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
抛开人品、德行、操守等等,单纯以对大局的深刻理解来看,洪承畴可以算是一时俊彦之才了,尤其是敏锐的洞察力,绝对远超多铎、阿济格之辈。
无论是事明之时提出的“剿闯”战略,还是在投清之后的提出的总体战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整个明清交替之际,虽然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却很少有人如洪承畴这样从历史的高度上看待问题。
以少兵临大国,一定需要电闪雷轰一般的攻取速度,迅速击贼破明,尽可能的追求一个“快”字。在军事上充分利用错综复杂的各方势力为前驱,在政治上拉拢敌后豪强和地主阶层,把民族矛盾转化成为阶级矛盾。底定大局之后,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模式,把清廷由一个外族政变转变成为传统的统治政权……
这一手,软硬兼施,相当的毒辣,若是清廷真的按照这一条整体战略老老实实的执行下去,未尝不能一统天下,成为继宋元明之后的又一个王朝。
但是,多铎的覆灭,则成为这一切的转折点。
征南大军的覆灭和多铎的身死命丧,不仅仅只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失败,同时彻底改变了整体的局势,让清廷无力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手,江南残明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整体局面从绝对的进攻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多铎之死,极大的削弱了多尔衮的优势,改变了清廷内部的力量对比,为后来的内讧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最终导致了太后对多尔衮下手。
多尔衮的死,对于大局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摄政王一党,与以太后为代表的帝党必有一战,这个矛盾不可调和,迟早会有一个总爆发。最终的结局要么是多尔衮彻底架空帝党,或者是逆而篡夺也不是不可能。要么就是帝党最终干掉多尔衮,为真正意义上的皇权扫平道路。
太后干掉多尔衮也好,多尔衮干掉太后也罢,这本身并没有任何区别,具有相同的意义和影响,而且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下手的时机不对。
在战略相持阶段高层爆发的内讧,一定会引起内部的极大混乱,甚至有可能引发最终的整体崩盘。
现在,这个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太宗文皇帝奠定的基业……毁于一旦呐!”洪承畴发出一声长叹:“一代人杰,千秋功业,付之流水了……”
现在的洪承畴,已对清廷的未来极度悲观,因为他已很清楚的意识到一个事实:太后干掉的不是一个多尔衮,而是大清国的根基。
“我大清”的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最大的功业就是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政治体系,既包含了八旗制度也容纳了封建王朝的基本要素。若是皇太极多活几年,哪怕只是活到入关之后,格局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太后虽然精明强干,和皇太极比起来,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个女人精于权谋善于玩弄平衡术,终究是格局太小了,不具备大的全局观,选择在这个时候下手,只能说是头发长见识短。
在洪承畴的心目当中,太后应该是一个精明的女人,但这种精明却被事实证明不过是小手段小聪明。
“或许,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作为私人幕僚而不是大清的官员,冯成章的地位更加超然一点儿,有些话也可以当着洪承畴的面儿直接说出来:“或许是太后迫不得已,她若不是这么做,说不定摄政王就会抢先下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也许太后是有苦衷的……”
就眼下这个局势,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
“唯今之计,只有马上和谈。”洪承畴无奈的说道:“一统天下,已成南柯一梦,若是尽早和谈,或许还能保住半壁江山……哎,也只能如此了!
