了寒光闪烁的杀猪刀,直抵她的脖子,发狠要杀了她。
她闭着眼睛流着泪,哀求道:“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
结结实实的杨淑芳终于躺倒了。后来几次恢复了点元气,几次起来,又几次躺倒了。最近几年,就一直躺在床上。油麻地的人来朱小楼家买肉,就只觉得东房里有个女人躺着,依稀感受到从房门口飘来丝丝让人迷乱的气息,但很少能见到她。当她偶尔扶着门框出现在面临巷子的院门口时,见着的人就会一个惊愕:不知是因为终于看到了她,还是因为她的那副形象。
这一天午后,她又出现在了院门口。当时,正是春光融融的三月,她穿着薄薄的棉衣,敷了薄薄的脂粉。与平日出现在院门口不同的是,这回的头发似乎没有来得及梳理,有点儿纷乱。其实是梳理了的,巷口风大,被风吹散了。
李长望正巧从这里经过,见了杨淑芳,仿佛被电一下击中,竟然浑身微微发抖。他望着她,她也望着他,目光里含着的是哀切、埋怨与无尽的诉求。
巷子尽头传来脚步声。
李长望将披着的衣服往肩上抖了抖,走了。一路上,李长望的眼前就只剩下一道风景:一个病怏怏的女人。
这个形象不仅使他的身体发抖,也使他的心、他的魂在发抖。他的血液在鼓荡,甚至似乎发出声音。他想起她的身体,一幕一幕的,而那些被他无数次咀嚼过的细节,现在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加撩拨人。他熟悉这个女人的一切,就像熟悉其他许多女人的一切。女人和女人不一样,一个女人一个样。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使他久久不能忘怀的。有一些女人,就像他偶尔走过的一段路,走过去也就走过去了,不会再重走了。而有一些,他则喜欢重走,或六七天,或个把月,或半年。杨淑芳这段路,他丢不下,他喜欢隔些日子走一趟,不走,就睡不好觉。他也知道,那路他想重走、多走。
第二天的五更天,李长望轻轻推开了朱小楼家虚掩着的院门、屋门与房门,轻车熟路地就走到了床前,弯腰将暖和和的杨淑芳双手抱起,然后走出门去。屋外凉,杨淑芳在他怀里抖索着。她的身体很轻,他一点儿也不费力气地抱着,走到屋后的麦地里。麦田深处,他将她轻轻放下。他有的只是兴奋,而没有慌张。他知道,此刻朱小楼正在几里外的某一个村子里杀猪———朱小楼必须在天亮前将新鲜的猪肉扛回来。
“麦芒会戳着你的。”李长望体贴地说着,将身上的衣服脱下铺在麦子上,然后将杨淑芳抱到衣服上———一片麦子被压趴了。
月亮还在天上,空气里飘散着正在拔节的麦子的清香。
杨淑芳轻声呻吟着,眼泪顺着眼角,止不住地往下流,流到了李长望的衣服上。
月光下,李长望一耸一耸的臀部,像一起一伏涌动着的浪头。
这女人的身体比以往脆弱,也比以往敏感了。她哀唤着,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悠远,像是从远方吹来细细的风。
看到身下这个柔软的、瘦弱不堪的、此刻就像死了一般的女人,他热血沸腾。他抬头望着月亮,猛烈地撞击着她潮湿的但变得有点儿发凉的门户。终于低下头来时,汗珠如雨,纷纷落在她流满泪水的脸上。
他又将她抱了回去,一路上,她软手软脚地躺在他有力的臂弯里,几乎没有一丝声息。
朱小楼的鼻子是狗鼻子,很快就嗅到了什么,于是,杨淑芳又遭到了一顿毒打。
毒打,野合;野合,毒打如此循环,杨淑芳再也难以从床上起来了。
而这一次的毒打,却并非是那个一成不变的原因,而是因为朱小楼在杀猪回来时,在巷子里听到了一群孩子在围着他的儿子朱大明大声叫唱着。叫唱的这个段子很长,很促狭,很押韵,很容易记,也很容易叫唱。但当时朱小楼脑袋嗡嗡地响,只依稀记得其中两句:浪哩格浪,浪哩格浪,朱大明他长得像李长望。
朱小楼回到家,将血糊哩啦的两扇猪肉扔到肉案上,转身将门关上,从黑暗里操起一根棍子。
一些前来买肉的人,挎着竹篮站在门外,静悄悄地听着。
大约过了七八天,杨淑芳不发一声地去世了。
朱小楼望着平静如秋的杨淑芳,在一阵狼嗥一般的痛哭之后,操起一把剔骨头的尖刀,向门外冲去,吓得朱家的一帮人连忙扑过来抱住了他,并夺下了他手中的刀。
多少年后,当采芹与杜元潮躺在随风漂流的木船的船舱里回想往日的岁月时,采芹问杜元潮:“那段顺口溜,是不是你编的?”
杜元潮摇了摇头,否定了。
采芹用指甲在他的胸口轻轻划着,说:“我觉得就是你编的。”
对于油麻地于鬼雨天气中悄然进行的一切,李长望居然毫无觉察。他曾在巷子里几次遇到过这两个书生。他们一如往常,穿着整洁,一副虽在农家却无农家痕迹、游离于油麻地人的闲散样子。
这两个书生成功地蒙蔽了李长望。
他们于雨幕下、黑夜里走动着,敲开必须敲开的门,走进必须走进的人家。他们调动全身解数,无孔不入地搜索着、抓握着。所有事情,开头他们都是装着无意的样子,最多只是摆出好奇的样子。当有人说出一桩有关李长望的“罪孽”时,他们会作出疑问的样子:“不会吧?”或者是激将那人:“八成是李长望在何处得罪你了,你才往人家头上扣屎盆子。”那人火了,赌咒发誓:“说错一句我不是父母所生,可以骗天下人,也不能骗你们两位先生呀。”
为了证实自己所说的,被迫不及待地将细节一一道来,将一切可以证明自己所说的乃是确凿事实的旁证一一指出。他们默默地听着,只觉得无数条线索如夏日黄昏田野上空乱飞的蠓虫,向他们没头没脑地撞来。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这些纷乱的线索正在被理清,并正在他们手中织成一张细密而结实的网。现在这张还未织就的网,已经悬挂在阴*雨绵绵的空中,等到那一天,它会突然飞张开来,落入流水之中。他们发誓:一定要将李长望这条大鱼一下网住!
