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董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极端者——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变成一种沉醉般的享受意志生命力意志,把把唯意志论从否弃生命(悲观主义)转换为弘扬生命(乐观主义)。意志生命本体不是要通过诗化,或审美的显现(直观)来扬弃自身,而是意志生命本体自身就是诗一般地沉醉、升腾、勃发。生命力本体本身就是诗,就是美。诗意的境界,审美的幻境本身就是生命力意志的存在形式。生命意志力的最高境界是醉境。诗是意志本体的祝福、神化和存在形式,但科学乐观主义摧毁了人的审美之境,使人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那么,要回到故乡,就得要有一个引路人领他返回,因为现代人再也不认识故乡的道路了。这引领人就是神话,就是酒神精神,在希腊,以悲剧为代表,在近代以德国音乐的代表。尼采以笔下的扎拉图斯特拉的诗意呼喊与召唤与荷尔德林一样,都是贫乏时代的诗人对于价值世界的追寻。
c本世纪初兴起了浪漫主义的新哲学——生命哲学,确立了生命的本体论地位。代表人物是狄尔泰。他看到了科学思想趾高气扬,至高无上,而人的精神在领会自身、领会普遍的意义方面却无能为力,这两者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现代世界是传统的宗教精神的影响逐渐消退的时代,是科学思想的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的时代,形而上学的戒律不断削弱幻想的力量,因此,必然出现诗人与哲学家交换位置的情况。从诗人的思考方式出发来解决人生问题,理所当然成为新的一代哲学兴趣的中心。
狄尔泰从认识的主体出发,提出人们总是通过情感、欲求、感受和思虑去认识世界的。处于历史过程之中的生命作为本体却又是晦暗不明的,它被诸多关联所制约,生命成为一个谜。诗是使生命的意义呈现出来的绝对中介,生命通过诗的活动而达到自身的透明性——诗就有了解谜的功能。诗是对生命(生活)本体的反思,这种反思的绝对中介就是想象。正是想象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数不尽的价值和意义。而这种诗的世界观都是从诗人从体验中生发出来的。体验就要注入生命,创造意义,使自己的生活变得透明起来。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d新浪漫派。与荷尔德林用诗表达与哲人同样的忧思与希望一样,作为新浪漫派诗群的代表里尔克用自己的杰出的作品呼应着哲人们的思虑。首先是知者无知:人们虽然有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有了书本,但却对人自身切关紧要的一切毫无知识。那么诗人何为?——用诗去拯救人的沉沦之心。诗性才适合这个年迈衰老的世界的命运。由此,诗化的人生也就是可以指望的了。有限生命的超越,与无限的意义的同一,也就是可能的了。而解决有限、无限的分裂,就必然思考死亡——它乃生与创造的前提,也是认识自身与生活世界的前提。只有体味过死,才懂得爱——诗化生命最高的抚慰。要学会爱,必须救护人的内心,回归灵性的诗意。
里尔克的诗反过来又影响着哲人特别是海德格尔的思。海认为现时代是一个世界图景的时代,诸神的逃离意味着黑暗的降临:世界之夜正趋近午夜。他认为:存在本身非对象。它总是处于显或隐的表明自身的方式之中。存在不再是一个东西,不再处于一种认识的关系中。存在的出场,只有在感性个体的生存方式中体现出来,在孤独的个人于一种生存的情绪状态中体验到自己直接溶浸于其中的日常性的生活境遇里出场。存在的澄明,本体的诗化,就是人站出来生存,世界亮敞。但海德格尔惊呼,如今世界之时已趋近夜半。这就是说,人不能站出来生存,光被遮蔽了。沉沦是从思陷入形而上学之思起,救渡就要从思开始。世界之夜是由于普遍的遗忘——遗忘存在、遗忘站出来生存。于是,海德格尔极力高扬回忆。回忆与思(诗)不可分割。回忆,只有回忆,才能拯救思。惟有诗才能回忆。人不仅要学会思,更重要的是学会栖居。诗化使栖居成为了栖居,诗化本是使栖居为栖居者。这种栖居是超越性的,海以此将有限与无限的普遍分裂从根本上取消。人要重返诗意的栖居,就需拯救语言。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接近诗的神性。
e德国浪漫派的当代表达: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看来,本体不是脱离了以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生命体,更不是那能显隐自身的存在,而是属人的自然,即社会的自然。它包括人的本能结构(需要系统)和历史的现实社会,或者说,作为主体的人的感性和作为对象化世界的历史现实。人的感性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因此,本体论上的审美革命,首先是人的感性的审美解放。人的感性只有由艺术和诗来救护。艺术与诗才具有永恒的性质。感性的存在依赖于一个对象世界,感性的审美变革也将应引起现实社会的审美变革。因而,在马尔库塞那里,本体论的诗必然应当包括现实社会的审美转变在内。马尔库塞说,艺术凭借它的审美形式使自己成为一个和既定的社会关系相对立的自律领域。艺术的自律性是由艺术形式来保证的。在艺术中只能是形式专制,而不能是意识形态的因素的专制。
