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能不能推断出今本庚辰本定稿的真实年代呢?可以!因为今本庚辰本第74回提供了确定它“定稿年代”的证据。
图1(a)是在第74回最末一页上留下了曹雪芹在写作过程中的“记事”照片,清楚地写出了庚辰本“定稿”的真实时间。打字出来是: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曰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可见,曹雪芹在乾隆21年(1765丙子年)5月初7“对清”完毕石头记的最初文稿至第74回,其中尚缺少“中秋诗”
(a)(b)
图1庚辰本第74回第1831页(a)和第75回首页(b)
由此图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第八册原始手稿的“对清”情况是:在乾隆21年为丙子(1756)年5月他已经誊抄出第1~74回的“对清稿”像今本庚辰本的1~7册中各回的书页那样。只剩6个回目(第75至80回)尚未“对清”因而笔者最初确定,至少在“丙子年”年底以前,曹雪芹会做完余下6个回目的“对清”和补写出缺少的内容,如“中秋诗”等等。故此,在拙文[1],提出曹雪芹在“丙子年”就完成了“80回”石头记(即今本庚辰本)的第一次定稿工作,所以它的杀青不是“庚辰年”而是“丙子年”;并建议将庚辰本更名为丙子本(庚)。
后来发现这一推断有错,因为今本庚辰本第74回末的“记事”不是曹雪芹的笔迹,而是天佑妻抄写出来的。从图1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在第74回的“记事”后面,写了6个字:
开夜宴发悲声
其字迹和第75回的回目名称完全相同,见图1(b)的放大字。这就是说,这条记事是天佑妻将第一次大改后的第一稿誊写成“第二稿”时,照抄的。这条“记事”曹雪芹是书写在第一稿的“修改稿”上。是他在第一次修改第一稿时,将这条“记事”写在第74回末尾的。也就是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曰对清”是指对“第一稿”而不是“第三稿”的“对清”时间。
在拙文[2]得出:在前80回石头记(即今本庚辰本)的成书过程中,一共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产生四种“稿本”即“三改四稿”:
第一稿:它是曹雪芹在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书稿中,插入他写作的新内容石头记,并对这个大混合文稿分出章回,编制出120回目录,议定出回目名称之后,所形成的新书稿。现称它是“最初手稿”
第二稿:曹雪芹对120回的书稿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大修改(这次进行到第81回,可以从杨藏本的第81回修改稿上,书童名称是“茗烟”而不是“焙茗”得到证明),并写出每个回目的双行夹批。由曹雪芹和曹天佑等的妻子抄写出誊清稿,它便成为第一次大改后的第二稿。现在考证出:完成第一稿的第1~74回“对清”的时间为乾隆21年5月初五,参见图1。
第三稿:由曹頫对第二稿做第二次大修改,产生第三次修改稿;尚未誊清。例如:今本庚辰本的第八册就是属于这种“稿本”以及杨藏本中第24~29、35、39、70回的未誊清修改稿。它们都是曹雪芹最后“誊清”之前的修改稿。
第四稿:由曹雪芹担任对第三稿的誊清,与此同时进行了第三次大修改。他一面修改,一面誊清,得到的是“再改动誊清稿”此稿属于第四稿,它们就是今本庚辰本中第1~7册中的全部书稿,专门供“送审”使用,笔者简称它为“送审本”可见,今本庚辰本(即“送审本”)是曹雪芹所创作石头记的第一次定本。由它抄写出的出售商品(同时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即“第四次修改”),一共只有76个回目,笔者称之为“最早76回石头记”;伪造列藏本和舒序本时,就是采用这个“文本”作底本的。
这样一来,在乾隆21年即丙子(1756)年5月完成“第一稿”的74个回目的“对清”之后,还需要进行的工作有:
1)继续进行第一稿的第75~80回的“对清”由天佑妻抄写出全部第二稿;
2)曹頫对第二稿进行修改,得出第三稿;
3)由曹雪芹对曹頫修改的第三稿进行“誊清”并抄写出送审本,即今本庚辰本。
虽然第1和2项工作可以与曹雪芹的工作同时进行,但是要补充“对清稿”中的“中秋诗”等内容,写出80个回目的“双行夹批”由曹雪芹完成石头记第一个版本的定稿,并抄写出送审本。显然,在乾隆21年第6至12月7个月内完成,肯定不够;必定拖延到次年,即1757年的“丁丑年”所以,笔者重新得出:今本庚辰本的杀青时间不是:“丙子年”而是“丁丑年”这就是笔者改变初衷,建议将庚辰本更名为丁丑本的原因。由于这个时间是由推测得出的,因此最好将庚辰本改称送审本。
参考文献
[1]安晓玲: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2]安晓玲:红楼梦重要新发现(4):曹頫修改了丙子本(庚)第八册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能不能推断出今本庚辰本定稿的真实年代呢?可以!因为今本庚辰本第74回提供了确定它“定稿年代”的证据。
