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周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绰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 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 :“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 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 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 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 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 祖称善,谓惠达曰 :“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 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 :“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 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 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 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 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于是 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 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 :“苏绰真奇士也, 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 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四年,加卫将军、右 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 伯,增邑二百户。十年,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 卿。
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 赞成其事。减官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又为六条诏 书,奏施行之。其一,先治心,曰:
凡今之方伯守令,皆受命天朝,出临下国,论其尊贵,并 古之诸侯也。是以前世帝王,每称共治天下者,唯良宰守耳。 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 也。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 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 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 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 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 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 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其次又在治身。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之的也。 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 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求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 修行者,是犹无的而责射中也。故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 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 平,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以 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 行矣。 其二,敦教化,曰:
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明其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异于 木石,不同禽兽,故贵之耳。然性无常守,随化而迁。化于敦 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浮薄者,则衰弊之风; 质直者,则淳和之俗。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 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然世道雕丧,已数百年。大乱滋甚,且二十岁。民不见德, 唯兵革是闻;上无教化,惟刑罚是用。而中兴始尔,大难未平,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凡百草创,率多权宜。致使礼让弗 兴,风俗未改。比年稍登稔,徭赋差轻,衣食不切,则教化可 修矣。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夫化者,贵能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 之以朴素。使百姓亹亹,中迁于善,邪伪之心,嗜欲之性,潜 以消化,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化也。然后教之以孝悌,使 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 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 则王道成矣。此之谓教也。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 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此之谓要道也。
其三,尽地利,曰:
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 饥寒切体,而欲使民兴行礼让者,此犹逆阪走丸,势不可得也。 是以古之圣王,知其若此,故先足其衣食,然后教化随之。夫 衣食所以足者,在于地利尽。地利所以尽者,由于劝课有方。 主此教者,在乎牧守令长而已。民者冥也,智不自周,必待劝 教,然后尽其力。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 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及布 种既讫,嘉苗须理,麦秋在野,蚕停于室,若此之时,皆宜少 长悉力,男女并功,若援溺、救火、寇盗之将至,然后可使农 夫不废其业,蚕妇得就其功。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 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 百。此则明宰之教也。
夫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 此三时者,农之要也。若失其一时,则谷不可得而食。故先王 之戒曰 :“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 有受其寒者 。”若此三时不务省事,而令民废农者,是则绝民 之命,驱以就死然。单劣之户,及无牛之家,劝令有无相通, 使得兼济。三农之隙,及阴雨之暇,又当教民种桑、植果,艺 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夫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劝课亦不容太简,简则民怠。 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故诗曰 :“不刚不柔, 布政优优,百禄是求 。”如不能尔,则必陷于刑辟矣。
其四,擢贤良,曰:
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必立君以治之。人君不能独治, 故必置臣以佐之。上至帝王,下及郡国,置臣得贤则治,失贤 则乱,此乃自然之理,百王不能易也。
今刺史守令,悉有僚吏,皆佐治之人也。刺史府官则命于 天朝,其州吏以下,并牧守自置。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 门资,多不择贤良;末曹小吏,唯试刀笔,并不问志行。夫门 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刀笔者,乃身外之末 材,不废性行之浇伪。若门资之中而得贤良,是则策骐骥而取 千里也;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 不可以涉道也。若刀笔之中而得志行,是则金相玉质,内外俱 美,实为人宝也;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悦目 一时,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 得人。苟得其人,自可起冢养而为卿相,伊尹、傅说是也,而 况州郡之职乎。苟非其人,则丹朱、商均虽帝王之胤,不能守 百里之封,而况于公卿之冑乎。由此而言,观人之道可见矣。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若有材艺而以正直为本者, 必以其材而为治也;若有材艺而以奸伪为本者,将由其官而为 乱也,何治之可得乎。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其志行善 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而今择人者多云“邦国无贤,莫知所举”此乃未之思也, 非适理之论。所以然者,古人有言:明主聿兴,不降佐于昊天; 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常引一世之人,治一世之务。故殷、 周不待稷、契之臣,魏、晋无假萧、曹之佐。仲尼曰 :“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岂有万家之都,而云无士,但求 之不勤,择之不审,或用之不得其所,任之不尽其材,故云无 耳。古人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英曰隽。”今之智效一官, 行闻一邦者,岂非近英隽之士也。但能勤而审察,去虚取实, 各得州郡之最而用之,则民无多少,皆足治矣。孰云无贤!
