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国手朝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伊崔收到老吴的消息已是金秋时节。因为战事频繁的缘故,老吴的消息严重滞后,伊崔只知道老吴和顾朝歌二人已到黔贵和湘西交界地带,意外遇到一个身患怪病的夷族孩子,得知孩子所在的寨子可能有顾朝歌寻找的那种秘术,于是正用给孩子治病为由,试图接近寨子的秘密。
老吴的消息只汇报到此,之后的事情是空白一片,看看信上的日期,竟然是去年年末。伊崔将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不下五六遍,直到信上的每段话他都能背出来,依然没有找出更多的信息。
他心里不由一阵烦躁,将因为皱巴巴发黄的信纸往案几上一扔。闭眼低头,一手捏着腰间蜘蛛荷包摩挲着,一手轻轻用手指揉着自己的眉心。恰好盛三进来,见公子仿佛十分疲惫,他谨慎地请示:“公子,大夫请来了,您现在瞧病吗?”
伊崔缓缓睁开眼,勉强打起精神:“请大夫请来。”
盛三请来的是位从吴江来的老名医,苏州城内的大小郎中都被请过,却无一人能看出伊崔的右腿之疾源于箭毒。顾朝歌走前曾嘱咐燕昭,她所开之方只能吃一年,一年之后她若还未回来,便要请别的大夫给伊崔重新看诊换方。她对接手的大夫有要求,必须能看出伊崔的右腿是因毒致伤,必须能看出她所开的方子是何种效用。
顾朝歌最后留下的两张药方,内容一样,只是所用药名有差别。一张很普通,是给药铺抓药看的。另一张却十分古怪,所用的药名都是生僻字,并非草药通用名。如“国老”,其实就是甘草别名,又如“窟窿牙根”,其实就是升麻。她道,若请来的大夫连这些药是什么,又是何种用途都看不出,不治也罢。
燕昭当时觉得顾朝歌的要求有刻意为难同行的嫌疑,不过仔细一想,也未尝不是对接手者水平的一种考验,于是便答应了。燕昭并不知道医行中常有这种对同行水平考验的事情,后者要能看出前者治病的门道,才说明水平足够接诊。
燕昭不懂医,以为顾朝歌的要求不难,谁知道一年之期到了后,该换方子,却找不到水平足够的大夫。有的能看出伊崔的腿伤和毒有关,却看不懂顾朝歌的药方,有的都能看出来,却不会照着顾朝歌的思路治,伊崔因此已经断药好些时日。燕昭如今正在前线征战,不知道伊崔情况,盛三为公子着急,四处寻访名医,好不容易才请到一位刚从岭南老家探亲回来的老大夫。
如今红巾军和辛延的军队鏖战正急,石威趁火打劫抢占辛延地盘,云贵一带成三方角力之地,而岭南一带已大多收归红巾军麾下。老大夫探亲一路上都太太平平,心里高兴,对红巾军很有好感。虽然才回家没几天,盛三上门道是红巾军的伊大人要请大夫,老大夫二话不说便收拾包袱乘船来了。
谢天谢地,这位老大夫的确是有真本事,他看出伊崔萎缩的右腿是因为早年毒伤所致,也看出顾朝歌开的生僻方子是给这位伊大人调理身体所用,努力延缓他右腿的萎缩速度。他给伊崔把脉,在心里斟酌着在顾朝歌的药方上修改,增添删减药物,调节药量。最后想了又想,好像还不放心,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要求伊崔伸出舌头来,然后他对照着小本本翻啊翻,一会看看伊崔的舌头,一会又翻翻小本本。伊崔还没说什么,盛三的心里却打起鼓来,他忍不住问:“老先生,您看病还要带医书随身参考啊?”翻书证明什么,证明他记不住啊,这水平能行吗?
“非也,这是老夫新得的一本小扎,上面有一些特殊的诊断方法,结合把脉更为准确。据称是先皇在时的一位名医所写,在岭南探亲时偶遇旧友,他慷慨赠给老夫,说这小札还未大量印刷,很是难得呢!”老大夫拍拍这本小书,一脸的炫耀:“近来老夫正在研究此书内容,还未钻研透彻,已觉颇为精妙,未免给伊大人的诊断出错,故而才要拿出来对照着瞧。说起来这本书前半部分内容精妙,后半部分却是耸人听闻啊,难怪不能大量刻印。”
因为心思郁结,断药,外加他自己给自己加公务的缘故,伊崔近来的精神不是很好。他听着老大夫的话只觉昏昏欲睡,揉了揉眉心,对这本什么小札不感兴趣,只淡淡道:“麻烦老先生开方子吧。”
“马上,马上。”老大夫将医书往桌上一放,就着盛三送来的笔墨纸砚开始把心里的方子写出来,一边写一边嘱咐伊崔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放宽心思什么的。伊崔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眼睛闭着,半边身体已经魂游天外。
盛三在老大夫身边守着他开方子。眼睛随意一瞥,瞥见老大夫手边那本医书的封面,表情一滞,连忙抓起来翻两下,然后失声道:“公子,你快看这是什么?”