而这条鱼现在却还在桃花流水之中随心所欲、身心俱醉、摇头摆尾地游动着,还以为这条河就是它的河哩。
倒是跟随了李长望十多年的朱荻洼有所觉察,不时地在李长望耳边吹一吹风:“听说杜元潮与邱子东这些日子好几次往周会计家跑,还都是在夜里。”
李长望似乎听到了,又似乎没有听到。他在想女人,各种各样的女人,胖的,瘦的,高的,矮的,瘦弱的,强壮的,滑腻的,枯涩的,叫喊的,不叫喊的,有气味的,没有气味的,咬他肩膀的,在呻吟中哭泣的忽然地,他掉过头来问朱荻洼:“你刚才说什么?”
“听说杜元潮与邱子东这些日子好几次往周会计家跑,还都在夜里。”
“他们找周秃子干吗?”
“我哪里晓得。”
李长望皱了皱眉头,但随即挥了挥手:“这有什么呀!小小两个书生,又能做出什么事情来?”依旧去想那些女人。这是他的乐趣、嗜好与生命之所在。
朱荻洼一瘸一拐地走了,走到外面,抬头看到一片湛蓝如洗的天空,发一声叹息:“这人总有一天栽在女人身上!”
李长望后来见到周秃子时,随便问了一句:“听说杜元潮、邱子东常去你家。”
周秃子很平静:“这两个家伙,闲得慌了,总找我玩扑克。”
李长望就不再去深想了。直到出事后,他才想到:一个跟随了他十多年的会计,会记着多少关于经济上的事情,吃的、拿的、欠的,以及明里暗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手段攫取的,七七八八地加在一起,将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他走投无路决定选择灭亡时,他曾像油麻地所有的人一样猜测过:这两个书生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使平素守口如瓶的周秃子开口说话,而将一本账清清楚楚地交到他们手上的?就像油麻地所有猜测缘由的人最终也不能寻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一样,他最终也未能找到答案。灭亡前的一天,他见过周秃子。那是最后一面:周秃子在用长长的手指嘀嘀嗒嗒地敲算盘。他除了觉得周秃子的算盘一如从前敲得优美绝伦外,没有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不管李长望的结局如何,有一点是无法否定的:李长望是油麻地历史上难以忘却也不可忘却的人物。
李长望给油麻地带来的荣耀,除了后来的杜元潮可以与其媲美,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在他死后,油麻地的人会想起村后的学校———是李长望勒紧裤带办学,使油麻地的新一代人告别了文盲时代;会想到村前的大路———是李长望四处筹集资金又亲自督阵,铺设了一条可与公路相连的大路,从此使油麻地人在走向外面的世界时,可以健步如飞,心情阔荡;会想起被拉直了的乡野小道,会想起百亩桑田,会想起因清理了污泥而变得澄澈的大河小沟,会想起因扼杀了野草的疯长而变为良田的荒地
李长望也算得英雄一生了。他在任期间,油麻地在这一带足足地享受了因他而有的风光。不管在哪一方面,李长望都无法忍受油麻地随人股后———油麻地必须在前、为先。他的气魄既迷倒了女人,也震撼了这一带方方面面的人物。他是说一不二的,是谁都敬畏的,无论是油麻地的百姓,还是上头的部门与单位———文教、公安、民政、妇联、共青团、邮局、粮管所、供销社、收购站、粮油加工厂无论他走到哪儿“李书记”都是说话占地方的人。
油麻地镇委会宽敞的办公室里,已挂满了长长短短的奖旗。
然而,他用来庆祝这些奖旗悬挂仪式的,既不是大会,也不是酒席,而是油麻地的女人。
女人是土地,他是犁手。他醉心于对土地的耕作。他的兴奋就在于将锋利的犁铧用力插*入土地,然后一路向前,看着被茸茸杂草所覆盖的土地翻开肥沃而富有黏性*的泥浪。
他在心安理得地享用她们,在草垛下,在麦地里,在桥洞中,在船上,在荒废的窑洞里,在粮囤与粮囤之间的空隙间,在草丛中,在无人走过的河坡上,甚至是在鬼火荧荧跃然于蒿草间的坟地里。他辨析着、驾驶着这些灵动的躯体,小小的差异,都会成为他再度享用的动力与理由。
人们在背地里传诵着:李长望是一只公鸡。
李长望在油麻地的土地上掘开一口一口的黑洞,丢下一颗一颗仇恨的种子。
然而,油麻地却可怕地沉默着。
油麻地的沉默也许与这里的天气多少有点儿关系。
“油麻地的天气,就像女人的裤裆,一年四季湿漉漉的。”
总是阴*雨连绵,下得人都没了脾气。它就那么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或紧或缓地下着,下得你毫无办法,你就只能坐在门口的凳子上,傻傻地看着,看着瓦檐口流下的无穷无尽的雨滴,看着地上层出不穷的水泡,看着水慢慢漫过田埂,看着几只蛤蟆从池塘里爬到院子里,爬几下在那里停住,停一阵再往前爬。那蛤蟆很呆笨,很迟钝。人呆呆地看着这样的情景,看久了,眼珠都涩住了,定定的,毫无神气,毫无光彩。油麻地人的眼神,是那种昏睡后还未完全醒来时的眼神。这么坐在门口望着,心里本是惦记着做一件什么事来着的,但看着看着,就没有了心思,就张开大嘴打哈欠。后来上床睡觉,醒来后,依然天色*沉沉,雨丝不绝如缕,只好又坐到门口的凳子上去看着,看着看着,两眼发直,脑子变得空空的。看到一棵向日葵倒伏在了烂泥里,心里有点儿疼,想将它扶起来,可是一想到要淋雨,即使淋了雨也未必能救那棵向日葵———它被扶起后,还会在风雨中倒下的,只好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浸到泥水里。院子里的绳子上晾着一件裤衩,被雨淋湿了,正在滴水。收回家吧,没有意义,空气里都攥出水来,与其让它在屋里潮湿着发馊发霉,还不如就让它在外面的风雨里飘忽着。这雨下得人骨头生锈,脑袋发蒙,懒得思想,也懒得动弹。路断了,断了就让它断了吧。>
就是这个双眼蒙望着枫树叶与肥硕的雨点一起落入水中、差点儿被水卷走的少年,十年后的夏末,却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了。
与他一起毕业的还有邱子东。
采芹终于没有机会能与他们一起将书一路念下去,初中毕业后,因为母亲的病故,家中需要人手与缺少读书费用,永远告别了读书。记得当年秋天,采芹将进城读书的杜元潮与邱子东送到轮船码头时,在习习秋风中,三人都哭了。
随着轮船拉响汽笛,一段岁月宣告结束。
杜元潮与邱子东师范学校毕业后,一心想回油麻地小学教书,但却被李长望拒绝了。
李长望与油麻地的老百姓不一样,当他们都用仰视的目光去瞧这两个看上去已经变得斯文的年轻人时,他却连拿眼瞧一瞧都不屑。当看到他们崇敬而羡慕的目光时,他耸耸肩将披在肩上的衣服向上提了提,眼睛一眯:“师范生算什么东西!”
