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丁巴达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正直的胜利(查理的心路历程)
这部片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应该叫做正直的胜利。片中的查理,从一开始出场拒绝出卖自己的朋友,到中间部分冒着生命的危险阻挡富兰克自杀,再到最后的听证会上,犹豫着说出不能出卖的话语,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心路历程。就算是在最后,查理在听证会上,说出不能出卖的时刻,他的心里还是矛盾和犹豫不决的。他内心之中道德和生存利益的斗争,还没有彻底结束。也就是在片子的结束之时,当听证会以他和富兰克所代表的正直被群众认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之后,我们才可以说,正直在此时,才真正意义上,在查理的内心中,赢得了这场战斗的阶段性胜利。我说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是,查理此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面前的人生之路,还遥遥无期。此后的任何一个人生的关口,当生活的冲突把他再一次推向正直和利益交战的风口浪尖之时,不知道这一次正直的胜利所带给他的影响,会不会继续坚持,使他不至于妥协,不至于输给生存,不至于向现实生活的物质利益低头。
不妨让我们追随查理这一次艰险的心路历程,看看正直胜利的道路是多么的漫长而复杂。毫无疑问的是,最初查理面对校长恩威并用的责问时,可能是出于无意识的道德感,拒绝了出卖朋友。我们甚至不能排除在他的内心中,还有友情和虚荣以及舆论方面的考虑和权衡。或者我们平心静气的说,顶多此时的查理就是一个具有正直意识的人。可是千万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适当的正直意识,这并不稀奇,就连一个杀人犯也拥有正直意识。可是仅仅有正直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正直意识不能让一个人最后做出正直的行为,他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这种正直意识在他的内心之中,彻底取得相对的胜利之前,这种正直意识毫无用处。只有当正直意识成为一种自觉的力量,可以督导左右一个人的行为时,正直的力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显现。
显然查理就是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具有正直意识的年轻人。他目睹了朋友的恶作剧,但是初步拒绝了出卖的行径。于是心事重重的,进入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他为了挣到三百块而照料的一个盲人,富兰克的生活。他的正直之心,在富兰克的生活中,会再一次的得到显现并且得到相应的加强,以至于最后的胜利。
当查理和富兰克同坐在一辆汽车上的时候,富兰克说了一句话:我们的车子显得很沉重,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好象把整个的世界都抗在了肩上。富兰克的话,的确不是一句戏言。如果世界是由生存和道德组成的,那么此时的查理,的确在他幼嫩的双肩上,扛起了整个世界。他虽然身体和富兰克在一起,照顾富兰克,可是他的内心之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剧烈的战斗,那就是道德和利益之战。
查理在照料富兰克的时候,觉察到了富兰克的悲观和自杀倾向,并且一再的阻挡富兰克悲观情绪的产生。最后关头,当富兰克举起手枪,并且威胁他如果多管闲事,就连同他也要杀死的时刻,查理又一次显示出了他的正直之心。不过这一次,他用不怕死的态度,向我们更加鲜明的表达了他的正直,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水平。我们都要惊奇了,或者我要后悔我前面说出的话,难道正直真的可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可是我这里仍旧要提醒一点,此时的非常时刻,查理的正直心也可能被得到了忽然的唤醒,或者极大的喷发,霎那之间,在一种两可的选择当中,他就选择了面临着死亡,也要展现出自己正直感的抉择。不过无论怎么样,我们对于这个动机的猜测是不可靠的。但是可靠的一点却是,通过了这次胜利挽救富兰克的生命,查理又一次加强了自己的正直之心,这对接下来的听证会上,查理最终做出的决定,有关键意义。
后来就到了听证会上。查理的朋友在父亲和听证会的声势浩大之下,终于屈服并显示出了软弱,他选择的出卖。实质上,此时的查理,如果仍旧是孤身一人的话,我们仍然无法保证他不会选择同样的行为。可是此时的查理身边,多了一个人,那就是被查理从自杀的悬崖边,挽救回一条性命的富兰克。富兰克的在场,对于查理的意义重大。在他们三天的共同生活中,正是查理身上表现出的仁慈和正直,委婉的挽回了一些富兰克失去的对于生活的信心,而富兰克反过来,也对于查理有了一定的期望。从他心底,他是期望查理能够在这人生的关头,挺住世俗的压力和引诱,去作出一个相对偏向于正直的选择。我们注意到了在片中,富兰克第一次拒绝校长的威胁时,回答还是犹豫不决,不过他最后看了看身边的富兰克,还是吞吞吐吐的说出了拒绝之词。这小小的一个情节是如此动人心魄。这是对于查理正直之心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富兰克重新燃起的生活信念,同样也是一次残酷的审判。假想一下,假如这时候,查理要是选择了出卖,那么富兰克将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估计富兰克在听证会上将或许再不会发言,但是他将在回家之后,再一次拿起手枪,把自己一枪打死。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就在查理初步拒绝了校长的逼问之后,校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不会给牵涉到这个事件中的任何人惩罚,但是将要对查理一人给与退学处分,因为查理的行为已经玷污了学校的声誉。当然在此之前,他又给了查理一次机会,如果查理选择改变主意的话。代表着既得利益者的校长,此时暴露出了最凶恶的面目,他想要的,不仅仅是打败学生反抗的行动,他还要彻底摧垮学生们反抗的意志,使他们成为按照利益关系行为的绵羊或者狼。
