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东风染碧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澳大利亚著名的库杜阿拉井大沙漠,是全球最干燥的区域之一,每年降水量只有2毫米。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仍然有为数不少动物在那里顽强的生存下来,有野骆驼、袋鼠、考拉、金刚鹦鹉等等。极端惨烈的自然环境,培养了这些动物坚韧的适应环境能力:它们为了一点点饮水或食物,不惜长途跋涉几十公里;而在没有饮水的季节,它们可以靠树叶和草根中微乎其微的水分,维持生计两三个月;它们还可以刨开地面的沙土,挖出一米多深的坑,只为吮吸一下带着一丝水分的泥土在这片充满死亡气息的沙漠上,它们是真正的生存专家,执著地延续着生命和种族。
看到这些文字,也许我们会对这些动物的生存状况充满同情,以我们的善良之心,我们也很想为这些动物做点什么,也就是说为它们献出一点爱心,也确实有人这么做了,但最后的结果是让这些动物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颁布了“垦荒令”呼吁沿海居民前往内陆发展农业,为迁居的移民提供水井、住房、发电风车,同时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津贴,并免除所有税款。
有一些移民在库杜阿拉沙漠安了家,政府已给居民打好了水井,并建造了大型蓄水池。在这些初期沙漠居民的辛勤劳动下,荒凉的沙漠有了一小片绿洲。
这水源,这绿洲,让沙漠动物看到了另一种生存方法。而这些早期的移民也对这些动物深表喜爱,他们欢迎这些动物到自己的蓄水池来饮水,到自己种植的桉树林来居住。于是这些沙漠动物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它们再不用为饮水担心了,再不用为食物奔波了,它们与人类和平相处,在人类的庇护下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如果时光就此停下,这该是人与自然双赢的一幅精典画面,但一切并不如人愿。
当防沙林完工后,沙漠移民开始种植玉米。虽说库杜阿拉井气候干燥,但日照丰富,而那里又基本没什么农业害虫,在充沛的地下水的浇灌下,玉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成。沙漠移民尝到了甜头,他们在这种丰收的刺激下,加大了种植面积。
当玉米地越来越多的时候,沙漠动物也发现了玉米的美味,于是它们放弃了祖祖辈辈的饮食习惯,开始以玉米的茎、叶、穗做为自己的食物。
于是悲剧发生。
玉米的被糟蹋让沙漠移民不得不搬离沙漠,而随着移民的搬离,蓄水池干枯了,绿洲不见了,而那些习惯了衣食不忧的动物已丧失了在严酷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大批地死去了。
库杜阿拉井的野生动物,起码经过了数万年的进化才形成了在荒漠中自由生存的能力,可仅仅几年水美草肥的日子,就让它们毁于一旦。
如果没有人类的爱心呢?其实有时候爱与伤害是同在的。
这件事让我对现代儿童教育充满忧虑。
早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曾说过意味深长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温室中是养不出参天大树的,过度的爱,只能让孩子失去应对生活的能力。
但现在的教育理念却很少注意到应该增强孩子的韧性,只是一味地要求去呵护孩子,赏识孩子,尊重孩子,总之就是一句话,要把孩子当成一株柔弱的幼苗,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孩子本没有错,但不能让关心变成保护过度,如果这样,只能是对孩子造成一种伤害,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永远像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反思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爱有余而教不足。教当然不是只包括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包括对孩子人格、品质和能力的雕塑。我们只是以为给了孩子无忧的衣食,给了孩子学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就给了孩子一切。其实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需要的是一些必须的历练,但这些我们家长却不肯给孩子,因为我们太爱他们了,我们不舍得放手,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我们就如一棵大树一样,为孩子遮风挡雨,我们也确实为孩子挡住了风雨的侵袭,但同时我们也挡住了孩子所需要的阳光。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想一想那些沙漠动物的结局,我们就应该清醒一些了,一定不要给孩子过度的爱,因为爱与伤害是同在的,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一辈子都长在自己的羽翼下。真心的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经受各种磨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强者。
