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沧阳映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2005年3。8国际妇女节春雪初晴的永胜小镇,与往年节日不同的是,丽江市永胜县首届青年女性美术、书法作品邀请展顺利开展了,此次美展算是2005年丽江文艺界的一大盛事。它的源起是为了促进丽江文艺事业、美术教育的发展,促进本土与外地的文化交流,通过这种美术展览交流活动为契机,与更多的艺术家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经过很长时间的策划准备多方努力下,由永胜县委宣传部、永胜县妇女联合会、永胜县文化体育广播新闻出版局、永胜县老干部局、永胜县教育局、永胜县卫生局共同举办,在这属于全世界妇女的节日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既有来自昆明的几位女性艺术家与本土人士的作品参予,风格从古典到现代,从平面到立体,走向景观艺术,装置艺术,从空间到环境,从对技艺的探讨到对材料的研究,从单纯的艺术表达到多维的艺术体现,从个体的思维表达到宏观的思维展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
本次展览既给这些天各一方的青年女性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观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身处地州市县,孤陋寡闻的艺术观众们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大开眼界。虽然在外地的几位女同胞因故不能前来,但是这些青年女性的艺术创造力,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人们之间的友谊则是永恒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次展出的56件美术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有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装饰画、环艺设计、纤维艺术等,参展的画家共十七位。
有的在永胜工作专业或业余从事美术书法创作,有的作者还是从永胜这一片土地上走出去,在外地从事专业的美术工作,在美术创作上有一定造诣和成就。今天她们相聚在桑梓之地,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学术交流与艺术探索。
为此,同是女性的永胜县专管文化教育的副县长乐文鹤欣然为展览写下了“翰墨开奇境,丹青发妙香,笔端通造化,意表出云霞,春深花繁时节,永胜县首届青年女性美术书法邀请展成功举办,金沙骞翥扬风采,程海巾帼结墨缘,山水致高远,冰雪净聪明,椽笔歌盛世,春风寄潇洒,笔酣墨畅而心旷神怡。永胜素为滇西北文教昌达之地,崇尚文化是这方水土世代传承的情结,巾帼不逊须眉,从此次书画展异彩纷呈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金沙儿女的芝兰气味与湖海胸襟,领略到永胜文化的情结传承、延续与发展的新气象。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海阔天空,风云聚会,春华秋实,天道酬勤,愿才女们欣逢盛世,不负大好青光,书随时代见精神,墨研湖海状大观”的前言。
从这次美展前言引发了我对这些青年女性的思考——我看过她们每一个人的艺术简历,也知道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有的人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工作之余还要操持家务、哺育儿女、学习充电压力颇大,有的则在异地求学,在生活与艺术的道路上奔波忙碌。在她们当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腾出来继续自己的绘画生涯。在我所知道的这些人当中每一个人都经历着一个追求美的历程,其追求的艺术精神让人敬意暗生。所有认识这些女性的人,都会被她们的一如既往的勤奋与执著所打动。在粗鄙实用主义泛滥的今天,她们踯躅艺途几十年,却仍旧能够保留心灵中最纯洁的一方天空,盛放她们的艺术梦,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理想的执著,还更是一种精神的执著。她们的作品充满灵性,在平凡中见奇韵,于朴实中藏精巧。如果没有时间的严格检验,我们不敢妄断“女性”艺术价值的深深浅浅,但我们折服这些女性的,是她们的那一种执着的艺术追求精神,或曰存在状态。
她们当中有的人出生在书画世家,早年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来自父辈的文化熏陶,自幼便对艺术有了极大的喜好;也有的是在求学期间受到来自外界文化的影响与大自然的山野气息双重感染,无可救药的爱上手持画笔潇洒自如的缪斯女神,虽然早已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却不肯轻易地把自己嫁给爱情,她们钟情于自己一生执迷不悔的缪斯女神,始终无怨无悔的守望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她们把自己所有的豆蔻年华都嫁与了艺术梦。