夫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及其 剖而莹之,驰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彼贤士之未用也, 混于凡品,竟何以异。要任之以事业,责之以成务,方与彼庸 流较然不同。昔吕望之屠钓,百里奚之饭牛,宁生之扣角,管 夷吾之三败,当此之时,悠悠之徒,岂谓其贤。及升王朝,登 霸国,积数十年,功成事立,始识其奇士也。于是后世称之, 不容于口。彼瑰伟之材,不世之杰,尚不能以未遇之时,自异 于凡品,况降此者哉。若必待太公而后用,是千载无太公;必 待夷吾而后任,是百世无夷吾。所以然者,士必从微而至着, 功必积小以至大,岂有未任而已成,不用而先达也。若识此理, 则贤可求,士可择。得贤而任之,得士而使之,则天下之治, 何向而不可成也。
然善官人者必先省其官。官省,则善人易充,善人易充, 则事无不理;官烦,则必杂不善之人,杂不善之人,则政必有 得失。故语曰 :“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 烦则民浊 。”清浊之由,在于官之烦省。案今吏员,其数不少。 昔民殷事广,尚能克济,况今户口减耗,依员而置,犹以为少。 如闻在下州郡,尚有兼假,扰乱细民,甚为无理。诸如此辈, 悉宜罢黜,无得习常。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闾 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夫正长者, 治民之基。基不倾者,上必安。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则人道明矣, 贤与不肖别矣。率此以求,则庶无愆悔矣。
其五,恤狱讼,曰:
人受阴阳之气以生,有情有性。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 恶既分,而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民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是以先王重 之,特加戒慎。夫戒慎者,欲使治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事 源。先之以五听,参之以证验,妙睹情状,穷鉴隐伏,使奸无 所容,罪人必得。然后随事加刑,轻重皆当,赦过矜愚,得情 勿喜。又能消息情理,斟酌礼律,无不曲尽人心,远明大教, 使获罪者如归。此则善之上也。然宰守非一,不可人人皆有通 识,推理求情,时或难尽。唯当率至公之心,去阿枉之志,务 求曲直,念尽平当。听察之理,必穷所见,然后栲讯以法,不 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随事断理,狱无停滞。此 亦其次。若乃不仁恕而肆其残暴,同民木石,专任捶楚。巧诈 者虽事彰而获免,辞弱者乃无罪而被罚。有如此者,斯则下矣, 非共治所寄。今之宰守,当勤于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条, 则刑所不赦。又当深思远大,念存德教。先王之制曰,与杀无 辜,宁赦有罪;与其害善,宁其利淫。明必不得中,宁滥舍有 罪,不谬害善人也。今之从政者则不然。深文巧劾,宁致善人 于法,不免有罪于刑。所以然者,皆非好杀人也,但云为吏宁 酷,可免后患。此则情存自便,不念至公,奉法如此,皆奸人 也。夫人者,天地之贵物,一死不可复生。然楚毒之下,以痛 自诬,不被申理,遂陷刑戮者,将恐往往而有。是以自古以来, 设五听三宥之法,着明慎庶狱之典,此皆爱民甚也。凡伐木杀 草,田猎不顺,尚违时令,而亏帝道;况刑罚不中,滥害善人, 宁不伤天心、犯和气也!天心伤,和气损,而欲阴阳调适,四 时顺序,万物阜安,苍生悦乐者,不可得也。故语曰,一夫吁 嗟,王道为之倾覆,正谓此也。凡百宰守,可无慎乎。
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 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识此二途,则刑政尽 矣。
其六,均赋役,曰: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明先王 必以财聚人,以仁守位。国而无财,位不可守。是故(五)三 以来,皆有征税之法。虽轻重不同,而济用一也。今逆寇未平, 军用资广,虽未遑减省,以恤民瘼,然令平均,使下无匮。夫 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 故圣人曰 :“盖均无贫。”
然财货之生,其功不易。织纴纺绩,起于有渐,非旬日之 间,所可造次。必须劝课,使预营理。绢乡先事织纴,麻土早 修纺绩。先时而备,至时而输,故王赋获供,下民无困。如其 不预劝戒,临时迫切,复恐稽缓,以为己过,捶扑交至,取办 目前。富商大贾,缘兹射利,有者从之贵买,无者与之举息。 输税之民,于是弊矣。
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 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民悦;若检理 无方,则吏奸而民怨。又差发徭役,多不存意。致令贫弱者或 重徭而远戍,富强者或轻使而近防。守令用怀如此,不存恤民 之心,皆王政之罪人也。
太祖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 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
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其词曰:
惟中兴十有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会于王庭。柱国泰 洎群公列将,罔不来朝。时乃大稽百宪,敷于庶邦,用绥我王 度。皇帝曰 :“昔尧命羲和,允厘百工。舜命九官,庶绩咸熙。 武丁命说,克号高宗。时惟休哉,朕其钦若。格尔有位,胥暨 我太祖之庭,朕将丕命女以厥官。”
六月丁巳,皇帝朝格于太庙,凡厥具僚,罔不在位。
皇帝若曰 :“咨我元辅、群公、列将、百辟、卿士、庶尹、 御事,朕惟寅敷祖宗之灵命,稽于先王之典训,以大诰于尔在 位。昔我太祖神皇,肇膺明命,以创我皇基。烈祖景宗,廓开 四表,底定武功。暨乎文祖,诞敷文德,龚惟武考,不霣其旧。 自时厥后,陵夷之弊,用兴大难于彼东丘,则我黎人,咸坠涂 炭。惟台一人,缵戎下武,夙夜祗畏,若涉大川,罔识攸济。 是用稽于帝典,揆于王廷,拯我民瘼。惟彼哲王,示我彝训, 曰天生蒸民,罔克自乂,上帝降鉴叡圣,植元后以乂之。惟时 元后弗克独乂,博求明德,命百辟群吏以佐之。肆天之命辟, 辟之命官,惟以恤民,弗惟逸念。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 惟弼。上下一体,各勤攸司,兹用克臻于皇极。故其彝训曰: “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今台一人,膺天之嘏, 既陟元后。股肱百辟又服我国家之命,罔不咸守厥职。嗟夫, 后弗艰厥后,臣弗艰厥臣,于政何弗斁,呜呼艰哉!凡尔在位, 其敬听命。”皇帝若曰:“柱国,唯四海之不造,载繇二纪。天 未绝我太祖列祖之命,用锡我以元辅。国家将坠,公惟栋梁。 皇之弗极,公作相。百揆諐度,公惟大录。公其允文允武,克 明克乂,迪七德,敷九功,龛暴除乱,下绥我苍生,旁施于九 土。若伊之在商,周之有吕,说之相丁,用保我无疆之祚。”
皇帝若曰 :“群公、太宰、太尉、司徒、司空。惟公作朕 鼎足,以弼乎朕躬。宰惟天官,克谐六职。尉惟司武,武在止 戈。徒惟司众,敬敷五教。空惟司土,利用厚生。惟时三事, 若三阶之在天;惟兹四辅,若四时之成岁。天工人其代诸。” 皇帝若曰 :“列将,汝惟鹰扬,作朕爪牙,寇贼奸宄,蛮 夷猾夏,汝徂征,绥之以惠,董之以威。刑期于无刑,万邦咸 宁。俾八表之内,莫违朕命,时汝功。
