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沉冗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六岁了。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母亲给我做新衣服,要我自己挑花色,我挑了红桃花色的布。穿上美丽的新衣裳,仿佛感到自己长大了,竟然独自到浦边河去看赛龙舟。岸边挤满了人,我只得从人缝中挤进去,爬上河边的竹排上,以为那里宽敞,又可以看得清楚,没想到,一脚踩上去,人还没站稳,就滑进水里,我在水里挣扎着,水呛得我晕头转向,不知哪位好心人把我救了上来。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父亲面临重大的抉择:是弃田经商还是务农弃商?父亲种田是外行,可是田地很珍贵,弃之可惜。父母没了主意,和外公商量,他认为:务农需要壮劳力,还是经商合适。其实,父母心里也是这样想,只得忍痛割爱,弃田加入商业合作社。父亲参加了商业合作社,天天守着店,感到不自由,向领导提出来要送货下乡,为民服务,领导很支持批准了。父亲每天挑着货担子,走村串户为老乡送去急需的日用品。到了精简下放运动,父亲自然成了下放对象,他也乐意,更无牵挂。
父亲送货线路两条:城南线、城西线;每日起早贪黑,挑着百十来斤的货担子,一天三、四个村庄,百来户人家,二、三十里路。方圆十里的老乡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敬重他,尊称他:“老沈伯!”对他特别好,惦记着他,家里没了酱油、醋,等他来卖,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都能来。
老远就能听到那熟悉、浓浓的萧山腔调的吆喝声:“酱油,酒哟——”
那些刚刚学步的小孩和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凡是在家的人都会迎接他,围着货担子,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酱油酒醋、针头线脑,有几十种。用现钱买的人少,可以拿鸡蛋、稻谷、番薯换。鸡蛋不用称,父亲用手掂掂,就能准确估计个准价,开始有人不放心,在家称了再拿出来换,每次都很准确,谁家困难,父亲多给他几厘钱;有人实在没钱和东西,父亲就赊给他,记在用香烟壳纸订成的册子,如果有人不放心,就记在赊账者的板壁上,偶尔有人太困难了没钱还,偷偷给擦掉了,父亲只好一笑了之,从不和人计较。
长年累月,日子长了,累得父亲瘦瘦的,可是,被扁担压、磨,双肩却留下了馒头大的肉瘤,我小时候常常摸着它们,圆圆的、软软的。
我七岁了。盖竹村的老乡们热烈要求我父亲到那里开代销店,父亲答应了,带着母亲、我和妹妹,在村里开店,父亲的工资是26元,母亲8元。那年月,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老乡们穷,买不起整票的东西,往往没钱而过了期限,父亲用香烟壳设计了小面额的票,无期限,方便了老乡。
有一次,邻村湖上岙唱社戏,父亲挑着货担去卖,一头是货,另一头是我坐在柜子里。到了戏台不远处,摆开货摊做生意,我东跑西钻,看热闹,有时候帮父亲收钱递货,等到散场,货物也卖得差不多了。回来是深夜,父亲挑着空担子回来,一头是我,另一头压着一块石头,路过偏僻的山脚,不时传来“夹树鸦”的尖叫声,像鬼叫,吓得我蜷缩在柜里,连大气都不敢喘。
(三)入狱
我十一岁了。商业系统在离家十五里外的贾岙村办农场,把历史上不清白的人赶到那里劳动改造,父亲是对象,代销店被迫撤回。
那些年,粮食奇缺,家里常常挖野菜充饥,父亲把粮食省下来,常常趁夜色送回家,来去匆匆。那时,他的大拇指长了毒疮,不能下田劳动,安排他放牛。