2、一个概念: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
早期浪漫派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人生向诗转化的学说,希望在诗的国度里消除束缚、庸俗和一切对立,达到绝对自由,从而在由诗的想象、激情、爱、幻想给有限的生命带来的出神状态中,把握住超时间的永恒。作者将这概括为诗的本体论,因为诗成了一种实在。这种看待自然的实在体系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另一个世界出发,就必然导致两重世界的说法。实际上,有限与无限的尖锐对立不过就是两重世界的尖锐对立的集中表现。现实与理想、诗意与智性、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所显示出来的普遍分裂,都是两重世界对立的表现。可见,普遍分裂的问题依然突出。施勒格尔所寻得的解决办法就是寻得一个中介原则就是“生成”作为一个生命的范畴,生成就是渴念、爱。
需要指出,早期的浪漫本体论把价值论变成存在论、实在论,把两者混在一起。在诗的王国的背后,还有一个神性的超绝的世界。早期浪漫派诗哲们强调的是,不要直言这个本体界,而要通过种种诗化的中介来意指它。浪漫本体论表面看来是要确立一个诗意的人的世界,而实际所为却把它变成了一个诗化了的实在世界。后来的浪漫哲人大都努力要把一种实在的本体论转变为一种生命、生存的本体论,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上升到本体论的地位。于是德国浪漫美学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
3小结:刘小枫用“诗化哲学”来概括德意志浪漫主义哲学传统,十分恰当地表明浪漫哲学和诗、和人生的关系。浪漫哲学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须得一种审美的态度,就是诗化的立场来解决技术时代心灵的生存疑难,沟通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的分裂。
作者没有囿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偏见和传统的成见,将各种浪漫派贴上唯心主义、资产阶级的标签,而是从他们的根本着眼点——关注个体生命的人生意义,或者抽取他们思想里关于诗化的部分,分析他们的内在关怀。
诗化何以成为可能?这不是问题。诗化应该成为现实。我们面临一个庸俗、喧嚣的功利时代,我们的心灵如何得到安慰和安放?不把灵魂问题摆在第一位,那我们就可能成为“空心人”失去寻索意义的眼睛,蝇营狗苟活在这个世上,盲目又可悲。
2008-7-24
极端者——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变成一种沉醉般的享受意志生命力意志,把把唯意志论从否弃生命(悲观主义)转换为弘扬生命(乐观主义)。意志生命本体不是要通过诗化,或审美的显现(直观)来扬弃自身,而是意志生命本体自身就是诗一般地沉醉、升腾、勃发。生命力本体本身就是诗,就是美。诗意的境界,审美的幻境本身就是生命力意志的存在形式。生命意志力的最高境界是醉境。诗是意志本体的祝福、神化和存在形式,但科学乐观主义摧毁了人的审美之境,使人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那么,要回到故乡,就得要有一个引路人领他返回,因为现代人再也不认识故乡的道路了。这引领人就是神话,就是酒神精神,在希腊,以悲剧为代表,在近代以德国音乐的代表。尼采以笔下的扎拉图斯特拉的诗意呼喊与召唤与荷尔德林一样,都是贫乏时代的诗人对于价值世界的追寻。
c本世纪初兴起了浪漫主义的新哲学——生命哲学,确立了生命的本体论地位。代表人物是狄尔泰。他看到了科学思想趾高气扬,至高无上,而人的精神在领会自身、领会普遍的意义方面却无能为力,这两者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现代世界是传统的宗教精神的影响逐渐消退的时代,是科学思想的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的时代,形而上学的戒律不断削弱幻想的力量,因此,必然出现诗人与哲学家交换位置的情况。从诗人的思考方式出发来解决人生问题,理所当然成为新的一代哲学兴趣的中心。
狄尔泰从认识的主体出发,提出人们总是通过情感、欲求、感受和思虑去认识世界的。处于历史过程之中的生命作为本体却又是晦暗不明的,它被诸多关联所制约,生命成为一个谜。诗是使生命的意义呈现出来的绝对中介,生命通过诗的活动而达到自身的透明性——诗就有了解谜的功能。诗是对生命(生活)本体的反思,这种反思的绝对中介就是想象。正是想象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数不尽的价值和意义。而这种诗的世界观都是从诗人从体验中生发出来的。体验就要注入生命,创造意义,使自己的生活变得透明起来。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d新浪漫派。与荷尔德林用诗表达与哲人同样的忧思与希望一样,作为新浪漫派诗群的代表里尔克用自己的杰出的作品呼应着哲人们的思虑。首先是知者无知:人们虽然有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有了书本,但却对人自身切关紧要的一切毫无知识。那么诗人何为?——用诗去拯救人的沉沦之心。诗性才适合这个年迈衰老的世界的命运。由此,诗化的人生也就是可以指望的了。有限生命的超越,与无限的意义的同一,也就是可能的了。而解决有限、无限的分裂,就必然思考死亡——它乃生与创造的前提,也是认识自身与生活世界的前提。只有体味过死,才懂得爱——诗化生命最高的抚慰。要学会爱,必须救护人的内心,回归灵性的诗意。