皇帝若曰 :“庶邦列辟,汝惟守土,作民父母。民惟不胜 其饥,故先王重农;不胜其寒,故先王贵女功。民之不率于孝 慈,则骨肉之恩薄;弗惇于礼让,则争夺之萌生。惟兹六物, 寔为教本。呜呼!为上在宽,宽则民怠。齐之以礼,不刚不柔, 稽极于道。”
皇帝若曰 :“卿士、庶尹、凡百御事,王省惟岁,卿士惟 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时。岁月日时,罔易其度,百宪咸贞, 庶绩其凝。呜呼!惟若王官,陶均万国,若天之有斗,斟元气, 酌阴阳,弗失其和,苍生永赖;悖其序,万物以伤。时惟艰哉!” 皇帝若曰 :“惟天地之道,一阴一阳;礼俗之变,一文一质。 爰自三五,以迄于兹,匪惟相革,惟其救弊,匪惟相袭,惟其 可久。惟我有魏,承乎周之末流,接秦汉遗弊,袭魏晋之华诞, 五代浇风,因而未革,将以穆俗兴化,庸可暨乎。嗟我公辅、 庶僚、列侯,朕惟否德,其一心力,祗慎厥艰,克遵前王之丕 显休烈,弗敢怠荒。咨尔在位,亦协乎朕心,惇德允元,惟厥 难是务。克捐厥华,即厥实,背厥伪,崇厥诚。勿愆勿忘,一 乎三代之彝典,归于道德仁义,用保我祖宗之丕命。荷天之休, 克绥我万方,永康我黎庶。戒之哉!戒之哉!朕言不再。”
柱国泰洎庶僚百辟拜手稽首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 民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繇此道,用臻于刑措 。自时厥后, 历千载而未闻。惟帝念功,将反叔世,逖致于雍。庸锡降丕命 于我群臣。博哉王言,非言之难,行之实难。罔不有初,鲜克 有终。商书曰:“终始惟一,德乃日新。”惟帝敬厥始,慎厥终, 以跻日新之德,则我群臣,敢不夙夜对扬休哉。惟兹大谊,未 光于四表,以迈种德,俾九域幽遐,咸昭奉元后之明训,率迁 于道,永膺无疆之休。”
帝曰 :“钦哉。”
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 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 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 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 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 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 四十九。
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及将葬,乃谓公卿等曰 :“苏尚 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 未达;如其厚加赠谥,又乖宿昔相知之道。进退惟谷,孤有疑 焉。”尚书令史麻瑶越次而进曰:“昔晏子,齐之贤大夫,一狐 裘三十年。及其死也,遗车一乘。齐侯不夺其志。绰既操履清 白,谦挹自居,愚谓宜从俭约,以彰其美 。”太祖称善,因荐 瑶于朝廷。及绰归葬武功,唯载以布车一乘。太祖与群公,皆 步送出同州郭门外。太祖亲于车后酹酒而言曰 :“尚书平生为 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 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 !”因举声恸哭,不觉失卮 于手。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为其文。
绰又着佛性论、七经论,并行于世。明帝二年,以绰配享 太祖庙庭。子威嗣。
威少有父风,袭爵美阳伯。娶晋公护女新兴公主,拜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怀道县公。建德初,稍迁御伯下大夫。 大象末,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开皇初,以绰著名前代,乃下诏曰 :“昔汉高钦无忌之 义,魏武挹子干之风,前代名贤,后王斯重。魏故度支尚书、 美阳伯苏绰,文雅政事,遗迹可称。展力前王,垂声着绩。宜 开土宇,用旌善人 。”于是追封邳国公,邑二千户。
绰弟椿,字令钦。性廉慎,沉勇有决断。正光中,关右贼 乱,椿应募讨之,授荡寇将军。累功(封)迁奉朝请、厉威将 军、中散大夫,赐爵美阳子,加都督、持节、平西将军、太中 大夫。大统初,拜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姓贺兰氏。四 年,出为武都郡守。改授西夏州长史,除帅都督,行弘农郡事。 椿当官强济,特为太祖所知。十四年,置当州乡帅,自非 乡望允当众心,不得预焉。乃令驿追椿领乡兵。其年,破盘头 氐有功,除散骑常侍,加大都督。十六年,征随郡,军还,除 武功郡守。既为本邑,以清俭自居,小大之政,必尽忠恕。寻 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侯。武成二年,进 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保定三年,卒。子植 嗣。
史臣曰:书云:“惟后非贤弗乂,惟贤非后罔食”是以知 人则哲,有国之所先;用之则行,为下之常道。若乃庖厨、胥 靡、种德、微管之臣,罕闻于世;黜鲁、逐荆、抱关、执戟之 士,无乏于时。斯固典慕所以昭则,风雅所以兴刺也。诚能监 前事之得丧,劳虚己于吐握,其知贤也必用,其授爵也勿疑, 则舜禹汤武之德可连衡矣,稷契伊吕之流可比肩矣。
太祖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治 定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斲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 下肃上尊;疆埸屡扰,而内亲外附。斯盖苏令绰之力也。名冠 当时,庆流后嗣,宜哉。
<b>译文</b>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是三国时魏国侍中苏则的第九代孙。他的祖辈接连几代都当郡太守。父亲苏协,任职武功郡太守。
苏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太祖在束都门外为他饯行。临别的时候,太祖对苏让说:“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以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太祖就召见苏绰,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任一年多,太祖还没有很赏识他。但是各部门的官员有疑难不决的事情,都向苏绰征询然后才作决定。所发送的公文,苏绰又为他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的官员都称赞他的才能。后来有一次太祖跟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周惠达不能回答,请求让他出外找人商议。于是他把苏绰召来,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加以裁定。周惠达再进去呈报太祖,太祖连声叫好,问周惠达:“谁替你想出这些意见的呢?”周惠达回答说是苏绰,接著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太祖说:“我也听说这个人很久了。”不久太祖就授任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一次适逢太祖和公卿一起到昆明池观看打鱼,走到城西汉代仓库旧地的时候,回头询问左右侍候的人,没有谁知道。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太祖就把苏绰召来询问,苏绰就把具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太祖十分高兴,接着又问当初开天辟地的事情和历代兴亡的过程。