有人看见他被警察押送到公安局,母亲知道后吓坏了,托人打听才知道:偷番薯的犯了法。天哪!他手长毒疮怎么可能去挖番薯?母亲不相信。前些天,父亲带回来的两碗番薯丝,她怕警察来搜查,把它藏在柴仓下面。从那天起,母亲在惊恐中守在门口,不安地期待着什么。几天之后,父亲从大狱中出来,背着行李从家门口经过,神色平常,也没有朝家瞅一眼,好像陌生人,他的身后跟着一个人,可能是农场的领导或许是公安局的便衣,母亲眼巴巴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翌日,母亲让我送草药给父亲,我第一次出远门,步行十几里的陌生路,好不容易到了农场找到他。他非常高兴,给我买了一大碗米饭和一大碗冬瓜汤,好长时间没吃过饱饭的我,感到很好吃,我永远忘不了,可是,我的饱餐不知父亲得饿上几顿。入狱之事,好像没发生过一样,家里也没有收到公安局的处罚通知,一直到临终,他守口如瓶,留给我们一个不解之谜,是父亲难以启齿还是一桩冤案?不管事实如何,我以为:那年月,父亲真的有此“壮举”我为他骄傲!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能理解,当饥饿要吞噬生命的时候,用特殊的手段来拯救家人生命是一种爱和责任,此举是何等的伟大!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因历史问题进了学习班,失去了自由,逼他交代历史问题,父亲一再说明没当过警察,可是有谁能相信呢?唯一的证人——局长应清泉,不知他的死活,又不知在何方?就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断送了兄长上高中的机会。父亲这段无人证实的历史,直到七十年代,我去黑龙江建设边疆,县知青办公室派员外调,找到证人应清泉才审查清楚父亲的那段历史。
(四)家产
父亲离开老家有六十余年,大伯早已去世,没有子女,是二伯的大儿子阿龙过继给大伯当儿子。老家有瓦房三间,尚未分家。我们家只有一间破房子,二十多平方米,很挤,兄长结婚需要房子,怎么办?家人要求父亲回老家分家产,怕他不好意思说,派兄长跟他去。到了萧山老家,父亲把我哥支开,把家产分了。
事后,他乐呵呵地告诉我哥说:“家产已经分了,分了几百元,我到老家三趟,他们热情接待需要花消,每次扣一百元,剩余的钱留下来,作为将来侄儿们结婚、盖房子送礼的钱。”
家产是分了,可是,一分也没有拿到手,我哥苦笑不得。全家人都埋怨他,家境困难,原来打算分了家产,在乐清县里买间房子给我哥结婚用,没想到该分到的老家财产全送了人。那时,几百元钱是一笔巨款,可以买一间店面。
他对我们说:“家产留给儿子,留给侄儿是一样的!”
父亲这辈子赚钱艰辛,是用汗水浇出来的,是用扁担磨出来的,可是,他疏财好施,家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遭家人埋怨。在上山下乡的年代里,我二伯怕我分走家产,极力反对我回老家插队,迫使我去了北大荒。父亲不但不记前嫌,反而以德报怨,我敬佩他的博大胸怀!
我廿六岁了。到东北支边的知青们都陆续回了老家,我还在黑龙江阿城一家国企工作,该是谈婚论嫁的岁数了,可是,老家的姑娘谁愿意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受苦呢?提了几门亲事全吹了,好不容易隔壁周家二姑娘慧眼识才,怀着救人于苦难的菩萨心肠,接受了我的求婚。
可是,父亲心里焦急,担心我的条件差,怕这门亲事吹了,为了我的婚事,断然许诺我未婚妻:“我家就一间房子,是我给你们的。”他想用唯一的家产来锁定这桩令他担心的婚姻!
其实,婚姻的成败取决于相知相爱,也许,是命中注定,是缘分,我和她相距万里,从求婚至结婚整整等待了三年。
父亲和我的关系,在兄妹三人中,我最为密切。
我从黑龙江回来探亲,常常到乡下父亲的小店里拜望他,帮他照料小店。他独自守店,很辛苦,每次我来,他很高兴,做最好的菜款待我:干菜烧肉、清炖鲫鱼、炒鸡蛋,烫上老酒,父子俩在一起话虽然不多,可是他简短的话语里充满着深厚、慈祥的爱!
父亲没有奢望,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嗜好。
他电影院不去,寺庙不去,就是医院也极少去。他的手指头长毒疮,弄些草药敷;牙床长脓,用手挤净,盐水漱口。到了晚年,父亲得了前列腺增生,尿排不出,很痛苦,我经常陪他去了医院看病,寻找土单方治疗。
父亲这一辈子,不欠别人的,而别人欠他的不少;他不愿求人,也没人求他,因而朋友极少。他这一辈子,不在儿女面前哀声叹气,也很少喜形于色。他这一辈子,从来不打骂妻子、儿女。他这一辈子,勤劳和善,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父亲宽阔的胸怀能容纳任何痛苦,有一颗仁慈的心!