在此关头,富兰克站了起来,富兰克替查理拒绝了校长的另外一次机会。这时候整个片子的高潮开始掀起,道德力量的势力,在富兰克带煽动性质的演说中,开始大举反攻,群众的正直之心被呼唤到了整个听证会气氛的最表层,成为了主导因素。虽然此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中对于正直和利益的基本判断,还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这具体的情势和舆论力量,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要把校长从这个优势地位上的代表人,给赶下去。于是我们才最终看到了查理的胜利,富兰克的胜利,道德和正直的胜利。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查理的胜利,查理的正直之心的胜利,纯粹是属于他个人的胜利,而与整个的社会无关。代表物质利益的校长,尽管是被打倒了,可是另一个和他来自于同一阶层的人将会马上出来,代替他的位置。整个社会氛围,和正直与利益在人们内心之中的优劣地位,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所以这个可怜的校长,只是利益群体的一个替罪羊,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而查理和富兰克,也是正直群体中的幸运儿,没有被利益群体所消灭,实在是他们的幸事。但是他们完全不值得为此一结局而有一点的得意忘形,因为等到他们的正直之心在剩下的日子中,一旦有稍微的松懈和磨损,换领导但不换利益之心的社会力量,将再一次进行反扑,并且到那时,将会对正直之心进行更加残酷的剿灭,十步一人,见血封喉。
2、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查理和富兰克的共同胜利)
物理学家费曼讲过一句话:如果今日的文明将要遭到毁灭,而且我们只能留下一句话,把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告诉他们,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可是如果要我,在同样的处境下,说同样的一句话,我愿意说: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一个人构成不了世界。从这部片子最后的结局来看,查理和富兰克共同取得了胜利,就实在而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反求诸己是不够的,反求诸己只能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对于世界的解读能力,进而安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信念,但是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对世界带来实质性的改观。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到别人中间去,在反求诸己自助的同时,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获得他助,才会带来个人和整个社会面貌的进步和发展。
片中的两个主角,无论是查理,还是富兰克,都在片子开始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苦恼。每个人的处境,都是面目不同但是本质相同。查理所面对的,是关于正直和良知的态度,究竟是应该为了生存去放弃它,还是继续抱紧它而不惜牺牲现实生活中的利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利益之心和正直之心之间,究竟要更抱紧哪一个。而富兰克,一个一败涂地的瞎子,之前他一向的特立独行,甚至比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的正直之心而不是利益之心,也仅仅是因为他不得其位而采取的反叛行为,多数的时候,也仅仅是为了赢取一些别人的赏识,实现自己在别人目光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不至于被别人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查理和富兰克的相遇,两个人在三天之后,都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查理,很可能从此彻底的皈依利益群体的信念,服从社会情势中对于利益的追随倾向,出卖自己的朋友之后,进入哈佛,进入美国的中产阶级,甚至进入美国的上流社会,还甚至最后成为美国的精英,完全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富兰克,毫无疑问,也已经在这种对社会的反叛之中筋疲力尽,既得不到物质利益,又得不到精神信念的支持进而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也只有采取自杀这样一种毫不新鲜的方式,结束他悲惨和荒唐的一生,就算他一生之中,曾经在某些时刻,焕发出些多么光辉闪亮的东西,也将被人们遗忘。人们记得的,只是他的所有与世俗与敌的古怪举止。
