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白色橄榄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为防盗章。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读者, 请隔日再看替换章节。
chapter 13
到下午的时候,小分队排出了十三颗地雷。全部拆了引信,一溜儿齐刷刷摆在地上。
宋冉蹲在一旁拍照,见李瓒把地雷分成两排摆放,问:“有什么区别吗?”
“这六颗是绊发, 这七颗是压发。”
宋冉举着收音话筒,问:“压发是什么?”
“一踩上就爆炸。”
“那电影里的那种呢?”
“电影?”他扭头看她。
“电影里演的都是踩到以后要松开才爆炸。”
“那是松发。”李瓒说, “一般出现在电影里。现实中几乎不用,都是一踩就炸,哪儿有时间抒情。”
“哦。”她恍然大悟。
以前看电影时总奇怪为什么地雷有这么大的BUG,每每让主角逃脱。原来是编剧的设计。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 分队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随队的东国兵在通道旁设了线做标记, 又派了人去村子里通知当地人。
大家收拾好仪器工具往回走。
野外工作一整天,大家都累得够呛,一路沉默无声只顾赶路。早上来时的轻松劲儿都没了,只剩疲乏。
天空万里无云, 蓝得像海;太阳仍然炽烈,曝晒着漫山遍野。
经过一处山坡,漫山的小麦田像金子般的海洋。宋冉眼尖, 看见一个包着汗巾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他佝偻着腰, 背着麻布袋在田埂上缓缓而行。
老人瘦骨嶙峋, 背上的麻袋却分外壮实, 像个大胖墩儿, 将他压弯了腰。
宋冉打开摄像机拉了下镜头,对着收音话筒轻声言语:“路上遇到一个当地老人,他背着一个□□布袋,可能是……粮食?”
李瓒听了,抬头望去,粗衣布裤的老人行走在蓝天麦田间,像一幅油画。
他眯眼分辨了下,说:“是粮食。上午过来的时候,他在山那头的田里割麦子。”
宋冉说:“看着好像很重。”
李瓒忽问:“你猜,有多少斤?”
宋冉猜不出:“不知道。……你看得出来?”
李瓒又看了一眼,思索:“八十斤吧。”
宋冉对重量没概念,她捋了捋帽檐下汗湿的碎发,问:“八十斤是多重?”
他将她从头到脚看一眼,说:“差不多一个你这么重。”
“……”她小声,“我才没那么轻。再说了,我觉得那个袋子也没那么重。”
一旁杨队插话道:“我觉得比你重,怕有一百多斤。”
原来这两人的对话大家都听见了。杨队一发言,士兵们开了话匣子,议论纷纷:
“哪有那么夸张?五十斤吧,那里头或许放了棉花。”
“放屁,这儿哪有棉花?”
“我觉得六七十斤差不多。”
“九十斤肯定有。”
七嘴八舌讨论下来,话题突然一转,
“那老人背得了九十斤?我看你都不一定背得动。”
“九十斤老子背不动?信不信现在把你扛起来。”
宋冉:“……”
一片闹腾之时,李瓒说:“要不过去背一下。”
众人交换眼神,跃跃欲试。
杨队:“我觉得行。”
宋冉:“……”
这是一群小学生?
李瓒跟同行的东国兵伊桑表达了下观点,没想到伊桑也很不靠谱地展示出极大的兴趣,高声冲着山坡上喊了声东国话,那老人停了下来。
一群士兵们喜笑颜开,纷纷跳上山坡。他们越过收割完的麦田,踩着小腿高的麦秆,笑闹着朝山上跑去。
宋冉大开眼界,举起相机跟着他们跑。
老人簌簌站在田埂上,看着一群年轻的兵朝自己涌来,有些惊慌。
伊桑笑着说明来意,老人这才放松下来,将背上的大麻袋放下,喘着气摘下头巾抹汗。
那麻袋有小孩儿高,水井粗。
杨队试着抱了一把又放下:“我去。真特么重。九十斤是绝对有的。”
李瓒拉住背带绳,把袋子背上身,掂了一下,说:“差不多。”
其他人纷纷试着去背,跟见着了什么稀奇玩意儿似的。
李瓒跟伊桑说:“老人家上八十了没?”
