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荒野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年过去。父亲已经到了六十多岁的年纪,但身体仍然健朗,沙地里的、水田里的、山上的活,都还能做得动。
母亲一个人既要给大家做饭、洗衣服,又要忙菜园子里的活。还喂了两头肥猪,养了十几个乌脚鸡和二十几个小鸭子,猪可以过年杀了吃肉,做成腊肉的话,能吃到第二年栽秧的季节,而鸡鸭只要长大了,不仅可以给家里提供常年不断的蛋,还可以随时杀了打打牙祭,招呼客人。
水田跟以往一样多,沙地还是那些地。没有拉落一丘田、一块沙,也没有再去开垦新荒。
院子里有几家人搬出了紫烟坪,也有几家人在乱世后不再回来,但是大家都没有耕种他们留下的田和沙,这些水田和沙地就一直荒了下来,成为孩子们农闲“打燕子”和放牛的好地方。
“打燕子”是小孩子们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先准备一大两小三根木棒,大的手棒大、手棒长,小的大拇指粗、两卡长。
这里需要对“一卡”的长度作个交代,一卡,就是把手掌的大拇指和食指最大限度地张开。两个指头尖尖之间的距离。
这是紫烟坪的西言家人对短距离长度单位的一个特殊表示。
准备好木棒以后,再找两个差不多大小、高低的石头,最好是两块一模一样大的砖头,将其中短木棒横搭在凉快砖头之间。
然后将另一个短木棒一头放在地上。另一头搭在前面的那根小木棒上,头上露出一手指长左右的距离。
接着,用大木棒使劲敲打小木棒漏出来的那一头,小木棒就会跳将起来。
凑准机会,用大木棒将小木棒朝远处打去,以谁打得远为胜。
但是如果被站在远处的小朋友把这根小木棒接住了的话。也算输了。
整个游戏过程简单而有趣,不过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当然山村里的小孩子把这么点危险,从来是不当事的,生活中的危险多了去了,顾不上。
族谱仍然由大儿子掌管,他仍是西言家的掌谱人,虽然经历火星人以后,西言家的族谱在大家眼里,已经没有了神秘感,更没有神圣感,但是也没有提出要求要更改传谱的规矩。
可是,父亲却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儿子,让他一定保管好族谱,更不可轻易示人,并要求他从今往后除了下一个掌谱人,谁也不能再看。
大儿子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有点不以为然——对西言家来说,神圣宝贵的是那张樟木树叶,而不是那几本枯黄的书纸,这些书纸顶多也只是个象征意义。
可是随着大儿子年龄慢慢增长,自己也到了将近四十的年纪,对这个象征意义才开始重视起来。
他知道,如果一个家族,没有一个凝聚大家人心的东西,或者一种形式,那西言家也就是散沙一盘,各行其是,大难来时各自飞。
为着这个目的,大儿子从远乡专门请来一位先生,为西言家续谱。当时大家生活都还紧张,更没有余钱,大儿子没给族里其它家户分摊一丝一粒,最后跟母亲商量同意,就用当年给三儿子疗伤的那个金手镯酬付了先生。
当然,为使不至于因这一个金手镯而引来觊觎之心,大儿子请先生的时候也是费了一番心思,将先生双眼蒙住,请进轿中,一口气抬了一天一夜,抬到紫烟坪上,这才给先生取去眼罩,叩请先生见谅。
可是,先生只是淡淡一笑,并无责怪之意。
可是,先生续谱完毕,临走之时,却跟大儿子说“不必蒙眼了,也无需再送。一百三十年前,我来过,也是续谱。”
说罢,就在阖族老少惊愕的目光中飘飘摇摇走下了山坡。
送先生走的时候,父亲去沅场赶集未归,直到先生走后天黑了小半天,父亲才回到家里。
