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道德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1]孰多?
得[2]与亡孰病?
甚爱[3]必大费,多藏必厚亡[4]。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5],可以长久。
注释
[1]货:财富。
[2]得:指得到名利。
[3]甚爱:过分地爱名利。
[4]厚亡:致惨重的损失。
[5]殆:危害。
译文
名誉和生命相比哪个更值得珍惜?
生命和财物相比哪个更重要?
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
所以,过度追逐名利必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过多积聚财富必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要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这样才能长久。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人要知足知止,名利、金钱等皆身外之物,不值得珍惜。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充实和内在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2.人生来就有欲望,人都有功利上进心,这很正常。但可悲的是,欲望不足,贪心过盛,辛苦忙碌,脚步匆匆,没有停歇。但悲哀的是,纵使最后名利双收,终不免得不偿失之感。这就是为钱所害,为名所累。又何必呢?
3.人生不仅是为了简单的生存,生存不只是为了名利物欲的满足,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奉献爱心,让生命发热、发光,辐射出更多的能量,才算不枉此生。
前人校注
知足则箪食瓢饮而自乐,知止则功成名遂而身退。是故甚爱名者则必大费精神,多藏货者则必重失身矣。
--范应元
藏者,养也。多藏必厚其神,神清而知足,神凝而知止,神灵而知身,知身而不亲其名,知身而不多其货,知身而不为其病。
--纯阳真人
多藏货者必招盗,则厚失其资矣。故知足则不贪货,知止则不贪名。不贪货则不辱,不贪名则不殒。
--邵若愚
经典故事
知足知止才能安乐
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丏尊写了一幅字"知止"。题款是:"己未八月,书贻丏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释演音。"此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
"知止"二字,是大师的人生感悟,也是他对世人的告诫。
人都有欲望,欲望无边,人心不足,但任由这么无边不足下去,人的痛苦也就无边无休止。而且,就算得到自己当初想要的,也往往有种远不及当时想象中美好的感觉,也往往有得不偿失之感。所以,人要想活得快乐,就该学会知足知止。知足知止才能安乐。
纵观历史,不知足知止的人,往往结局很惨,那些知足知止的人,往往得享人生安乐。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但功成名就后,他却激流勇退,辞官归隐,带着美女西施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隐姓埋名,开荒种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至千金",达到"巨万"。成为巨富后,却不独享,他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称陶朱公。因为他明白,勾践为人可同苦不能共富。
张良帮刘邦建立汉朝后,也选择了辞官回乡,安享晚年。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而同样帮刘邦夺天下的韩信和萧何,一个被杀,一个被囚,远没有张良聪明幸运。
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乱,威震天下,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位至人臣之极。当时有人建议他发动兵变,自立为王,他严辞拒绝,并挥笔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联,以表心迹。在权力高峰,他自请裁撤湘军,自削兵权,以释清廷之疑,化解上面对他的嫌猜,从而持盈保泰,安享晚年,惠泽后代。
……
与他们相比,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不知足知止的人,往往下场可悲,这就是利令智昏。而知足知止者,因为他们懂得适可而止,明白事物都有个度。"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以得以长久。这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1]孰多?
得[2]与亡孰病?
甚爱[3]必大费,多藏必厚亡[4]。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5],可以长久。
注释
[1]货:财富。
[2]得:指得到名利。
[3]甚爱:过分地爱名利。
[4]厚亡:致惨重的损失。
[5]殆:危害。
译文
名誉和生命相比哪个更值得珍惜?
生命和财物相比哪个更重要?
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
所以,过度追逐名利必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过多积聚财富必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要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这样才能长久。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人要知足知止,名利、金钱等皆身外之物,不值得珍惜。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充实和内在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2.人生来就有欲望,人都有功利上进心,这很正常。但可悲的是,欲望不足,贪心过盛,辛苦忙碌,脚步匆匆,没有停歇。但悲哀的是,纵使最后名利双收,终不免得不偿失之感。这就是为钱所害,为名所累。又何必呢?
3.人生不仅是为了简单的生存,生存不只是为了名利物欲的满足,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奉献爱心,让生命发热、发光,辐射出更多的能量,才算不枉此生。
前人校注
知足则箪食瓢饮而自乐,知止则功成名遂而身退。是故甚爱名者则必大费精神,多藏货者则必重失身矣。
--范应元
藏者,养也。多藏必厚其神,神清而知足,神凝而知止,神灵而知身,知身而不亲其名,知身而不多其货,知身而不为其病。
--纯阳真人
多藏货者必招盗,则厚失其资矣。故知足则不贪货,知止则不贪名。不贪货则不辱,不贪名则不殒。
--邵若愚
经典故事
知足知止才能安乐
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丏尊写了一幅字"知止"。题款是:"己未八月,书贻丏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释演音。"此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
"知止"二字,是大师的人生感悟,也是他对世人的告诫。
人都有欲望,欲望无边,人心不足,但任由这么无边不足下去,人的痛苦也就无边无休止。而且,就算得到自己当初想要的,也往往有种远不及当时想象中美好的感觉,也往往有得不偿失之感。所以,人要想活得快乐,就该学会知足知止。知足知止才能安乐。
纵观历史,不知足知止的人,往往结局很惨,那些知足知止的人,往往得享人生安乐。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但功成名就后,他却激流勇退,辞官归隐,带着美女西施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隐姓埋名,开荒种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至千金",达到"巨万"。成为巨富后,却不独享,他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称陶朱公。因为他明白,勾践为人可同苦不能共富。
张良帮刘邦建立汉朝后,也选择了辞官回乡,安享晚年。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而同样帮刘邦夺天下的韩信和萧何,一个被杀,一个被囚,远没有张良聪明幸运。
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乱,威震天下,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位至人臣之极。当时有人建议他发动兵变,自立为王,他严辞拒绝,并挥笔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联,以表心迹。在权力高峰,他自请裁撤湘军,自削兵权,以释清廷之疑,化解上面对他的嫌猜,从而持盈保泰,安享晚年,惠泽后代。
……
与他们相比,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不知足知止的人,往往下场可悲,这就是利令智昏。而知足知止者,因为他们懂得适可而止,明白事物都有个度。"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以得以长久。这是真正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