杜元潮、邱子东与李长望相遇时,都是杜元潮、邱子东毕恭毕敬地叫他“李书记”而李长望只是在鼻子里“嗯”一声,匆匆地就走过去了。
当杜元潮、邱子东一起来镇委会找他,向他提出毕业后直接分到油麻地小学教书时,李长望像是没有看到他二人一般,只顾对通讯员朱荻洼布置着:“你去通知下面所有的生产队队长,过两天,上头有人下来检查早稻田锄草情况,让他们在田埂上给我好好盯着。如果上面来人检查,一旦指出哪块田草锄得不干净,别怪我发脾气!”
朱荻洼一瘸一拐地走了。
李长望冲着朱荻洼的背影说:“瘸子,你听着,别走到哪儿赌到哪儿!耽误了事,这碗饭你就别吃了!”
朱荻洼掉过头来:“书记,我保证不赌,赌呢,我就是猪!”说罢,脚一点一点地向前走去,走得似乎比正常人还快。
李长望对正在敲算盘的会计周秃子说:“他不赌?他不赌狗就不吃屎了!”说罢,就一边和周秃子说账上的事去了。
这边,杜元潮与邱子东就在门口尴尬而又很有耐心地等着。
过了很久,就听见李长望说了句“那笔款你给我先别入账”然后就见他朝门口走过来。杜元潮与邱子东以为是朝他们走来的,迎上前一步,又叫了一声:“李书记。”
李长望“嗯”了一声,却大踏步朝门外走去了,衣服被风吹起,像对威风的大翅膀。
杜元潮与邱子东赶忙跟了出来。
李长望走了一阵,脚步却慢慢停住了———对面,正走过一个年轻的小媳妇。那小媳妇上身穿一件掐腰的红布褂子,下身穿一件短短的将臀部包得紧紧的黑布裤子,挎了一只柳篮儿,带了几分羞涩,很让人心动地向这边走着。
李长望像被一股熏风吹着了似的,背直了直,默不作声站住了。
小媳妇走过来了,低着头,叫了一声:“李书记。”
李长望笑笑。
小媳妇从李长望的身边走过去了,留了一股雪花膏的香味。
李长望嗅了嗅,回头看了一眼那小媳妇,声音大大的,毫不掩饰地说道:“李三家刚过门的二媳妇,两个奶子翘翘的。”
正走过的秦家小八子,冲小媳妇大声叫道:“过来,让书记摸摸!”
其他几个走路的,听了这话就笑。
李长望也笑。李长望笑时,杜元潮与邱子东都感觉到了,他是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笑的,仿佛在很开心地跟他们交流。于是,杜元潮和邱子东掉过头去看了一眼那小媳妇,掉过头来,朝李长望笑起来,他们觉得他们应当笑,与李长望一起笑。
小媳妇有点儿慌乱,匆匆地走了。
李长望不笑了,双手叉在腰间,面孔朝天空微微上扬,那眼神仿佛是一个人在仰脸看一株梨树上两只静静垂挂着的成熟了的梨子,在默默地说着:“不去摘它们,且留着,什么时候想摘了,就摘了。”
杜元潮与邱子东一直笑嘻嘻的。
李长望终于继续走他的路,大踏步地走,足声扑通扑通。李长望走路从来这样,一番雄风。
杜元潮与邱子东有点儿跟不上,带小跑地随其股后。
走到桥头,李长望终于站住了,对正驾着船在河里撒网打鱼的周家小五子说:“小五子,你不下地给我干活,又打鱼了!”
小五子赶紧说:“不打了,不打了。”将网收起来,胡乱地扔到船舱里。
李长望说:“我下次再看到你不下地干活光打鱼,让人将你的鱼网撕了!”
小五子笑着:“我这就下地,这就下地”一边说,一边用竹篙将船飞快地撑走了,船后留下了一路水花。
邱子东走上前一步:“李书记”
李长望回头看了一眼邱子东与杜元潮,问:“什么事?”
杜元潮知道自己一着急,说话会更加结巴,就一旁站着不则声,看了邱子东一眼:你说吧。
可还未等邱子东开口说话,李长望先说了:“油麻地小学不缺人。”
邱子东说:“我和杜元潮是油麻地人,我们应当”
李长望说:“你是说让家不在油麻地的老师走人,让你俩回来?”
“我我”邱子东一时语塞,成了第二个杜元潮。
李长望说:“这算什么道理!还要当老师!”说罢,走上桥去。
邱子东还要追上去,却被杜元潮一把拉住了。
李长望边走边说:“教书还要分地方吗?啊?!”风起衣飘,翼翼然,风头十足的样子。走几步,站在桥中间大声喊:“河里的鸭子谁家的?怎么也不关一关?”
邱子东望着李长望宽阔的背影,小声骂道:“这婊子养的,太盛气凌人了!”
杜元潮说:“走走吧哪儿不能教教书?”
