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乘龙佳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时改不了口,而且我从前在国子监也叫惯了……刚刚是江阁老派人过来,说是有要紧事和大司成您说,我一时也忘了您的吩咐。来人说江阁老邀您去家中一会!”
陆绾顿时眉头一挑,随即就沉默了。
他今年五十出头,按照太祖制度,进士出身的他和其他进士一样先为一年翰林,集中学习朝廷律令和各种制度,随即在都察院试御史一年(当然也有人去六部),外任为县令三年,此后回朝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掌道御史,再出甘肃担任兵备道,临危受命当了两任山西巡抚。
等到攒够了亲民官资序,最终回朝时,他直升兵部侍郎,三年后就当上了兵部正堂。
从年纪上来说,二十五岁中进士的他比很多中年方才步入仕途的人要幸运很多,有足够的时间去熬资历。在中进士后的二十六年间,他迁转的官职并不算多,其中多有在一个官职上干满六年的情况。如果不是他年轻,说不定早就该退休致仕了。
所以,入阁之前的资序他都一一攒够了,就等着有朝一日大学士加身,完成宣麻拜相的最后一步。然而,不幸的是他是江阁老的门生,在很多官职迁转的关键时刻,都曾经有江阁老的插手。于是,当朱泾扭转不利,凯旋回京时,他这个兵部尚书也就陷入了尴尬境地。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接受了儿子陆三郎提出的建议——虽然他知道那建议断然不是他那个聪明却还差点火候的大胖儿子提出的——急流勇退,直接交出了兵部尚书的位子。在他看来,这总比硬挺到最后,却被江阁老断尾求生割舍强,也比被皇帝撵下位子来得好。
然而,他这知错能改的故事一经传播,再加上公学如火如荼地筹办,立时就迎来了江阁老的强烈反弹。
就比如陆三郎转述朱莹和几个士人那番论战,如果不是江阁老的默许,其门生故旧的鼓励甚至唆使,有人敢于将他那并不算新事物的禁酒令拿出来大放厥词?
他已经算很仁至义尽了,又不曾挑明是江阁老在背后指使他,又曾经在那些御史被左迁后送过程仪钱,哪像江阁老那样,根本就只是派人无关痛痒地勉励了几句,一文钱不掏?
这位当了多年首辅的老大人倒是自诩两袖清风,却不知道他那孙子在外头挥霍了多少钱,还当底下官员全都一点怨言都没有吗?如今就因为他要自保,却还要揪着他不放,想要拿他当作继续展示威德的靶子?
此时此刻,见刚刚进来匆匆传话的那年轻人不住地偷瞥自己,陆绾就淡淡地说:“人走了,还是在外头?”
那年轻人连忙恭恭敬敬地说:“他传话之后就走了。”
“呵呵。”陆绾发出了意味不明的一声笑,随即就温和地对那年轻人说,“这公学之事,迎宾接待有门子,传话有典仪,怎么值得你亲自跑?要知道,你是九章堂的监生,临时抽调到公学来教九章算术……看我这记性,应该是教葛氏算学才对。你要把自己当老师,当先生。”
见那陆三郎向他举荐,来自九章堂的年轻监生先是愕然,随即就露出了激动到有些感动的表情,久经风雨的陆祭酒就拿出了更加使人如沐春风的态度。
“以后若还有人让你做这传话的事,你直接拒绝,为人师表,不是替这些人跑腿的!”陆绾一边说,一边亲切地拍了拍人的肩膀,又勉励道,“你们九章堂有人轮换到王总宪那边实习,有人到我这来教书,要我说,九章堂第一期的人真是太少了,不够用。你前途无量!”
见陆绾态度如此诚恳,那来自九章堂的年轻监生差点没掉下泪来,连忙躬身应是。可等他告退走出去两步之后,却是忍不住停下脚步,鬼使神差地问道:“江阁老那儿,您还去吗?”