可是在这部片子中,事实是,查理和富兰克就是相遇了。两个人的相遇,可以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从这部片子中,我们就可以看个大概。有问题的查理碰到了有问题的富兰克,查理为富兰克的问题,带来了自己新鲜的看法,就算不新鲜,也至少是用自己的嘴巴,让富兰克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线生机。而在与富兰克交往的过程中,查理也逐步的巩固了自己原先的一些直觉,一些关于正直,关于利益,关于社会的看法,最后还在富兰克的影响下,坚决的实现了自己的正直之心,不仅赢得了社会利益上的胜利,而且还赢得了自己的道德的满足,也成为了我们最后观众所愿意接受的人,一个有希望的人,一个有希望改变社会的人,一个让观众的正直感得到尽情张扬和宣泄的人。弗兰克和查理最后都算是重新从社会上找到了立足点,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找到了勇敢而乐观的生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两个人的相遇,同时挽救了他们两个人,真的是奇迹。
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的意义就在于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也不足以应付自己的生存环境,志同道合之人的联盟也未免有些苛刻了,可是即使和我们有很多差异的人,走到一起,坦诚相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其实就是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助人,就是助己。而同时,增强自己的帮助能力,也是在变相的帮助他人。朴素的说,只要我们的心灵和生活是开放的,那我们的生活就永远有改善的可能性,有永不泯灭的希望。
3、亡羊补牢的价值(在醒悟之刻死去)
中国的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实在是一种很优雅的心境,而且很实用。死既然不可抗拒,那么死究竟有什么可怕。可是糊里糊涂的活着,从历史的角度看,实在看不出和死了有什么两样。于是人们都在渴望平静而幸福的活着,而这平静和幸福,需要的不单单是食物和水,衣服和伴侣,我们还需要可以让我们得到宁静之心的道德信念,或者是一个恰当的原则,使得我们可以从容的在利益和道德之间,优雅的行走。恐怕这个原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吧。古人还说:我想要得到道,道就来了。我有时候也在可笑,猜想这一定也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既然你想要就可以得到了,那么为什么还用死来形容其得到的困难程度呢。不过那也是圣人之言,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不是圣人的我们,得到这个道,就是有些困难了。
正如片中的查理和富兰克,他们也是因为得不到道,而在生活中,苦恼不止,痛苦不已。庆幸的是,在片子的结束之时,两个人还是找寻到了自己的道,终于开始快活的生活下去了。对于查理,这一点的确很好,他还年轻,他还有无数的时间和美妙的经历,在他的面前等待着他去体味和享受。可是对于富兰克,我就有些疑惑了,他已经垂垂老矣,且双眼不见,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究竟有什么价值。这一对比,这里面的问题就出来了,看来人对于宁静之心的渴望和幸福的体验,从来不会关注于体验的长短,和体验的过去未否,而是在于这种体验,究竟发生了没有。于是我们才知道了,古人为什么说,早上得到道,晚上死去也不惋惜的话语了。一个醒悟过来的人,就是幸福的,哪怕这个醒悟发生之时,他就注定要马上死去。海明威的一部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主人公在醒悟之后,随即死去。我们为之悲伤不已,一个原因就是主人公那么年轻,既然醒悟了,就让他好好的活下去嘛,干吗把他给写死了。可是从刚才的分析看来,海明威的观点还是明确的,估计他也是赞同得道的重要性。得道之后,死去又何妨。
不过我还有一点猜测,我猜海明威也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可能他知道,一个人就算醒悟,就算得到了一个清晰而适当的生活原则,这个原则也不会一成不变,也是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渐渐损耗渐渐示弱,也许要当事人不断地去修补,去完善的。这完善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求新的原则的过程。生命不止,寻求道不止。于是他干脆把一个已经省悟的人写死掉算了,免得以后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又要再一次地陷入生活的烦恼当中。那么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部片子的导演,还算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呢。照我们先前的分析来看,既然以后的查理和富兰克,还是要继续在这个利益考虑大于道德考虑的社会中生活,而且还要坚持他们现在已经获得胜利的这种正直之心,那么他们肯定要受很多的罪,遭受更多的麻烦了。因为下一次的冲突一起,他们自己的道德之心,已经要远远比上一次顽固,放弃也要更加困难,而再次皈依物质利益一方,也将给他们的道德心带来更大的创伤。就在这种种的考虑过后,我们还是看到导演让查理和富兰克满怀希望的胜利,真的是对于未来和道德的胜利,无比的乐观。也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无限广阔的未来,只要是我们拥有信心,就能和一切的利益力量做斗争吧。
