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不明不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后世里很多人都听过这副对联,但很可能不知道它的出处。此联乃明代顾宪成所做,就挂在太湖东岸一所书院里。
这座书院比较有历史,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二程嫡传弟子杨时讲学的地方。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本已经被废弃,但随着一位无锡籍官员被革职回乡,又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说起东林书院和顾宪成,略微了解过明代历史就无法回避。它和他基本代表了明代末期知识份子的思想和朝堂政治斗争,既是中国传统知识份子最后的希望,也是埋葬大明帝国的罪魁祸首之一。
此时顾宪成就站在书院的正堂前面,迎着纤细的雨丝,小声朗诵着这副由自己书写的对联,消瘦的脸庞和三缕长髯皆被雨点打湿仍旧毫无觉察,仿佛成为了雕像。
“三哥,你怎么站在雨里?”门外急匆匆走来一人,身材、相貌皆与之相仿,只是肤色稍黑。见到顾宪成一个人站在雨中发呆,赶紧从廊下拿起油伞撑开,略带责备的询问。
“季时,你说当今圣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和朝中的传闻是否一致?”被黑漆漆的油伞挡住了天空,顾宪成有些意兴阑珊,好像淋雨是种享受。不过来人是亲弟弟也无法责怪,轻叹一口气收拾好心情,慢步向回廊里走去。
“应是一般无二吧,我在京任职时他还是皇长子,久居深宫难得一见。听国子监和礼部同僚讲,很是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讷。
去年登基之后京中好友也来过不少信,对当今圣上的评价仍是不高。毕竟他蒙学太晚,又无名师指点,能做个守成皇帝就不错了,贸然想要改变……我看难!”
被称作季时的男子是顾宪成的四弟顾允成,万历十四年进士。与哥哥顾宪成一样全是满腹经纶、敢想敢说的性格,也就是因此才和哥哥一样得罪了高层,无法在朝中立足,干脆回到家乡办书院讲学。
但讲学归讲学,心中的抱负并没丢弃。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仅靠兄弟两人显然无法做到,有幸在继承发扬王守仁心学方面都有所得,几年间靠着共同抱负和想法聚集起一大批有识之士。除了无时无刻关注着朝中动向之外,还能通过间接手段影响朝廷的政治格局,甚至是部分职位的升迁任免。
去年万历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对于羽翼未丰的东林书院势力是个不错的扩大机会,借着补充各部门官员空缺的机会,一大批东林系官员顺利进入了朝廷,最大的收获是沈鲤保住了大学士位置,顺便还添了个叶向高。
后者虽然不是东林书院的核心成员,政治主张更加温和,却也部分认同书院的思想,且时常与书院保持着书信联络。有了他的加入,东林系的官员就能在内阁中与浙系正面掰掰手腕了,助力极大。
眼看着到了三...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后世里很多人都听过这副对联,但很可能不知道它的出处。此联乃明代顾宪成所做,就挂在太湖东岸一所书院里。
这座书院比较有历史,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二程嫡传弟子杨时讲学的地方。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本已经被废弃,但随着一位无锡籍官员被革职回乡,又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说起东林书院和顾宪成,略微了解过明代历史就无法回避。它和他基本代表了明代末期知识份子的思想和朝堂政治斗争,既是中国传统知识份子最后的希望,也是埋葬大明帝国的罪魁祸首之一。
此时顾宪成就站在书院的正堂前面,迎着纤细的雨丝,小声朗诵着这副由自己书写的对联,消瘦的脸庞和三缕长髯皆被雨点打湿仍旧毫无觉察,仿佛成为了雕像。
“三哥,你怎么站在雨里?”门外急匆匆走来一人,身材、相貌皆与之相仿,只是肤色稍黑。见到顾宪成一个人站在雨中发呆,赶紧从廊下拿起油伞撑开,略带责备的询问。
“季时,你说当今圣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和朝中的传闻是否一致?”被黑漆漆的油伞挡住了天空,顾宪成有些意兴阑珊,好像淋雨是种享受。不过来人是亲弟弟也无法责怪,轻叹一口气收拾好心情,慢步向回廊里走去。
“应是一般无二吧,我在京任职时他还是皇长子,久居深宫难得一见。听国子监和礼部同僚讲,很是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讷。
去年登基之后京中好友也来过不少信,对当今圣上的评价仍是不高。毕竟他蒙学太晚,又无名师指点,能做个守成皇帝就不错了,贸然想要改变……我看难!”
被称作季时的男子是顾宪成的四弟顾允成,万历十四年进士。与哥哥顾宪成一样全是满腹经纶、敢想敢说的性格,也就是因此才和哥哥一样得罪了高层,无法在朝中立足,干脆回到家乡办书院讲学。
但讲学归讲学,心中的抱负并没丢弃。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仅靠兄弟两人显然无法做到,有幸在继承发扬王守仁心学方面都有所得,几年间靠着共同抱负和想法聚集起一大批有识之士。除了无时无刻关注着朝中动向之外,还能通过间接手段影响朝廷的政治格局,甚至是部分职位的升迁任免。
去年万历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对于羽翼未丰的东林书院势力是个不错的扩大机会,借着补充各部门官员空缺的机会,一大批东林系官员顺利进入了朝廷,最大的收获是沈鲤保住了大学士位置,顺便还添了个叶向高。
后者虽然不是东林书院的核心成员,政治主张更加温和,却也部分认同书院的思想,且时常与书院保持着书信联络。有了他的加入,东林系的官员就能在内阁中与浙系正面掰掰手腕了,助力极大。
眼看着到了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