后来,邱子东被分到了离油麻地十里外的青墩小学,而杜元潮被分到了离油麻地十五里外的马荡小学。这是两所规模很小的小学,都为初小,不分班,几个年级合在一起上,这边一年级朗读课文,那边二年级在默写生词,三年级在做算术,而四年级在写大字。就一个老师,连间厨房都没有,天天轮流到学生家吃。晚上,除了一盏油灯,便是一番孤独。杜元潮的小学设在一片芦苇丛中,远离村落,四周苍茫,夜晚时,要么寂寂然,让人发空;要么刮起大风,水声如雷,芦苇互相挤擦,沙沙作响,像有无数飞蝗正从天空飞过,让人发怵。有一天夜里出来撒尿,抬头一看,远处的芦苇丛里竟荧荧然有几点火光像精灵一般在芦苇丛里跳跃,吓得尿未尿尽,就赶紧回到屋里。第二天学生告诉他,这芦苇丛里有好几处坟场。从此,他夜里再也不敢出门撒尿,只好将尿憋住,实在憋不住了,就尿在屋里。时间一久,屋里便有一股浓烈的尿骚味,如在厕内。
杜元潮想回油麻地。油麻地小学是完小,有五六年级,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油亮油亮的黑板,有大操场,有一个可供集体办公的办公室,有十几位老师,有插*入云霄的旗杆,有竹林和树林相拥,一切都很正规。要重要的是,那儿是他的家,那儿有他的父亲,那儿还可以经常见到采芹。
杜元潮煎熬了一个学期,觉得那马荡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竟独自一人来到了李长望家。
已是上午九十点钟,李长望好像才刚刚起床,一副慵懒而满足的样子。松弛的面部肌肉、微微发红的眼睛告诉人,这个人夜里有了亏损。
“李书记。”杜元潮叫了一声。
“嗯。放假了?”
“放假了。”
家里人端上了早饭。
李长望坐到桌前的一张高背椅上,跷起腿,从一只装满了咸鸭蛋的盘子里挑了一只壳为淡绿色*的,在亮光下一照,看清楚了空着的一端,然后在桌上轻轻磕了磕,壳便碎了。他将碎了的蛋壳轻轻揭去之后,用一支筷子向蛋黄刺去,随即冒出一股金红色*的油来。
距离李长望不远的杜元潮,闻到了一股好闻的纯正的咸鸭蛋气味。
李长望惬意地喝粥吃咸鸭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喝粥的声音很响,这使杜元潮无端地联想到了那些在乡野小路上被人赶着的一头油光水滑的种猪。那种猪美美地痛快了一场而从母猪身上滑落下来之后,每每都会得到一顿犒劳:一盆豆浆或一盆麦粥。吃起来,呼噜呼噜地响,仿佛身子亏空了,急需要补一补,一副酣畅淋漓的样子。
喝粥,掏咸鸭蛋,这是一种富足而舒适的日子。
李长望喝一碗粥,掏一只咸鸭蛋,再喝一碗粥,再掏一只咸鸭蛋,不一会儿,额头上便有了细汗,脸的皮肤也渐渐熨平了,又有了那种健康的黑红色*,一副又能重上战场作战的样子。
杜元潮默默地坐在一张很矮很矮的矮凳上,看李长望时,微微有点儿仰视。与李长望在一起时,他本就感到有点儿压抑,此时,就愈发地感到压抑。但他坚持着,一副坦然而恭敬的样子。李长望家的猫从他脚边走过时,他还伸出手去爱抚了它几下。那猫平素难得有人如此向它表示亲切,受了杜元潮的抚摸,显出一副舒坦又受宠若惊的样子,竟在杜元潮身边蹲下,亲昵地用身子蹭他的腿。他将它抱起来,放到腿上。那猫净在土灰中奔跑,立即,杜元潮干干净净的裤子上,便留下了许多腌的爪印。杜元潮显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继续抚摸着那只猫。那只猫便在他双腿间的凹陷处伏下了身体,闭起双眼,柔软无骨地任由杜元潮抚摸去。
李长望终于吃完早饭。
杜元潮站起身来,从怀中取出一只长形的盒子,双手送给李长望:“书书记,送
送你一支支笔”他的脸被憋成猪肝色*。
李长望勉勉强强地拿过笔,问了一句:“什么牌子的?”
“英英雄,金金笔。”
“噢。”李长望看了一眼手中的盒子,将它搁在桌子上“我是个大老粗,要笔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你自己留着吧。”
杜元潮双手作出推辞状:“不不不,书书记,你你收下吧”
李长望没有再看那支笔,也没有再提那支笔,转身进房里取了一件什么东西,然后说了声“我去镇委会了”便往院门外走。
杜元潮跟了出来。
“有什么事吗?”李长望边走边问。
杜元潮说:“还还是那那件事,我我想调到油麻地小小学”
李长望有点儿不耐烦地说:“不是说了嘛,油麻地小学不缺人。总不能将人家撵走给你腾出个位置来吧?”
“我我想回回来”
“再说了,这教师的调动,是由文教部门决定的,我也作不了主。”
“地地方上的意意见,还还是很重重要的”
李长望大步走着,见迎面走来五队的队长,大声说:“你们队那个张国军,哪儿还能让他养猪?看他养的那几头猪,都养了一年多了,猫都比它们个头大!趁早他妈的换人!”
