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月,下龙湾里不见秋色。
码头的渔民们仍然光着膀子,秦琅带着随从登上了船。
他坐的是秦家自己的商船,高大雄伟,并不比水师的战舰差多少,甚至单论载重还比水师的战舰要大许多,水师战舰注重的还是速度,商船则要的是载重量。
牛见虎邀请秦琅上他的旗舰,秦琅拒绝了,这家伙便也干脆直接跟着上了秦琅的船,把自己水师的指挥交给了副将。
船离开下龙湾龙岛,先往太平港航行靠岸,在那里进行了全面补给,装运了许多淡水、果蔬等,然后又汇聚了南海水师的一些船只,并一些临时征召的南海水师预备役船,其实也就是一些商船。
这些商船将负责运输来自镇南的一些兵马北上,同时运输一些粮饷军械等。
“象林都督、刺史,顺化军使王玄策拜见太尉!”
船上,王玄策一身戎服上来拜见,随他一同来的还有象林都督府下的朱吾州司马杜楚客、象林州司马杜正伦。
杜楚客和杜正伦这二杜,在先前也是前途无亮的,一位是工部尚书兼魏王府长史,一位是太子左庶子、南阳侯,两人都是离拜相只差临门一脚的,可都因为卷入魏王争储一事中,被皇帝贬谪。
杜正伦先贬騹州刺史,没多久又再贬象林州司马,杜楚客是先贬为庶人,再又授为朱吾州司马。
司马本是州佐官,是州中三把手,可两人是贬谪之官,又是到大唐最南疆之地,所以其实也只是流放一样,发到边疆看管的。
一位京兆杜一位洹水杜,两杜本同宗,这几年在岭南也是同病相连。
这次王玄策奉旨领兵北上,二人便主动要求同行,反正留在地方他们也没有半点实权,倒不如借机回中原看看,说不定能立功呢。
相比之下,王玄策倒是有几分意气风发,这位原本是隋末岭南桂林李袭志割据时的参军,后来随李袭志归唐入长安,坐了几年冷板凳,再外放黄水县令,然后又到了安南爱州任折冲府的长史,因为胆气壮,人豪横,拿下了林邑国几百里地,而得到了秦琅的赏识,破格表奏他检校都督,兼任顺化军使。
这几年他坐镇象林都督府,镇守大唐最南疆,表现的确实不错,不仅把夺下的这几百里地治理的很服帖,再无反复,甚至还数次出兵西进山林,把许多蛮夷也威慑征服,让他们归附大唐,为大唐又开拓了许多疆土。
所以几年下来,朝廷对这个幸运的家伙,倒也认可,正式授为都督、刺史兼军使,进入了三品之列。
“下官这次带了三千人马北上。”王玄策向秦琅道,这三千人中,有顺化军一千人,皆是精锐的府兵,另有两千名山地蛮,这些山地蛮有半数占人,还有半数俚人,都是最优秀的山地兵,这几年跟着王玄策没少征战立功。
“带走三千人,象林府还能安稳吗?”