苏绰很有口才,全都对答如流。太祖更加欢喜,于是和苏绰一起骑着马并排慢走到了昆明池,竟忘了打鱼的事情而没有设置鱼网就回去了。于是太祖把苏绰留下一直到了晚上,继续询问治国的方法,自己就躺下来听他陈述。苏绰于是向太祖说明了帝王安邦定国的正确措施,同时又论述了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学说的要点。太祖听得竟然马上起来,正襟危坐,连膝盖在坐席上往前移了也不知道。就这样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感到厌倦。第二天早上,太祖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要把政务委任给他。“太祖当即授任苏绰为大行台左丞,让他参与处理机密的事务。从此以后太祖对苏绰的信任和待遇一天天隆厚。苏绰又开始制定公文案卷的格式,规定行台发出的文件用朱笔,呈送入行台的文件用墨笔,并且制定记账和户籍登记的方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帝兵分三路入侵,各将领都想分兵抵挡,衹有苏绰的意见和太祖相同。于是他们集中兵力抵抗窦泰,在潼关把他活捉。大统四年,朝廷加授苏绰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爵美阳县子,封地三百户。后来又加授通直散骑常侍,提升爵位为伯,增加封地二百户。大统十年,苏绰被任命为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郎,兼任司农卿。
当时太祖正想改革时政,致力于扩展强国富民的路子,因此苏绰得以尽力发挥他的智慧和能力,辅佐太祖成就大事。他主张裁减官员,设置党正、里长,并且设置屯田来资助统军治国的费用。苏绰又草拟了六条诏令,奏请施行。
第一条,首先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
凡是当今的地方长官,都是由天朝任命,派到各地统治一方,说起他们的尊贵地位,都跟古代的诸侯相当。因此前代的帝王,常称说共同治理天下的,衹有优良的郡守县令罢了。君主明知各部门长官虽然各有所主管的工作,但是作为治理百姓的根本,那就没有什么像郡守县令那样最为重要的了。大凡治理百姓的法则,首先应当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是全身的主宰,各种行为做法的根本。思想不清净,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会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是非颠倒。是非颠倒,就会一身不能自理,这样哪裹还能治理百姓呢?因此治理百姓的关键,在于心地要清净。所谓心地清净,不是说不贪图钱财,而是要让心情清净平和,精神端正沉静。能够做到心情平和,精神沉静,那么邪恶不正的念头就无由产生。邪恶的念头不产生,那么凡是考虑的事情,没有不符合最公正无私的道理。用遣最公正无私的道理来治理自己属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谁还不听从你的教化呢。因此说治理百姓的根本首先在于修养思想品德。
其次在于陶冶身心。大凡君主的身心,都是百姓的表率,一国的目标。标记不正,不能测得笔直的日影;目标不明显,不能要求别人射中。当今君王如果不能很好地陶冶自身,而希望治理好百姓,造就好像用弯曲的标记硬要测得笔直的影一样;君王如果不能注意自身德行的修养,却要百姓修养德行,这就好像没有目标却要求别人非射中不可。因此作为君主,必须心如清水,形如白玉。亲自实行仁义,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守信,礼貌谦让,廉洁公平,勤俭节约,然后再加上毫不倦怠,加上明察秋毫,亲自做好这八个方面,用它来教导百姓。因此百姓对君主既敬畏又爱戴,既效法又模仿,美好的品德用不着每家教诲每天显示而自然就可以培养起来了。
第二条,注重教育感化:天地万物的特性,祇有人是宝贵的。因为明白人有中正平和的思想,仁爱宽厚的品行,跟木石有别,与禽兽不同,所以才觉得人是宝贵的。然而人性不会永远不变,而是随着教化而变化。受到敦厚朴实的教化就会质朴正直;受到刻薄虚伪的教化就会虚浮轻薄。虚浮轻薄就是一种衰落败坏的风气,而质朴... -->>
苏绰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 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 :“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 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 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 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 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 祖称善,谓惠达曰 :“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 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 :“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 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 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 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 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于是 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 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 :“苏绰真奇士也, 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 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四年,加卫将军、右 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 伯,增邑二百户。十年,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 卿。
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 赞成其事。减官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又为六条诏 书,奏施行之。其一,先治心,曰:
