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为了确保太子的绝对安全,这二十几个从北京一路辗转追随太子的老侍卫全都抽刀在手,时刻堤防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来的叛军。
现在的太子很怕,非常非常的害怕,眼前的这一切总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闯军攻破皇宫的那一幕。
闯进破京,先皇殉国,先皇后殉国,若不是李侍讲拼死一战,率勇士们在百万贼军之中杀了个来回,太子早已成为冢中枯骨了。
天幸大明王朝气运不绝,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更有历代先皇暗中保佑,终于在这江南之地重新建立了正朔。结果呢,还不等正式登基,还不等太子的名号改为天子,清军的杀到了城下,一时群情汹汹人人自危。
在此紧要关头,按说就应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合力抗击外辱,再现大明朝的辉煌才是正理。
程园毕、王宣同,还有路恭行路师傅他们都说,现在的局面一片大好,只要圣天子临朝,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王朝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再现一个辉煌盛世。
一直以来,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只要自己好好的干,勤勉克己礼贤下士,轻徭薄役永不加赋,就可以成为中兴大明的雄主,就可以打造出铁桶一般的江山。
但是,自己已经这么做了,为何下面的人还是没有丝毫精忠报国之心?竟然率众反叛杀进了皇宫?
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国以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旷古凌今,历代先皇治理天下已有两百七十多年,按说早就应该是泽被众生教化天下的局面了,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奸佞贼子?
先是有无数文臣武将投靠了反贼李闯,又有更多地方大员蒙着脸面昧着良心做了清廷的奴才,现如今连身边的臣子都反了,难道说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大明朝空有三百万控弦之士,空有亿兆生民,空有近三百年的教化之功,到了最后却是这样的一番景象。
这个时候的太子已经开始有点明白了,明白了当年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苦衷。
天下沦丧至此,不是当皇帝的不卖力气,是因为人心尽失早就收拾不起来了。
如果说前几天的太子还有刷新鼎革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绝望了。
励精图治再现大明朝的辉煌,不过是南柯一梦。
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的?
宫里的大火烧的熊熊烈烈,厮杀呐喊之声越来越近,想起这一路南来的苦楚,想起中兴大明的艰难,性情本就有些柔弱的太子殿下已忍不住的潸然落泪……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呼喊之声:“殿下何在?大旗军前来救驾了!”
听到大旗军这三字,太子的神色陡然一喜。
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大旗军能给太子带来一丝希望了。
要不是大旗军,太子早死在百万贼军之中。
要不是大旗军,哪里还有这丁鼎南都的机会?
就算是在气势汹汹的清军攻打南京之际,就算是三军退散的垂危之时,也只有大旗军还在一力死战。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太子才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旗军的重要。
市井坊间都说大明朝沦落至此,完全就是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责任。现在看来,这话虽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全错。大明朝现在的这个局面,曾经执掌江山十七年的先皇一定是有责任的,但先皇帝也给大明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大旗军。
即便是到了最后关头,先皇的识人之明依旧遗泽后世。不管大行崇祯先皇帝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至少这大旗军是先皇打造出来的。
所以,一听到大旗军的名号,太子本能的就要做出回应,但却被那些个年老而又忠诚的侍卫给拦住了:
“眼下纷乱无比良莠难辨,需仔细提防。”
“不知这是不是叛贼的轨迹,万岁千万不可回应,更不可现身。”
“需等到时局明朗,救驾之兵到来之际,再论其他。”
这位大明正朔实在是太金贵了,千万可别处什么意外啊。
呼喊声中,太子隐隐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消颓之态一扫而空顿时喜上眉梢:“是崔耀祖崔府丞,我听出了他的声音,是他,真的是他!”