听说先生走了,父亲也只是淡淡地问了几句,最后听到大儿子转述的先生临走之时的话语的时候,父亲顿时愕然了,让大儿子立即去追,务必要把先生请回来。
这些年,家里的事父亲管得越发少了,他只是偶尔出去看看沙、赶赶集、捡一些山果、挖一些草药。
大儿子看见父亲这么严肃,知道自己一定错过了什么,二话不说,想都来不及想,叫上二儿子、三儿子,再带上七八个狗狗和小狼,就要去追。
母亲刚刚做好夜饭,正等大家来吃,看到他们这个时候还要出门,知道一定有要事去办,没说别的,只是找来一块白毛巾,裹了一大团米饭,让他们带着路上吃,满妹也给过来一个装满了水的竹筒,说夜里没地方找水吃。
父亲看着母女俩忙碌的声影,却嫌她们啰嗦,催促着大儿子他们赶紧去追。
狗狗根据先生走过遗留下的气味,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庵堂里面追上了人。
这时候,先生刚刚睡醒,正在庵堂廊前垒砌几块石头,架锅煮饭。见大儿子他们来了,就笑呵呵地说:“后生家走得不快哟。快来快来,饭马上就好。”
大儿子看先生这个样子,似乎早就知道他们要来,对他们的到来一点也不惊讶。
大儿子也就不再道明来意,只是三弟兄一起帮先生烧火做饭。
早饭吃的是用鼎罐煮的稀饭,大半鼎罐四个人吃了刚刚好,而菜吃的是从庵堂附近扯来的一把野葱,撒上盐稍微一腌制,再滴几滴菜油,就是香喷喷的美味。
这一顿饭只吃得几个人大呼过瘾,吃得锅干碗静。
既然先生知道大家的来意,大儿子也就一直不好开口问话,先生也就一直闭口不言,只顾吃饭。
吃完饭后,先生终于开口了:“半年之后,紫烟坪将有一场大难,希望你们西言家好自为之。”
大儿子再要问是什么灾难、怎么应对的时候,先生却再也不发一言,只是一连声地叹气。
大儿子没办法,父命难为,再说这事涉及到西言家整个族人的生死延续,怎能就凭先生两句话就打发走啊。可是先生终究不再张口。(未完待续。)
几年过去。父亲已经到了六十多岁的年纪,但身体仍然健朗,沙地里的、水田里的、山上的活,都还能做得动。
母亲一个人既要给大家做饭、洗衣服,又要忙菜园子里的活。还喂了两头肥猪,养了十几个乌脚鸡和二十几个小鸭子,猪可以过年杀了吃肉,做成腊肉的话,能吃到第二年栽秧的季节,而鸡鸭只要长大了,不仅可以给家里提供常年不断的蛋,还可以随时杀了打打牙祭,招呼客人。
水田跟以往一样多,沙地还是那些地。没有拉落一丘田、一块沙,也没有再去开垦新荒。
院子里有几家人搬出了紫烟坪,也有几家人在乱世后不再回来,但是大家都没有耕种他们留下的田和沙,这些水田和沙地就一直荒了下来,成为孩子们农闲“打燕子”和放牛的好地方。
“打燕子”是小孩子们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先准备一大两小三根木棒,大的手棒大、手棒长,小的大拇指粗、两卡长。
这里需要对“一卡”的长度作个交代,一卡,就是把手掌的大拇指和食指最大限度地张开。两个指头尖尖之间的距离。
这是紫烟坪的西言家人对短距离长度单位的一个特殊表示。
准备好木棒以后,再找两个差不多大小、高低的石头,最好是两块一模一样大的砖头,将其中短木棒横搭在凉快砖头之间。
然后将另一个短木棒一头放在地上。另一头搭在前面的那根小木棒上,头上露出一手指长左右的距离。
接着,用大木棒使劲敲打小木棒漏出来的那一头,小木棒就会跳将起来。
凑准机会,用大木棒将小木棒朝远处打去,以谁打得远为胜。
但是如果被站在远处的小朋友把这根小木棒接住了的话。也算输了。
整个游戏过程简单而有趣,不过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当然山村里的小孩子把这么点危险,从来是不当事的,生活中的危险多了去了,顾不上。