澳大利亚著名的库杜阿拉井大沙漠,是全球最干燥的区域之一,每年降水量只有2毫米。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仍然有为数不少动物在那里顽强的生存下来,有野骆驼、袋鼠、考拉、金刚鹦鹉等等。极端惨烈的自然环境,培养了这些动物坚韧的适应环境能力:它们为了一点点饮水或食物,不惜长途跋涉几十公里;而在没有饮水的季节,它们可以靠树叶和草根中微乎其微的水分,维持生计两三个月;它们还可以刨开地面的沙土,挖出一米多深的坑,只为吮吸一下带着一丝水分的泥土在这片充满死亡气息的沙漠上,它们是真正的生存专家,执著地延续着生命和种族。
看到这些文字,也许我们会对这些动物的生存状况充满同情,以我们的善良之心,我们也很想为这些动物做点什么,也就是说为它们献出一点爱心,也确实有人这么做了,但最后的结果是让这些动物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颁布了“垦荒令”呼吁沿海居民前往内陆发展农业,为迁居的移民提供水井、住房、发电风车,同时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津贴,并免除所有税款。
有一些移民在库杜阿拉沙漠安了家,政府已给居民打好了水井,并建造了大型蓄水池。在这些初期沙漠居民的辛勤劳动下,荒凉的沙漠有了一小片绿洲。
这水源,这绿洲,让沙漠动物看到了另一种生存方法。而这些早期的移民也对这些动物深表喜爱,他们欢迎这些动物到自己的蓄水池来饮水,到自己种植的桉树林来居住。于是这些沙漠动物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它们再不用为饮水担心了,再不用为食物奔波了,它们与人类和平相处,在人类的庇护下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如果时光就此停下,这该是人与自然双赢的一幅精典画面,但一切并不如人愿。
当防沙林完工后,沙漠移民开始种植玉米。虽说库杜阿拉井气候干燥,但日照丰富,而那里又基本没什么农业害虫,在充沛的地下水的浇灌下,玉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成。沙漠移民尝到了甜头,他们在这种丰收的刺激下,加大了种植面积。
当玉米地越来越多的时候,沙漠动物也发现了玉米的美味,于是它们放弃了祖祖辈辈的饮食习惯,开始以玉米的茎、叶、穗做为自己的食物。
于是悲剧发生。
玉米的被糟蹋让沙漠移民不得不搬离沙漠,而随着移民的搬离,蓄水池干枯了,绿洲不见了,而那些习惯了衣食不忧的动物已丧失了在严酷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大批地死去了。
库杜阿拉井的野生动物,起码经过了数万年的进化才形成了在荒漠中自由生存的能力,可仅仅几年水美草肥的日子,就让它们毁于一旦。
如果没有人类的爱心呢?其实有时候爱与伤害是同在的。
这件事让我对现代儿童教育充满忧虑。
早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就曾说过意味深长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温室中是养不出参天大树的,过度的爱,只能让孩子失去应对生活的能力。
但现在的教育理念却很少注意到应该增强孩子的韧性,只是一味地要求去呵护孩子,赏识孩子,尊重孩子,总之就是一句话,要把孩子当成一株柔弱的幼苗,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孩子本没有错,但不能让关心变成保护过度,如果这样,只能是对孩子造成一种伤害,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永远像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反思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对孩子爱有余而教不足。教当然不是只包括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包括对孩子人格、品质和能力的雕塑。我们只是以为给了孩子无忧的衣食,给了孩子学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就给了孩子一切。其实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需要的是一些必须的历练,但这些我们家长却不肯给孩子,因为我们太爱他们了,我们不舍得放手,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我们就如一棵大树一样,为孩子遮风挡雨,我们也确实为孩子挡住了风雨的侵袭,但同时我们也挡住了孩子所需要的阳光。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想一想那些沙漠动物的结局,我们就应该清醒一些了,一定不要给孩子过度的爱,因为爱与伤害是同在的,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一辈子都长在自己的羽翼下。真心的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经受各种磨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