凡今之方伯守令,皆受命天朝,出临下国,论其尊贵,并 古之诸侯也。是以前世帝王,每称共治天下者,唯良宰守耳。 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 也。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 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 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 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 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 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 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其次又在治身。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之的也。 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 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求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 修行者,是犹无的而责射中也。故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 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 平,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以 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 行矣。 其二,敦教化,曰:
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明其有中和之心,仁恕之行,异于 木石,不同禽兽,故贵之耳。然性无常守,随化而迁。化于敦 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浮薄者,则衰弊之风; 质直者,则淳和之俗。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 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然世道雕丧,已数百年。大乱滋甚,且二十岁。民不见德, 唯兵革是闻;上无教化,惟刑罚是用。而中兴始尔,大难未平,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凡百草创,率多权宜。致使礼让弗 兴,风俗未改。比年稍登稔,徭赋差轻,衣食不切,则教化可 修矣。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夫化者,贵能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 之以朴素。使百姓亹亹,中迁于善,邪伪之心,嗜欲之性,潜 以消化,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化也。然后教之以孝悌,使 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 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 则王道成矣。此之谓教也。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 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此之谓要道也。
其三,尽地利,曰:
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 饥寒切体,而欲使民兴行礼让者,此犹逆阪走丸,势不可得也。 是以古之圣王,知其若此,故先足其衣食,然后教化随之。夫 衣食所以足者,在于地利尽。地利所以尽者,由于劝课有方。 主此教者,在乎牧守令长而已。民者冥也,智不自周,必待劝 教,然后尽其力。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无问少 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及布 种既讫,嘉苗须理,麦秋在野,蚕停于室,若此之时,皆宜少 长悉力,男女并功,若援溺、救火、寇盗之将至,然后可使农 夫不废其业,蚕妇得就其功。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 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 百。此则明宰之教也。
夫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 此三时者,农之要也。若失其一时,则谷不可得而食。故先王 之戒曰 :“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 有受其寒者 。”若此三时不务省事,而令民废农者,是则绝民 之命,驱以就死然。单劣之户,及无牛之家,劝令有无相通, 使得兼济。三农之隙,及阴雨之暇,又当教民种桑、植果,艺 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夫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劝课亦不容太简,简则民怠。 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故诗曰 :“不刚不柔, 布政优优,百禄是求 。”如不能尔,则必陷于刑辟矣。
其四,擢贤良,曰:
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必立君以治之。人君不能独治, 故必置臣以佐之。上至帝王,下及郡国,置臣得贤则治,失贤 则乱,此乃自然之理,百王不能易也。
今刺史守令,悉有僚吏,皆佐治之人也。刺史府官则命于 天朝,其州吏以下,并牧守自置。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 门资,多不择贤良;末曹小吏,唯试刀笔,并不问志行。夫门 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刀笔者,乃身外之末 材,不废性行之浇伪。若门资之中而得贤良,是则策骐骥而取 千里也;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 不可以涉道也。若刀笔之中而得志行,是则金相玉质,内外俱 美,实为人宝也;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悦目 一时,不可以充榱椽之用也。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 得人。苟得其人,自可起冢养而为卿相,伊尹、傅说是也,而 况州郡之职乎。苟非其人,则丹朱、商均虽帝王之胤,不能守 百里之封,而况于公卿之冑乎。由此而言,观人之道可见矣。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若有材艺而以正直为本者, 必以其材而为治也;若有材艺而以奸伪为本者,将由其官而为 乱也,何治之可得乎。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其志行善 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
而今择人者多云“邦国无贤,莫知所举”此乃未之思也, 非适理之论。所以然者,古人有言:明主聿兴,不降佐于昊天; 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常引一世之人,治一世之务。故殷、 周不待稷、契之臣,魏、晋无假萧、曹之佐。仲尼曰 :“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岂有万家之都,而云无士,但求 之不勤,择之不审,或用之不得其所,任之不尽其材,故云无 耳。古人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英曰隽。”今之智效一官, 行闻一邦者,岂非近英隽之士也。但能勤而审察,去虚取实, 各得州郡之最而用之,则民无多少,皆足治矣。孰云无贤!