(五)逝世
父亲临终前,仿佛预感到生命的尽头将至。
他平生第一次踏进佛堂——凤凰山上的城隍庙,去烧香许愿,保佑家人太平;下山后,先后到我们兄妹三家告别,也巧,我们都上班去了,家里没人。平日,他常常到我家,独自开门进来欣赏新房子,这次,到我家门口,只是在小桥上站了一会,在桥边上摘了一朵小野花,笑眯眯地走了,之后,到北门桥头的理发店里理发,回家沐浴,换上新衣服,仿佛是准备去旅游。
翌日早晨,母亲上街买菜去了。
我妻上班,赶巧路过,发现父亲一动不动坐在藤椅上,她上前问候,连呼几声,父亲终于答应了一声:“哎!”在他弥留之际,用尽力气迸发出最后微弱的声音而告别人世,细微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飘回来,这是父亲的遗言,只有一个字,而且只有我妻一人听见。她发现情况不好,赶紧喊人,邻居们闻讯而来,父亲安详地坐着,低着头,好像在熟睡之中。
我们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一星期,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在自己的家,在亲人的围护下,轻轻地吐尽最后一口气,驾鹤西去!父亲永远地走了,无牵无挂,善终而去!
老乡们说:“老沈伯安然地去了,是今世修来的福份!”
母亲潸然泪下:“嫁给他这样的‘树头佛’,现在,扔下我独自走了!”
在我的心里,父亲是一个德行高尚的平常人,我这辈子敬佩的人中,他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我疑惑:父亲为什么爱上在这座小城?原先他是那么陌生,语言差异又那么大,生活习惯又那么不同。
我一直想问父亲,没想到他突然仙逝!
父亲的坟墓坐落在美丽的凤凰山麓,在千年古刹——隐龙庙旁边,古庙香火不绝,庙外梵音绕耳。墓地是父亲自己选择的,背靠凤凰山,脚抵金银双溪,面对东、西古塔,站在坟前,还可以看到我和妹妹的房子,是一处绝好的风水宝地。
为了悼念父亲,缅怀慈祥的父亲,我苦思之后,写了两幅对联刻在坟墓的侧柱上:
其一
青山不老念故人
绿水长流思懿德
其二
双溪隐龙人杰
两塔朝凤地灵
鸟瞰古城,这里是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金银双溪碧波荡漾,像两条巨龙蜿蜒而去,直奔大海。
传说:这里是佛地,日寇兵临城下,被神所扰,进不了城,下马跪拜、许愿不扰民,不杀戮。
千古沧桑,世事纷乱,战火不断,而古城安然无恙。
鸟瞰古城,巍峨的东塔山、西皋山相峙而立,形成巨大的山门;东、西两塔遥遥相望,如两威武的守门神,佑护着千年古城,保佑着城内的生灵。
我明白父亲为何爱上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
我六岁了。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母亲给我做新衣服,要我自己挑花色,我挑了红桃花色的布。穿上美丽的新衣裳,仿佛感到自己长大了,竟然独自到浦边河去看赛龙舟。岸边挤满了人,我只得从人缝中挤进去,爬上河边的竹排上,以为那里宽敞,又可以看得清楚,没想到,一脚踩上去,人还没站稳,就滑进水里,我在水里挣扎着,水呛得我晕头转向,不知哪位好心人把我救了上来。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父亲面临重大的抉择:是弃田经商还是务农弃商?父亲种田是外行,可是田地很珍贵,弃之可惜。父母没了主意,和外公商量,他认为:务农需要壮劳力,还是经商合适。其实,父母心里也是这样想,只得忍痛割爱,弃田加入商业合作社。父亲参加了商业合作社,天天守着店,感到不自由,向领导提出来要送货下乡,为民服务,领导很支持批准了。父亲每天挑着货担子,走村串户为老乡送去急需的日用品。到了精简下放运动,父亲自然成了下放对象,他也乐意,更无牵挂。
父亲送货线路两条:城南线、城西线;每日起早贪黑,挑着百十来斤的货担子,一天三、四个村庄,百来户人家,二、三十里路。方圆十里的老乡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敬重他,尊称他:“老沈伯!”对他特别好,惦记着他,家里没了酱油、醋,等他来卖,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都能来。
老远就能听到那熟悉、浓浓的萧山腔调的吆喝声:“酱油,酒哟——”