她们大都出生在小桥流水、竹篱茅舍、古风犹存的永胜小镇,尽管她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们却在平淡的生活中咀嚼着岁月的芳香,尽管她们的生活绝不是一帆风顺,但她们却一再扬起理想的风帆面向大海,用自己柔弱的身躯筑起一道绚丽的女儿国风景线。
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与艺术的道路上寻寻觅觅,苦苦求索的青年女性们,对崇高的艺术的追求几乎成为她们生命的一半。可以说,艺术创作对她们来说决不是在艺术世界里探险和猎奇,而是在精神上寻找。
然而很多时候人生的选择就残酷地摆在她们的面前,是继续干工作还是选择艺术?要强的这些青年女性,无论如何怎样也放弃不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们在上班的时间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处理得当,回家则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斗室里,调和着锅碗瓢盆与笔墨纸砚交响曲的矛盾,在休息的时间里仍坚持艺术创作,为此挤占了多少休息日都不知道。
我很清楚,走出丽江,走向高原圆自己艺术的梦想,才是她们心中真正的远大目标。所以她们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坚持创作,甚至在杂务缠身时仍旧孜孜以求、从不间断。或者,在她们心中,这个坚持就是通向自己梦想的一个天梯。要想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个天梯这个路途再难再远也得要走!女人!女人的名字不叫弱者,青春的证明就在于五彩缤纷的童年梦想在忘情地绘画中实现,做女人难,做优秀的女人更难,正因为有走钢丝的高难度,才有通过深沟险壑采撷鲜花的魅力,才能获得男士的尊敬,人民的嘉奖及美神维纳斯的首肯。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和年代、地域文化的局限性,怎样在艺术创作中突破这种局限性?虽然每个年代、每代人都有他的局限性,并且受局限性的影响都很大,个人、民族、文化都在开始寻找古老的、最原始的东西,而家乡是人生扬帆起航的出发地,又是美好安详的圆满归宿处,我们应当怎样寻找我们的精神第二故乡。许多人年轻时千方百计离开家乡,向往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及至两鬓霜染,老之将至,又魂牵梦萦地思念起家乡来,千方百计地要圆还乡梦。我想这一次在外面有所成就的青年女性们,从外地送来自己的作品参加展览,这便是一种有意义的精神上的还乡,该当打开一打香槟酒庆贺吧!
也许是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让她们在绘画中选择表达内心的方式以绘画工细的为多,然而天生的女性直觉又让她们选择了多元文化的表现方式,多次在北京、昆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中国油画展、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全国美展、沙龙艺术展,2005年2——5月赴瑞典北欧水彩博物馆艺术交流活动,并在此期间赴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进行艺术考察的张琼飞,这次参展的是曾经在2000年9月昆明市博物馆参加在路边——昆明青年艺术家八人展的作品——具象油画高速公路,我看过美术批评家朱其对她画的评述:张琼飞以仰视点画的建筑工地的钢筋水泥框架具有一种向上疯长的自我精神,而以俯视点画的高速公路则体现出纵横交错的迷茫气息。张琼飞赋予客体的那种神性气息和在路边的现代性精神使她看起来更像来自六十年代。事实上,与六十年代一代人的在路上相比,七十年代生的一代艺术家更像是在路边。他们是无法逃亡的逃亡者,无法入世的入世者。他们是七十年代生的一代人的一部分,但他们又是六十年代生一代人的一部分。七十年代生艺术家不等于七十年代生一代人,他们有七十年代生一代人的入世精神,具有综合性;他们也受七十年代前现代主义文化的熏陶,具有形而上的偏执精神。因此,他们处于出世无法,入世无能的境地,就像张琼飞对路途繁复的省际公路的观看,笼罩于一种凝重和逾越般的现代主义诗意。表现的就是试图描绘当前社会发展带给她的混乱感受和内心焦灼不安的思绪,这令人费解的同时也让人产生莫大的联想。