夫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及其 剖而莹之,驰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彼贤士之未用也, 混于凡品,竟何以异。要任之以事业,责之以成务,方与彼庸 流较然不同。昔吕望之屠钓,百里奚之饭牛,宁生之扣角,管 夷吾之三败,当此之时,悠悠之徒,岂谓其贤。及升王朝,登 霸国,积数十年,功成事立,始识其奇士也。于是后世称之, 不容于口。彼瑰伟之材,不世之杰,尚不能以未遇之时,自异 于凡品,况降此者哉。若必待太公而后用,是千载无太公;必 待夷吾而后任,是百世无夷吾。所以然者,士必从微而至着, 功必积小以至大,岂有未任而已成,不用而先达也。若识此理, 则贤可求,士可择。得贤而任之,得士而使之,则天下之治, 何向而不可成也。
然善官人者必先省其官。官省,则善人易充,善人易充, 则事无不理;官烦,则必杂不善之人,杂不善之人,则政必有 得失。故语曰 :“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 烦则民浊 。”清浊之由,在于官之烦省。案今吏员,其数不少。 昔民殷事广,尚能克济,况今户口减耗,依员而置,犹以为少。 如闻在下州郡,尚有兼假,扰乱细民,甚为无理。诸如此辈, 悉宜罢黜,无得习常。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闾 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夫正长者, 治民之基。基不倾者,上必安。
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则人道明矣, 贤与不肖别矣。率此以求,则庶无愆悔矣。
其五,恤狱讼,曰:
人受阴阳之气以生,有情有性。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 恶既分,而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民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是以先王重 之,特加戒慎。夫戒慎者,欲使治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事 源。先之以五听,参之以证验,妙睹情状,穷鉴隐伏,使奸无 所容,罪人必得。然后随事加刑,轻重皆当,赦过矜愚,得情 勿喜。又能消息情理,斟酌礼律,无不曲尽人心,远明大教, 使获罪者如归。此则善之上也。然宰守非一,不可人人皆有通 识,推理求情,时或难尽。唯当率至公之心,去阿枉之志,务 求曲直,念尽平当。听察之理,必穷所见,然后栲讯以法,不 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随事断理,狱无停滞。此 亦其次。若乃不仁恕而肆其残暴,同民木石,专任捶楚。巧诈 者虽事彰而获免,辞弱者乃无罪而被罚。有如此者,斯则下矣, 非共治所寄。今之宰守,当勤于中科,而慕其上善。如在下条, 则刑所不赦。又当深思远大,念存德教。先王之制曰,与杀无 辜,宁赦有罪;与其害善,宁其利淫。明必不得中,宁滥舍有 罪,不谬害善人也。今之从政者则不然。深文巧劾,宁致善人 于法,不免有罪于刑。所以然者,皆非好杀人也,但云为吏宁 酷,可免后患。此则情存自便,不念至公,奉法如此,皆奸人 也。夫人者,天地之贵物,一死不可复生。然楚毒之下,以痛 自诬,不被申理,遂陷刑戮者,将恐往往而有。是以自古以来, 设五听三宥之法,着明慎庶狱之典,此皆爱民甚也。凡伐木杀 草,田猎不顺,尚违时令,而亏帝道;况刑罚不中,滥害善人, 宁不伤天心、犯和气也!天心伤,和气损,而欲阴阳调适,四 时顺序,万物阜安,苍生悦乐者,不可得也。故语曰,一夫吁 嗟,王道为之倾覆,正谓此也。凡百宰守,可无慎乎。
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 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识此二途,则刑政尽 矣。
其六,均赋役,曰:
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明先王 必以财聚人,以仁守位。国而无财,位不可守。是故(五)三 以来,皆有征税之法。虽轻重不同,而济用一也。今逆寇未平, 军用资广,虽未遑减省,以恤民瘼,然令平均,使下无匮。夫 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 故圣人曰 :“盖均无贫。”
然财货之生,其功不易。织纴纺绩,起于有渐,非旬日之 间,所可造次。必须劝课,使预营理。绢乡先事织纴,麻土早 修纺绩。先时而备,至时而输,故王赋获供,下民无困。如其 不预劝戒,临时迫切,复恐稽缓,以为己过,捶扑交至,取办 目前。富商大贾,缘兹射利,有者从之贵买,无者与之举息。 输税之民,于是弊矣。
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 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民悦;若检理 无方,则吏奸而民怨。又差发徭役,多不存意。致令贫弱者或 重徭而远戍,富强者或轻使而近防。守令用怀如此,不存恤民 之心,皆王政之罪人也。
太祖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 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
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其词曰:
惟中兴十有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会于王庭。柱国泰 洎群公列将,罔不来朝。时乃大稽百宪,敷于庶邦,用绥我王 度。皇帝曰 :“昔尧命羲和,允厘百工。舜命九官,庶绩咸熙。 武丁命说,克号高宗。时惟休哉,朕其钦若。格尔有位,胥暨 我太祖之庭,朕将丕命女以厥官。”
六月丁巳,皇帝朝格于太庙,凡厥具僚,罔不在位。
皇帝若曰 :“咨我元辅、群公、列将、百辟、卿士、庶尹、 御事,朕惟寅敷祖宗之灵命,稽于先王之典训,以大诰于尔在 位。昔我太祖神皇,肇膺明命,以创我皇基。烈祖景宗,廓开 四表,底定武功。暨乎文祖,诞敷文德,龚惟武考,不霣其旧。 自时厥后,陵夷之弊,用兴大难于彼东丘,则我黎人,咸坠涂 炭。惟台一人,缵戎下武,夙夜祗畏,若涉大川,罔识攸济。 是用稽于帝典,揆于王廷,拯我民瘼。惟彼哲王,示我彝训, 曰天生蒸民,罔克自乂,上帝降鉴叡圣,植元后以乂之。惟时 元后弗克独乂,博求明德,命百辟群吏以佐之。肆天之命辟, 辟之命官,惟以恤民,弗惟逸念。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 惟弼。上下一体,各勤攸司,兹用克臻于皇极。故其彝训曰: “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今台一人,膺天之嘏, 既陟元后。股肱百辟又服我国家之命,罔不咸守厥职。嗟夫, 后弗艰厥后,臣弗艰厥臣,于政何弗斁,呜呼艰哉!凡尔在位, 其敬听命。”皇帝若曰:“柱国,唯四海之不造,载繇二纪。天 未绝我太祖列祖之命,用锡我以元辅。国家将坠,公惟栋梁。 皇之弗极,公作相。百揆諐度,公惟大录。公其允文允武,克 明克乂,迪七德,敷九功,龛暴除乱,下绥我苍生,旁施于九 土。若伊之在商,周之有吕,说之相丁,用保我无疆之祚。”
