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77txt.net,超级机器人分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目前为止,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华夏与美国差距至少在30年左右,一代到一代半,这个事实我们没法否认。
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就是工业基础问题,华夏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别说航空发动机,就连像样的工具钢都没有。
要不是朝战华夏用大量年轻士兵的无价鲜血去消耗美国的廉价钢铁,换来苏联人把涡轮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给我们,华夏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
可相比于其他领域,同样底子差,同样有嗡嗡嗡的挫折,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就是赶不上来呢?
比如现在华夏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国,我们的智能手机、我们的雷达、我们的火箭、我们的飞船都慢慢赶上来了。
我们的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也于去年11月正式登顶超级计算机top500榜首位置。
就是在最弱的芯片领域,我们也同样有所进步,hua为旗下的hai思半导体推出性能优异的移动高端设备终端芯片,已经具备了与国际一线厂商竞争的能力,未来极有可能成长为华夏芯片领域的巨头。
在ly光电展上曝光的四代机航电系统丝毫不亚于美国的f35,美国人看了也吃一惊。
华夏的空空导弹专家悠然的说,我们距离美国人,也就10年左右。
美国军方也认为,华夏的空警2000,由于采用电扫描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体制上比美军装备的e-3“望楼”预警机的机械扫描雷达要先进一代。
事实上,在很多武器领域,华夏距离美国的差距也就十年左右,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没有代差。
但是航空发动机和其他不一样,因为它的涉及面实在太广了。
当年苏联人先后给了华夏涡喷-5(用于歼5)和涡喷-6(用于歼6)、涡喷7(用于歼7)的图纸、技术工艺资料和样机,但是有两样东西我们没有得到。
一个是设计原理,就是这个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流体力学模型是什么?
另一个是设计实验数据,这个弯管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别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弯75度,延长8cm,那么弯74度行不行?延长7.9cm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的后果究竟是什么,这个设计为什么就是最优的,最优设计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人在工厂里照猫画虎造出了涡喷5/6。
有人就据此评论说,50年代,中国和美国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么现在反而差距变大了呢?
笑话!
能造出来,并不代表能设计这样的发动机了,你的制造能力也许和人家差半代。但是你的设计能力差多少?不知道,因为你是零,没法比。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设计新发动机你还是不会,就是对现有发动机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么改。
华夏原来仿造了那么多航空发动机,想提高性能,大多只能吃安全强度储备和寿命储备,是以牺牲可靠性和安全为代价的。
而国外,在已有发动机整个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进,就可以使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来提高到原型机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响寿命和强度。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改,就是发挥现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华夏的歼6发动机涡喷6,全寿命只有100小时,被美国人讥笑为“一次性发动机”(同期美国人是1000-1500小时)同样的涡喷6,美国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装配,寿命高了一倍!
这只是设计领域的问题,至于像材料、工艺、试验等领域涉及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以前军坛上还流传过一则轶闻,某个研究所好不容易搞定了粉末合金涡轮盘的材料问题,结果准备切削加工的时候,发现机床的刀具硬度和韧性不够,怎么办?从头来呗!
总而言之,航空发动机是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大考。
别说华夏,就是德国和日本,二战前的发动机那么牛。二战后美国人一限制,到现在他们汽车发动机做的那么好,航空发动机就是不行,为什么,因为缺环节,已经不完整了。
所以,德国人图省事,干脆买飞机,不造飞机了。
日本呢,我造飞机,但发动机我买美国的。就算少量自造的航空发动机,也有很多生产技术和和生产许可是买的(更关键的是,和中国仿造一样,缺少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数据)。
日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部分单项基础研究在世界都是领先的-----日本第五代单晶合金都出来了,但有一个自研的航空发动机型号批量装备吗?还不是给罗-罗当打工妹啊。
至于印度,搞it行,it多少半成品都可以在国际上买啊,外包啊,分包啊。
可是论工业基础呢,它连步枪子弹的大规模生产都不合格。
你让他搞航空发动机工业试试,1986年开始研发的卡弗里涡扇发动机,老毛子当了26年的班主任,最大推力7137公斤,推重比6,在俄罗斯累计试飞60多小时。最后呢,在2012年4月印度防务展上,国防部长安东尼宣布因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而停止研发工作。就这个指标水平,连2003年中国的涡喷13b都不如。
所以,航空发动机要搞好,
第一要钱。大量的钱,要多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要多少,就是多少。省不得。哪里省,哪里就要有短板。美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研制费用就达到15-30亿美元,发动机是钱堆出来的。
第二要时间。干什么用?积累,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先得能做出来才谈得上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该补的课要补,理论预研、核心机制作……没做过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时候,捷径是走不得的。
第三要机会。什么机会?自己的型号。要走过完整的型号过程,而且要在飞机上用它,大规模用它,不管多贵,不管开始有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试着用它,改它,以型号为平台,实现技术理论、材料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
ps:关于航空发动机钢镚有很多话想说,所以就不要抱怨钢镚资料党了,这一章有很多内容都摘自网友“兵器迷的天空”写的一篇帖子——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浅析,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到目前为止,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华夏与美国差距至少在30年左右,一代到一代半,这个事实我们没法否认。
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就是工业基础问题,华夏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别说航空发动机,就连像样的工具钢都没有。
要不是朝战华夏用大量年轻士兵的无价鲜血去消耗美国的廉价钢铁,换来苏联人把涡轮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给我们,华夏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
可相比于其他领域,同样底子差,同样有嗡嗡嗡的挫折,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就是赶不上来呢?