同张琼飞在一个学校任教的刘晓蓉,既是中国纤维艺术在云南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位女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会员的她,参展经历颇为丰富,影响极大,从1997年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同年就参加了贵州国际蜡染艺术研讨会,2001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加在越南举办的“至关重要的传统——传统纺织品的复兴与发展”研讨班,2002受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工艺美术学院邀请到美国进行交流访问,其纤维艺术作品消失的影像参加第三届纤维艺术展,并有作品赕刊载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作品及论文集9月2003年1月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03年作品交错参展第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论文浅谈云南民族传统纺织法入选“全国第三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暨理论研讨会”并获优秀奖。文章新坪花腰傣实录刊于城市报道。2004年作品重叠参加韩国举办的中、日、韩纤维艺术展。作品空间参展宁波国际服装节。
纵观刘晓蓉在永胜展出的作品消失的影像,很多人没有见过如此新颖而又透露着古老信息的纤维艺术,就连我这平时喜欢关注美术动态的人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与传统艺术门类截然不同的另类艺术,我是在向刘晓蓉的父亲画家刘汝璋先生请教之后,才知道纤维艺术是怎样的一回事,原来纤维艺术其实并不是神奇得让人看不懂,其实它既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新兴时尚的艺术,它随着历史的延续、文化观念的传承,在时代跳动的脉搏里,不断注入新的语汇新的血液,在全球网络信息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以多元文化形式,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存在的,并结合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
刘晓蓉的纤维艺术作品消失的影像,即是取材于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当时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刘晓蓉曾到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省份深入生活,足迹走遍云贵川诸省,收集整理了许多民间文化和拍摄民族民俗风情图片资料,借鉴和汲取了西南各边疆民族的艺术菁华,通过现代艺术构成方式,把生活在西南边疆这一块大地上的人们,用强烈的红色与白色材质的对比,用异彩纷呈的综合材料来传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关注已经消失了的和尚... -->>
在2005年3。8国际妇女节春雪初晴的永胜小镇,与往年节日不同的是,丽江市永胜县首届青年女性美术、书法作品邀请展顺利开展了,此次美展算是2005年丽江文艺界的一大盛事。它的源起是为了促进丽江文艺事业、美术教育的发展,促进本土与外地的文化交流,通过这种美术展览交流活动为契机,与更多的艺术家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经过很长时间的策划准备多方努力下,由永胜县委宣传部、永胜县妇女联合会、永胜县文化体育广播新闻出版局、永胜县老干部局、永胜县教育局、永胜县卫生局共同举办,在这属于全世界妇女的节日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既有来自昆明的几位女性艺术家与本土人士的作品参予,风格从古典到现代,从平面到立体,走向景观艺术,装置艺术,从空间到环境,从对技艺的探讨到对材料的研究,从单纯的艺术表达到多维的艺术体现,从个体的思维表达到宏观的思维展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
本次展览既给这些天各一方的青年女性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观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身处地州市县,孤陋寡闻的艺术观众们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大开眼界。虽然在外地的几位女同胞因故不能前来,但是这些青年女性的艺术创造力,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人们之间的友谊则是永恒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次展出的56件美术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有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装饰画、环艺设计、纤维艺术等,参展的画家共十七位。
有的在永胜工作专业或业余从事美术书法创作,有的作者还是从永胜这一片土地上走出去,在外地从事专业的美术工作,在美术创作上有一定造诣和成就。今天她们相聚在桑梓之地,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学术交流与艺术探索。