“我如今已经不是朝廷官员了,这公学祭酒并没有品级,别人敬我三分,是因为我过去曾经当过兵部尚书而已,所以,江阁老这所谓商议要事,实在是高看我了。”陆绾仿佛并不在意这年轻监生的多此一问,反而非常耐心且细致地说,“所以,我会派人去说,不去了。”
那年轻监生先是错愕难当,可足足犹豫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小声说道:“是不是因为外间那些流言……可您已经做得够多了,难不成是江阁老还不肯善罢甘休?”
看来知错能改陆尚书,死不悔改江阁老的传言还真是深入人心!
陆绾在心里暗叹了一声,但话却说得非常婉转:“你在公学是老师,但在国子监九章堂还是学生,不可妄自揣测,坏了心性。这些杂事不要多想,以免心生杂念。这几日我延请的几位名师就快来了,你可是葛门徒孙,打起精神帮我接待好他们,对你自有帮助……”
三言两语安抚了这个嫩到犹如一根青葱,完全不解世事,不同于九章堂某些老油条的年轻监生,眼看人感激涕零去了,陆绾方才无声感慨了一句年轻真好,随即就开始再次思量自己请的那几位是否会来。公学还在筹备阶段,所以他没有按照张寿所言的小学、中学来招生。
在师资力量还远远不足的情况下,他更多的是通过儿子陆三郎以及半山堂中的一部分学生来进行义务授课,而所教学生,则是京城中那些不足以负担私塾,却又真的努力向上的孩子。至于这些人如何遴选,一次入学试就足矣了,至于卷子,也是九章堂的监生批阅的。
从这一方面说,九章堂张寿亲自选出来的这一批人,确实比国子监其余各堂的学生在服从性、纪律性、上进心上要强得多!但是,名师还是不得不请,他相信有人等这一天很久了。
至于江阁老,派人来请他却不听回音就走,以为他还是那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门生吗?
晚上,当回到家中的江阁老,得知陆绾派人送了信来,委婉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一个赋闲之人不便与当朝首辅商量什么要事的时候,他原本阴沉的一张脸顿时下起了暴雨。等到了书房,眼见几个幕僚纷纷起身,他就迸出了一句话。
“既然朱家人连脸都不要了,那还客气什么?我就不信朱廷芳和张寿扛得住!”
一时改不了口,而且我从前在国子监也叫惯了……刚刚是江阁老派人过来,说是有要紧事和大司成您说,我一时也忘了您的吩咐。来人说江阁老邀您去家中一会!”
陆绾顿时眉头一挑,随即就沉默了。
他今年五十出头,按照太祖制度,进士出身的他和其他进士一样先为一年翰林,集中学习朝廷律令和各种制度,随即在都察院试御史一年(当然也有人去六部),外任为县令三年,此后回朝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掌道御史,再出甘肃担任兵备道,临危受命当了两任山西巡抚。
等到攒够了亲民官资序,最终回朝时,他直升兵部侍郎,三年后就当上了兵部正堂。
从年纪上来说,二十五岁中进士的他比很多中年方才步入仕途的人要幸运很多,有足够的时间去熬资历。在中进士后的二十六年间,他迁转的官职并不算多,其中多有在一个官职上干满六年的情况。如果不是他年轻,说不定早就该退休致仕了。
所以,入阁之前的资序他都一一攒够了,就等着有朝一日大学士加身,完成宣麻拜相的最后一步。然而,不幸的是他是江阁老的门生,在很多官职迁转的关键时刻,都曾经有江阁老的插手。于是,当朱泾扭转不利,凯旋回京时,他这个兵部尚书也就陷入了尴尬境地。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接受了儿子陆三郎提出的建议——虽然他知道那建议断然不是他那个聪明却还差点火候的大胖儿子提出的——急流勇退,直接交出了兵部尚书的位子。在他看来,这总比硬挺到最后,却被江阁老断尾求生割舍强,也比被皇帝撵下位子来得好。
然而,他这知错能改的故事一经传播,再加上公学如火如荼地筹办,立时就迎来了江阁老的强烈反弹。
就比如陆三郎转述朱莹和几个士人那番论战,如果不是江阁老的默许,其门生故旧的鼓励甚至唆使,有人敢于将他那并不算新事物的禁酒令拿出来大放厥词?
