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别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言
从我第一个字开始,从我开始会写作文,到上大学,我读中文,时常与文字为伍,我的文字里,很少出现父亲的字样,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给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那样平淡无奇。他,就像是一个平静的湖,而我,就是湖上的一艘小船,我与他,虽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血缘、情缘,我的生活,我的衣食住行,跟他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他和母亲的结合,我现在可能还是黄泉路上的一条孤魂,没有他和他脚下的土地,我现在可能行乞于街边,没有他和他的训斥,我现在可能已经成了江湖上的小混混,没有他和他的人生,我现在可能还在我的路上迷茫和彷徨可是,我和他又没有太多的交集,除了一些生活上的言语,我跟父亲基本上很少交流,他总觉得我还小,还不懂事,而我,又觉得他不懂得年轻人的世界,不懂得年轻人的思想,虽然他也算不是那些冥顽不灵的“老顽固”、“保守派”但在我看来,跟他交流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他比较相信我,在他看来,我的文化比他高,我的思想也比他先进,很多事情,我都可以自己处理,并不需要他多说什么或是多做什么,他所要做的,就是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
说是补偿也好,说是记念也罢,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为我的父亲写一篇文章,写关于一个纯朴农民的生活故事。
一
我们家是农民世家,不知道从哪一代开始,我们的祖宗都以务农为生,没有人经过商,也没有当过官,一直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到了父亲这一辈,大伯去行船了,叔叔做了木匠,只有我的父亲继承了我们家族的传统,接下了爷爷留下的锄头和扁担,继续走着上一代没有走完的路
从我懂事开始,我的记忆里,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到田里去了,母亲煮好早饭,把姐姐从睡梦中叫醒,一边走一边要她好好照顾还很小的我,然后就消失在茫茫的晨雾之中,那个时候,鸡还没有啼,只有邻居家的狗,不停地吠着直到烈日当空的时候,父亲拖着疲惫的步子,满头大汗地走回来。刚坐下来,连水都来不及喝,又要忙着煮饭给我们两个小家伙吃(母亲是把早上收起来的菜挑到市区卖,一般要到午后才能回来,所以,一般午饭都是父亲做的。)父亲做的饭仅仅是可以入口,可以填饱肚子而已。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们,要学会煮饭,因为学会了煮饭,去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而且,煮饭也是一门生活哲学,不管煮得好吃不好吃,首先,要大胆地去尝试,就算一开始再难吃,也要坚持下去,慢慢地一熟悉了就能做好吃了。由于这种生活哲学的影响,姐姐六七岁就学会做饭了,我也是七八岁就会煮饭了。虽然煮的饭不算好吃,但正如父亲所说,走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
父亲从来不让我跟姐姐到田里去,他总是说,农民这条路你们不要走,也不能走,我不想让你们走我走的这条路,这条路我走完过了就算了,你们要去闯出一条属于你们自己的路,千万不能再走我走的路条路了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和姐姐才十来岁,似懂非懂,我们能读懂的,就是父亲不希望我们再是农民了,还有,就是我们不用跟着父亲和母亲下地去干活,仅此而已。每次到地里,父亲总是叫我们在一边玩,不让我们碰那些活。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在那里抓蟋蟀玩泥巴
二
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听说是读到小学四年级以后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每天就是背着书包去放牛,基本上没有真正读过书了),可是,父亲却懂得很多,可能是之后他还有看书的习惯的缘故吧,也可能跟他的生活阅历有关。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成了我们那里的“风水先生”在种地之余还帮乡里乡亲找墓地,修墓,安葬老人等,以此赚些许外快。在他的柜子里,还收着好多关于这一类的书和一个罗盘,可能那些风水的知识,就是从这些书里和罗盘里看的吧。父亲从不让我们小孩子看那些书,他总是说,小孩子不能看这些书,看了不好。因此,我们对那些书和那个神秘的罗盘都敬而远之,从来都不敢去碰。