“请卫公放心,象林府如今军额三千整,另外附庸土团有六千,乡团、土兵也有不少,虽不敢说全民皆兵,但林邑实行保甲连防制度,地方团练乡勇都是时常训练的,何况我们南边还有南海水师岘港大营。”
象林郡虽说是从林邑国中趁乱夺取的,但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西面和南面都是连绵大山,有天然的屏障,加之如今大唐与林邑关系和谐,所以这几年其实都还挺安稳,王玄策也主要是对山区里的那些蛮部用兵。
几年下来,早打服了,不服的也被迫西迁远走。
“安排好了就好。”
广南道有镇南大都督府,这十几年来,从原来只有核心交州一地掌握,到如今威镇南疆,麾下不仅有静海、顺化等诸军,军额三万六千,可谓是兵强马壮。从武德时交州没有一个折冲府,到如今的三万六千镇戍边军,也能看的出朝廷对交州的重视。
贞观朝以来,从交州总管府到安南都护府,再到镇南大都督府,甚至连疆域也扩大了数倍,不仅把原北面山区的诸俚獠蛮夷征服,将句町击灭,并沿红河向上游击败和蛮,打通了入云南水陆通道、商路,接着又往南夺取了象林数百里地。
镇南大都督府之地,比武德朝时扩张了好几倍。
而凭着海贸工商之利,凭借气候土地之利,镇海大都督府养着几万兵马,不但不需要朝廷拔一分军费,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每年粮食、赋税上缴越来越多,这里已经成了朝廷稳定南疆,进而对云南、黔中、广西影响的关键之地。
就如现在,广南不仅为朝廷稳定南疆,甚至在征辽开始时,还能抽调大量兵力、钱粮等支援。
一个象林都督府就抽调出了三千人马,而交州都督府、武安都督府、句町都督府也纷纷抽调了兵力到港口来。
“林邑国也派了三千人马来,他们原本还想派一支象军来,我们劝说辽东苦寒,大象难以适应,他们才勉强做罢的。”
林邑女王如今还在中原朝拜天子,听闻东征,他们果断的就派兵北上。
这种忠心的藩属姿态,不得不说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不过既然来了,总没理由拒绝,虽说大唐并不缺这三千人,可这是藩属国的一片赤诚,不能寒了人心。
“兵力是否超了?”
秦琅在太平港等了几天,见到来的兵马越来越多,也不由的咋舌。
象林都督王玄策带来了三千象林兵,然后林邑又出了三千兵,接着武安府这边,秦家的一众封臣也都跳跃报名,志愿从征。
这些人这几年也是有些憋着了,自从秦琅交出了武安都督府的大权,由朝廷流官接管后,这些封臣们虽然也都得了朝廷授的勋或是地方团练职,可终究不比早前,能够自由的开拓。
这些年全都转而经营领地,开拓商业,口袋里的钱是越来越多,领地越来越繁华,但终究不比过去那种自由潇洒。
以前他们就是武安的领主,军政司法税赋全都他们说了算,如今却已经管不了事,顶多是行使下监督权罢了。
“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 -->>
十月,下龙湾里不见秋色。
码头的渔民们仍然光着膀子,秦琅带着随从登上了船。
他坐的是秦家自己的商船,高大雄伟,并不比水师的战舰差多少,甚至单论载重还比水师的战舰要大许多,水师战舰注重的还是速度,商船则要的是载重量。
牛见虎邀请秦琅上他的旗舰,秦琅拒绝了,这家伙便也干脆直接跟着上了秦琅的船,把自己水师的指挥交给了副将。
船离开下龙湾龙岛,先往太平港航行靠岸,在那里进行了全面补给,装运了许多淡水、果蔬等,然后又汇聚了南海水师的一些船只,并一些临时征召的南海水师预备役船,其实也就是一些商船。
这些商船将负责运输来自镇南的一些兵马北上,同时运输一些粮饷军械等。
“象林都督、刺史,顺化军使王玄策拜见太尉!”
船上,王玄策一身戎服上来拜见,随他一同来的还有象林都督府下的朱吾州司马杜楚客、象林州司马杜正伦。
杜楚客和杜正伦这二杜,在先前也是前途无亮的,一位是工部尚书兼魏王府长史,一位是太子左庶子、南阳侯,两人都是离拜相只差临门一脚的,可都因为卷入魏王争储一事中,被皇帝贬谪。
杜正伦先贬騹州刺史,没多久又再贬象林州司马,杜楚客是先贬为庶人,再又授为朱吾州司马。
司马本是州佐官,是州中三把手,可两人是贬谪之官,又是到大唐最南疆之地,所以其实也只是流放一样,发到边疆看管的。
一位京兆杜一位洹水杜,两杜本同宗,这几年在岭南也是同病相连。
这次王玄策奉旨领兵北上,二人便主动要求同行,反正留在地方他们也没有半点实权,倒不如借机回中原看看,说不定能立功呢。
相比之下,王玄策倒是有几分意气风发,这位原本是隋末岭南桂林李袭志割据时的参军,后来随李袭志归唐入长安,坐了几年冷板凳,再外放黄水县令,然后又到了安南爱州任折冲府的长史,因为胆气壮,人豪横,拿下了林邑国几百里地,而得到了秦琅的赏识,破格表奏他检校都督,兼任顺化军使。
这几年他坐镇象林都督府,镇守大唐最南疆,表现的确实不错,不仅把夺下的这几百里地治理的很服帖,再无反复,甚至还数次出兵西进山林,把许多蛮夷也威慑征服,让他们归附大唐,为大唐又开拓了许多疆土。
所以几年下来,朝廷对这个幸运的家伙,倒也认可,正式授为都督、刺史兼军使,进入了三品之列。
“下官这次带了三千人马北上。”王玄策向秦琅道,这三千人中,有顺化军一千人,皆是精锐的府兵,另有两千名山地蛮,这些山地蛮有半数占人,还有半数俚人,都是最优秀的山地兵,这几年跟着王玄策没少征战立功。
“带走三千人,象林府还能安稳吗?”