比如现在华夏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国,我们的智能手机、我们的雷达、我们的火箭、我们的飞船都慢慢赶上来了。
我们的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也于去年11月正式登顶超级计算机top500榜首位置。
就是在最弱的芯片领域,我们也同样有所进步,hua为旗下的hai思半导体推出性能优异的移动高端设备终端芯片,已经具备了与国际一线厂商竞争的能力,未来极有可能成长为华夏芯片领域的巨头。
在ly光电展上曝光的四代机航电系统丝毫不亚于美国的f35,美国人看了也吃一惊。
华夏的空空导弹专家悠然的说,我们距离美国人,也就10年左右。
美国军方也认为,华夏的空警2000,由于采用电扫描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体制上比美军装备的e-3“望楼”预警机的机械扫描雷达要先进一代。
事实上,在很多武器领域,华夏距离美国的差距也就十年左右,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没有代差。
但是航空发动机和其他不一样,因为它的涉及面实在太广了。
当年苏联人先后给了华夏涡喷-5(用于歼5)和涡喷-6(用于歼6)、涡喷7(用于歼7)的图纸、技术工艺资料和样机,但是有两样东西我们没有得到。
一个是设计原理,就是这个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流体力学模型是什么?
另一个是设计实验数据,这个弯管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别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弯75度,延长8cm,那么弯74度行不行?延长7.9cm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的后果究竟是什么,这个设计为什么就是最优的,最优设计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人在工厂里照猫画虎造出了涡喷5/6。
有人就据此评论说,50年代,中国和美国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么现在反而差距变大了呢?
笑话!
能造出来,并不代表能设计这样的发动机了,你的制造能力也许和人家差半代。但是你的设计能力差多少?不知道,因为你是零,没法比。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设计新发动机你还是不会,就是对现有发动机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么改。
华夏原来仿造了那么多航空发动机,想提高性能,大多只能吃安全强度储备和寿命储备,是以牺牲可靠性和安全为代价的。
而国外,在已有发动机整个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进,就可以使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来提高到原型机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响寿命和强度。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改,就是发挥现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华夏的歼6发动机涡喷6,全寿命只有100小时,被美国人讥笑为“一次性发动机”(同期美国人是1000-1500小时)同样的涡喷6,美国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装配,寿命高了一倍!
这只是设计领域的问题,至于像材料、工艺、试验等领域涉及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以前军坛上还流传过一则轶闻,某个研究所好不容易搞定了粉末合金涡轮盘的材料问题,结果准备切削加工的时候,发现机床的刀具硬度和韧性不够,怎么办?从头来呗!
总而言之,航空发动机是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大考。
别说华夏,就是德国和日本,二战前的发动机那么牛。二战后美国人一限制,到现在他们汽车发动机做的那么好,航空发动机就是不行,为什么,因为缺环节,已经不完整了。
所以,德国人图省事,干脆买飞机,不造飞机了。
日本呢,我造飞机,但发动机我买美国的。就算少量自造的航空发动机,也有很多生产技术和和生产许可是买的(更关键的是,和中国仿造一样,缺少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数据)。
日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部分单项基础研究在世界都是领先的-----日本第五代单晶合金都出来了,但有一个自研的航空发动机型号批量装备吗?还不是给罗-罗当打工妹啊。
至于印度,搞it行,it多少半成品都可以在国际上买啊,外包啊,分包啊。
可是论工业基础呢,它连步枪子弹的大规模生产都不合格。
你让他搞航空发动机工业试试,1986年开始研发的卡弗里涡扇发动机,老毛子当了26年的班主任,最大推力7137公斤,推重比6,在俄罗斯累计试飞60多小时。最后呢,在2012年4月印度防务展上,国防部长安东尼宣布因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而停止研发工作。就这个指标水平,连2003年中国的涡喷13b都不如。
所以,航空发动机要搞好,
第一要钱。大量的钱,要多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要多少,就是多少。省不得。哪里省,哪里就要有短板。美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研制费用就达到15-30亿美元,发动机是钱堆出来的。
第二要时间。干什么用?积累,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先得能做出来才谈得上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该补的课要补,理论预研、核心机制作……没做过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时候,捷径是走不得的。
第三要机会。什么机会?自己的型号。要走过完整的型号过程,而且要在飞机上用它,大规模用它,不管多贵,不管开始有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试着用它,改它,以型号为平台,实现技术理论、材料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
ps:关于航空发动机钢镚有很多话想说,所以就不要抱怨钢镚资料党了,这一章有很多内容都摘自网友“兵器迷的天空”写的一篇帖子——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浅析,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