村里有很多人都在做这一行,那些人都不是什么专业的风水师,大多都是自学成才的。父亲并不是靠“风水”为生,他大多时间平时都是很安心地种地,一般都是邻居朋友上门要求他帮忙,他才会接去做,因此,收到的“工程”很少,且一般都只是收一点工钱和一点点的“先生费”收费在我们那边算是最便宜的,做工也很认真,很多东主都很满意。有时候通过朋友的介绍,他还会收到一些来自市区或是外地的“工程”他们在谈这些的时候,我们家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他们谈话的声音可以传到村口。如果要上山修墓,父亲总会叫上周围的邻居,因为那些活不是很重,工钱也比较高,邻居也很乐意去做。隔壁的林伯也经常被父亲叫去帮忙,几年后,他也成了“风水先生”也帮人看风水的,也有人上门求他修墓地,但是他接到工程后,一般都不请父亲做工,在他看来,他和父亲是他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所以一有人来跟他谈“生意”他都会门窗紧闭,生怕被父亲抢了生意一样。母亲有时候会为这些事情耿耿于怀,尤其是看到他一接到工程就对我们避而远之的时候,母亲就会在父亲面前抱怨:“早知道他这样,我们就不请他了。”父亲总是笑着说,帮人家修墓地是为别人修福,也是为自己积德,但是,这些东西始终不能做为正业,还是安安心地地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三
读书的时候,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是跑出去踢足球的时候,母亲总会骂我说:“还不去学习,不想读的话你就别去读了,回家跟我们一起种田去!”有时候考试考不好,母亲甚至会拿出藤条棍子之类的东西来打我。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那里慢条斯里地抽烟,好像完全不关他的事一样。有时候母亲也会为这个恼火,说他不教自己的孩子之类的。他总是说,读书是靠自觉,不是靠打骂。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才能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如果你们不想读书的话,我再怎么打骂你们,再怎么逼你们去读,也是于是无补
母亲的严厉让我们不敢学坏,父亲的言语更助我们成长,我和姐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成为邻居口中的乖乖儿
姐姐去市区读中专,每个星期都找母亲拿生活费,母亲总会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才拿钱给她,还要千叮万嘱叫姐姐不要乱花钱,父亲还是不说话,在母亲走开了以后,偷偷地塞钱给姐姐,叫她该买什么就买。母亲知道了总会说他宠坏了孩子。他总是笑笑地走开了。
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当我在家里灰心沮丧的时候,母亲为我的前途忧心忡忡着,父亲依旧还是那么“冷酷”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有一天晚上,家里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他对我说,我只是一个种田的,也帮不了你什么忙,现在你也长大了,就看你怎么想了,如果你想去读大专的话,我会去找钱给你读,如果你想证明你有考上本科的能力,那你就复读,明年重新考,这样也行,所有的选择都在你于是,我选择了复读,复读期间,他也没有给我任何的压力,最终,我还是如愿考上了本科,成为家族中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全日制大学本科生(涵授夜大的除外)。
在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很想抱着父亲对父亲说一声“谢谢你”却总也说不出口,因为,在我和他之间,从来没有谢谢这个词语的存在。临行前的几个晚上,我泡茶给他喝,我们没有说话,茶杯里的茶,已经代表了我对他的感激,我真正体会了“无声胜有声”的感激,我想,他知道我对他的感激,我也知道,我已经是他最大的骄傲
来到广州,每个星期我都会打电话,每次打都是母亲来听,有时候父亲接了电话,除了问他吃饭了没,菜地里的菜怎样了这些无关痛痒的话之外,基本上不会说其他的,他总会第一时间问我,生活费还有吗?没有的话叫你妈寄过去给你,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他聊了几句后,他就把电话递给母亲,母亲有时候也埋怨我不过问父亲,可是,对着父亲,我好想问他,身体好不好,好想问他想不想我,好想问他我纵有千言万语,话到嘴边却总是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四
父亲有两个兄弟,三个姐妹,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但是,听所有的姑妈都说,父亲是遗传祖父最多的一个孩子,其中包括了祖父的烟枪和酒瓶子。除了吃饭和睡觉,无论在何时何地,父亲都是烟不离手,一天最多能抽掉三包多烟。至于酒,父亲最爱喝的,就是我们那边特制的一种米酒,以前一天三餐饭桌上总少不了他的酒瓶子,每天至少能喝掉一斤,前几年胃出血,他才慢慢把早上的那餐酒给戒了,但是,平时下地回来,他总是趁着我们不注意偷偷地闷上一口,他总是说,如果不喝下这点酒,干活就少了很多劲了。母亲是反对呼声最高的一个,平时只要父亲喝多了一点点,她总会在那里唠里唠叨上大半天,有时候生起气来甚至还会放“毒咒”:喝喝喝,小心喝死你!父亲有时候就用沉默来对付母亲,有时候酒气一上来,便跟他顶起了嘴,对啊对啊,我就是要喝啊,喝死了罢就。就这样,一场家庭的战争就在父亲散发出来的酒气中爆发了,父亲是个急性子,一气起来又是摔碗又是砸碟的,火势再大些,连以前家里的录音机也不放过,吵到要四邻五里来劝架,他们才肯罢休。但是,这小两口又不是记仇的主儿,晚上吵得天翻地覆,第二天清晨又一起下地去干活了,有时候真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健忘”