“请卫公放心,象林府如今军额三千整,另外附庸土团有六千,乡团、土兵也有不少,虽不敢说全民皆兵,但林邑实行保甲连防制度,地方团练乡勇都是时常训练的,何况我们南边还有南海水师岘港大营。”
象林郡虽说是从林邑国中趁乱夺取的,但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西面和南面都是连绵大山,有天然的屏障,加之如今大唐与林邑关系和谐,所以这几年其实都还挺安稳,王玄策也主要是对山区里的那些蛮部用兵。
几年下来,早打服了,不服的也被迫西迁远走。
“安排好了就好。”
广南道有镇南大都督府,这十几年来,从原来只有核心交州一地掌握,到如今威镇南疆,麾下不仅有静海、顺化等诸军,军额三万六千,可谓是兵强马壮。从武德时交州没有一个折冲府,到如今的三万六千镇戍边军,也能看的出朝廷对交州的重视。
贞观朝以来,从交州总管府到安南都护府,再到镇南大都督府,甚至连疆域也扩大了数倍,不仅把原北面山区的诸俚獠蛮夷征服,将句町击灭,并沿红河向上游击败和蛮,打通了入云南水陆通道、商路,接着又往南夺取了象林数百里地。
镇南大都督府之地,比武德朝时扩张了好几倍。
而凭着海贸工商之利,凭借气候土地之利,镇海大都督府养着几万兵马,不但不需要朝廷拔一分军费,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每年粮食、赋税上缴越来越多,这里已经成了朝廷稳定南疆,进而对云南、黔中、广西影响的关键之地。
就如现在,广南不仅为朝廷稳定南疆,甚至在征辽开始时,还能抽调大量兵力、钱粮等支援。
一个象林都督府就抽调出了三千人马,而交州都督府、武安都督府、句町都督府也纷纷抽调了兵力到港口来。
“林邑国也派了三千人马来,他们原本还想派一支象军来,我们劝说辽东苦寒,大象难以适应,他们才勉强做罢的。”
林邑女王如今还在中原朝拜天子,听闻东征,他们果断的就派兵北上。
这种忠心的藩属姿态,不得不说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不过既然来了,总没理由拒绝,虽说大唐并不缺这三千人,可这是藩属国的一片赤诚,不能寒了人心。
“兵力是否超了?”
秦琅在太平港等了几天,见到来的兵马越来越多,也不由的咋舌。
象林都督王玄策带来了三千象林兵,然后林邑又出了三千兵,接着武安府这边,秦家的一众封臣也都跳跃报名,志愿从征。
这些人这几年也是有些憋着了,自从秦琅交出了武安都督府的大权,由朝廷流官接管后,这些封臣们虽然也都得了朝廷授的勋或是地方团练职,可终究不比早前,能够自由的开拓。
这些年全都转而经营领地,开拓商业,口袋里的钱是越来越多,领地越来越繁华,但终究不比过去那种自由潇洒。
以前他们就是武安的领主,军政司法税赋全都他们说了算,如今却已经管不了事,顶多是行使下监督权罢了。
“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