五队队长说:“正想着将他换下呢。”
“赶快换下这个逼养的!”李长望不停地往前走着。
杜元潮紧紧跟着。
李长望停住了,回过头来说:“你老跟着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学校,我是学校吗?就在那边踏踏实实地教书吧。油麻地学校大,是个正正规规的学校,老师水平要高。你说你”他将烟蒂扔在地上“连说话都说不利落,怎么能来油麻地学校教书嘛!”他皱着眉头“这事以后再说吧,我还要到下边生产队去呢。”说完,走上了田野间的一条大路。
杜元潮没有再跟上,在路边的一棵柳树下坐下了。他久久地望着李长望的背影,直到李长望消失在一片树林里。
已是冬季,寒塘枯荷,冻土衰草,处处残枝乱叶,满眼凋零的沉郁褐色*。
杜元潮坐在光秃秃的树下,任几只老鸦在枝头凄鸣,就那么木然地坐着,由风吹乱平素总是梳得很考究的一头黑发。他心中并无强烈的仇恨,有的只是一阵阵苍凉感、悲壮感与高傲感,更有一种类似于欲将一座城池轰毁或放一把大火烧尽一片荒野草木之前的兴奋、激动、恐惧以及一番残忍带来的快意。
他望了望天空,然后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又点了点头,双唇紧闭,喉咙里发出一种声音:哼!哼!哼这声音更像是从黑暗的心渊中发出的。
他必须要尽快将自己在心头萌生的想法告诉邱子东。
传来了一阵轻盈的脚步声。
杜元潮掉头去看时,采芹已离他很近了,他赶紧站起来。
采芹越靠近杜元潮时,脚步就越慢,脸上的羞涩也就越浓。自从杜元潮进城读书,直到毕业分配到马荡小学教书之后,她与他见面的机会并不很多。偶尔相遇,也常会因为一旁有人,说不上几句话就走开了。采芹也觉得有点无话好说。杜元潮已不再是从前的杜元潮了,而她采芹也不再是从前的采芹了。每年的风是一样的吹,每年的水是一样的流,每年的花是一样的开,每年的风车是一样的转,但每年的人儿却是一年一条路,一年一个走向。往日的杜元潮已在岁月中渐渐淡去。那个平日水里泥里摸爬滚打、一身野气的男孩,早已长成年轻小伙,并且是一个看上去越来越文静的小伙。身材不高不矮,稍稍偏瘦,皮肤开始变得白净,并且知道干净与打扮了。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苟,衣服总是一尘不染,上衣的下摆,不再露在裤子外面,而总是束进裤子里,与一般乡下的人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走路、说话,所有的一切,都越来越像一个“先生”而采芹呢,遇到杜元潮时,要么是在地里插*秧,裤子上沾了许多泥点刚走上田埂,要么是在打谷场上脱粒,头发里还带着草屑正要往家走。她常常是赤着脚站在杜元潮面前的,而那时的杜元潮却总是穿着长裤、袜子与鞋。
“你怎么坐在这儿?”采芹问。
杜元潮看了看他坐过的地方,笑了笑。
采芹是从河边树林里捡柴火回来的,背了一大捆柴火。
杜元潮走过去,想将采芹的柴火接过来,帮她背回去,却被采芹拒绝了。
“那那就歇歇一会儿吧。”杜元潮说。
采芹犹豫了一下,将柴禾放在地上。她确实有点儿累了,放下柴火后,用双手支着后腰,将身子挺直,两眼眯缝着,面孔微微上扬,胸脯向前鼓荡开来。这一如花展开的形象,不免使杜元潮心中一阵慌乱。
采芹毕竟是在优裕的、宠爱有加的环境中长大的,接下来的磨难与劳动的重压,已无法改变她匀称得无可挑剔的身材了。在某一个早晨,她如期开放了。由于磨难与劳动,既增添了几分迷人的忧郁,又增添了几分动人的健康。此时此刻,本就红润的面颊,因为羞涩与寒风的吹拂,显得越发的红润。
杜元潮无法使自己大大方方地从头到脚打量采芹。他的目光一忽儿在采芹身上,一忽儿又游移开去。儿时的毫无顾忌,已随岁月飘逝。但,他依然在一瞬一瞥中,看见了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的采芹:黑发如旧,但要比从前更见光泽;两眼如旧,但似乎比从前细长了一些,无声的流盼似乎有了水性*;双唇如旧,但上唇要比从前稍微向上翻起,并且显得更为湿润;下巴如旧,但比从前更显弧度,线条也更加清晰;颈子如旧,但比从前显得悠长;两腿如旧,但比从前长了许多,并且两腿紧紧相挨,更不见一丝缝隙。只有胸脯却不再是从前的扁平,即便是现在穿着棉袄,仍然也遮不住两座似乎一夜之间隆起的乳峰。
采芹低头看见了因双乳耸起而造成的双乳间棉袄的凹陷。那片阴*影,有点儿使她不知所措了,她慌忙用手去拉衣角,企图抻平衣服。但手一旦松开,那片阴*影又再度如一片云彩从天上滑过,停留在胸前。她只好将下巴微微纳于胸前。
杜元潮于一瞥之中,忽然想到了那颗乳旁红痣。记忆如明星游走在如烟如雾的云里,一忽儿显现,一忽儿淹没,而有片刻的时间,云彩飘尽,只剩一片瓦蓝如洗的天空衬着,这明星灿如金子———那颗痣鲜红欲滴。
这回是杜元潮低下了头,脸上火一般的烫。
远处似乎有脚步声。
“我们回家吧。”采芹将地上的柴火捆重新背到肩上,在头里走了。
杜元潮走在她身后。
“你在那儿教书,离家太远了。”
“我想调回来。”
“什么时候调回来?”
“李长望不让我调回来。”
“那怎么办呢?”
“我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我当然有办法。”
远处,邱子东立于路口,在等他们。
天又下雨了,一天一天地下,但下得蹊跷:夜里下,白天不下。早晨起来,见着分明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接下来的一天,都是天如青石,日如金盆,空气透明如玻璃,一眼能看到五六里外的烟树与村落。即使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丝一毫要下雨的迹象,红日西沉,霞光如鸟,飞满天空。甚至是在睡下后,也还闻不见雨来之前的气息,月亮在窗前飘着,轻盈如薄薄的银片。然后是整个村落终于困了,男男女女沉沉睡去时,转眼间,月黑风高,雨的气息从北方随风而来,飘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这雨下得阴*鸷。鬼雨。