这部片子,于是让我... -->>
1、正直的胜利(查理的心路历程)
这部片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应该叫做正直的胜利。片中的查理,从一开始出场拒绝出卖自己的朋友,到中间部分冒着生命的危险阻挡富兰克自杀,再到最后的听证会上,犹豫着说出不能出卖的话语,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心路历程。就算是在最后,查理在听证会上,说出不能出卖的时刻,他的心里还是矛盾和犹豫不决的。他内心之中道德和生存利益的斗争,还没有彻底结束。也就是在片子的结束之时,当听证会以他和富兰克所代表的正直被群众认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之后,我们才可以说,正直在此时,才真正意义上,在查理的内心中,赢得了这场战斗的阶段性胜利。我说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是,查理此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面前的人生之路,还遥遥无期。此后的任何一个人生的关口,当生活的冲突把他再一次推向正直和利益交战的风口浪尖之时,不知道这一次正直的胜利所带给他的影响,会不会继续坚持,使他不至于妥协,不至于输给生存,不至于向现实生活的物质利益低头。
不妨让我们追随查理这一次艰险的心路历程,看看正直胜利的道路是多么的漫长而复杂。毫无疑问的是,最初查理面对校长恩威并用的责问时,可能是出于无意识的道德感,拒绝了出卖朋友。我们甚至不能排除在他的内心中,还有友情和虚荣以及舆论方面的考虑和权衡。或者我们平心静气的说,顶多此时的查理就是一个具有正直意识的人。可是千万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适当的正直意识,这并不稀奇,就连一个杀人犯也拥有正直意识。可是仅仅有正直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正直意识不能让一个人最后做出正直的行为,他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这种正直意识在他的内心之中,彻底取得相对的胜利之前,这种正直意识毫无用处。只有当正直意识成为一种自觉的力量,可以督导左右一个人的行为时,正直的力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显现。
显然查理就是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具有正直意识的年轻人。他目睹了朋友的恶作剧,但是初步拒绝了出卖的行径。于是心事重重的,进入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他为了挣到三百块而照料的一个盲人,富兰克的生活。他的正直之心,在富兰克的生活中,会再一次的得到显现并且得到相应的加强,以至于最后的胜利。
当查理和富兰克同坐在一辆汽车上的时候,富兰克说了一句话:我们的车子显得很沉重,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好象把整个的世界都抗在了肩上。富兰克的话,的确不是一句戏言。如果世界是由生存和道德组成的,那么此时的查理,的确在他幼嫩的双肩上,扛起了整个世界。他虽然身体和富兰克在一起,照顾富兰克,可是他的内心之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剧烈的战斗,那就是道德和利益之战。
查理在照料富兰克的时候,觉察到了富兰克的悲观和自杀倾向,并且一再的阻挡富兰克悲观情绪的产生。最后关头,当富兰克举起手枪,并且威胁他如果多管闲事,就连同他也要杀死的时刻,查理又一次显示出了他的正直之心。不过这一次,他用不怕死的态度,向我们更加鲜明的表达了他的正直,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水平。我们都要惊奇了,或者我要后悔我前面说出的话,难道正直真的可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可是我这里仍旧要提醒一点,此时的非常时刻,查理的正直心也可能被得到了忽然的唤醒,或者极大的喷发,霎那之间,在一种两可的选择当中,他就选择了面临着死亡,也要展现出自己正直感的抉择。不过无论怎么样,我们对于这个动机的猜测是不可靠的。但是可靠的一点却是,通过了这次胜利挽救富兰克的生命,查理又一次加强了自己的正直之心,这对接下来的听证会上,查理最终做出的决定,有关键意义。
后来就到了听证会上。查理的朋友在父亲和听证会的声势浩大之下,终于屈服并显示出了软弱,他选择的出卖。实质上,此时的查理,如果仍旧是孤身一人的话,我们仍然无法保证他不会选择同样的行为。可是此时的查理身边,多了一个人,那就是被查理从自杀的悬崖边,挽救回一条性命的富兰克。富兰克的在场,对于查理的意义重大。在他们三天的共同生活中,正是查理身上表现出的仁慈和正直,委婉的挽回了一些富兰克失去的对于生活的信心,而富兰克反过来,也对于查理有了一定的期望。从他心底,他是期望查理能够在这人生的关头,挺住世俗的压力和引诱,去作出一个相对偏向于正直的选择。我们注意到了在片中,富兰克第一次拒绝校长的威胁时,回答还是犹豫不决,不过他最后看了看身边的富兰克,还是吞吞吐吐的说出了拒绝之词。这小小的一个情节是如此动人心魄。这是对于查理正直之心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富兰克重新燃起的生活信念,同样也是一次残酷的审判。假想一下,假如这时候,查理要是选择了出卖,那么富兰克将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估计富兰克在听证会上将或许再不会发言,但是他将在回家之后,再一次拿起手枪,把自己一枪打死。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就在查理初步拒绝了校长的逼问之后,校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不会给牵涉到这个事件中的任何人惩罚,但是将要对查理一人给与退学处分,因为查理的行为已经玷污了学校的声誉。当然在此之前,他又给了查理一次机会,如果查理选择改变主意的话。代表着既得利益者的校长,此时暴露出了最凶恶的面目,他想要的,不仅仅是打败学生反抗的行动,他还要彻底摧垮学生们反抗的意志,使他们成为按照利益关系行为的绵羊或者狼。