在新朝君臣的心目当中,崔耀祖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准确的说,是非常非常的不好。
这崔耀祖素有“崔阎王”的凶名,此人嗜杀成性,做事不择手段。当初血洗寿州,后来又火焚仪真,真可以算得上是劣迹斑斑。而且此人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更是生就了一副獐头鼠目的嘴脸,而且言语粗俗,很是被程园毕等人瞧不上眼,自然也就不得太子的喜爱了。
此时此刻,叛军环逼。
此情此景,太子蒙难。
崔耀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伟岸起来,赶紧朝着天际遥遥拜了一拜,口中念念有词:“上天垂怜,列祖列宗遗荫,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
绝处逢生的希望早已溢于言表,太子起身重新整理衣冠,命人去引崔耀祖等人过来……
r />
为了确保太子的绝对安全,这二十几个从北京一路辗转追随太子的老侍卫全都抽刀在手,时刻堤防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来的叛军。
现在的太子很怕,非常非常的害怕,眼前的这一切总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闯军攻破皇宫的那一幕。
闯进破京,先皇殉国,先皇后殉国,若不是李侍讲拼死一战,率勇士们在百万贼军之中杀了个来回,太子早已成为冢中枯骨了。
天幸大明王朝气运不绝,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更有历代先皇暗中保佑,终于在这江南之地重新建立了正朔。结果呢,还不等正式登基,还不等太子的名号改为天子,清军的杀到了城下,一时群情汹汹人人自危。
在此紧要关头,按说就应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合力抗击外辱,再现大明朝的辉煌才是正理。
程园毕、王宣同,还有路恭行路师傅他们都说,现在的局面一片大好,只要圣天子临朝,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王朝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再现一个辉煌盛世。
一直以来,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只要自己好好的干,勤勉克己礼贤下士,轻徭薄役永不加赋,就可以成为中兴大明的雄主,就可以打造出铁桶一般的江山。
但是,自己已经这么做了,为何下面的人还是没有丝毫精忠报国之心?竟然率众反叛杀进了皇宫?
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国以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旷古凌今,历代先皇治理天下已有两百七十多年,按说早就应该是泽被众生教化天下的局面了,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奸佞贼子?
先是有无数文臣武将投靠了反贼李闯,又有更多地方大员蒙着脸面昧着良心做了清廷的奴才,现如今连身边的臣子都反了,难道说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大明朝空有三百万控弦之士,空有亿兆生民,空有近三百年的教化之功,到了最后却是这样的一番景象。
这个时候的太子已经开始有点明白了,明白了当年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苦衷。
天下沦丧至此,不是当皇帝的不卖力气,是因为人心尽失早就收拾不起来了。
如果说前几天的太子还有刷新鼎革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绝望了。
励精图治再现大明朝的辉煌,不过是南柯一梦。
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的?
宫里的大火烧的熊熊烈烈,厮杀呐喊之声越来越近,想起这一路南来的苦楚,想起中兴大明的艰难,性情本就有些柔弱的太子殿下已忍不住的潸然落泪……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呼喊之声:“殿下何在?大旗军前来救驾了!”
听到大旗军这三字,太子的神色陡然一喜。
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大旗军能给太子带来一丝希望了。
要不是大旗军,太子早死在百万贼军之中。
要不是大旗军,哪里还有这丁鼎南都的机会?
就算是在气势汹汹的清军攻打南京之际,就算是三军退散的垂危之时,也只有大旗军还在一力死战。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太子才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旗军的重要。
市井坊间都说大明朝沦落至此,完全就是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责任。现在看来,这话虽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全错。大明朝现在的这个局面,曾经执掌江山十七年的先皇一定是有责任的,但先皇帝也给大明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大旗军。
即便是到了最后关头,先皇的识人之明依旧遗泽后世。不管大行崇祯先皇帝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至少这大旗军是先皇打造出来的。
所以,一听到大旗军的名号,太子本能的就要做出回应,但却被那些个年老而又忠诚的侍卫给拦住了:
“眼下纷乱无比良莠难辨,需仔细提防。”
“不知这是不是叛贼的轨迹,万岁千万不可回应,更不可现身。”
“需等到时局明朗,救驾之兵到来之际,再论其他。”
这位大明正朔实在是太金贵了,千万可别处什么意外啊。
呼喊声中,太子隐隐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消颓之态一扫而空顿时喜上眉梢:“是崔耀祖崔府丞,我听出了他的声音,是他,真的是他!”
在新朝君臣的心目当中,崔耀祖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准确的说,是非常非常的不好。
这崔耀祖素有“崔阎王”的凶名,此人嗜杀成性,做事不择手段。当初血洗寿州,后来又火焚仪真,真可以算得上是劣迹斑斑。而且此人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更是生就了一副獐头鼠目的嘴脸,而且言语粗俗,很是被程园毕等人瞧不上眼,自然也就不得太子的喜爱了。
此时此刻,叛军环逼。
此情此景,太子蒙难。
崔耀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伟岸起来,赶紧朝着天际遥遥拜了一拜,口中念念有词:“上天垂怜,列祖列宗遗荫,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
绝处逢生的希望早已溢于言表,太子起身重新整理衣冠,命人去引崔耀祖等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