他已经算很仁至义尽了,又不曾挑明是江阁老在背后指使他,又曾经在那些御史被左迁后送过程仪钱,哪像江阁老那样,根本就只是派人无关痛痒地勉励了几句,一文钱不掏?
这位当了多年首辅的老大人倒是自诩两袖清风,却不知道他那孙子在外头挥霍了多少钱,还当底下官员全都一点怨言都没有吗?如今就因为他要自保,却还要揪着他不放,想要拿他当作继续展示威德的靶子?
此时此刻,见刚刚进来匆匆传话的那年轻人不住地偷瞥自己,陆绾就淡淡地说:“人走了,还是在外头?”
那年轻人连忙恭恭敬敬地说:“他传话之后就走了。”
“呵呵。”陆绾发出了意味不明的一声笑,随即就温和地对那年轻人说,“这公学之事,迎宾接待有门子,传话有典仪,怎么值得你亲自跑?要知道,你是九章堂的监生,临时抽调到公学来教九章算术……看我这记性,应该是教葛氏算学才对。你要把自己当老师,当先生。”
见那陆三郎向他举荐,来自九章堂的年轻监生先是愕然,随即就露出了激动到有些感动的表情,久经风雨的陆祭酒就拿出了更加使人如沐春风的态度。
“以后若还有人让你做这传话的事,你直接拒绝,为人师表,不是替这些人跑腿的!”陆绾一边说,一边亲切地拍了拍人的肩膀,又勉励道,“你们九章堂有人轮换到王总宪那边实习,有人到我这来教书,要我说,九章堂第一期的人真是太少了,不够用。你前途无量!”
见陆绾态度如此诚恳,那来自九章堂的年轻监生差点没掉下泪来,连忙躬身应是。可等他告退走出去两步之后,却是忍不住停下脚步,鬼使神差地问道:“江阁老那儿,您还去吗?”
“我如今已经不是朝廷官员了,这公学祭酒并没有品级,别人敬我三分,是因为我过去曾经当过兵部尚书而已,所以,江阁老这所谓商议要事,实在是高看我了。”陆绾仿佛并不在意这年轻监生的多此一问,反而非常耐心且细致地说,“所以,我会派人去说,不去了。”
那年轻监生先是错愕难当,可足足犹豫了好一会儿,他方才小声说道:“是不是因为外间那些流言……可您已经做得够多了,难不成是江阁老还不肯善罢甘休?”
看来知错能改陆尚书,死不悔改江阁老的传言还真是深入人心!
陆绾在心里暗叹了一声,但话却说得非常婉转:“你在公学是老师,但在国子监九章堂还是学生,不可妄自揣测,坏了心性。这些杂事不要多想,以免心生杂念。这几日我延请的几位名师就快来了,你可是葛门徒孙,打起精神帮我接待好他们,对你自有帮助……”
三言两语安抚了这个嫩到犹如一根青葱,完全不解世事,不同于九章堂某些老油条的年轻监生,眼看人感激涕零去了,陆绾方才无声感慨了一句年轻真好,随即就开始再次思量自己请的那几位是否会来。公学还在筹备阶段,所以他没有按照张寿所言的小学、中学来招生。
在师资力量还远远不足的情况下,他更多的是通过儿子陆三郎以及半山堂中的一部分学生来进行义务授课,而所教学生,则是京城中那些不足以负担私塾,却又真的努力向上的孩子。至于这些人如何遴选,一次入学试就足矣了,至于卷子,也是九章堂的监生批阅的。
从这一方面说,九章堂张寿亲自选出来的这一批人,确实比国子监其余各堂的学生在服从性、纪律性、上进心上要强得多!但是,名师还是不得不请,他相信有人等这一天很久了。
至于江阁老,派人来请他却不听回音就走,以为他还是那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门生吗?
晚上,当回到家中的江阁老,得知陆绾派人送了信来,委婉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一个赋闲之人不便与当朝首辅商量什么要事的时候,他原本阴沉的一张脸顿时下起了暴雨。等到了书房,眼见几个幕僚纷纷起身,他就迸出了一句话。
“既然朱家人连脸都不要了,那还客气什么?我就不信朱廷芳和张寿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