那些刚刚学步的小孩和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凡是在家的人都会迎接他,围着货担子,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酱油酒醋、针头线脑,有几十种。用现钱买的人少,可以拿鸡蛋、稻谷、番薯换。鸡蛋不用称,父亲用手掂掂,就能准确估计个准价,开始有人不放心,在家称了再拿出来换,每次都很准确,谁家困难,父亲多给他几厘钱;有人实在没钱和东西,父亲就赊给他,记在用香烟壳纸订成的册子,如果有人不放心,就记在赊账者的板壁上,偶尔有人太困难了没钱还,偷偷给擦掉了,父亲只好一笑了之,从不和人计较。
长年累月,日子长了,累得父亲瘦瘦的,可是,被扁担压、磨,双肩却留下了馒头大的肉瘤,我小时候常常摸着它们,圆圆的、软软的。
我七岁了。盖竹村的老乡们热烈要求我父亲到那里开代销店,父亲答应了,带着母亲、我和妹妹,在村里开店,父亲的工资是26元,母亲8元。那年月,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老乡们穷,买不起整票的东西,往往没钱而过了期限,父亲用香烟壳设计了小面额的票,无期限,方便了老乡。
有一次,邻村湖上岙唱社戏,父亲挑着货担去卖,一头是货,另一头是我坐在柜子里。到了戏台不远处,摆开货摊做生意,我东跑西钻,看热闹,有时候帮父亲收钱递货,等到散场,货物也卖得差不多了。回来是深夜,父亲挑着空担子回来,一头是我,另一头压着一块石头,路过偏僻的山脚,不时传来“夹树鸦”的尖叫声,像鬼叫,吓得我蜷缩在柜里,连大气都不敢喘。
(三)入狱
我十一岁了。商业系统在离家十五里外的贾岙村办农场,把历史上不清白的人赶到那里劳动改造,父亲是对象,代销店被迫撤回。
那些年,粮食奇缺,家里常常挖野菜充饥,父亲把粮食省下来,常常趁夜色送回家,来去匆匆。那时,他的大拇指长了毒疮,不能下田劳动,安排他放牛。
有人看见他被警察押送到公安局,母亲知道后吓坏了,托人打听才知道:偷番薯的犯了法。天哪!他手长毒疮怎么可能去挖番薯?母亲不相信。前些天,父亲带回来的两碗番薯丝,她怕警察来搜查,把它藏在柴仓下面。从那天起,母亲在惊恐中守在门口,不安地期待着什么。几天之后,父亲从大狱中出来,背着行李从家门口经过,神色平常,也没有朝家瞅一眼,好像陌生人,他的身后跟着一个人,可能是农场的领导或许是公安局的便衣,母亲眼巴巴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翌日,母亲让我送草药给父亲,我第一次出远门,步行十几里的陌生路,好不容易到了农场找到他。他非常高兴,给我买了一大碗米饭和一大碗冬瓜汤,好长时间没吃过饱饭的我,感到很好吃,我永远忘不了,可是,我的饱餐不知父亲得饿上几顿。入狱之事,好像没发生过一样,家里也没有收到公安局的处罚通知,一直到临终,他守口如瓶,留给我们一个不解之谜,是父亲难以启齿还是一桩冤案?不管事实如何,我以为:那年月,父亲真的有此“壮举”我为他骄傲!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能理解,当饥饿要吞噬生命的时候,用特殊的手段来拯救家人生命是一种爱和责任,此举是何等的伟大!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因历史问题进了学习班,失去了自由,逼他交代历史问题,父亲一再说明没当过警察,可是有谁能相信呢?唯一的证人——局长应清泉,不知他的死活,又不知在何方?就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断送了兄长上高中的机会。父亲这段无人证实的历史,直到七十年代,我去黑龙江建设边疆,县知青办公室派员外调,找到证人应清泉才审查清楚父亲的那段历史。
(四)家产
父亲离开老家有六十余年,大伯早已去世,没有子女,是二伯的大儿子阿龙过继给大伯当儿子。老家有瓦房三间,尚未分家。我们家只有一间破房子,二十多平方米,很挤,兄长结婚需要房子,怎么办?家人要求父亲回老家分家产,怕他不好意思说,派兄长跟他去。到了萧山老家,父亲把我哥支开,把家产分了。
事后,他乐呵呵地告诉我哥说:“家产已经分了,分了几百元,我到老家三趟,他们热情接待需要花消,每次扣一百元,剩余的钱留下来,作为将来侄儿们结婚、盖房子送礼的钱。”
家产是分了,可是,一分也没有拿到手,我哥苦笑不得。全家人都埋怨他,家境困难,原来打算分了家产,在乐清县里买间房子给我哥结婚用,没想到该分到的老家财产全送了人。那时,几百元钱是一笔巨款,可以买一间店面。
他对我们说:“家产留给儿子,留给侄儿是一样的!”
父亲这辈子赚钱艰辛,是用汗水浇出来的,是用扁担磨出来的,可是,他疏财好施,家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甚至遭家人埋怨。在上山下乡的年代里,我二伯怕我分走家产,极力反对我回老家插队,迫使我去了北大荒。父亲不但不记前嫌,反而以德报怨,我敬佩他的博大胸怀!