在给朝廷的秘奏当中,洪承畴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和谈”这样的字眼儿,按照他的规划,可以适当的放弃一部分利益和地盘,与江南的残明朝廷进行和平谈判。以阿济格主动退出湖广为代价,换取战争结束,在事实上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局面。
对于当时的江南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很有可能达成。洪承畴的目的就是适当的收缩战线,打着和平的幌子腾出手来平定西北、川蜀的局面,然后再积聚实力南下,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
只可惜,这个战略构想根本就不被太后接受,因为那会极大的触动多尔衮的利益,阿济格多尔衮等人一定不会同意,甚至连代善等老牌勋贵也不接受。
现如今,明军不仅击溃了阿济格的湖广主力,还打过了长江,再提划江而治的和谈条件,就成了隔年的老皇历……
“现如今这个局面,虽然极是不利,依旧...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
抛开人品、德行、操守等等,单纯以对大局的深刻理解来看,洪承畴可以算是一时俊彦之才了,尤其是敏锐的洞察力,绝对远超多铎、阿济格之辈。
无论是事明之时提出的“剿闯”战略,还是在投清之后的提出的总体战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整个明清交替之际,虽然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却很少有人如洪承畴这样从历史的高度上看待问题。
以少兵临大国,一定需要电闪雷轰一般的攻取速度,迅速击贼破明,尽可能的追求一个“快”字。在军事上充分利用错综复杂的各方势力为前驱,在政治上拉拢敌后豪强和地主阶层,把民族矛盾转化成为阶级矛盾。底定大局之后,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模式,把清廷由一个外族政变转变成为传统的统治政权……
这一手,软硬兼施,相当的毒辣,若是清廷真的按照这一条整体战略老老实实的执行下去,未尝不能一统天下,成为继宋元明之后的又一个王朝。
但是,多铎的覆灭,则成为这一切的转折点。
征南大军的覆灭和多铎的身死命丧,不仅仅只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失败,同时彻底改变了整体的局势,让清廷无力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手,江南残明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整体局面从绝对的进攻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多铎之死,极大的削弱了多尔衮的优势,改变了清廷内部的力量对比,为后来的内讧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最终导致了太后对多尔衮下手。
多尔衮的死,对于大局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摄政王一党,与以太后为代表的帝党必有一战,这个矛盾不可调和,迟早会有一个总爆发。最终的结局要么是多尔衮彻底架空帝党,或者是逆而篡夺也不是不可能。要么就是帝党最终干掉多尔衮,为真正意义上的皇权扫平道路。
太后干掉多尔衮也好,多尔衮干掉太后也罢,这本身并没有任何区别,具有相同的意义和影响,而且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下手的时机不对。
在战略相持阶段高层爆发的内讧,一定会引起内部的极大混乱,甚至有可能引发最终的整体崩盘。
现在,这个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太宗文皇帝奠定的基业……毁于一旦呐!”洪承畴发出一声长叹:“一代人杰,千秋功业,付之流水了……”
现在的洪承畴,已对清廷的未来极度悲观,因为他已很清楚的意识到一个事实:太后干掉的不是一个多尔衮,而是大清国的根基。
“我大清”的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最大的功业就是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政治体系,既包含了八旗制度也容纳了封建王朝的基本要素。若是皇太极多活几年,哪怕只是活到入关之后,格局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太后虽然精明强干,和皇太极比起来,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个女人精于权谋善于玩弄平衡术,终究是格局太小了,不具备大的全局观,选择在这个时候下手,只能说是头发长见识短。
在洪承畴的心目当中,太后应该是一个精明的女人,但这种精明却被事实证明不过是小手段小聪明。
“或许,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作为私人幕僚而不是大清的官员,冯成章的地位更加超然一点儿,有些话也可以当着洪承畴的面儿直接说出来:“或许是太后迫不得已,她若不是这么做,说不定摄政王就会抢先下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也许太后是有苦衷的……”
就眼下这个局势,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
“唯今之计,只有马上和谈。”洪承畴无奈的说道:“一统天下,已成南柯一梦,若是尽早和谈,或许还能保住半壁江山……哎,也只能如此了!
在给朝廷的秘奏当中,洪承畴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和谈”这样的字眼儿,按照他的规划,可以适当的放弃一部分利益和地盘,与江南的残明朝廷进行和平谈判。以阿济格主动退出湖广为代价,换取战争结束,在事实上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局面。
对于当时的江南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很有可能达成。洪承畴的目的就是适当的收缩战线,打着和平的幌子腾出手来平定西北、川蜀的局面,然后再积聚实力南下,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
只可惜,这个战略构想根本就不被太后接受,因为那会极大的触动多尔衮的利益,阿济格多尔衮等人一定不会同意,甚至连代善等老牌勋贵也不接受。
现如今,明军不仅击溃了阿济格的湖广主力,还打过了长江,再提划江而治的和谈条件,就成了隔年的老皇历……
“现如今这个局面,虽然极是不利,依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