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动
“豪格这个人,虽有些小心眼儿,却素有勇名打仗还是很不错的,若是率部平定江南,定然可以摧枯拉朽一战而竞全功……”眼看着多尔衮已经露出很不耐烦的神色,孝庄太后笑着说道:“我当然知道豪格是存了争功的心思,却也是为我大清的江山考量。”
“我大清入关时日尚浅,北地臣民心怀前朝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更何况前明尚保有江南半壁?豫王大军顿于扬州久攻而不克,这天下人的心思难免就会活泛起来,剃发令也就不那么好推行下去了……”
多铎攻打扬州并不顺利,所谓的平定江南也就成了空口白话,大清到底能不能取代大明也就成了谁也说不准的事情,万一局面出现反复大家一定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强力推行的剃发令也就更加的困难重重。
扬州之战已经和剃发令联系起来,愈发显得意义重大,也就更没有理由拖延下去了。
平定江南和剃发令都是多尔衮的手笔,偏僻这两件事都进行的非常之不顺,若是半途而废必然会极大影响到了多尔衮的威望:“这体罚易服一事,干系到我大清国本,如今我大清得了这花花江山,必然一力推行到底。那些个汉人穿了前朝的服色留着前朝的发饰,必然心存前朝不服管束。”
“四川、甘陕的乱民就不说了,这几日我听苏克萨哈说,光是真定、大名各府造反的汉人就有十几处之多,且全都挑着前明的由头。虽是无关紧要的疥癣之疾,若是任由他们兴风作浪终究会落个疲于应付局面……”
说着说着,多尔衮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在昨日,鳌拜还在朝堂之上公然顶撞于我,说什么江南未平川蜀未定,不宜颁行剃发令,还搬出太宗文皇帝来压我……”
这剃发令一事并不是多尔衮的首创,早在清军入关之前的皇太极时代就曾经颁布推行,同样激起关外汉民的激烈反弹,当时的皇太极看架势不对,马上就又撤了回去。
鳌拜拿当年的皇太极说事,弄的多尔衮很没有面子。
“那鳌拜终究是个莽夫,勇猛有余而见识不足,只知道冲锋陷阵却不知朝廷大事。”和以前一样,每当多尔衮对鳌拜表示不满的事情,太后就总是替鳌拜讲几句好话:“鳌拜还是有些个忠诚之心的,又是先皇使出来的奴才,摄政王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当初皇太极身死,豪格、代善、多尔衮三系人马为了争夺帝位,闹的剑拔弩张不可开交,正是这个鳌拜带刀上殿,死死护住了福林,并且表示出“不立福林就血溅当场”的亡命姿态。
福林能够成为大清的皇帝,和鳌拜也有很大的关系,自然会被太后器重。
但多尔衮却不怎么在意这些,他始终把鳌拜当做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崇德年间,太宗文皇帝没有把剃发令推行下去,是因为还有集中全力对抗明廷,不得不暂时放纵汉人,那不过是一时的权益之策。如今这局面早已不同,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若是一味的迁就汉人,如何才能彰显我大清威严?”
“我大清治下的疆土,心怀前朝终究是不行的。如今我大清君临天下军马雄壮,再也没有当初的顾忌。不肯剃发的一律砍了脑袋,我倒是要看看,剃发与砍头究竟哪个更可取?”
“多铎顿兵扬州城下久攻不克,天下人必定以为前明还有莫大希望,就连北地的汉人也会生出反复的二心来。只有动了刀子见了血,把头发剃了,才能断绝他们的侥幸之心,他们才会乖乖的当咱们的好奴才。”
“就算是有几个不肯剃的,统统砍了脑袋去。我八旗战兵横扫天下,我还就真的不信了,区区几个不肯剃发的乱民还能比百万闯军更强?”