我廿六岁了。到东北支边的知青们都陆续回了老家,我还在黑龙江阿城一家国企工作,该是谈婚论嫁的岁数了,可是,老家的姑娘谁愿意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受苦呢?提了几门亲事全吹了,好不容易隔壁周家二姑娘慧眼识才,怀着救人于苦难的菩萨心肠,接受了我的求婚。
可是,父亲心里焦急,担心我的条件差,怕这门亲事吹了,为了我的婚事,断然许诺我未婚妻:“我家就一间房子,是我给你们的。”他想用唯一的家产来锁定这桩令他担心的婚姻!
其实,婚姻的成败取决于相知相爱,也许,是命中注定,是缘分,我和她相距万里,从求婚至结婚整整等待了三年。
父亲和我的关系,在兄妹三人中,我最为密切。
我从黑龙江回来探亲,常常到乡下父亲的小店里拜望他,帮他照料小店。他独自守店,很辛苦,每次我来,他很高兴,做最好的菜款待我:干菜烧肉、清炖鲫鱼、炒鸡蛋,烫上老酒,父子俩在一起话虽然不多,可是他简短的话语里充满着深厚、慈祥的爱!
父亲没有奢望,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嗜好。
他电影院不去,寺庙不去,就是医院也极少去。他的手指头长毒疮,弄些草药敷;牙床长脓,用手挤净,盐水漱口。到了晚年,父亲得了前列腺增生,尿排不出,很痛苦,我经常陪他去了医院看病,寻找土单方治疗。
父亲这一辈子,不欠别人的,而别人欠他的不少;他不愿求人,也没人求他,因而朋友极少。他这一辈子,不在儿女面前哀声叹气,也很少喜形于色。他这一辈子,从来不打骂妻子、儿女。他这一辈子,勤劳和善,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父亲宽阔的胸怀能容纳任何痛苦,有一颗仁慈的心!
(五)逝世
父亲临终前,仿佛预感到生命的尽头将至。
他平生第一次踏进佛堂——凤凰山上的城隍庙,去烧香许愿,保佑家人太平;下山后,先后到我们兄妹三家告别,也巧,我们都上班去了,家里没人。平日,他常常到我家,独自开门进来欣赏新房子,这次,到我家门口,只是在小桥上站了一会,在桥边上摘了一朵小野花,笑眯眯地走了,之后,到北门桥头的理发店里理发,回家沐浴,换上新衣服,仿佛是准备去旅游。
翌日早晨,母亲上街买菜去了。
我妻上班,赶巧路过,发现父亲一动不动坐在藤椅上,她上前问候,连呼几声,父亲终于答应了一声:“哎!”在他弥留之际,用尽力气迸发出最后微弱的声音而告别人世,细微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飘回来,这是父亲的遗言,只有一个字,而且只有我妻一人听见。她发现情况不好,赶紧喊人,邻居们闻讯而来,父亲安详地坐着,低着头,好像在熟睡之中。
我们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一星期,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在自己的家,在亲人的围护下,轻轻地吐尽最后一口气,驾鹤西去!父亲永远地走了,无牵无挂,善终而去!
老乡们说:“老沈伯安然地去了,是今世修来的福份!”
母亲潸然泪下:“嫁给他这样的‘树头佛’,现在,扔下我独自走了!”
在我的心里,父亲是一个德行高尚的平常人,我这辈子敬佩的人中,他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我疑惑:父亲为什么爱上在这座小城?原先他是那么陌生,语言差异又那么大,生活习惯又那么不同。
我一直想问父亲,没想到他突然仙逝!
父亲的坟墓坐落在美丽的凤凰山麓,在千年古刹——隐龙庙旁边,古庙香火不绝,庙外梵音绕耳。墓地是父亲自己选择的,背靠凤凰山,脚抵金银双溪,面对东、西古塔,站在坟前,还可以看到我和妹妹的房子,是一处绝好的风水宝地。
为了悼念父亲,缅怀慈祥的父亲,我苦思之后,写了两幅对联刻在坟墓的侧柱上:
其一
青山不老念故人
绿水长流思懿德
其二
双溪隐龙人杰
两塔朝凤地灵
鸟瞰古城,这里是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金银双溪碧波荡漾,像两条巨龙蜿蜒而去,直奔大海。
传说:这里是佛地,日寇兵临城下,被神所扰,进不了城,下马跪拜、许愿不扰民,不杀戮。
千古沧桑,世事纷乱,战火不断,而古城安然无恙。
鸟瞰古城,巍峨的东塔山、西皋山相峙而立,形成巨大的山门;东、西两塔遥遥相望,如两威武的守门神,佑护着千年古城,保佑着城内的生灵。
我明白父亲为何爱上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