里尔克的诗反过来又影响着哲人特别是海德格尔的思。海认为现时代是一个世界图景的时代,诸神的逃离意味着黑暗的降临:世界之夜正趋近午夜。他认为:存在本身非对象。它总是处于显或隐的表明自身的方式之中。存在不再是一个东西,不再处于一种认识的关系中。存在的出场,只有在感性个体的生存方式中体现出来,在孤独的个人于一种生存的情绪状态中体验到自己直接溶浸于其中的日常性的生活境遇里出场。存在的澄明,本体的诗化,就是人站出来生存,世界亮敞。但海德格尔惊呼,如今世界之时已趋近夜半。这就是说,人不能站出来生存,光被遮蔽了。沉沦是从思陷入形而上学之思起,救渡就要从思开始。世界之夜是由于普遍的遗忘——遗忘存在、遗忘站出来生存。于是,海德格尔极力高扬回忆。回忆与思(诗)不可分割。回忆,只有回忆,才能拯救思。惟有诗才能回忆。人不仅要学会思,更重要的是学会栖居。诗化使栖居成为了栖居,诗化本是使栖居为栖居者。这种栖居是超越性的,海以此将有限与无限的普遍分裂从根本上取消。人要重返诗意的栖居,就需拯救语言。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接近诗的神性。
e德国浪漫派的当代表达: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看来,本体不是脱离了以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生命体,更不是那能显隐自身的存在,而是属人的自然,即社会的自然。它包括人的本能结构(需要系统)和历史的现实社会,或者说,作为主体的人的感性和作为对象化世界的历史现实。人的感性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因此,本体论上的审美革命,首先是人的感性的审美解放。人的感性只有由艺术和诗来救护。艺术与诗才具有永恒的性质。感性的存在依赖于一个对象世界,感性的审美变革也将应引起现实社会的审美变革。因而,在马尔库塞那里,本体论的诗必然应当包括现实社会的审美转变在内。马尔库塞说,艺术凭借它的审美形式使自己成为一个和既定的社会关系相对立的自律领域。艺术的自律性是由艺术形式来保证的。在艺术中只能是形式专制,而不能是意识形态的因素的专制。
2、一个概念: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
早期浪漫派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人生向诗转化的学说,希望在诗的国度里消除束缚、庸俗和一切对立,达到绝对自由,从而在由诗的想象、激情、爱、幻想给有限的生命带来的出神状态中,把握住超时间的永恒。作者将这概括为诗的本体论,因为诗成了一种实在。这种看待自然的实在体系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另一个世界出发,就必然导致两重世界的说法。实际上,有限与无限的尖锐对立不过就是两重世界的尖锐对立的集中表现。现实与理想、诗意与智性、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所显示出来的普遍分裂,都是两重世界对立的表现。可见,普遍分裂的问题依然突出。施勒格尔所寻得的解决办法就是寻得一个中介原则就是“生成”作为一个生命的范畴,生成就是渴念、爱。
需要指出,早期的浪漫本体论把价值论变成存在论、实在论,把两者混在一起。在诗的王国的背后,还有一个神性的超绝的世界。早期浪漫派诗哲们强调的是,不要直言这个本体界,而要通过种种诗化的中介来意指它。浪漫本体论表面看来是要确立一个诗意的人的世界,而实际所为却把它变成了一个诗化了的实在世界。后来的浪漫哲人大都努力要把一种实在的本体论转变为一种生命、生存的本体论,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上升到本体论的地位。于是德国浪漫美学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
3小结:刘小枫用“诗化哲学”来概括德意志浪漫主义哲学传统,十分恰当地表明浪漫哲学和诗、和人生的关系。浪漫哲学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须得一种审美的态度,就是诗化的立场来解决技术时代心灵的生存疑难,沟通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的分裂。
作者没有囿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偏见和传统的成见,将各种浪漫派贴上唯心主义、资产阶级的标签,而是从他们的根本着眼点——关注个体生命的人生意义,或者抽取他们思想里关于诗化的部分,分析他们的内在关怀。
诗化何以成为可能?这不是问题。诗化应该成为现实。我们面临一个庸俗、喧嚣的功利时代,我们的心灵如何得到安慰和安放?不把灵魂问题摆在第一位,那我们就可能成为“空心人”失去寻索意义的眼睛,蝇营狗苟活在这个世上,盲目又可悲。
200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