用父亲的话说,他和母亲命里就是忤逆,一见面说不上三句话就会吵起来,有时候就为那么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能吵翻天,比如说有些季节菜地里的菜虫子比较多,父亲三天两头就要喷一次药,但是母亲一看见菜里还有虫,便埋怨父亲没有及时喷药,一个说喷了,一个说没喷好,就这样吵起来了,一吵起来几头牛都拉不回来,又要惊动四邻五里前来劝架,有时候我跟姐姐说:真搞不懂,像他们这样,当初怎么会走到一起呢!姐姐也说,有时候听他们吵架听烦了,真想叫他们离婚了各过各的算了。但是看他们第二天就跟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过生活,那种念头立刻又打消了,只能用一句“欢喜冤家”来形容。
听叔叔说,今年早些时候,父亲算出母亲今年时运比较低,已经找好“生基”(所谓生基是我们当地的习俗,还在生的人先为自己找好墓地并修好,只是墓碑上并不能刻字,过身以后,就把自己安葬在那个地方)替母亲挡煞,他还念念有词地告诉叔叔,我们在生的时候就比较忤逆,但愿死后葬在一起会好一些在国庆节放假回家的时候,我就从邻居的口中得知父亲背着我们去建“生基”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啪的一下从椅子上跳了上来,但是邻居把我按了回去,他告诉我,父亲也是想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轻松一些,也算是为我们做的一件好事,而且,父亲决定了的事情,谁都阻止不了,这个我也清楚,所以回到家我也没有多说什么了。但是,听叔叔说,未过60岁的人去建生基不吉利,一开始听的时候我还不太去在意这些,可是,父亲突如其来的病让我不得不对这样的说法信以为真
五
以前,父亲虽然做的活多,但是吃得也多,所以看起来特别健硕,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他经常是穿着背心干活,大太阳晒得他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像一块黑铁,但是闪闪发光,特别是刚刚从外面出来的时候,皮肤上像涂着一层油一样,我很喜欢去摸他那双充满线条感的手臂,觉得他的手臂可以顶起整个天
父亲以前有很多朋友,有时候晚上闲着没事就会踩着单车这家串串,那家... -->>
前言
从我第一个字开始,从我开始会写作文,到上大学,我读中文,时常与文字为伍,我的文字里,很少出现父亲的字样,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给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那样平淡无奇。他,就像是一个平静的湖,而我,就是湖上的一艘小船,我与他,虽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血缘、情缘,我的生活,我的衣食住行,跟他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他和母亲的结合,我现在可能还是黄泉路上的一条孤魂,没有他和他脚下的土地,我现在可能行乞于街边,没有他和他的训斥,我现在可能已经成了江湖上的小混混,没有他和他的人生,我现在可能还在我的路上迷茫和彷徨可是,我和他又没有太多的交集,除了一些生活上的言语,我跟父亲基本上很少交流,他总觉得我还小,还不懂事,而我,又觉得他不懂得年轻人的世界,不懂得年轻人的思想,虽然他也算不是那些冥顽不灵的“老顽固”、“保守派”但在我看来,跟他交流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他比较相信我,在他看来,我的文化比他高,我的思想也比他先进,很多事情,我都可以自己处理,并不需要他多说什么或是多做什么,他所要做的,就是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
说是补偿也好,说是记念也罢,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为我的父亲写一篇文章,写关于一个纯朴农民的生活故事。
一
我们家是农民世家,不知道从哪一代开始,我们的祖宗都以务农为生,没有人经过商,也没有当过官,一直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到了父亲这一辈,大伯去行船了,叔叔做了木匠,只有我的父亲继承了我们家族的传统,接下了爷爷留下的锄头和扁担,继续走着上一代没有走完的路