伊桑问了之后,说:“八十三。”
李瓒说:“老人家身体硬朗啊,这么重的粮食也能背。”
伊桑直接回答了:“嗨,农民都这样。别说老爷爷,老婆婆都能背上百斤,干了一辈子苦力,都习惯了。”
李瓒看着老人皱缩的个头,极淡地笑了笑,又问:“家里几口人?”
老人抬起干枯粗糙的手,一边比划一边小声絮絮叨叨。
伊桑翻译起来:“九口人。不过大儿子一家逃去邻国了。小儿子当了兵,家里还有老婆婆儿媳和两个孙儿。”
“平时还种地吗?”
“种的。但因为战乱,很多庄稼都毁了。那么大的地,就收了这么点麦子。不知道吃完了之后该怎么办。”
李瓒抿紧唇没说话了。他原地站了会儿,余光察觉到什么,回头一看,宋冉正在拍摄。他不太习惯露脸,稍显不自然地别过脸去,退后一步,出了镜头。
不远处,大家还在欢快地背那袋米。
李瓒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战友们,又不禁微微笑了。
宋冉看着他含笑的侧脸,犹豫要不要拍下来,刚好他一回头,碰上了她的目光。
他脸上随意的笑容还没散去,说:“我刚说错了,那袋不止八十斤。”
她点点头:“嗯。”
老人家得知他们是来拆地雷的,也很高兴,抖抖索索从兜里掏出几只揉得皱巴巴的卷烟,殷勤地递给大家。看那烟应该是在战场上捡的,是好东西,估计珍藏了许久。
杨队立刻摆手说不要。
老人语言不通,脸上笑出一堆皱纹,仍巴巴地递烟。
杨队跟伊桑说:“你跟他说我们不要。”
伊桑却说:“拿着吧。你们拿了他更高兴。”
杨队于是拿了一支,另外两三个战友也拿了。
最后一支递到李瓒面前,李瓒笑笑:“谢谢,我不抽烟。”
伊桑解释了一遍,老人这才把最后那支烟小心翼翼揣回兜里。
&nb... -->>
此为防盗章。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读者, 请隔日再看替换章节。
chapter 13
到下午的时候,小分队排出了十三颗地雷。全部拆了引信,一溜儿齐刷刷摆在地上。
宋冉蹲在一旁拍照,见李瓒把地雷分成两排摆放,问:“有什么区别吗?”
“这六颗是绊发, 这七颗是压发。”
宋冉举着收音话筒,问:“压发是什么?”
“一踩上就爆炸。”
“那电影里的那种呢?”
“电影?”他扭头看她。
“电影里演的都是踩到以后要松开才爆炸。”
“那是松发。”李瓒说, “一般出现在电影里。现实中几乎不用,都是一踩就炸,哪儿有时间抒情。”
“哦。”她恍然大悟。
以前看电影时总奇怪为什么地雷有这么大的BUG,每每让主角逃脱。原来是编剧的设计。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 分队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随队的东国兵在通道旁设了线做标记, 又派了人去村子里通知当地人。
大家收拾好仪器工具往回走。
野外工作一整天,大家都累得够呛,一路沉默无声只顾赶路。早上来时的轻松劲儿都没了,只剩疲乏。
天空万里无云, 蓝得像海;太阳仍然炽烈,曝晒着漫山遍野。
经过一处山坡,漫山的小麦田像金子般的海洋。宋冉眼尖, 看见一个包着汗巾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他佝偻着腰, 背着麻布袋在田埂上缓缓而行。
老人瘦骨嶙峋, 背上的麻袋却分外壮实, 像个大胖墩儿, 将他压弯了腰。
宋冉打开摄像机拉了下镜头,对着收音话筒轻声言语:“路上遇到一个当地老人,他背着一个□□布袋,可能是……粮食?”
李瓒听了,抬头望去,粗衣布裤的老人行走在蓝天麦田间,像一幅油画。
他眯眼分辨了下,说:“是粮食。上午过来的时候,他在山那头的田里割麦子。”
宋冉说:“看着好像很重。”
李瓒忽问:“你猜,有多少斤?”
宋冉猜不出:“不知道。……你看得出来?”