哗啦啦地下,全没间隙。觉轻的醒来了,听见了雨打芦苇的声音,雨打水面的声音,雨打木船的声音,雨打屋瓦的声音,雨打窗户的声音和檐口雨滴串串落在地上发出的扑嗒扑嗒的声音。听着,有点儿惊心,有点儿担忧,但听着听着,又睡着了。后来,也许会再醒来,也许就一直睡到天明。那时,天竟无一丝阴*云,心里便会有一阵奇怪,但过不一会儿就忘了,只去想这个白天里要做的事。这夜间的雨声,也会闹人,闹那些年轻人。醒来了,醒来之后并不去想雨,只想一件事,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翻来覆去地想,想得心慌慌地跳,想得一手紧紧攥住裆下一堆土丘,或一手紧紧捂住腹下一片水湾。雨声越大,心越慌慌乱跳。结了婚的,本是累极了沉入了酣睡,现在醒来了,朦胧中又动了心思,于是男人就搂住欲醒非醒、肉体温暖的女人,也不问女人烦不烦,就一门心思地去做他喜欢的事。女人先是昏昏糊糊任由他笨手笨脚地去搬弄,但,过不一会儿根根神经都被唤醒,迎向男人,听着雨声,满足着自己,也满足着男人。他们起来得比谁都迟,起来时已日上树梢三尺了。
这雨就这样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地下着。
下着下着,小河满了,大河满了,等到接二连三地倒下几幢破旧的房子,麻痹了的人们才忽然地警觉起来:再这样下去,油麻地又要泡汤了。
在这些让人迷糊与松懈的日子里,只有杜元潮与邱子东二人是清醒与紧张的。但并不是因为雨要淹没油麻地。这两个看上去书生气十足、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在做着一件油麻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要改写油麻地的历史。他们在做这件大事时,沉着,周密,滴水不漏,了无痕迹。等到水落石出、事情突然发生并有了结果的那一天,油麻地的人定会大吃一惊。他们将在那一刻才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忽略了两个人———两个穿得干干净净、斯斯文文、悠闲自得的人,其中一个说话还结巴。
这两个人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早日结束李长望统治油麻地的日子。
也许,只有李长望一人对他们是有所认识的。他在表面上藐视,实际上,内心深处隐藏着对他们的担心与忧虑。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两个文弱之人,绝不可等闲视之。他们也许是油麻地历史上最不可藐视的人。他们看上去很轻,轻如苇絮,而实际上很重,重得令人心里发堵,尤其是那个说话结巴的家伙。他必须关上栅栏,绝不能放他们回油麻地,必须让他们永远在油麻地以外的地方远远地转悠着。他们靠近油麻地一寸,对他来说就是多一寸危险。
现在,暑假、寒假,他们尽管会呆在油麻地,但这只是因为他们家在这里。他们并没有机会参与油麻地的生活,而油麻地的人也会因为他们在外地工作,而自然而然地将他们排除在油麻地的生活之外。他们只会像两只飞来飞去的鸟,却无法落到树上,更无法使树成为他们的永远的树,在树上做巢。
杜元潮与邱子东再也没有向李长望提回油麻地的事。他们显得很安静,安静得像墙角上的蛛网。遇到李长望时,一如往常那么谦恭,亲切而略带谄媚地叫一声“书记”然后目送着李长望从他们身边脚步有力地走过。李长望似乎对他们也有点儿尊重起来,会朝他们点点头。一次开大会,墙上要贴几张标语,正巧杜元潮与邱子东走过,李长望说:“请杜老师、邱老师帮个忙吧。”杜元潮、邱子东都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尤其是杜元潮,他的毛笔字是与采芹在一张案子上学得的,是有来头的。他们说“怕是写不好”但还是很认真愉快地写了,写完后,一个劲地向李长望说:“写得不好。”而那时,杜元潮与邱子东早将利剑拔出剑鞘,死死握在手中,都已握出汗来了。
采芹似乎看出了什么,一回在路上遇到杜元潮,担忧地问:“你们两个,好像在做什么。”
杜元潮微微一震,随即一笑:“我我们能能做什什么?”
采芹睁大了眼睛望着杜元潮。
“真真的没没有做做什么。”
采芹将信将疑。
杜元潮坦然一笑,走了。
就像这鬼雨一样,白天,杜元潮和邱子东二人总显得无所事事,很轻松地在村巷里溜达着,或站在河边看十几只小船催迫着鱼鹰在水中抓鱼,或站在树下看一个小孩爬上树顶掏喜鹊窝,或在一伙玩骰子耍钱的人背后站着看热闹———只看,很少插*嘴。完全是一副假期回家休息毫不介入的样子。而天黑雨来之后,他们就会走进寂寥的深巷,然后消失在雨幕中、黑暗里。有时,他们是分头行动,有时则一起行动。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究竟去了哪儿,又干了些什么。杜少岩见杜元潮深夜湿漉漉地回来,便问道:“去哪儿啦?”杜元潮答道:“没没有去哪儿。”“没有去哪儿,衣服怎么湿了?”杜元潮说:“该问问的问,不该问问的就别别问!”邱半村也一样地追问邱子东,邱子东一抹脑门上的雨水:“问那么多干什么!”直到李长望出事、油麻地翻天覆地,杜元潮与邱子东究竟在那些下着雨的夜晚做了些什么,也仍然还是个谜。事后,杜少岩很用力地想,才想起惟一的一件可与李长望的出事联系起来的事,那就是从外地干活回来的三木匠曾对他说过:“你家元潮,那么晚了,敲周秃子家的门,有什么事吗?”而邱半村也只是很勉强地想到了一件可与李长望的出事联系起来的事,那就是半夜去远村杀猪的屠夫朱小楼曾对他说过:“我在李长望家屋后的树林里,好像看到你家邱子东了,还有一个人影,不知是谁。”而关于杜元潮、邱子东使用了什么样的计谋与手段获得一颗又一颗射向李长望胸膛的子弹的,除了当事人,包括杜少岩、邱半村在内的油麻地人更是一无所知。在李长望彻底完蛋之后,油麻地人惟一的感受就是:杜元潮与邱子东这两个人实在是好本事,尤其是杜元潮。
油麻地的父老乡亲在以后的几十年风雨岁月里,将反反复复地如看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一般地领略到这等本事。那些神来之笔,那些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那些环环相扣隐匿于一片安静之下多时的突然爆发———一旦爆发就置人于死地的韬略,将成为油麻地的子孙们口口相传、经久不衰的经典。
朱小楼又打老婆杨淑芳了,用棍子往死里打。“不能再打了呀!”“再打就要打死了!”老人们听到了杨淑芳有气无力的叫唤声,远远地站着,议论着。有几个中年男女,既怜悯又痛快:“该打,打死了活该!”一棵树下,有几个年轻媳妇,小声嘀咕着:“她怎么就丢不下呢。”