皇帝若曰 :“群公、太宰、太尉、司徒、司空。惟公作朕 鼎足,以弼乎朕躬。宰惟天官,克谐六职。尉惟司武,武在止 戈。徒惟司众,敬敷五教。空惟司土,利用厚生。惟时三事, 若三阶之在天;惟兹四辅,若四时之成岁。天工人其代诸。” 皇帝若曰 :“列将,汝惟鹰扬,作朕爪牙,寇贼奸宄,蛮 夷猾夏,汝徂征,绥之以惠,董之以威。刑期于无刑,万邦咸 宁。俾八表之内,莫违朕命,时汝功。
皇帝若曰 :“庶邦列辟,汝惟守土,作民父母。民惟不胜 其饥,故先王重农;不胜其寒,故先王贵女功。民之不率于孝 慈,则骨肉之恩薄;弗惇于礼让,则争夺之萌生。惟兹六物, 寔为教本。呜呼!为上在宽,宽则民怠。齐之以礼,不刚不柔, 稽极于道。”
皇帝若曰 :“卿士、庶尹、凡百御事,王省惟岁,卿士惟 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时。岁月日时,罔易其度,百宪咸贞, 庶绩其凝。呜呼!惟若王官,陶均万国,若天之有斗,斟元气, 酌阴阳,弗失其和,苍生永赖;悖其序,万物以伤。时惟艰哉!” 皇帝若曰 :“惟天地之道,一阴一阳;礼俗之变,一文一质。 爰自三五,以迄于兹,匪惟相革,惟其救弊,匪惟相袭,惟其 可久。惟我有魏,承乎周之末流,接秦汉遗弊,袭魏晋之华诞, 五代浇风,因而未革,将以穆俗兴化,庸可暨乎。嗟我公辅、 庶僚、列侯,朕惟否德,其一心力,祗慎厥艰,克遵前王之丕 显休烈,弗敢怠荒。咨尔在位,亦协乎朕心,惇德允元,惟厥 难是务。克捐厥华,即厥实,背厥伪,崇厥诚。勿愆勿忘,一 乎三代之彝典,归于道德仁义,用保我祖宗之丕命。荷天之休, 克绥我万方,永康我黎庶。戒之哉!戒之哉!朕言不再。”
柱国泰洎庶僚百辟拜手稽首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 民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繇此道,用臻于刑措 。自时厥后, 历千载而未闻。惟帝念功,将反叔世,逖致于雍。庸锡降丕命 于我群臣。博哉王言,非言之难,行之实难。罔不有初,鲜克 有终。商书曰:“终始惟一,德乃日新。”惟帝敬厥始,慎厥终, 以跻日新之德,则我群臣,敢不夙夜对扬休哉。惟兹大谊,未 光于四表,以迈种德,俾九域幽遐,咸昭奉元后之明训,率迁 于道,永膺无疆之休。”
帝曰 :“钦哉。”
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 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 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 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 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 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 四十九。
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及将葬,乃谓公卿等曰 :“苏尚 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吾欲全其素志,便恐悠悠之徒,有所 未达;如其厚加赠谥,又乖宿昔相知之道。进退惟谷,孤有疑 焉。”尚书令史麻瑶越次而进曰:“昔晏子,齐之贤大夫,一狐 裘三十年。及其死也,遗车一乘。齐侯不夺其志。绰既操履清 白,谦挹自居,愚谓宜从俭约,以彰其美 。”太祖称善,因荐 瑶于朝廷。及绰归葬武功,唯载以布车一乘。太祖与群公,皆 步送出同州郭门外。太祖亲于车后酹酒而言曰 :“尚书平生为 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 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 !”因举声恸哭,不觉失卮 于手。至葬日,又遣使祭以太牢,太祖自为其文。
绰又着佛性论、七经论,并行于世。明帝二年,以绰配享 太祖庙庭。子威嗣。
威少有父风,袭爵美阳伯。娶晋公护女新兴公主,拜车骑 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怀道县公。建德初,稍迁御伯下大夫。 大象末,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开皇初,以绰著名前代,乃下诏曰 :“昔汉高钦无忌之 义,魏武挹子干之风,前代名贤,后王斯重。魏故度支尚书、 美阳伯苏绰,文雅政事,遗迹可称。展力前王,垂声着绩。宜 开土宇,用旌善人 。”于是追封邳国公,邑二千户。
绰弟椿,字令钦。性廉慎,沉勇有决断。正光中,关右贼 乱,椿应募讨之,授荡寇将军。累功(封)迁奉朝请、厉威将 军、中散大夫,赐爵美阳子,加都督、持节、平西将军、太中 大夫。大统初,拜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姓贺兰氏。四 年,出为武都郡守。改授西夏州长史,除帅都督,行弘农郡事。 椿当官强济,特为太祖所知。十四年,置当州乡帅,自非 乡望允当众心,不得预焉。乃令驿追椿领乡兵。其年,破盘头 氐有功,除散骑常侍,加大都督。十六年,征随郡,军还,除 武功郡守。既为本邑,以清俭自居,小大之政,必尽忠恕。寻 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侯。武成二年,进 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保定三年,卒。子植 嗣。
史臣曰:书云:“惟后非贤弗乂,惟贤非后罔食”是以知 人则哲,有国之所先;用之则行,为下之常道。若乃庖厨、胥 靡、种德、微管之臣,罕闻于世;黜鲁、逐荆、抱关、执戟之 士,无乏于时。斯固典慕所以昭则,风雅所以兴刺也。诚能监 前事之得丧,劳虚己于吐握,其知贤也必用,其授爵也勿疑, 则舜禹汤武之德可连衡矣,稷契伊吕之流可比肩矣。
太祖提剑而起,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治 定之礼于鼎峙之日。终能斲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 下肃上尊;疆埸屡扰,而内亲外附。斯盖苏令绰之力也。名冠 当时,庆流后嗣,宜哉。