伊崔勉强撑开沉重的眼皮:“什么?”
“这是妙襄公札记!”
“什么?”伊崔的精神因为“妙襄公”三个字骤然一提。他猛然坐直,有几分紧张地吩咐盛三:“把书拿过来!”
啥?老大夫懵里懵懂,只见盛三顾不得询问他的意愿,抓起那本医书径直塞给伊崔:“公子,你看,著者是妙襄公!你再看看后面的内容,那些人骨、内脏的图画,不可能是别人编纂的,书上的油墨味还新着,顾姑娘托人将这本书刻印了!”
啥?
他们在说啥?
老大夫看着刚刚还一脸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笔直坐起,眉头紧锁,聚精会神翻着他的医书,老大夫内心惴惴:“伊大人,这书……没什么问题吧?”比如贬低红巾军的不法内容啥的。
“问题?”伊崔抬头,愣了愣:“哦,不,没什么问题,这是一本好书。此书是我一个故友所写,不知道老先生从何得来,可知它由谁交托刻印,那人如今又在何处?”
他急切地接连乏味,老大夫招架不住,他获得此书的经过十分简单,只是朋友所赠。而朋友远在岭南,若伊崔想要得知关于这本书的更多信息,只能派人前往岭南打听。
“多谢老先生!”伊崔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老大夫看他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不由好奇:“伊大人,这本书对你如此重要?”
“岂止是重要,它让我得知一个一直寻找的人的消息,说它有多重要都不为过。”伊崔微笑,这本书的刻印日期就在今年秋,油墨味新得很,他知道顾朝歌有多么宝贝那本札记,断不可能轻易交给外人。
起码能证明她如今安全。伊崔抚摸着这本刻印粗糙的札记的封皮,心中已经决定要将盛三派去岭南打听顾朝歌的事情,虽然他能差遣的人很多,可是关于顾朝歌的消息,他总希望能派最可靠的人去。
可是他注定要失望了。盛三在外逗留一月归来,得到的消息寥寥。这本书是由一位书商从黔贵带回来,而根据它粗糙的刻印质量,这本书是由书籍主人自掏腰包请一家不怎么样的小作坊刻印的。盛三找到小作坊的主人,那人只说来者有三,一个老人,一个少年和一个姑娘,当时打仗打得厉害,似乎是这三人担心这本书失传,匆匆找他刻印。付的银钱很可观,可是因为条件有限,他只印出百来本,这几个人请求他将这些书赠给书商,之后便迅速离开了。
怎么会是三个人?那少年是谁?
不知道。
那姑娘是不是姓顾?
不... -->>
伊崔收到老吴的消息已是金秋时节。因为战事频繁的缘故,老吴的消息严重滞后,伊崔只知道老吴和顾朝歌二人已到黔贵和湘西交界地带,意外遇到一个身患怪病的夷族孩子,得知孩子所在的寨子可能有顾朝歌寻找的那种秘术,于是正用给孩子治病为由,试图接近寨子的秘密。
老吴的消息只汇报到此,之后的事情是空白一片,看看信上的日期,竟然是去年年末。伊崔将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不下五六遍,直到信上的每段话他都能背出来,依然没有找出更多的信息。
他心里不由一阵烦躁,将因为皱巴巴发黄的信纸往案几上一扔。闭眼低头,一手捏着腰间蜘蛛荷包摩挲着,一手轻轻用手指揉着自己的眉心。恰好盛三进来,见公子仿佛十分疲惫,他谨慎地请示:“公子,大夫请来了,您现在瞧病吗?”
伊崔缓缓睁开眼,勉强打起精神:“请大夫请来。”
盛三请来的是位从吴江来的老名医,苏州城内的大小郎中都被请过,却无一人能看出伊崔的右腿之疾源于箭毒。顾朝歌走前曾嘱咐燕昭,她所开之方只能吃一年,一年之后她若还未回来,便要请别的大夫给伊崔重新看诊换方。她对接手的大夫有要求,必须能看出伊崔的右腿是因毒致伤,必须能看出她所开的方子是何种效用。
顾朝歌最后留下的两张药方,内容一样,只是所用药名有差别。一张很普通,是给药铺抓药看的。另一张却十分古怪,所用的药名都是生僻字,并非草药通用名。如“国老”,其实就是甘草别名,又如“窟窿牙根”,其实就是升麻。她道,若请来的大夫连这些药是什么,又是何种用途都看不出,不治也罢。
燕昭当时觉得顾朝歌的要求有刻意为难同行的嫌疑,不过仔细一想,也未尝不是对接手者水平的一种考验,于是便答应了。燕昭并不知道医行中常有这种对同行水平考验的事情,后者要能看出前者治病的门道,才说明水平足够接诊。
燕昭不懂医,以为顾朝歌的要求不难,谁知道一年之期到了后,该换方子,却找不到水平足够的大夫。有的能看出伊崔的腿伤和毒有关,却看不懂顾朝歌的药方,有的都能看出来,却不会照着顾朝歌的思路治,伊崔因此已经断药好些时日。燕昭如今正在前线征战,不知道伊崔情况,盛三为公子着急,四处寻访名医,好不容易才请到一位刚从岭南老家探亲回来的老大夫。
如今红巾军和辛延的军队鏖战正急,石威趁火打劫抢占辛延地盘,云贵一带成三方角力之地,而岭南一带已大多收归红巾军麾下。老大夫探亲一路上都太太平平,心里高兴,对红巾军很有好感。虽然才回家没几天,盛三上门道是红巾军的伊大人要请大夫,老大夫二话不说便收拾包袱乘船来了。
谢天谢地,这位老大夫的确是有真本事,他看出伊崔萎缩的右腿是因为早年毒伤所致,也看出顾朝歌开的生僻方子是给这位伊大人调理身体所用,努力延缓他右腿的萎缩速度。他给伊崔把脉,在心里斟酌着在顾朝歌的药方上修改,增添删减药物,调节药量。最后想了又想,好像还不放心,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要求伊崔伸出舌头来,然后他对照着小本本翻啊翻,一会看看伊崔的舌头,一会又翻翻小本本。伊崔还没说什么,盛三的心里却打起鼓来,他忍不住问:“老先生,您看病还要带医书随身参考啊?”翻书证明什么,证明他记不住啊,这水平能行吗?