从我懂事开始,我的记忆里,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到田里去了,母亲煮好早饭,把姐姐从睡梦中叫醒,一边走一边要她好好照顾还很小的我,然后就消失在茫茫的晨雾之中,那个时候,鸡还没有啼,只有邻居家的狗,不停地吠着直到烈日当空的时候,父亲拖着疲惫的步子,满头大汗地走回来。刚坐下来,连水都来不及喝,又要忙着煮饭给我们两个小家伙吃(母亲是把早上收起来的菜挑到市区卖,一般要到午后才能回来,所以,一般午饭都是父亲做的。)父亲做的饭仅仅是可以入口,可以填饱肚子而已。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们,要学会煮饭,因为学会了煮饭,去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而且,煮饭也是一门生活哲学,不管煮得好吃不好吃,首先,要大胆地去尝试,就算一开始再难吃,也要坚持下去,慢慢地一熟悉了就能做好吃了。由于这种生活哲学的影响,姐姐六七岁就学会做饭了,我也是七八岁就会煮饭了。虽然煮的饭不算好吃,但正如父亲所说,走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
父亲从来不让我跟姐姐到田里去,他总是说,农民这条路你们不要走,也不能走,我不想让你们走我走的这条路,这条路我走完过了就算了,你们要去闯出一条属于你们自己的路,千万不能再走我走的路条路了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和姐姐才十来岁,似懂非懂,我们能读懂的,就是父亲不希望我们再是农民了,还有,就是我们不用跟着父亲和母亲下地去干活,仅此而已。每次到地里,父亲总是叫我们在一边玩,不让我们碰那些活。所以,我的任务就是在那里抓蟋蟀玩泥巴
二
父亲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听说是读到小学四年级以后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每天就是背着书包去放牛,基本上没有真正读过书了),可是,父亲却懂得很多,可能是之后他还有看书的习惯的缘故吧,也可能跟他的生活阅历有关。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成了我们那里的“风水先生”在种地之余还帮乡里乡亲找墓地,修墓,安葬老人等,以此赚些许外快。在他的柜子里,还收着好多关于这一类的书和一个罗盘,可能那些风水的知识,就是从这些书里和罗盘里看的吧。父亲从不让我们小孩子看那些书,他总是说,小孩子不能看这些书,看了不好。因此,我们对那些书和那个神秘的罗盘都敬而远之,从来都不敢去碰。
村里有很多人都在做这一行,那些人都不是什么专业的风水师,大多都是自学成才的。父亲并不是靠“风水”为生,他大多时间平时都是很安心地种地,一般都是邻居朋友上门要求他帮忙,他才会接去做,因此,收到的“工程”很少,且一般都只是收一点工钱和一点点的“先生费”收费在我们那边算是最便宜的,做工也很认真,很多东主都很满意。有时候通过朋友的介绍,他还会收到一些来自市区或是外地的“工程”他们在谈这些的时候,我们家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他们谈话的声音可以传到村口。如果要上山修墓,父亲总会叫上周围的邻居,因为那些活不是很重,工钱也比较高,邻居也很乐意去做。隔壁的林伯也经常被父亲叫去帮忙,几年后,他也成了“风水先生”也帮人看风水的,也有人上门求他修墓地,但是他接到工程后,一般都不请父亲做工,在他看来,他和父亲是他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所以一有人来跟他谈“生意”他都会门窗紧闭,生怕被父亲抢了生意一样。母亲有时候会为这些事情耿耿于怀,尤其是看到他一接到工程就对我们避而远之的时候,母亲就会在父亲面前抱怨:“早知道他这样,我们就不请他了。”父亲总是笑着说,帮人家修墓地是为别人修福,也是为自己积德,但是,这些东西始终不能做为正业,还是安安心地地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三
读书的时候,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是跑出去踢足球的时候,母亲总会骂我说:“还不去学习,不想读的话你就别去读了,回家跟我们一起种田去!”有时候考试考不好,母亲甚至会拿出藤条棍子之类的东西来打我。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那里慢条斯里地抽烟,好像完全不关他的事一样。有时候母亲也会为这个恼火,说他不教自己的孩子之类的。他总是说,读书是靠自觉,不是靠打骂。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才能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如果你们不想读书的话,我再怎么打骂你们,再怎么逼你们去读,也是于是无补
母亲的严厉让我们不敢学坏,父亲的言语更助我们成长,我和姐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成为邻居口中的乖乖儿
姐姐去市区读中专,每个星期都找母亲拿生活费,母亲总会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才拿钱给她,还要千叮万嘱叫姐姐不要乱花钱,父亲还是不说话,在母亲走开了以后,偷偷地塞钱给姐姐,叫她该买什么就买。母亲知道了总会说他宠坏了孩子。他总是笑笑地走开了。