为此,同是女性的永胜县专管文化教育的副县长乐文鹤欣然为展览写下了“翰墨开奇境,丹青发妙香,笔端通造化,意表出云霞,春深花繁时节,永胜县首届青年女性美术书法邀请展成功举办,金沙骞翥扬风采,程海巾帼结墨缘,山水致高远,冰雪净聪明,椽笔歌盛世,春风寄潇洒,笔酣墨畅而心旷神怡。永胜素为滇西北文教昌达之地,崇尚文化是这方水土世代传承的情结,巾帼不逊须眉,从此次书画展异彩纷呈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金沙儿女的芝兰气味与湖海胸襟,领略到永胜文化的情结传承、延续与发展的新气象。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海阔天空,风云聚会,春华秋实,天道酬勤,愿才女们欣逢盛世,不负大好青光,书随时代见精神,墨研湖海状大观”的前言。
从这次美展前言引发了我对这些青年女性的思考——我看过她们每一个人的艺术简历,也知道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有的人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工作之余还要操持家务、哺育儿女、学习充电压力颇大,有的则在异地求学,在生活与艺术的道路上奔波忙碌。在她们当中,我不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腾出来继续自己的绘画生涯。在我所知道的这些人当中每一个人都经历着一个追求美的历程,其追求的艺术精神让人敬意暗生。所有认识这些女性的人,都会被她们的一如既往的勤奋与执著所打动。在粗鄙实用主义泛滥的今天,她们踯躅艺途几十年,却仍旧能够保留心灵中最纯洁的一方天空,盛放她们的艺术梦,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理想的执著,还更是一种精神的执著。她们的作品充满灵性,在平凡中见奇韵,于朴实中藏精巧。如果没有时间的严格检验,我们不敢妄断“女性”艺术价值的深深浅浅,但我们折服这些女性的,是她们的那一种执着的艺术追求精神,或曰存在状态。
她们当中有的人出生在书画世家,早年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来自父辈的文化熏陶,自幼便对艺术有了极大的喜好;也有的是在求学期间受到来自外界文化的影响与大自然的山野气息双重感染,无可救药的爱上手持画笔潇洒自如的缪斯女神,虽然早已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却不肯轻易地把自己嫁给爱情,她们钟情于自己一生执迷不悔的缪斯女神,始终无怨无悔的守望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她们把自己所有的豆蔻年华都嫁与了艺术梦。
她们大都出生在小桥流水、竹篱茅舍、古风犹存的永胜小镇,尽管她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们却在平淡的生活中咀嚼着岁月的芳香,尽管她们的生活绝不是一帆风顺,但她们却一再扬起理想的风帆面向大海,用自己柔弱的身躯筑起一道绚丽的女儿国风景线。
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与艺术的道路上寻寻觅觅,苦苦求索的青年女性们,对崇高的艺术的追求几乎成为她们生命的一半。可以说,艺术创作对她们来说决不是在艺术世界里探险和猎奇,而是在精神上寻找。
然而很多时候人生的选择就残酷地摆在她们的面前,是继续干工作还是选择艺术?要强的这些青年女性,无论如何怎样也放弃不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们在上班的时间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处理得当,回家则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斗室里,调和着锅碗瓢盆与笔墨纸砚交响曲的矛盾,在休息的时间里仍坚持艺术创作,为此挤占了多少休息日都不知道。
我很清楚,走出丽江,走向高原圆自己艺术的梦想,才是她们心中真正的远大目标。所以她们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坚持创作,甚至在杂务缠身时仍旧孜孜以求、从不间断。或者,在她们心中,这个坚持就是通向自己梦想的一个天梯。要想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个天梯这个路途再难再远也得要走!女人!女人的名字不叫弱者,青春的证明就在于五彩缤纷的童年梦想在忘情地绘画中实现,做女人难,做优秀的女人更难,正因为有走钢丝的高难度,才有通过深沟险壑采撷鲜花的魅力,才能获得男士的尊敬,人民的嘉奖及美神维纳斯的首肯。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和年代、地域文化的局限性,怎样在艺术创作中突破这种局限性?虽然每个年代、每代人都有他的局限性,并且受局限性的影响都很大,个人、民族、文化都在开始寻找古老的、最原始的东西,而家乡是人生扬帆起航的出发地,又是美好安详的圆满归宿处,我们应当怎样寻找我们的精神第二故乡。许多人年轻时千方百计离开家乡,向往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及至两鬓霜染,老之将至,又魂牵梦萦地思念起家乡来,千方百计地要圆还乡梦。我想这一次在外面有所成就的青年女性们,从外地送来自己的作品参加展览,这便是一种有意义的精神上的还乡,该当打开一打香槟酒庆贺吧!