“非也,这是老夫新得的一本小扎,上面有一些特殊的诊断方法,结合把脉更为准确。据称是先皇在时的一位名医所写,在岭南探亲时偶遇旧友,他慷慨赠给老夫,说这小札还未大量印刷,很是难得呢!”老大夫拍拍这本小书,一脸的炫耀:“近来老夫正在研究此书内容,还未钻研透彻,已觉颇为精妙,未免给伊大人的诊断出错,故而才要拿出来对照着瞧。说起来这本书前半部分内容精妙,后半部分却是耸人听闻啊,难怪不能大量刻印。”
因为心思郁结,断药,外加他自己给自己加公务的缘故,伊崔近来的精神不是很好。他听着老大夫的话只觉昏昏欲睡,揉了揉眉心,对这本什么小札不感兴趣,只淡淡道:“麻烦老先生开方子吧。”
“马上,马上。”老大夫将医书往桌上一放,就着盛三送来的笔墨纸砚开始把心里的方子写出来,一边写一边嘱咐伊崔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放宽心思什么的。伊崔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眼睛闭着,半边身体已经魂游天外。
盛三在老大夫身边守着他开方子。眼睛随意一瞥,瞥见老大夫手边那本医书的封面,表情一滞,连忙抓起来翻两下,然后失声道:“公子,你快看这是什么?”
伊崔勉强撑开沉重的眼皮:“什么?”
“这是妙襄公札记!”
“什么?”伊崔的精神因为“妙襄公”三个字骤然一提。他猛然坐直,有几分紧张地吩咐盛三:“把书拿过来!”
啥?老大夫懵里懵懂,只见盛三顾不得询问他的意愿,抓起那本医书径直塞给伊崔:“公子,你看,著者是妙襄公!你再看看后面的内容,那些人骨、内脏的图画,不可能是别人编纂的,书上的油墨味还新着,顾姑娘托人将这本书刻印了!”
啥?
他们在说啥?
老大夫看着刚刚还一脸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笔直坐起,眉头紧锁,聚精会神翻着他的医书,老大夫内心惴惴:“伊大人,这书……没什么问题吧?”比如贬低红巾军的不法内容啥的。
“问题?”伊崔抬头,愣了愣:“哦,不,没什么问题,这是一本好书。此书是我一个故友所写,不知道老先生从何得来,可知它由谁交托刻印,那人如今又在何处?”
他急切地接连乏味,老大夫招架不住,他获得此书的经过十分简单,只是朋友所赠。而朋友远在岭南,若伊崔想要得知关于这本书的更多信息,只能派人前往岭南打听。
“多谢老先生!”伊崔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老大夫看他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不由好奇:“伊大人,这本书对你如此重要?”
“岂止是重要,它让我得知一个一直寻找的人的消息,说它有多重要都不为过。”伊崔微笑,这本书的刻印日期就在今年秋,油墨味新得很,他知道顾朝歌有多么宝贝那本札记,断不可能轻易交给外人。
起码能证明她如今安全。伊崔抚摸着这本刻印粗糙的札记的封皮,心中已经决定要将盛三派去岭南打听顾朝歌的事情,虽然他能差遣的人很多,可是关于顾朝歌的消息,他总希望能派最可靠的人去。
可是他注定要失望了。盛三在外逗留一月归来,得到的消息寥寥。这本书是由一位书商从黔贵带回来,而根据它粗糙的刻印质量,这本书是由书籍主人自掏腰包请一家不怎么样的小作坊刻印的。盛三找到小作坊的主人,那人只说来者有三,一个老人,一个少年和一个姑娘,当时打仗打得厉害,似乎是这三人担心这本书失传,匆匆找他刻印。付的银钱很可观,可是因为条件有限,他只印出百来本,这几个人请求他将这些书赠给书商,之后便迅速离开了。
怎么会是三个人?那少年是谁?
不知道。
那姑娘是不是姓顾?
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