杨淑芳已被朱小楼打出浑身的病,一年四季,许多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偶尔下床,出门走一走,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脸色*苍白、弱不禁风的女人。但这确实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瘦瘦的,高高的,一头的黑发,拿眼瞧人时,那说不清道不白的妩媚,让人无端地心颤与腿软。现如今,虽已单薄如纸、有气无力,但,从头到脚收拾得很是讲究。头发梳得雪滑,还搽了头油,插*了一把镶了绿玉的银簪。走进风里时,衣服飘动,越显身体单薄,但也越发显得另有一番风情。她嫁到油麻地没有多少日子,就被李长望搭上手了。据说是在一个大草垛底下。
从此,就再也没有丢下,即使生了孩子,孩子都长到十岁了,都没有丢下。朱小楼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关起门来,用尽平生力气去殴打这个“操不够的”、“骚货”、“婊子”、“荡妇”、“山芋篓子”殴打的工具有鞭子、扁担、板凳、棍子等,其间不断伴以拳脚。有几回,朱小楼揪住杨淑芳的头发,操了寒光闪烁的杀猪刀,直抵她的脖子,发狠要杀了她。
她闭着眼睛流着泪,哀求道:“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
结结实实的杨淑芳终于躺倒了。后来几次恢复了点元气,几次起来,又几次躺倒了。最近几年,就一直躺在床上。油麻地的人来朱小楼家买肉,就只觉得东房里有个女人躺着,依稀感受到从房门口飘来丝丝让人迷乱的气息,但很少能见到她。当她偶尔扶着门框出现在面临巷子的院门口时,见着的人就会一个惊愕:不知是因为终于看到了她,还是因为她的那副形象。
这一天午后,她又出现在了院门口。当时,正是春光融融的三月,她穿着薄薄的棉衣,敷了薄薄的脂粉。与平日出现在院门口不同的是,这回的头发似乎没有来得及梳理,有点儿纷乱。其实是梳理了的,巷口风大,被风吹散了。
李长望正巧从这里经过,见了杨淑芳,仿佛被电一下击中,竟然浑身微微发抖。他望着她,她也望着他,目光里含着的是哀切、埋怨与无尽的诉求。
巷子尽头传来脚步声。
李长望将披着的衣服往肩上抖了抖,走了。一路上,李长望的眼前就只剩下一道风景:一个病怏怏的女人。
这个形象不仅使他的身体发抖,也使他的心、他的魂在发抖。他的血液在鼓荡,甚至似乎发出声音。他想起她的身体,一幕一幕的,而那些被他无数次咀嚼过的细节,现在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加撩拨人。他熟悉这个女人的一切,就像熟悉其他许多女人的一切。女人和女人不一样,一个女人一个样。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使他久久不能忘怀的。有一些女人,就像他偶尔走过的一段路,走过去也就走过去了,不会再重走了。而有一些,他则喜欢重走,或六七天,或个把月,或半年。杨淑芳这段路,他丢不下,他喜欢隔些日子走一趟,不走,就睡不好觉。他也知道,那路他想重走、多走。
第二天的五更天,李长望轻轻推开了朱小楼家虚掩着的院门、屋门与房门,轻车熟路地就走到了床前,弯腰将暖和和的杨淑芳双手抱起,然后走出门去。屋外凉,杨淑芳在他怀里抖索着。她的身体很轻,他一点儿也不费力气地抱着,走到屋后的麦地里。麦田深处,他将她轻轻放下。他有的只是兴奋,而没有慌张。他知道,此刻朱小楼正在几里外的某一个村子里杀猪———朱小楼必须在天亮前将新鲜的猪肉扛回来。
“麦芒会戳着你的。”李长望体贴地说着,将身上的衣服脱下铺在麦子上,然后将杨淑芳抱到衣服上———一片麦子被压趴了。
月亮还在天上,空气里飘散着正在拔节的麦子的清香。
杨淑芳轻声呻吟着,眼泪顺着眼角,止不住地往下流,流到了李长望的衣服上。
月光下,李长望一耸一耸的臀部,像一起一伏涌动着的浪头。
这女人的身体比以往脆弱,也比以往敏感了。她哀唤着,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悠远,像是从远方吹来细细的风。
看到身下这个柔软的、瘦弱不堪的、此刻就像死了一般的女人,他热血沸腾。他抬头望着月亮,猛烈地撞击着她潮湿的但变得有点儿发凉的门户。终于低下头来时,汗珠如雨,纷纷落在她流满泪水的脸上。
他又将她抱了回去,一路上,她软手软脚地躺在他有力的臂弯里,几乎没有一丝声息。
朱小楼的鼻子是狗鼻子,很快就嗅到了什么,于是,杨淑芳又遭到了一顿毒打。
毒打,野合;野合,毒打如此循环,杨淑芳再也难以从床上起来了。
而这一次的毒打,却并非是那个一成不变的原因,而是因为朱小楼在杀猪回来时,在巷子里听到了一群孩子在围着他的儿子朱大明大声叫唱着。叫唱的这个段子很长,很促狭,很押韵,很容易记,也很容易叫唱。但当时朱小楼脑袋嗡嗡地响,只依稀记得其中两句:浪哩格浪,浪哩格浪,朱大明他长得像李长望。
朱小楼回到家,将血糊哩啦的两扇猪肉扔到肉案上,转身将门关上,从黑暗里操起一根棍子。
一些前来买肉的人,挎着竹篮站在门外,静悄悄地听着。
大约过了七八天,杨淑芳不发一声地去世了。
朱小楼望着平静如秋的杨淑芳,在一阵狼嗥一般的痛哭之后,操起一把剔骨头的尖刀,向门外冲去,吓得朱家的一帮人连忙扑过来抱住了他,并夺下了他手中的刀。
多少年后,当采芹与杜元潮躺在随风漂流的木船的船舱里回想往日的岁月时,采芹问杜元潮:“那段顺口溜,是不是你编的?”
杜元潮摇了摇头,否定了。
采芹用指甲在他的胸口轻轻划着,说:“我觉得就是你编的。”
对于油麻地于鬼雨天气中悄然进行的一切,李长望居然毫无觉察。他曾在巷子里几次遇到过这两个书生。他们一如往常,穿着整洁,一副虽在农家却无农家痕迹、游离于油麻地人的闲散样子。
这两个书生成功地蒙蔽了李长望。
他们于雨幕下、黑夜里走动着,敲开必须敲开的门,走进必须走进的人家。他们调动全身解数,无孔不入地搜索着、抓握着。所有事情,开头他们都是装着无意的样子,最多只是摆出好奇的样子。当有人说出一桩有关李长望的“罪孽”时,他们会作出疑问的样子:“不会吧?”或者是激将那人:“八成是李长望在何处得罪你了,你才往人家头上扣屎盆子。”那人火了,赌咒发誓:“说错一句我不是父母所生,可以骗天下人,也不能骗你们两位先生呀。”
为了证实自己所说的,被迫不及待地将细节一一道来,将一切可以证明自己所说的乃是确凿事实的旁证一一指出。他们默默地听着,只觉得无数条线索如夏日黄昏田野上空乱飞的蠓虫,向他们没头没脑地撞来。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这些纷乱的线索正在被理清,并正在他们手中织成一张细密而结实的网。现在这张还未织就的网,已经悬挂在阴*雨绵绵的空中,等到那一天,它会突然飞张开来,落入流水之中。他们发誓:一定要将李长望这条大鱼一下网住!