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当我在家里灰心沮丧的时候,母亲为我的前途忧心忡忡着,父亲依旧还是那么“冷酷”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有一天晚上,家里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他对我说,我只是一个种田的,也帮不了你什么忙,现在你也长大了,就看你怎么想了,如果你想去读大专的话,我会去找钱给你读,如果你想证明你有考上本科的能力,那你就复读,明年重新考,这样也行,所有的选择都在你于是,我选择了复读,复读期间,他也没有给我任何的压力,最终,我还是如愿考上了本科,成为家族中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全日制大学本科生(涵授夜大的除外)。
在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很想抱着父亲对父亲说一声“谢谢你”却总也说不出口,因为,在我和他之间,从来没有谢谢这个词语的存在。临行前的几个晚上,我泡茶给他喝,我们没有说话,茶杯里的茶,已经代表了我对他的感激,我真正体会了“无声胜有声”的感激,我想,他知道我对他的感激,我也知道,我已经是他最大的骄傲
来到广州,每个星期我都会打电话,每次打都是母亲来听,有时候父亲接了电话,除了问他吃饭了没,菜地里的菜怎样了这些无关痛痒的话之外,基本上不会说其他的,他总会第一时间问我,生活费还有吗?没有的话叫你妈寄过去给你,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他聊了几句后,他就把电话递给母亲,母亲有时候也埋怨我不过问父亲,可是,对着父亲,我好想问他,身体好不好,好想问他想不想我,好想问他我纵有千言万语,话到嘴边却总是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四
父亲有两个兄弟,三个姐妹,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但是,听所有的姑妈都说,父亲是遗传祖父最多的一个孩子,其中包括了祖父的烟枪和酒瓶子。除了吃饭和睡觉,无论在何时何地,父亲都是烟不离手,一天最多能抽掉三包多烟。至于酒,父亲最爱喝的,就是我们那边特制的一种米酒,以前一天三餐饭桌上总少不了他的酒瓶子,每天至少能喝掉一斤,前几年胃出血,他才慢慢把早上的那餐酒给戒了,但是,平时下地回来,他总是趁着我们不注意偷偷地闷上一口,他总是说,如果不喝下这点酒,干活就少了很多劲了。母亲是反对呼声最高的一个,平时只要父亲喝多了一点点,她总会在那里唠里唠叨上大半天,有时候生起气来甚至还会放“毒咒”:喝喝喝,小心喝死你!父亲有时候就用沉默来对付母亲,有时候酒气一上来,便跟他顶起了嘴,对啊对啊,我就是要喝啊,喝死了罢就。就这样,一场家庭的战争就在父亲散发出来的酒气中爆发了,父亲是个急性子,一气起来又是摔碗又是砸碟的,火势再大些,连以前家里的录音机也不放过,吵到要四邻五里来劝架,他们才肯罢休。但是,这小两口又不是记仇的主儿,晚上吵得天翻地覆,第二天清晨又一起下地去干活了,有时候真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健忘”
用父亲的话说,他和母亲命里就是忤逆,一见面说不上三句话就会吵起来,有时候就为那么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能吵翻天,比如说有些季节菜地里的菜虫子比较多,父亲三天两头就要喷一次药,但是母亲一看见菜里还有虫,便埋怨父亲没有及时喷药,一个说喷了,一个说没喷好,就这样吵起来了,一吵起来几头牛都拉不回来,又要惊动四邻五里前来劝架,有时候我跟姐姐说:真搞不懂,像他们这样,当初怎么会走到一起呢!姐姐也说,有时候听他们吵架听烦了,真想叫他们离婚了各过各的算了。但是看他们第二天就跟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过生活,那种念头立刻又打消了,只能用一句“欢喜冤家”来形容。
听叔叔说,今年早些时候,父亲算出母亲今年时运比较低,已经找好“生基”(所谓生基是我们当地的习俗,还在生的人先为自己找好墓地并修好,只是墓碑上并不能刻字,过身以后,就把自己安葬在那个地方)替母亲挡煞,他还念念有词地告诉叔叔,我们在生的时候就比较忤逆,但愿死后葬在一起会好一些在国庆节放假回家的时候,我就从邻居的口中得知父亲背着我们去建“生基”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啪的一下从椅子上跳了上来,但是邻居把我按了回去,他告诉我,父亲也是想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轻松一些,也算是为我们做的一件好事,而且,父亲决定了的事情,谁都阻止不了,这个我也清楚,所以回到家我也没有多说什么了。但是,听叔叔说,未过60岁的人去建生基不吉利,一开始听的时候我还不太去在意这些,可是,父亲突如其来的病让我不得不对这样的说法信以为真
五
以前,父亲虽然做的活多,但是吃得也多,所以看起来特别健硕,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他经常是穿着背心干活,大太阳晒得他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像一块黑铁,但是闪闪发光,特别是刚刚从外面出来的时候,皮肤上像涂着一层油一样,我很喜欢去摸他那双充满线条感的手臂,觉得他的手臂可以顶起整个天
父亲以前有很多朋友,有时候晚上闲着没事就会踩着单车这家串串,那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