也许是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让她们在绘画中选择表达内心的方式以绘画工细的为多,然而天生的女性直觉又让她们选择了多元文化的表现方式,多次在北京、昆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中国油画展、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全国美展、沙龙艺术展,2005年2——5月赴瑞典北欧水彩博物馆艺术交流活动,并在此期间赴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进行艺术考察的张琼飞,这次参展的是曾经在2000年9月昆明市博物馆参加在路边——昆明青年艺术家八人展的作品——具象油画高速公路,我看过美术批评家朱其对她画的评述:张琼飞以仰视点画的建筑工地的钢筋水泥框架具有一种向上疯长的自我精神,而以俯视点画的高速公路则体现出纵横交错的迷茫气息。张琼飞赋予客体的那种神性气息和在路边的现代性精神使她看起来更像来自六十年代。事实上,与六十年代一代人的在路上相比,七十年代生的一代艺术家更像是在路边。他们是无法逃亡的逃亡者,无法入世的入世者。他们是七十年代生的一代人的一部分,但他们又是六十年代生一代人的一部分。七十年代生艺术家不等于七十年代生一代人,他们有七十年代生一代人的入世精神,具有综合性;他们也受七十年代前现代主义文化的熏陶,具有形而上的偏执精神。因此,他们处于出世无法,入世无能的境地,就像张琼飞对路途繁复的省际公路的观看,笼罩于一种凝重和逾越般的现代主义诗意。表现的就是试图描绘当前社会发展带给她的混乱感受和内心焦灼不安的思绪,这令人费解的同时也让人产生莫大的联想。
同张琼飞在一个学校任教的刘晓蓉,既是中国纤维艺术在云南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位女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会员的她,参展经历颇为丰富,影响极大,从1997年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同年就参加了贵州国际蜡染艺术研讨会,2001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加在越南举办的“至关重要的传统——传统纺织品的复兴与发展”研讨班,2002受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工艺美术学院邀请到美国进行交流访问,其纤维艺术作品消失的影像参加第三届纤维艺术展,并有作品赕刊载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作品及论文集9月2003年1月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03年作品交错参展第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论文浅谈云南民族传统纺织法入选“全国第三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暨理论研讨会”并获优秀奖。文章新坪花腰傣实录刊于城市报道。2004年作品重叠参加韩国举办的中、日、韩纤维艺术展。作品空间参展宁波国际服装节。
纵观刘晓蓉在永胜展出的作品消失的影像,很多人没有见过如此新颖而又透露着古老信息的纤维艺术,就连我这平时喜欢关注美术动态的人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与传统艺术门类截然不同的另类艺术,我是在向刘晓蓉的父亲画家刘汝璋先生请教之后,才知道纤维艺术是怎样的一回事,原来纤维艺术其实并不是神奇得让人看不懂,其实它既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新兴时尚的艺术,它随着历史的延续、文化观念的传承,在时代跳动的脉搏里,不断注入新的语汇新的血液,在全球网络信息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以多元文化形式,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存在的,并结合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
刘晓蓉的纤维艺术作品消失的影像,即是取材于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当时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刘晓蓉曾到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省份深入生活,足迹走遍云贵川诸省,收集整理了许多民间文化和拍摄民族民俗风情图片资料,借鉴和汲取了西南各边疆民族的艺术菁华,通过现代艺术构成方式,把生活在西南边疆这一块大地上的人们,用强烈的红色与白色材质的对比,用异彩纷呈的综合材料来传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关注已经消失了的和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