而这条鱼现在却还在桃花流水之中随心所欲、身心俱醉、摇头摆尾地游动着,还以为这条河就是它的河哩。
倒是跟随了李长望十多年的朱荻洼有所觉察,不时地在李长望耳边吹一吹风:“听说杜元潮与邱子东这些日子好几次往周会计家跑,还都是在夜里。”
李长望似乎听到了,又似乎没有听到。他在想女人,各种各样的女人,胖的,瘦的,高的,矮的,瘦弱的,强壮的,滑腻的,枯涩的,叫喊的,不叫喊的,有气味的,没有气味的,咬他肩膀的,在呻吟中哭泣的忽然地,他掉过头来问朱荻洼:“你刚才说什么?”
“听说杜元潮与邱子东这些日子好几次往周会计家跑,还都在夜里。”
“他们找周秃子干吗?”
“我哪里晓得。”
李长望皱了皱眉头,但随即挥了挥手:“这有什么呀!小小两个书生,又能做出什么事情来?”依旧去想那些女人。这是他的乐趣、嗜好与生命之所在。
朱荻洼一瘸一拐地走了,走到外面,抬头看到一片湛蓝如洗的天空,发一声叹息:“这人总有一天栽在女人身上!”
李长望后来见到周秃子时,随便问了一句:“听说杜元潮、邱子东常去你家。”
周秃子很平静:“这两个家伙,闲得慌了,总找我玩扑克。”
李长望就不再去深想了。直到出事后,他才想到:一个跟随了他十多年的会计,会记着多少关于经济上的事情,吃的、拿的、欠的,以及明里暗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手段攫取的,七七八八地加在一起,将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他走投无路决定选择灭亡时,他曾像油麻地所有的人一样猜测过:这两个书生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使平素守口如瓶的周秃子开口说话,而将一本账清清楚楚地交到他们手上的?就像油麻地所有猜测缘由的人最终也不能寻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一样,他最终也未能找到答案。灭亡前的一天,他见过周秃子。那是最后一面:周秃子在用长长的手指嘀嘀嗒嗒地敲算盘。他除了觉得周秃子的算盘一如从前敲得优美绝伦外,没有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不管李长望的结局如何,有一点是无法否定的:李长望是油麻地历史上难以忘却也不可忘却的人物。
李长望给油麻地带来的荣耀,除了后来的杜元潮可以与其媲美,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在他死后,油麻地的人会想起村后的学校———是李长望勒紧裤带办学,使油麻地的新一代人告别了文盲时代;会想到村前的大路———是李长望四处筹集资金又亲自督阵,铺设了一条可与公路相连的大路,从此使油麻地人在走向外面的世界时,可以健步如飞,心情阔荡;会想起被拉直了的乡野小道,会想起百亩桑田,会想起因清理了污泥而变得澄澈的大河小沟,会想起因扼杀了野草的疯长而变为良田的荒地
李长望也算得英雄一生了。他在任期间,油麻地在这一带足足地享受了因他而有的风光。不管在哪一方面,李长望都无法忍受油麻地随人股后———油麻地必须在前、为先。他的气魄既迷倒了女人,也震撼了这一带方方面面的人物。他是说一不二的,是谁都敬畏的,无论是油麻地的百姓,还是上头的部门与单位———文教、公安、民政、妇联、共青团、邮局、粮管所、供销社、收购站、粮油加工厂无论他走到哪儿“李书记”都是说话占地方的人。
油麻地镇委会宽敞的办公室里,已挂满了长长短短的奖旗。
然而,他用来庆祝这些奖旗悬挂仪式的,既不是大会,也不是酒席,而是油麻地的女人。
女人是土地,他是犁手。他醉心于对土地的耕作。他的兴奋就在于将锋利的犁铧用力插*入土地,然后一路向前,看着被茸茸杂草所覆盖的土地翻开肥沃而富有黏性*的泥浪。
他在心安理得地享用她们,在草垛下,在麦地里,在桥洞中,在船上,在荒废的窑洞里,在粮囤与粮囤之间的空隙间,在草丛中,在无人走过的河坡上,甚至是在鬼火荧荧跃然于蒿草间的坟地里。他辨析着、驾驶着这些灵动的躯体,小小的差异,都会成为他再度享用的动力与理由。
人们在背地里传诵着:李长望是一只公鸡。
李长望在油麻地的土地上掘开一口一口的黑洞,丢下一颗一颗仇恨的种子。
然而,油麻地却可怕地沉默着。
油麻地的沉默也许与这里的天气多少有点儿关系。
“油麻地的天气,就像女人的裤裆,一年四季湿漉漉的。”
总是阴*雨连绵,下得人都没了脾气。它就那么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或紧或缓地下着,下得你毫无办法,你就只能坐在门口的凳子上,傻傻地看着,看着瓦檐口流下的无穷无尽的雨滴,看着地上层出不穷的水泡,看着水慢慢漫过田埂,看着几只蛤蟆从池塘里爬到院子里,爬几下在那里停住,停一阵再往前爬。那蛤蟆很呆笨,很迟钝。人呆呆地看着这样的情景,看久了,眼珠都涩住了,定定的,毫无神气,毫无光彩。油麻地人的眼神,是那种昏睡后还未完全醒来时的眼神。这么坐在门口望着,心里本是惦记着做一件什么事来着的,但看着看着,就没有了心思,就张开大嘴打哈欠。后来上床睡觉,醒来后,依然天色*沉沉,雨丝不绝如缕,只好又坐到门口的凳子上去看着,看着看着,两眼发直,脑子变得空空的。看到一棵向日葵倒伏在了烂泥里,心里有点儿疼,想将它扶起来,可是一想到要淋雨,即使淋了雨也未必能救那棵向日葵———它被扶起后,还会在风雨中倒下的,只好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浸到泥水里。院子里的绳子上晾着一件裤衩,被雨淋湿了,正在滴水。收回家吧,没有意义,空气里都攥出水来,与其让它在屋里潮湿着发馊发霉,还不如就让它在外面的风雨里飘忽着。这雨下得人骨头生锈,脑袋发蒙,懒得思想,也懒得动弹。路断了,断了就让它断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