在此关头,富兰克站了起来,富兰克替查理拒绝了校长的另外一次机会。这时候整个片子的高潮开始掀起,道德力量的势力,在富兰克带煽动性质的演说中,开始大举反攻,群众的正直之心被呼唤到了整个听证会气氛的最表层,成为了主导因素。虽然此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中对于正直和利益的基本判断,还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这具体的情势和舆论力量,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要把校长从这个优势地位上的代表人,给赶下去。于是我们才最终看到了查理的胜利,富兰克的胜利,道德和正直的胜利。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查理的胜利,查理的正直之心的胜利,纯粹是属于他个人的胜利,而与整个的社会无关。代表物质利益的校长,尽管是被打倒了,可是另一个和他来自于同一阶层的人将会马上出来,代替他的位置。整个社会氛围,和正直与利益在人们内心之中的优劣地位,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所以这个可怜的校长,只是利益群体的一个替罪羊,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而查理和富兰克,也是正直群体中的幸运儿,没有被利益群体所消灭,实在是他们的幸事。但是他们完全不值得为此一结局而有一点的得意忘形,因为等到他们的正直之心在剩下的日子中,一旦有稍微的松懈和磨损,换领导但不换利益之心的社会力量,将再一次进行反扑,并且到那时,将会对正直之心进行更加残酷的剿灭,十步一人,见血封喉。
2、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查理和富兰克的共同胜利)
物理学家费曼讲过一句话:如果今日的文明将要遭到毁灭,而且我们只能留下一句话,把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告诉他们,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可是如果要我,在同样的处境下,说同样的一句话,我愿意说: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一个人构成不了世界。从这部片子最后的结局来看,查理和富兰克共同取得了胜利,就实在而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反求诸己是不够的,反求诸己只能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对于世界的解读能力,进而安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信念,但是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对世界带来实质性的改观。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到别人中间去,在反求诸己自助的同时,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获得他助,才会带来个人和整个社会面貌的进步和发展。
片中的两个主角,无论是查理,还是富兰克,都在片子开始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苦恼。每个人的处境,都是面目不同但是本质相同。查理所面对的,是关于正直和良知的态度,究竟是应该为了生存去放弃它,还是继续抱紧它而不惜牺牲现实生活中的利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利益之心和正直之心之间,究竟要更抱紧哪一个。而富兰克,一个一败涂地的瞎子,之前他一向的特立独行,甚至比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的正直之心而不是利益之心,也仅仅是因为他不得其位而采取的反叛行为,多数的时候,也仅仅是为了赢取一些别人的赏识,实现自己在别人目光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不至于被别人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查理和富兰克的相遇,两个人在三天之后,都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查理,很可能从此彻底的皈依利益群体的信念,服从社会情势中对于利益的追随倾向,出卖自己的朋友之后,进入哈佛,进入美国的中产阶级,甚至进入美国的上流社会,还甚至最后成为美国的精英,完全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富兰克,毫无疑问,也已经在这种对社会的反叛之中筋疲力尽,既得不到物质利益,又得不到精神信念的支持进而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也只有采取自杀这样一种毫不新鲜的方式,结束他悲惨和荒唐的一生,就算他一生之中,曾经在某些时刻,焕发出些多么光辉闪亮的东西,也将被人们遗忘。人们记得的,只是他的所有与世俗与敌的古怪举止。