“再用不了几日,多铎就一定可以拿下扬州。江南民风柔弱,到时候传檄可下……”
太后笑着说道:“全赖摄政王运筹之功,只要平定了江南,我大清这万世不拔的基业也就稳了。既然摄政王以为豫王能够平定江南,不妨再多宽限他几日看看。至于说山东造反的乱民,便由鳌拜去平定,免得他在京里阻碍了摄政王的大事……”
把碍事的鳌拜调到无关紧要的山东,确实可以让多尔衮更加随心所欲,自然也就应了。
这大清国的局面又一次按照多尔衮的意志运行开来,但他却知道这个暂时平稳的局面完全取决于多铎的征南大军。
若是能够迅速拿下扬州进军江南,自然一切好说。若是多铎还是拖拖拉拉的在扬州磨磨蹭蹭,必然会激起代善、济尔哈朗等老牌勋贵的反弹,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可就不这么好控制了……
八旗兵马士气正昂,摧枯拉朽一般席卷大半个天下,但这大清国却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平稳。
闯军主力虽然已被击溃,却远没有达到让人放心的地步,巴蜀之地还没有平定,江南依旧还有前明的...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动
“豪格这个人,虽有些小心眼儿,却素有勇名打仗还是很不错的,若是率部平定江南,定然可以摧枯拉朽一战而竞全功……”眼看着多尔衮已经露出很不耐烦的神色,孝庄太后笑着说道:“我当然知道豪格是存了争功的心思,却也是为我大清的江山考量。”
“我大清入关时日尚浅,北地臣民心怀前朝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更何况前明尚保有江南半壁?豫王大军顿于扬州久攻而不克,这天下人的心思难免就会活泛起来,剃发令也就不那么好推行下去了……”
多铎攻打扬州并不顺利,所谓的平定江南也就成了空口白话,大清到底能不能取代大明也就成了谁也说不准的事情,万一局面出现反复大家一定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强力推行的剃发令也就更加的困难重重。
扬州之战已经和剃发令联系起来,愈发显得意义重大,也就更没有理由拖延下去了。
平定江南和剃发令都是多尔衮的手笔,偏僻这两件事都进行的非常之不顺,若是半途而废必然会极大影响到了多尔衮的威望:“这体罚易服一事,干系到我大清国本,如今我大清得了这花花江山,必然一力推行到底。那些个汉人穿了前朝的服色留着前朝的发饰,必然心存前朝不服管束。”
“四川、甘陕的乱民就不说了,这几日我听苏克萨哈说,光是真定、大名各府造反的汉人就有十几处之多,且全都挑着前明的由头。虽是无关紧要的疥癣之疾,若是任由他们兴风作浪终究会落个疲于应付局面……”
说着说着,多尔衮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在昨日,鳌拜还在朝堂之上公然顶撞于我,说什么江南未平川蜀未定,不宜颁行剃发令,还搬出太宗文皇帝来压我……”
这剃发令一事并不是多尔衮的首创,早在清军入关之前的皇太极时代就曾经颁布推行,同样激起关外汉民的激烈反弹,当时的皇太极看架势不对,马上就又撤了回去。
鳌拜拿当年的皇太极说事,弄的多尔衮很没有面子。
“那鳌拜终究是个莽夫,勇猛有余而见识不足,只知道冲锋陷阵却不知朝廷大事。”和以前一样,每当多尔衮对鳌拜表示不满的事情,太后就总是替鳌拜讲几句好话:“鳌拜还是有些个忠诚之心的,又是先皇使出来的奴才,摄政王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当初皇太极身死,豪格、代善、多尔衮三系人马为了争夺帝位,闹的剑拔弩张不可开交,正是这个鳌拜带刀上殿,死死护住了福林,并且表示出“不立福林就血溅当场”的亡命姿态。
福林能够成为大清的皇帝,和鳌拜也有很大的关系,自然会被太后器重。
但多尔衮却不怎么在意这些,他始终把鳌拜当做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崇德年间,太宗文皇帝没有把剃发令推行下去,是因为还有集中全力对抗明廷,不得不暂时放纵汉人,那不过是一时的权益之策。如今这局面早已不同,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若是一味的迁就汉人,如何才能彰显我大清威严?”
“我大清治下的疆土,心怀前朝终究是不行的。如今我大清君临天下军马雄壮,再也没有当初的顾忌。不肯剃发的一律砍了脑袋,我倒是要看看,剃发与砍头究竟哪个更可取?”
“多铎顿兵扬州城下久攻不克,天下人必定以为前明还有莫大希望,就连北地的汉人也会生出反复的二心来。只有动了刀子见了血,把头发剃了,才能断绝他们的侥幸之心,他们才会乖乖的当咱们的好奴才。”
“就算是有几个不肯剃的,统统砍了脑袋去。我八旗战兵横扫天下,我还就真的不信了,区区几个不肯剃发的乱民还能比百万闯军更强?”
“再用不了几日,多铎就一定可以拿下扬州。江南民风柔弱,到时候传檄可下……”
太后笑着说道:“全赖摄政王运筹之功,只要平定了江南,我大清这万世不拔的基业也就稳了。既然摄政王以为豫王能够平定江南,不妨再多宽限他几日看看。至于说山东造反的乱民,便由鳌拜去平定,免得他在京里阻碍了摄政王的大事……”
把碍事的鳌拜调到无关紧要的山东,确实可以让多尔衮更加随心所欲,自然也就应了。
这大清国的局面又一次按照多尔衮的意志运行开来,但他却知道这个暂时平稳的局面完全取决于多铎的征南大军。
若是能够迅速拿下扬州进军江南,自然一切好说。若是多铎还是拖拖拉拉的在扬州磨磨蹭蹭,必然会激起代善、济尔哈朗等老牌勋贵的反弹,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可就不这么好控制了……
八旗兵马士气正昂,摧枯拉朽一般席卷大半个天下,但这大清国却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平稳。
闯军主力虽然已被击溃,却远没有达到让人放心的地步,巴蜀之地还没有平定,江南依旧还有前明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