李瓒又看了一眼,思索:“八十斤吧。”
宋冉对重量没概念,她捋了捋帽檐下汗湿的碎发,问:“八十斤是多重?”
他将她从头到脚看一眼,说:“差不多一个你这么重。”
“……”她小声,“我才没那么轻。再说了,我觉得那个袋子也没那么重。”
一旁杨队插话道:“我觉得比你重,怕有一百多斤。”
原来这两人的对话大家都听见了。杨队一发言,士兵们开了话匣子,议论纷纷:
“哪有那么夸张?五十斤吧,那里头或许放了棉花。”
“放屁,这儿哪有棉花?”
“我觉得六七十斤差不多。”
“九十斤肯定有。”
七嘴八舌讨论下来,话题突然一转,
“那老人背得了九十斤?我看你都不一定背得动。”
“九十斤老子背不动?信不信现在把你扛起来。”
宋冉:“……”
一片闹腾之时,李瓒说:“要不过去背一下。”
众人交换眼神,跃跃欲试。
杨队:“我觉得行。”
宋冉:“……”
这是一群小学生?
李瓒跟同行的东国兵伊桑表达了下观点,没想到伊桑也很不靠谱地展示出极大的兴趣,高声冲着山坡上喊了声东国话,那老人停了下来。
一群士兵们喜笑颜开,纷纷跳上山坡。他们越过收割完的麦田,踩着小腿高的麦秆,笑闹着朝山上跑去。
宋冉大开眼界,举起相机跟着他们跑。
老人簌簌站在田埂上,看着一群年轻的兵朝自己涌来,有些惊慌。
伊桑笑着说明来意,老人这才放松下来,将背上的大麻袋放下,喘着气摘下头巾抹汗。
那麻袋有小孩儿高,水井粗。
杨队试着抱了一把又放下:“我去。真特么重。九十斤是绝对有的。”
李瓒拉住背带绳,把袋子背上身,掂了一下,说:“差不多。”
其他人纷纷试着去背,跟见着了什么稀奇玩意儿似的。
李瓒跟伊桑说:“老人家上八十了没?”
伊桑问了之后,说:“八十三。”
李瓒说:“老人家身体硬朗啊,这么重的粮食也能背。”
伊桑直接回答了:“嗨,农民都这样。别说老爷爷,老婆婆都能背上百斤,干了一辈子苦力,都习惯了。”
李瓒看着老人皱缩的个头,极淡地笑了笑,又问:“家里几口人?”
老人抬起干枯粗糙的手,一边比划一边小声絮絮叨叨。
伊桑翻译起来:“九口人。不过大儿子一家逃去邻国了。小儿子当了兵,家里还有老婆婆儿媳和两个孙儿。”
“平时还种地吗?”
“种的。但因为战乱,很多庄稼都毁了。那么大的地,就收了这么点麦子。不知道吃完了之后该怎么办。”
李瓒抿紧唇没说话了。他原地站了会儿,余光察觉到什么,回头一看,宋冉正在拍摄。他不太习惯露脸,稍显不自然地别过脸去,退后一步,出了镜头。
不远处,大家还在欢快地背那袋米。
李瓒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战友们,又不禁微微笑了。
宋冉看着他含笑的侧脸,犹豫要不要拍下来,刚好他一回头,碰上了她的目光。
他脸上随意的笑容还没散去,说:“我刚说错了,那袋不止八十斤。”
她点点头:“嗯。”
老人家得知他们是来拆地雷的,也很高兴,抖抖索索从兜里掏出几只揉得皱巴巴的卷烟,殷勤地递给大家。看那烟应该是在战场上捡的,是好东西,估计珍藏了许久。
杨队立刻摆手说不要。
老人语言不通,脸上笑出一堆皱纹,仍巴巴地递烟。
杨队跟伊桑说:“你跟他说我们不要。”
伊桑却说:“拿着吧。你们拿了他更高兴。”
杨队于是拿了一支,另外两三个战友也拿了。
最后一支递到李瓒面前,李瓒笑笑:“谢谢,我不抽烟。”
伊桑解释了一遍,老人这才把最后那支烟小心翼翼揣回兜里。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