族谱仍然由大儿子掌管,他仍是西言家的掌谱人,虽然经历火星人以后,西言家的族谱在大家眼里,已经没有了神秘感,更没有神圣感,但是也没有提出要求要更改传谱的规矩。
可是,父亲却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儿子,让他一定保管好族谱,更不可轻易示人,并要求他从今往后除了下一个掌谱人,谁也不能再看。
大儿子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有点不以为然——对西言家来说,神圣宝贵的是那张樟木树叶,而不是那几本枯黄的书纸,这些书纸顶多也只是个象征意义。
可是随着大儿子年龄慢慢增长,自己也到了将近四十的年纪,对这个象征意义才开始重视起来。
他知道,如果一个家族,没有一个凝聚大家人心的东西,或者一种形式,那西言家也就是散沙一盘,各行其是,大难来时各自飞。
为着这个目的,大儿子从远乡专门请来一位先生,为西言家续谱。当时大家生活都还紧张,更没有余钱,大儿子没给族里其它家户分摊一丝一粒,最后跟母亲商量同意,就用当年给三儿子疗伤的那个金手镯酬付了先生。
当然,为使不至于因这一个金手镯而引来觊觎之心,大儿子请先生的时候也是费了一番心思,将先生双眼蒙住,请进轿中,一口气抬了一天一夜,抬到紫烟坪上,这才给先生取去眼罩,叩请先生见谅。
可是,先生只是淡淡一笑,并无责怪之意。
可是,先生续谱完毕,临走之时,却跟大儿子说“不必蒙眼了,也无需再送。一百三十年前,我来过,也是续谱。”
说罢,就在阖族老少惊愕的目光中飘飘摇摇走下了山坡。
送先生走的时候,父亲去沅场赶集未归,直到先生走后天黑了小半天,父亲才回到家里。
听说先生走了,父亲也只是淡淡地问了几句,最后听到大儿子转述的先生临走之时的话语的时候,父亲顿时愕然了,让大儿子立即去追,务必要把先生请回来。
这些年,家里的事父亲管得越发少了,他只是偶尔出去看看沙、赶赶集、捡一些山果、挖一些草药。
大儿子看见父亲这么严肃,知道自己一定错过了什么,二话不说,想都来不及想,叫上二儿子、三儿子,再带上七八个狗狗和小狼,就要去追。
母亲刚刚做好夜饭,正等大家来吃,看到他们这个时候还要出门,知道一定有要事去办,没说别的,只是找来一块白毛巾,裹了一大团米饭,让他们带着路上吃,满妹也给过来一个装满了水的竹筒,说夜里没地方找水吃。
父亲看着母女俩忙碌的声影,却嫌她们啰嗦,催促着大儿子他们赶紧去追。
狗狗根据先生走过遗留下的气味,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庵堂里面追上了人。
这时候,先生刚刚睡醒,正在庵堂廊前垒砌几块石头,架锅煮饭。见大儿子他们来了,就笑呵呵地说:“后生家走得不快哟。快来快来,饭马上就好。”
大儿子看先生这个样子,似乎早就知道他们要来,对他们的到来一点也不惊讶。
大儿子也就不再道明来意,只是三弟兄一起帮先生烧火做饭。
早饭吃的是用鼎罐煮的稀饭,大半鼎罐四个人吃了刚刚好,而菜吃的是从庵堂附近扯来的一把野葱,撒上盐稍微一腌制,再滴几滴菜油,就是香喷喷的美味。
这一顿饭只吃得几个人大呼过瘾,吃得锅干碗静。
既然先生知道大家的来意,大儿子也就一直不好开口问话,先生也就一直闭口不言,只顾吃饭。
吃完饭后,先生终于开口了:“半年之后,紫烟坪将有一场大难,希望你们西言家好自为之。”
大儿子再要问是什么灾难、怎么应对的时候,先生却再也不发一言,只是一连声地叹气。
大儿子没办法,父命难为,再说这事涉及到西言家整个族人的生死延续,怎能就凭先生两句话就打发走啊。可是先生终究不再张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