<b>译文</b>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是三国时魏国侍中苏则的第九代孙。他的祖辈接连几代都当郡太守。父亲苏协,任职武功郡太守。
苏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太祖在束都门外为他饯行。临别的时候,太祖对苏让说:“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以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太祖就召见苏绰,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在任一年多,太祖还没有很赏识他。但是各部门的官员有疑难不决的事情,都向苏绰征询然后才作决定。所发送的公文,苏绰又为他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的官员都称赞他的才能。后来有一次太祖跟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周惠达不能回答,请求让他出外找人商议。于是他把苏绰召来,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加以裁定。周惠达再进去呈报太祖,太祖连声叫好,问周惠达:“谁替你想出这些意见的呢?”周惠达回答说是苏绰,接著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太祖说:“我也听说这个人很久了。”不久太祖就授任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一次适逢太祖和公卿一起到昆明池观看打鱼,走到城西汉代仓库旧地的时候,回头询问左右侍候的人,没有谁知道。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太祖就把苏绰召来询问,苏绰就把具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太祖十分高兴,接着又问当初开天辟地的事情和历代兴亡的过程。苏绰很有口才,全都对答如流。太祖更加欢喜,于是和苏绰一起骑着马并排慢走到了昆明池,竟忘了打鱼的事情而没有设置鱼网就回去了。于是太祖把苏绰留下一直到了晚上,继续询问治国的方法,自己就躺下来听他陈述。苏绰于是向太祖说明了帝王安邦定国的正确措施,同时又论述了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学说的要点。太祖听得竟然马上起来,正襟危坐,连膝盖在坐席上往前移了也不知道。就这样两人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感到厌倦。第二天早上,太祖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要把政务委任给他。“太祖当即授任苏绰为大行台左丞,让他参与处理机密的事务。从此以后太祖对苏绰的信任和待遇一天天隆厚。苏绰又开始制定公文案卷的格式,规定行台发出的文件用朱笔,呈送入行台的文件用墨笔,并且制定记账和户籍登记的方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帝兵分三路入侵,各将领都想分兵抵挡,衹有苏绰的意见和太祖相同。于是他们集中兵力抵抗窦泰,在潼关把他活捉。大统四年,朝廷加授苏绰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爵美阳县子,封地三百户。后来又加授通直散骑常侍,提升爵位为伯,增加封地二百户。大统十年,苏绰被任命为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郎,兼任司农卿。
当时太祖正想改革时政,致力于扩展强国富民的路子,因此苏绰得以尽力发挥他的智慧和能力,辅佐太祖成就大事。他主张裁减官员,设置党正、里长,并且设置屯田来资助统军治国的费用。苏绰又草拟了六条诏令,奏请施行。
第一条,首先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
凡是当今的地方长官,都是由天朝任命,派到各地统治一方,说起他们的尊贵地位,都跟古代的诸侯相当。因此前代的帝王,常称说共同治理天下的,衹有优良的郡守县令罢了。君主明知各部门长官虽然各有所主管的工作,但是作为治理百姓的根本,那就没有什么像郡守县令那样最为重要的了。大凡治理百姓的法则,首先应当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是全身的主宰,各种行为做法的根本。思想不清净,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会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是非颠倒。是非颠倒,就会一身不能自理,这样哪裹还能治理百姓呢?因此治理百姓的关键,在于心地要清净。所谓心地清净,不是说不贪图钱财,而是要让心情清净平和,精神端正沉静。能够做到心情平和,精神沉静,那么邪恶不正的念头就无由产生。邪恶的念头不产生,那么凡是考虑的事情,没有不符合最公正无私的道理。用遣最公正无私的道理来治理自己属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谁还不听从你的教化呢。因此说治理百姓的根本首先在于修养思想品德。
其次在于陶冶身心。大凡君主的身心,都是百姓的表率,一国的目标。标记不正,不能测得笔直的日影;目标不明显,不能要求别人射中。当今君王如果不能很好地陶冶自身,而希望治理好百姓,造就好像用弯曲的标记硬要测得笔直的影一样;君王如果不能注意自身德行的修养,却要百姓修养德行,这就好像没有目标却要求别人非射中不可。因此作为君主,必须心如清水,形如白玉。亲自实行仁义,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守信,礼貌谦让,廉洁公平,勤俭节约,然后再加上毫不倦怠,加上明察秋毫,亲自做好这八个方面,用它来教导百姓。因此百姓对君主既敬畏又爱戴,既效法又模仿,美好的品德用不着每家教诲每天显示而自然就可以培养起来了。
第二条,注重教育感化:天地万物的特性,祇有人是宝贵的。因为明白人有中正平和的思想,仁爱宽厚的品行,跟木石有别,与禽兽不同,所以才觉得人是宝贵的。然而人性不会永远不变,而是随着教化而变化。受到敦厚朴实的教化就会质朴正直;受到刻薄虚伪的教化就会虚浮轻薄。虚浮轻薄就是一种衰落败坏的风气,而质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