可是在这部片子中,事实是,查理和富兰克就是相遇了。两个人的相遇,可以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从这部片子中,我们就可以看个大概。有问题的查理碰到了有问题的富兰克,查理为富兰克的问题,带来了自己新鲜的看法,就算不新鲜,也至少是用自己的嘴巴,让富兰克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线生机。而在与富兰克交往的过程中,查理也逐步的巩固了自己原先的一些直觉,一些关于正直,关于利益,关于社会的看法,最后还在富兰克的影响下,坚决的实现了自己的正直之心,不仅赢得了社会利益上的胜利,而且还赢得了自己的道德的满足,也成为了我们最后观众所愿意接受的人,一个有希望的人,一个有希望改变社会的人,一个让观众的正直感得到尽情张扬和宣泄的人。弗兰克和查理最后都算是重新从社会上找到了立足点,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找到了勇敢而乐观的生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两个人的相遇,同时挽救了他们两个人,真的是奇迹。
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的意义就在于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也不足以应付自己的生存环境,志同道合之人的联盟也未免有些苛刻了,可是即使和我们有很多差异的人,走到一起,坦诚相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其实就是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助人,就是助己。而同时,增强自己的帮助能力,也是在变相的帮助他人。朴素的说,只要我们的心灵和生活是开放的,那我们的生活就永远有改善的可能性,有永不泯灭的希望。
3、亡羊补牢的价值(在醒悟之刻死去)
中国的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实在是一种很优雅的心境,而且很实用。死既然不可抗拒,那么死究竟有什么可怕。可是糊里糊涂的活着,从历史的角度看,实在看不出和死了有什么两样。于是人们都在渴望平静而幸福的活着,而这平静和幸福,需要的不单单是食物和水,衣服和伴侣,我们还需要可以让我们得到宁静之心的道德信念,或者是一个恰当的原则,使得我们可以从容的在利益和道德之间,优雅的行走。恐怕这个原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吧。古人还说:我想要得到道,道就来了。我有时候也在可笑,猜想这一定也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既然你想要就可以得到了,那么为什么还用死来形容其得到的困难程度呢。不过那也是圣人之言,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不是圣人的我们,得到这个道,就是有些困难了。
正如片中的查理和富兰克,他们也是因为得不到道,而在生活中,苦恼不止,痛苦不已。庆幸的是,在片子的结束之时,两个人还是找寻到了自己的道,终于开始快活的生活下去了。对于查理,这一点的确很好,他还年轻,他还有无数的时间和美妙的经历,在他的面前等待着他去体味和享受。可是对于富兰克,我就有些疑惑了,他已经垂垂老矣,且双眼不见,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究竟有什么价值。这一对比,这里面的问题就出来了,看来人对于宁静之心的渴望和幸福的体验,从来不会关注于体验的长短,和体验的过去未否,而是在于这种体验,究竟发生了没有。于是我们才知道了,古人为什么说,早上得到道,晚上死去也不惋惜的话语了。一个醒悟过来的人,就是幸福的,哪怕这个醒悟发生之时,他就注定要马上死去。海明威的一部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主人公在醒悟之后,随即死去。我们为之悲伤不已,一个原因就是主人公那么年轻,既然醒悟了,就让他好好的活下去嘛,干吗把他给写死了。可是从刚才的分析看来,海明威的观点还是明确的,估计他也是赞同得道的重要性。得道之后,死去又何妨。
不过我还有一点猜测,我猜海明威也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可能他知道,一个人就算醒悟,就算得到了一个清晰而适当的生活原则,这个原则也不会一成不变,也是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渐渐损耗渐渐示弱,也许要当事人不断地去修补,去完善的。这完善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求新的原则的过程。生命不止,寻求道不止。于是他干脆把一个已经省悟的人写死掉算了,免得以后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又要再一次地陷入生活的烦恼当中。那么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部片子的导演,还算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呢。照我们先前的分析来看,既然以后的查理和富兰克,还是要继续在这个利益考虑大于道德考虑的社会中生活,而且还要坚持他们现在已经获得胜利的这种正直之心,那么他们肯定要受很多的罪,遭受更多的麻烦了。因为下一次的冲突一起,他们自己的道德之心,已经要远远比上一次顽固,放弃也要更加困难,而再次皈依物质利益一方,也将给他们的道德心带来更大的创伤。就在这种种的考虑过后,我们还是看到导演让查理和富兰克满怀希望的胜利,真的是对于未来和道德的胜利,无比的乐观。也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无限广阔的未来,只要是我们拥有信心,就能和一切的利益力量做斗争吧。
这部片子,于是让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