图1(a)是在第74回最末一页上留下了曹雪芹在写作过程中的“记事”照片,清楚地写出了庚辰本“定稿”的真实时间。打字出来是: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曰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可见,曹雪芹在乾隆21年(1765丙子年)5月初7“对清”完毕石头记的最初文稿至第74回,其中尚缺少“中秋诗”
(a)(b)
图1庚辰本第74回第1831页(a)和第75回首页(b)
由此图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第八册原始手稿的“对清”情况是:在乾隆21年为丙子(1756)年5月他已经誊抄出第1~74回的“对清稿”像今本庚辰本的1~7册中各回的书页那样。只剩6个回目(第75至80回)尚未“对清”因而笔者最初确定,至少在“丙子年”年底以前,曹雪芹会做完余下6个回目的“对清”和补写出缺少的内容,如“中秋诗”等等。故此,在拙文[1],提出曹雪芹在“丙子年”就完成了“80回”石头记(即今本庚辰本)的第一次定稿工作,所以它的杀青不是“庚辰年”而是“丙子年”;并建议将庚辰本更名为丙子本(庚)。
后来发现这一推断有错,因为今本庚辰本第74回末的“记事”不是曹雪芹的笔迹,而是天佑妻抄写出来的。从图1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在第74回的“记事”后面,写了6个字:
开夜宴发悲声
其字迹和第75回的回目名称完全相同,见图1(b)的放大字。这就是说,这条记事是天佑妻将第一次大改后的第一稿誊写成“第二稿”时,照抄的。这条“记事”曹雪芹是书写在第一稿的“修改稿”上。是他在第一次修改第一稿时,将这条“记事”写在第74回末尾的。也就是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曰对清”是指对“第一稿”而不是“第三稿”的“对清”时间。
在拙文[2]得出:在前80回石头记(即今本庚辰本)的成书过程中,一共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产生四种“稿本”即“三改四稿”:
第一稿:它是曹雪芹在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书稿中,插入他写作的新内容石头记,并对这个大混合文稿分出章回,编制出120回目录,议定出回目名称之后,所形成的新书稿。现称它是“最初手稿”
第二稿:曹雪芹对120回的书稿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大修改(这次进行到第81回,可以从杨藏本的第81回修改稿上,书童名称是“茗烟”而不是“焙茗”得到证明),并写出每个回目的双行夹批。由曹雪芹和曹天佑等的妻子抄写出誊清稿,它便成为第一次大改后的第二稿。现在考证出:完成第一稿的第1~74回“对清”的时间为乾隆21年5月初五,参见图1。
第三稿:由曹頫对第二稿做第二次大修改,产生第三次修改稿;尚未誊清。例如:今本庚辰本的第八册就是属于这种“稿本”以及杨藏本中第24~29、35、39、70回的未誊清修改稿。它们都是曹雪芹最后“誊清”之前的修改稿。
第四稿:由曹雪芹担任对第三稿的誊清,与此同时进行了第三次大修改。他一面修改,一面誊清,得到的是“再改动誊清稿”此稿属于第四稿,它们就是今本庚辰本中第1~7册中的全部书稿,专门供“送审”使用,笔者简称它为“送审本”可见,今本庚辰本(即“送审本”)是曹雪芹所创作石头记的第一次定本。由它抄写出的出售商品(同时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即“第四次修改”),一共只有76个回目,笔者称之为“最早76回石头记”;伪造列藏本和舒序本时,就是采用这个“文本”作底本的。
这样一来,在乾隆21年即丙子(1756)年5月完成“第一稿”的74个回目的“对清”之后,还需要进行的工作有:
1)继续进行第一稿的第75~80回的“对清”由天佑妻抄写出全部第二稿;
2)曹頫对第二稿进行修改,得出第三稿;
3)由曹雪芹对曹頫修改的第三稿进行“誊清”并抄写出送审本,即今本庚辰本。
虽然第1和2项工作可以与曹雪芹的工作同时进行,但是要补充“对清稿”中的“中秋诗”等内容,写出80个回目的“双行夹批”由曹雪芹完成石头记第一个版本的定稿,并抄写出送审本。显然,在乾隆21年第6至12月7个月内完成,肯定不够;必定拖延到次年,即1757年的“丁丑年”所以,笔者重新得出:今本庚辰本的杀青时间不是:“丙子年”而是“丁丑年”这就是笔者改变初衷,建议将庚辰本更名为丁丑本的原因。由于这个时间是由推测得出的,因此最好将庚辰本改称送审本。
参考文献
[1]安晓玲: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2]安晓玲:红楼梦重要新发现(4):曹頫修改了丙子本(庚)第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